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初中英语作文 时间:2010-08-19

【www.jinghuajt.com--初中英语作文】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_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科目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七年级的学生在准备语文考试的时候,不能只看课本,还需要做一些试题,提高阅读量。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叫嚣(xiāo) 憩息(qì) 忍俊不禁(jìn)
  B.堕落(duò) 对峙(chí) 一泻千里(xiè)
  C.萦回(yíng) 奇崛(jué) 络绎不绝(yì)
  D. 岑寂(cén) 孤僻(bì) 怒不可遏(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颤抖 咆哮 轻举忘动 不解之缘
  B.伫立 凝眸 空空如也 争研斗艳
  C.葱茏 筹办 养遵处优 克勤克俭
  D.窥伺 剽悍 相提并论 无济于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随着相处的日子久了,我发觉,原来他性格豁然开朗,语言幽默,说起话来使人笑口常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B.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会使人感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C. 他每次向母亲问起父亲的事时,母亲总是局促地站在那里,搓动双手,嘴唇翕动。
  D.他最喜欢的,还是和两个孙子一起玩耍,每次赢了孙子后,会乐不可支。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 )
  A.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B.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欧第一高山。
  C.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D.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大约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作品,题目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托物言志散文《石榴》的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C.咏物寄情散文《海燕》的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D.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
  6.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2分)(  )
  A.梦像一片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D.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7.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3)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抒发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诗句是:
  , 。
  (5)《陋室铭》中写室中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本周末上午十点在学校举行“湖湘国学诵读大赛”初赛,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参加。你要父亲参加活动时,父亲说:“复赛比初赛应该更精彩吧!看戏还是要看好戏。”
  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9.下面是中秋节的标志图片,请写出该标志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1)构图要素:
  (2)图形寓意:
  二、阅读(60分)
  (一)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0.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伯牙善鼓琴(弹) B.志在高山(心情)
  C. 卒逢暴雨 (士卒) D.吾于何逃声哉(逃避)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钟子期必得之 B.乃援琴而鼓之
  C. 飞何功之有 D.过惠子之墓
  1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文章以伯牙“善听”和钟子期“善鼓”总领全文。
  B.文章以“善”为线索贯穿全文,描述两人“善鼓”“善听”的情景。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上启下,揭示了知音的真正内涵。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
  (2)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和钟子期“善”听的。(5分)
  答:
  (二)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5.“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写出了什么样的秋末之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张英锋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
  17.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8.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
  19.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四)失忆的母亲
  傅友福
  ①近几年来,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有时候连我也认错了。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
  ②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一些塑料袋旧报纸什么的。家里本来空间就不大,母亲这些垃圾一堆,更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为此,妻和儿子都意见很大。我也和母亲谈过,让她别这么做了,家里并不缺这点钱。可母亲不听,说是我们刚买了房子,经济不宽余,这些废品一出手,也能换点钱。
  ③这还不算个事,更严重的是,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来,我和妻都告诫母亲,让她别走远了,可母亲一出门,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越走越远。
  ④我们合计再三,决定请一个小保姆。小保姆请来后,母亲有人陪着,我们也可以放心工作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走失的记录了,可我也发现,母亲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了。
  ⑤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正拿着父亲的照片发呆。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母亲的苦,也清楚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当下,我坐在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缅怀父亲。
  ⑥30年了,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他要是还在的话,也是个老头子了。母亲叹了口气,好象是对我说,也好象是在自言自语。
  ⑦我说妈,您健健康康的,父亲在那边才会安心。母亲点点头。劝说一番,我就回自己房间了。
  ⑧后来,母亲的精神好了很多,我们也稍稍放宽了心,看来母亲慢慢适应了。
  ⑨这天下班后,却发现母亲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再一次走失了。
  ⑩我们四处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不得已,到派出所报了警,期待着警察再一次将母亲送回来。
  ⑪可是这次却杳无音讯。
  ⑫正当我们焦心似焚的时候,家里堂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回到家乡了。
  ⑬这怎么可能?她怎么搭车回去的?母亲可是患了失忆症的。
  ⑭我们急忙赶到家里,发现母亲拿着一顶军帽,站在村头的龙眼树下发呆。我忍不住责怪母亲不该这样,让我们一顿好找。
  ⑮母亲说,孩子,你们都很忙,我不想连累你们,所以就回来了。虽然我记不得其他东西,但回家的路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这颗树。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
  ⑯站在一边的三伯告诉我,当年你母亲就在这树下送你父亲去当兵的。而今天,正是父亲和母亲订婚的日子。
  20.“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那么,母亲来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比较头疼?(3分)
  答:
  21.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5分)
  答:
  22.“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3.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24.关爱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读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认识?(5分)
  答:
  三、写作(60分)
  25.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 的时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成记叙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答案
  一、(30分)
  1.C 2.D   3.A  4.A  5.A  6.B
  7.(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不想参加这次初赛活动。
  9.(1)构图要素:由嫦娥的长裙拖出一个圆形,组成月饼的图案,里面是一轮圆月,圆形下方是汉字“中秋佳节”及其拼音字母,右下方是一枚印有“八月十五”的印章。 (2)整个图片点明中秋节的时间,风俗和相关的传说,同时祝愿人间团团圆圆。
  二、(60分)
  10.C 11.D 12.A
  13.(1)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
  (2)您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像到的一样。
  14.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话从正面写出了伯牙的高超技艺,钟子期的两个“善哉”和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比喻则从侧面表现了伯牙的“善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从正面表现了钟子期善听的高超水平,伯牙的两个“善哉”和“吾于何逃声哉”的感叹则从侧面有力地表现了钟子期的“善听”。
  15.(1)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2)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16.(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2)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或:抒发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17.逻辑顺序。选文先举出昆虫夜间趋光的现象,再举飞蛾扑火的例子具体说明昆虫趋光性的原因,最后说明昆虫趋光性没有新的进化的原因。
  18.不能删去;“总是”指无例外地,说明飞蛾“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9.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具有靠月光和星光导航的技能(判定方向的能力)。
  20.(1)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塑料袋旧报纸。(2)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3)母亲再次走失,却独自回到了老家。
  21.交代“我”的家庭情况,写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为后文写母亲再次走失,回到老家情节埋下了伏笔。
  22.因为母亲就是在这棵大树下送父亲当兵的,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23.勤劳善良,虽然失忆,但是没有忘记父亲。分析从略。
  24.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多关心空巢老人,关心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多与他们交心,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三、(60分)
  25.分五等酌情计分。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4、自然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深林人不知, ”是宁静淡泊的心境;“峨眉山月半轮秋, 是清朗秀美的秋意;“ ,竹中窥落日”是惬意闲适的心情。
  5、请任意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 子 , 。
  6、“路遥知马力, 。”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3分)
  7、将下面的句子正确、工整、美观地抄写在方格中。(3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妇rú( )皆知:指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家喻户xiǎo(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jiē( )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惟妙惟xiào(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沧海一sù( )比喻非常渺小。
  niān( )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嗥鸣(háo) 蝉蜕(tuì) 炽痛(zhì) 迥乎不同(jiǒng)
  B、羁绊(jī) 凫水(fǔ) 磐石(pán) 戛然而止(jiá)
  C、冗杂(rǒng) 撺掇(cuān duo) 嗔视(chēn) 义愤填膺(yīng)
  D、行辈(háng) 亘古(gèn) 骊歌(lí) 气冲斗牛(dòu)
  10.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B.“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老高说,“这儿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C.旁边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枝,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D.到里面的柜台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
  1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习要勤思考,有不明白的地方最好尽快向老师不耻下问。
  B.王华同学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C.云南石林中的石峰有的突兀擎天,有的姿态秀美,有的酷似传说中的人物……真是巧夺天工。
  D.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东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作自受。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中学生应学会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电脑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广泛地提高着我们的生活。
  D.张红的这篇作文构思新颖,语言流畅,在全校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13、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宫一号”、“林书豪”、“实名制”、“消费”都属于名词。
  B、“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不仅表现出打鼓的投入,还说明生命力量奔涌不可遏止。
  C.网络游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许许多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个句子最简省略句是:游戏影响身心健康。
  D.“你的前面有阴影,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愉快的处境。
  1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②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③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④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
  A、③②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更多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推荐:
1.2017年地理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2.2017年生物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3.2017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试卷及答案2017学年
5.2017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
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前冲刺题
7.2017年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8.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
9.2017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10.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2017


  期中考试是对学生上半个学期的一个学习质量考查,也是对学生们下半个学期学习目标的一次定位,下面百分网小编带来人教版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查看!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分)
  Jū gōng尽瘁,死而后以,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①jū gōng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4分)
  (1)《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 。
  (2)李白《峨嵋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 , 。
  (3)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 。
  (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 , 。
  3.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4.名著阅读(2分)
  为了交流读书成果,班内拟办一期名为“走近名著”的板报,请你从课外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推荐给大家。
  书名:《 》
  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5分)
  (1)会宾客大宴( )
  (2)众妙毕备( )
  (3)宾客意少舒( )
  (4)不能名其一处也( )
  2.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分)
  4.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5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45分)
  (一)阅读《社戏》中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 ----4题。(14分)
  (甲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是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羊蹲在草里。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文)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地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甲、乙的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2、“我”去时的心情和回时的心情有何不同?(4分)
  3、甲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4、说一说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3分)
  (二)儿子的鱼(14分)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更多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分享:
1.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2.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北师大版
3.2016-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4.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5.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试卷题及答案2017
7.新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8.2017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9.2017年地理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10.2017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2730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