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完全解读_从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开始

写作方法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写作方法】

  这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但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究竟该什么时候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幼儿。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教师。经常有教师举例来问我,这时我要不要介入,怎么介入才是支持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每当这时,我总是这样回答:请你先尝试解释孩子当时的游戏行为说明了什么,然后确认一下你的价值取向,这样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至于做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介入游戏的行为依据了。当你经常尝试去解释幼儿的行为时,你行动的依据就会越来越充分。其实,我认为教师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介入,而是看不懂孩子的行为,或者说不是看不懂孩子的行为,而是没有尝试去看懂(理解和解释)。教师不能对孩子的游戏行为作出判断和分析,对介入和指导自然就不知所措了。为此,我尝试通过解读“接水管游戏”这个案例来陈述我对支持幼儿游戏的看法。
  
  一、游戏活动的看点
  
  幼儿园的活动观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学活动,一类是游戏活动。看教学活动,我会看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看教师为实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方法,看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反应,看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回应,看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似乎是一个比较确定的过程,大家都有比较清晰而一致的看法。那么,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看点有哪些呢?
  一线教师常常告诉我,在观摩游戏活动时最大的收获就是可拍到许多游戏环境照片,从中学到别人的环境创意。而当我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否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则往往只能听到他们简单描述的幼儿活动的表面情况。确实,每当观摩游戏活动,我发现大部分观摩者最忙乎的事就是不停地拍照,拍游戏主题的背景环境,拍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特别是那些很有创意的自制玩具。
  我也十分在意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和提供的游戏材料,但我总是把它们与幼儿的行为联系起来看:第一,揣测教师创设环境的意图,以及这一意图的价值;第二,判断幼儿作用于这个环境的自由度;第三,环境的动态性,即这个环境呈现的是游戏过程还是游戏结果;第四,判断环境可能引发的幼儿行为,以及可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为此,我必须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这些环境材料引发了幼儿哪种类型的游戏,看幼儿作用于这些材料是按照教师的意图还是玩出了自己的花样,看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创造性地使用了材料,看幼儿在活动中所体现的行为水平。其中,我把幼儿行为对教师意图的超越看得很重,因为这是游戏。即使是教师设计的规则游戏,我也要判断一下它的可玩性及其好玩的程度。
  
  二、判断和分析活动的游戏性
  
  “接水管游戏”这个案例不是我看到的,而是杂志社编辑给我的一段概括性的文字描述,要准确解读这个案例,信息远远不够。
  从文字所反映的完整的游戏过程来看,这个活动综合了各类游戏的特征。首先,它暗含着角色装扮行为,其主题是“水管加工厂”,角色是水管工和客户,情节是订货和根据客户需要安装水管;其次,它也是一种结构游戏,尽管是一种最简单的建造行为,即重复地用结构材料(水管)进行延长。在纯粹的结构游戏中,“单纯延长”行为是托、小班幼儿低水平的无意建构,是动作机能性行为,但在这里则体现为一种表征替代,建构的目的性很强。而这一行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就在于它建构的长度上,即从楼上接到楼下,再从另一边的楼下接到楼上,所以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跑上跑下,不断地延长。第三,它还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因为游戏中的建构行为是按订货要求进行的,显然这是教师的预设,正如教师所陈述的:“‘接水管’是我在大班开展的一个活动。游戏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水管。游戏中,幼儿要按照同伴的订货要求将水管接到指定地方。”我猜想这个订货要求是以订货单的方式呈现的,估计教师预设的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这个游戏获得用符号表征事物,根据标记的提示去行动等经验。虽然教师预设了主题和活动的某些玩法要求,但仍然不失其很强的游戏性,因为幼儿在游戏中有较大的行为自由度,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实现规则所限定的目标。一般来说,我判断教师预设的任何一种活动是否具有游戏性,或者说这个活动的游戏性成分有多少,就看幼儿在活动中的选择自由度和行为自由度有多大。如果一个活动的预设目标可以有无限多种可能的方式去实现,那么这个活动的自由度就很大。
  
  三、解读游戏中幼儿行为的发展意义
  
  首先,“接水管游戏”中的幼儿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实现目标的,而能想出这种方法体现了他们在空间感知方面的发展水平,即原有经验告诉他们楼梯的两边是相通的,而且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用不断延长的管子穿过楼梯两边的形象表征。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呈现头脑中的表象,那他们将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功感。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就会为幼儿这富有创意的点子而兴奋,因为这里有他们的智慧。
  其次,幼儿所采用的游戏方法是出于解决问题。幼儿面临的问题是:管子接好就被踢坏,实现不了接到指定地点的目标。我猜想可能原来接管子的场地是在人多的廊区中间,管子经常会被正在进行其他游戏的同伴碰到。由于管子接口较松,一旦踢到就会在接口处分开,也就是案例中说的“我们接好的水管总是被别人踢坏”。而这两个幼儿沿着楼梯往下接水管,是为了避开人多容易碰到水管的矛盾,这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无论他们对失败的原因分析是否准确,他们想出的办法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这是游戏中的自发探索,幼儿一旦产生假设就必须有机会去验证,只有游戏才会给幼儿这样的机会。教师只需看懂他们的行为逻辑,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想法去干预,即使让幼儿尝试错误也是值得的,游戏本来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否则,游戏立即会异化为教学,失去游戏本原的价值。
  第三,幼儿抱着一根根水管跑上跑下,说明幼儿正在通过体验运输的过程获得长度与数量的经验,即长度在增加,活动区的水管在减少,从而直观地感受到长度与水管数量的关系。
  
  四、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策略
  
  显然,根据以上判断和分析,教师应当支持而不是制止幼儿的行为。但是我们看到了教师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教师认为幼儿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当支持;一方面教师认为幼儿的办法不够安全,也不尽合理。我不知道教师在这里说的“不合理”是从什么角度判断的,如果是指幼儿离开了游戏规定的活动范围,那么我劝教师放开一点,给幼儿这个大胆的创意扩大一点空间。如果认为幼儿要完成这样长度的接水管任务,现有管子根本不够,那么也请允许幼儿尝试一下,以便在失败中另想办法。如果认为幼儿的这个办法太麻烦,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比如沿墙边接就不容易被别人踢到或者将接口处封住,那么也请幼儿在实践了自己的办法以后再尝试新的办法,这样就有机会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如果是我,我会在幼儿尝试了以最长的距离用去最多管子的方法后,让幼儿思考如何以最少的管子接到指定地点,因为这时他会从已有经验中知道用最少的管子就需要测量出最短的距离。至于抱着水管跑上跑下的安全问题,教师可在关键之处给予关注和保护,或者帮着幼儿一起运输管子,以方便幼儿安装,甚至可以与幼儿一起玩接管子的游戏,以加速完成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无非是一种重复,其发展的价值不在这里。
  总之,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是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要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必须抓住几个游戏的看点。更重要的是必须确立一个信念,即凡是幼儿的自发行为一定是有发展意义的,解读幼儿行为,就是将这个发展意义挖掘出来。这时,你就有了是否介入幼儿游戏的依据,你会相信,即使没有你的介入,幼儿也能从游戏中获益;如果你要介入,那就请在支持幼儿实现其游戏意愿的前提下推进其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117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