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语文素养是什么]语文素养的三个方面

写作方法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素养”一词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这些修养,既有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引,还包含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呢?语文教学中的读、思、言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读
  
  “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让学生解读文本,也是要让学生实现自我构建,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让学生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中读出有创见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个性。
  语文教学的“读”要强调批注阅读。在初读感知中,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对文本的内容、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在分析、思考、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或提出疑问。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要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性品质的发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读,即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生成了他们与老师和同学倾吐、交流、对话的愿望。
  语文教学中的“读”,还包括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熟读精思”,“研读交流”。在这个“读”的过程中,要达到学生能把课文读出问题的效果,而且这些问题要富有弹性,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读”去认识,去体会。这样的读法,就尊重了学生的独特的个人感受,并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深刻解读了文本意韵,充分体现了“读”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的“读”是学生与文本实现对话后能相互比照,发现自我,升华自我,创造自我,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世界的自我过程。“读”要展示学生心灵的自由,让学生迸发出个性的火花,挥洒出情感和智慧。“读”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彰显、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它能让学生的个性异彩纷呈!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读”,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因素。
  
  思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一个物理学家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进一看,是他的学生。物理老师就问:“你晚上干什么?”学生回答:“我晚上也在做实验。”谁知物理老师却勃然大怒:“我问你,你一天到晚做试验,什么时候用来思考?”原以为要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竟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似乎不近情理。可仔细思量,又为物理学家独特的育人思维喝彩。一个没有思考意识的人如何有为?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只有促进学生思考,通过思考才能使学生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思考可以化解在学习中遇到的矛盾症结,可以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
  语文教学中,正确的把握思考这个绝对有力的工具,就在学习与实践中架起一道通畅的桥梁。“我思故我在”这一精辟的论点很适合语文教学,适合新课程标准。通过时间去思考,就彻底地打翻了老师那种剔骨析肉的分析和题海战术、轮番轰炸的“满堂灌”,彻底使学生由一个跟随者变为思考者。在语文教学中的“思”就是“有字之书”向“无字之书”的升华。
  
  言
  
  “语文”有人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既然这样,“言”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赞可夫曾说:“如果课堂上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氛围,孩子们就能够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与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语文教学就要使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言为心声,无论在怎样的教学环境中,语言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学生只有通过言辞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语文教学中的“言”,要能使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言论,让学生在课堂里畅所欲言,互相发问,互相交流。不过,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在谈话议论中,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议。要使他们在谈话中,思维得到扩散,由课内飞往课外,由课本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
  虽然说天下皆语文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读”、“思”、“言”融为一体,既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甜蜜,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也使学生体味到语文课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化,情感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语文课堂也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李玉霜,杨志强,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115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