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上 时间:2011-04-18

【www.jinghuajt.com--初三上】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篇(1):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我们在学习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困难就不会存在。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初三化学知识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初三化学必备知识点
  【1——1】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
  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
  4、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熔点 沸点 密度 硬度 色态味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1-----2】
  1、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
  用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
  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水?
  用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生成了水。
  5、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何不同?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空气多。
  6、二氧化碳的特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
  1、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判断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加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沉淀。 现象:蓝色沉淀变成黑色。
  氢氧化铜----------氧化铜`+水。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篇(2):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化学这门学科一直是很多初三的学生头疼的,其实想学好也很简单,只要学会梳理好所学的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4、实验室制取CO2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反应原理:CaCO3+HCl_______
  (3)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总结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4. 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篇(3):初三化学上册必备知识点归纳


  学习化学,是为了了解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想知道初三上册有哪些化学知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必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上册必备知识点归纳
  水
  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水的净化:
  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总结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6066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