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传承五四百年薪火]传承百年薪火 展示名校风采

小学英语作文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小学英语作文】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武大一附小”)的前身为1915年创建的武昌高师附小,为湖北省第一所公立小学,1931年迁至珞珈山麓,改名为武大附小。2001年3月,学校与原4所大学的附小合并。2005年8月因与武大二附小分设,校名更改为如今的武大一附小。蔡元培、李四光、胡适等都曾来这里参观过,胡适、伍修权还先后为学校题词。
  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曾在这里工作过;国际问题专家、知名学者钱亦石、著名国画大师端木梦锡,早年曾在一附小担任教学工作。一代代教育志士铸就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人才辈出的沃土。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将军,科学家查全性院士、杨弘远院士、桂希恩教授,剧作家沈虹光女士等诸多英才。
  走进校园,素质教育的春风扑面而来。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座绿色环抱的花园学校。接受记者采访的校长衡斌娓娓道来,理性的叙说中不时绽放出思想的火花。
  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折射出新一代教育同仁创新的激情;
  一项项夺目的奖牌,显示着附小绵绵永继的教育薪火!
  这画面与奖牌,不正是对武大一附小推进素质教育最为生动的解读吗?
  
  理念篇:东方风来满眼春
  
  武大一附小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探求真理、富于创造、追求成功”是其文化精髓。学校承继传统,却不忘“理念”创新。
  2005年8月,学校推行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教师竞聘,产生了充满激情、勇于创新、乐于探索、吸收和实践新的理念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作为新一届校领导班子的领航人,校长衡斌上任之初思考得最多的是:能否继承和发扬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能否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永葆学校的生机与活力并再创辉煌?
  衡斌说:“这无疑是我们这届领导班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当然,学校昔日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仅是荣耀与压力,更多的是挑战与动力。”
  在衡斌的带领下,学校努力创新办学思路,优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理论素养,促进其教育理念的更新,形成了新的工作规范,即每一项工作,必须先确立目标,精心策划,在进行实效性、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工作计划,修订工作方案,并经过行政会议讨论审定后,再按照方案逐步实施。
  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校长主导,全员参与,把文化创建作为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力图避开空洞的口号,整合文化资源,寻找切入点,稳步推进,使校园文化建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融入到师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
  学校大力推行教育创新,努力实施以“学校的使命、目标和价值观等”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塑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匹配的校园文化价值体系。
  学校确立了“抓质量、求发展,重体验、陶情操,创特色、树名校”的办学思路和“健康、诚信、乐观、睿智”的校训。学校重视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倡导诚实求真的品质、乐观进取的精神,并建立了智慧科学的发展观,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积极倡导“厚德、笃学、爱生、启智”的教风,“活学、善思、励志、求真”的学风,从教师培训内容和过程、师生评价、奖励措施等管理环节推动和固化这种校风。
  学校把建章立制的过程作为学校制度文化的塑造过程。例如,坚持群众路线,制度的制定会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试行修改;坚持程序规范,将制度化管理融入群众参与和监督;将制度的刚性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近年来,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和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佳绩。学校分别荣获了“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管理先导学校”、“湖北省级绿色学校”、“武汉市级示范学校”、“武汉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武昌区办学水平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师资篇:万缕丝绦剪春风
  
  学校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师资结构的目标出发,采取培训、互助、师徒结对等多项措施,建立了一支能熟练掌握、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式的教师骨干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教育,教师为要。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这是衡斌及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
  学校十分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学校将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时事政策,开展师德教育。学校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了汶川大地震中舍生忘死的人民教师的感人事迹,使其感受平凡教师的伟大人格,还组织开展了“党在我心中”、“我讲我的故事”等师德主题演讲活动。
  学校师资正处在新老更替的关键时期。为优化师资结构,学校制定了师资培养五年规划,确立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两个层次的目标:较高层次目标是从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对象,打造区域内享有一定声誉的骨干教师,进而培养出校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低层次目标是采取师徒结对、重点考核等有效措施,促进尚显稚嫩的青年教师迅速成熟起来。
  学校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平台,确保组织培训多样化。学校重视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保证并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每学期教务处会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每月安排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例如,学校高薪聘请了新东方培训教师为学校英语教师授课,培训达60课时,并组织考核验收、汇报展示活动;聘请专家定期进行校本教研、论文写作方法、校本课题研究等专题指导讲座。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年组织教师观摩省内外优质课展示及评课活动,除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外,平均每年在市内学习教师超过10人次,外出学习教师不少于4人。学校还注重挖掘校内资源,进行各种基础的校本培训。
  学校不断健全学习制度,将教师学习的经费保障、学习成果的保障都写入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和《教师工作制度》中,使教师学习制度化。学校每学年给老师报销购书款100元,让教师自行购置所需的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敦促教师把学习作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中,学校涌现出一批有个性特长的、学习型、研究型的骨干教师:陈大忠荣获全国创新素质实践行优秀辅导员;白兰被评为武汉市“百名优秀辅导员”;董尚元被评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并获第23、24届楚才作文大赛指导奖;唐琳获“武汉市首届十佳魅力教师”提名奖;杨裕民、杨萍、唐琳、李艳琳被评为武昌区优秀德育工作者。
  在武汉市举行的优秀班主任论文评选活动中,胡敏撰写的《用爱撑起一片天空》荣获二等奖,叶青撰写的《被宠坏了的“好学生”》和陈杰庚撰写的《从相识到相好》荣获三等奖,董尚元的论文《从“有意义”到“有意思”》荣获武昌区小学语文学会第八届论文评比一等奖。
  
  教研篇:时雨春风染地绿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武大一附小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反思教学全过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于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于深晦。”学校将教学与教研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实环节,抓好校本教研;突破难点,力抓减负增效;探索新路,科研促进课改;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教材研究、课例研究。校本教研管理学校着重落实“三制”,做到“三必须”。一是坚持集体备课制,必须务实高效。落实集体备课“ABC”:A即内容提前确定,B即教材人人钻研,C即中心发言人要精心准备发言稿。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通过集体备课做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进度四统一。备课要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备培优补差、备德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二是坚持执教校内研究课轮流制,必须人人参与。执教者必须提前一周将教案在备课组讨论通过,全体教师参加听课。三是坚持听课评课制,必须保质保量。听课后,教师要认真参加评课,写好听课评析并及时与执教者交换意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遇到了“有效性”问题的严峻挑战。由于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策略,课堂教学出现了“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等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为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大量的课外作业训练的低效教学方法,学校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及校本教研管理和实施系列方案,紧扣教学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学校以“有效作业设计”教研活动为突破口,鼓励老师开展个性化作业设计,用少而精、充满创意和智慧的作业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为开发素质教育资源,解决教学教研中的重点难点,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同时积极承担了省市区各级规划课题的研究。
  今年6月,美术组在余妍老师的带领下承担的省教科室十一五规划课题“地方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再创造”顺利结题,并荣获一等奖。语文组老师与实验小学南湖分校合作申报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命作文的实践探索”顺利通过武汉市教科院的开题评审,并被批准为市十一五重点课题。
  学校历年教学质量居武昌区前列,曾多次荣获武昌区质量综合奖。学校还重视正确引导学科竞赛,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科的特长发展。在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中,学校13人荣获一等奖;在第本届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中,有22人获奖;在武汉市第四届读书知识竞赛中,有13人获奖;在武汉市首届“走进数学王国”电视邀请赛中,有12人获奖。
  
  育人篇:惠泽桃李满园春
  
  三(1)班的郑乐文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了10个崭新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书包里配齐各类文具、各种书本等。郑乐文同学的行为既是育人的过程,也是育人的结果。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人”是教育之本、教育之魂。
  武大一附小以生为本,五育并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学校坚持“德育为先”, 细化目标,注重养成教育;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活动;投身实践,培养探索精神;构建网络,优化教育资源;改善条件,实施环境育人;重视体艺,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德育实体建设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德育活动,具体量化德育目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好晨会和班会。学校强德育课程化建设,把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爱国主义教育、品德修养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制定了《武大一附小德育工作200步》系列化教育课程方案。
  学校利用武汉博物馆、植物园以及武大的学科、人文、标本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学会观察与领会、合作与沟通。同时,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例如,让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陈大忠具体指导学生机器人足球训练活动。2007年开始,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购买计算机、机器人等设备,配置机器人足球专用教室,逐步扩大培训规模。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构建和协调整个教育资源网络。学校每学期期中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发放家校联系手册,架设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学校还加强与街道、社区联系,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拓展教育网络。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力图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学校投入60万元专项资金,新配置了艺术创意室,为配合大课间活动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材,对主教学楼外墙、屋顶、办公室进行翻修,完成了校园通透式围墙的绿化工程。校园建筑的色彩搭配、园林小景的布设、走廊文化的设计等都独具匠心。校园内的校级橱窗、年级板报、楼层展牌、班级墙报,都成为了学生作品的展示场。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及活动项目的开发,并加强校本体、艺活动课程建设。目前,二年级的花操、三年级的校园集体舞、四年级的流星球、五年级的功夫扇、六年级的花式篮球等几项集体活动项目已逐步成熟。
  学校还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学校政教处的策划和协调下,师生群策群力,精心编排,使学校“迎奥运”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市的创新素质实践行评比活动中,胡蕊芯同学的作品《文明距离学校多远》荣获武汉市一等奖,俞子轩等四位同学的作品荣获武汉市二等奖,查道琛等三位同学的作品荣获三等奖。
  在武汉市小学生科技小制作竞赛中,学校荣获团体二等奖;学校机器人足球多次参加全国竞赛并多次荣获一等奖,一次获得出国比赛一等奖。
  学校足球队获湖北省U-9组冠军;校篮球队荣获武汉市“六一杯”篮球比赛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二名;鼓号队先后荣获湖北省首届少先队鼓号队大赛银奖。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53174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