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上 时间:2011-03-30

【www.jinghuajt.com--初三上】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一):初三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的时候,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到了初三的时候是要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掌握的,因为数学在中考中占据了很大分值。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备的数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
  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1、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二、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
  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
  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
  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
  两圆外离 d>R+r
  两圆外切 d=R+r
  两圆相交 R-r
  两圆内切 d=R-r(R>r)
  两圆内含 dr)
  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
  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四、三角形的内切圆
  1、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初三数学知识重点
  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3)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 边与终边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
  (4)角的度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
  (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
  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
  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
  初三数学公式归纳
  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0.5[cos(α+β)-cos(α-β)]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另也有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二):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初一初二的时候数学不好,到了初三怎么办?初三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必初一初二少,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要先将最基本的概念弄明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必备的数学知识
  1、平方与平方根
  2、面积与平方
  (1)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
  (2)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3、平方根
  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2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4、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平方根的运算
  6、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
  性质2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7、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
  1)算术平方根的乘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2算)术平方根的除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
  8‘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
  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
  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
  2、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
  4、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1)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
  (3)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
  一、圆的相关概念
  1、圆的定义
  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直线圆的与置位关系
  1.线直与圆有唯公一共时,点做直叫与圆线切
  2.三角的外形圆接的圆叫做三心形角外心
  3.弦切角于所等夹弧所对的的圆心角
  4.三角的内形圆切的圆叫做三心形角内心
  5.垂于直径半直线必为圆的的切线
  6.过径半外的点并且垂直端于半的径直线是圆切线
  7.垂于直径半直线是圆的的切线
  8.圆切线垂的直过切于点半径
  3、圆的几何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
  过圆心
  垂直于弦
  直径 平分弦 知二推三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三、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
  1、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途中的CD)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4、弧、优弧、劣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 ”,读作“圆弧AB”或“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
  初三数学重点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三):初三数学重点难点知识归纳


  数学一直以来就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初三的数学内容更是让很多学生头疼,你想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数学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数学必背知识
  代数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5.同类项及其合并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0;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⑵零指数: =1(a≠0)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二、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
  分解因式的概念及方法
  一、因式分解的概念: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二、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1.提公因式法;2..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4.分组分解法;5.求根公式法。
  三、因式分解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一般步骤:“一提”: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二套”:再考虑能否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一般的根据多项式的项数选择公式,二项式考虑用平方差公式,三项式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或十字相乘法,更多项的多项式,应分组分解.
  2.分解因式需要注意事项:分解因式必须彻底,应进行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在分解为止;分解因式要注意,是在有理数范围内,还是在实数范围内。
  四、分解因式的应用:
  1.使一些较复杂的计算简便;2.求一些无法直接求解的代数式的值;3.判断多项式的整除性质;4.与几何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结合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常见考法
  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常常遇到某些复杂的计算问题,如果根据题目的特点,运用分解因式将式子变形,会简化运算量,提高准确率,所以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分解因式是历届中考的重点。题型一般是小型综合题,难度一般,解题规律明显。
  误区提醒
  (2009年舟山)给出三个整式a2,b2和2ab.
  (1)当a=3,b=4时,求a2+b2+2ab的值;
  (2)在上面的三个整式中任意选择两个整式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使所得的多项式能够因式分解.请写出你所选的式子及因式分解的过程.
  【解析】(1) 当a=3,b=4时, a2+b2+2ab==49.
  (2) 答案不唯一,例如,
  若选a2,b2,则a2-b2=(a+b)(a-b).
  若选a2,2ab,则a2±2ab=a(a±2b).
  初中数学知识口诀
  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四、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5809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