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一生物

高一作文 时间:2010-04-05

【www.jinghuajt.com--高一作文】

高一生物篇(1):2017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必修一的生物?要仔细了解高中生物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的知识概念。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 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高一生物常考知识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高一生物知识归纳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 N0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高一生物篇(2):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要点总结


  其实高一生物一点都不难,只是知识点很多,学生需要经常复习和记忆知识,才能学好生物。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
  遗传因子的发现
  1.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 核酸的分类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见附表)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高一生物必修一常考知识
  生物细胞核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猜你喜欢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高一生物篇(3):有关高一生物的知识讲解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
  3.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
  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①DD×DD→DD;
  ②dd×dd→dd;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1DD、2Dd)∶1dd=3∶1;
  ⑥Dd×Dd→DD∶Dd=1∶1(全显)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
  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
  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4)显隐性的确定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5)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①自交: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6)遗传概率的计算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践应用
  (1)在育种中,欲培育显性性状品种,需先连续自交(或相同基因型相交,或通过测交检测纯合或杂合)直到确认不发生性状分离才能确定纯种,而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确认为纯合体。
  (2)在医学实践上上,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此外,在血型推导上,ABO血型的遗传情况也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857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