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

初三上 时间:2010-07-21

【www.jinghuajt.com--初三上】

(1)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初三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其中九年级的历史课本应该是比较有学习难度的,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比较多。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
  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
  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
  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
  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
  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初三历史必备知识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初三历史基础知识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2)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的历史知识繁多,需要我们复习和巩固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所以我们要讲这些知识点总结出来,利于复习。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就走上了对外殖民掠夺的道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农场主组成)和新贵族(保留了贵族头衔但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核心人物:克伦威尔
  (3)开始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
  (4)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5)曲折:封建王朝复辟
  (6)胜利;1688年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完成夺取政权的任务)
  (7)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a.主要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核心权力集中于“议会”
  b.意义:标志着
  (8)影响: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17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的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曲折性、反复性(原因: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专制王朝妥协、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的诞生(1775---1783年)
  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17世纪以来英国先后在北美的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第
  一块殖民地是詹姆士顿。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机构:大陆会议(由13个殖民地的代表组成) 领导人:华盛顿
  (3)开始的标志:1775年的来克星顿枪声
  (4)《独立宣言》的发表
  a.时间 1776年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 b.颁布机构 大陆会议
  c.主要内容:宣扬自由平等 d..影响:
  (5)转折: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在这以后美国的得到了法国等的援助)
  (6)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取胜的原因: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华盛顿的英明指挥;法国等国际社会的援助)
  (7)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8)结果: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政府,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行政权 国会----立法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9)意义: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1789.7.14---19世纪初)
  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其中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广大农民生活非常困苦,人民怨声载道。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2)核心领导与人物: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罗伯斯比尔 拿破仑
  (3)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4)发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献给人类的最伟大的礼物,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a.主要内容:宣扬自由平等,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进步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愿望
  (5)发展: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6)高潮:罗伯斯比尔执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7)拿破仑和他的帝国(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拿破仑用铁腕手段巩固了大革命成果)
  a.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拿破仑献给人类的礼物)
  c.发动对外战争(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8)意义: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9)特点:法国大革命是“疾风暴雨式的革命”(特别是人民群众多次武装起义的推动),是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场革命。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1)纲领:《人民宪章》----工人要求普选权,以参与国家管理
  (2)意义: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要内容:揭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巴黎公社(1871年)
  (1)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2)《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
  4.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又称为内战)
  (1)原因:奴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
  (2)(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
  (3)简况:①开始:1861年南方叛乱,挑起内战(“南部联盟”成立)②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准备不足、缺乏优秀将领)③扭转时局的关键(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作用:扭转了时局,广大黑人踊跃参军,使战争有利于北方)④结果:1865年南方宣布投降
  (4)战争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内部的障碍)
  (5)意义: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备注:A.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外部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通过独立战争)内部障碍是奴隶制度(通过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最大的成果是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南北战争最大的成果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实施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3)主要内容: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这次改革的最大成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b.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c.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以说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5)意义: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6.日本的明治维新
  (1)原因:将军幕府的统治,国内矛盾重重(内忧) 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以美国为首)
  (2)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施者:明治天皇
  (3)主要措施:a.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经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
  代工业(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措施)c.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
  (5)评价:①日本历史的转折点(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是日本近代崛起的关键③同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3)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三的历史学习,主要是对以往知识的一个总结,全面复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1.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统一
  (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589年,隋文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隋朝的统一为创造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3)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元朝灭南宋,从新统一全国。
  2.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3.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五四运动与共产党的成立两者的关系
  5.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干部基础。共产党的成立进一步发扬了五四运动风的精神与宗旨
  6.科技革命的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7.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 (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
  (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
  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 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初三必备历史知识点
  8.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这样,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曲折是正常的。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教训:
  (1)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9.评价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是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10.启蒙思想运动核心思想: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11.列举14—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反封建思潮(资产阶级思想
  运动)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思运动。
  1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
  伟大实践:巴黎公社是第一次的伟大尝试——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的成功实践。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长期关闭议会,筹集军费。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序幕):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14.美国南北战争对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启发:
  ①军事和法律手段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方式;坚决反对分裂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 ③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15.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6.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通过新宪法。
  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
  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17.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8.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放弃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改革过于急进。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9.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初三历史知识总结
  22、简要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不同点:①改革的内容不同;②影响不同: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而日本改革则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23、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或苏联解体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⑤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⑥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⑦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
  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
  (1)、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24.、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5.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5)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26.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
  27、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近代史中国人民的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分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8.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
  指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与1931年~1945年的侵华战争。
  29.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④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0. 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31.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日本要求修宪并要求加入联合国。
  32. 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233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