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化学初三下册知识点

初三上 时间:2011-04-18

【www.jinghuajt.com--初三上】

化学初三下册知识点篇1: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升到九年级才有的科目,这让很多初中生感到措手不及。其实也不用担心,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不会很深奥。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
  两种常见的碱的性质。
名称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称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溶液为石灰水)
化学式
NaOH
Ca(OH)2
相对分子质量
40
74
电离方程式
    NaOH=Na++OH-
Ca(OH)2=Ca2++2OH-
物理
性质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吸湿性
有强吸湿性,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潮解
无吸湿性(CaO有吸湿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强烈放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腐蚀性
有强腐蚀性
有强腐蚀性
化学
性质
使指示剂变色
①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①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Ca(OH)2+CO2=CaCO3↓+H2O
Ca(OH)2+SO2=CaSO3↓+H2O
跟酸发生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3NaOH+H3PO4=Na3PO4+3H2O
Ca(OH)2+2HCl=CaCl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3 Ca(OH)2+2H3PO4=Ca3(PO4)2↓+6H2O
跟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蓝色)
3NaOH+FeCl3=3NaCl+Fe(OH)3↓(红褐色)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MgCl2=CaCl2+Mg(OH)2↓(白色)
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建筑业,制三合土,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工业上制取NaOH、漂白粉
制取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碱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仅限于可溶性碱)。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碱+酸→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碱+盐→新碱+新盐(要求两种反应物均可溶,生产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才能发生,属于复分解反应)
  九年级化学知识重点
  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PH=14时,碱性最强。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18、目前产量最大的金属是:铁;未来应用前景最好的金属是:钛。
  九年级化学必考知识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白磷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初三下册知识点篇2: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在进入初三,我们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那就是化学。初三是复习的关键时期,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化学这门新学科的学习。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知识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  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
  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
  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 S+ O2点燃SO2
  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初三化学考点知识
  一、 托盘天平的使用
  1.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 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 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 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 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 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 “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 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 仪器的连接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 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5. 连接一套装置顺序:先左后右,先下再上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 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 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 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4.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三、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 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2. 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化学初三下册知识点篇3: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由于初三的化学学习内容是最多最难的,很多同学都感觉很吃力,怎么学也记不住。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初三化学必备知识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三化学知识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4. 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6064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