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一下册语文

初一下 时间:2011-03-06

【www.jinghuajt.com--初一下】

初一下册语文篇(1):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为初一新生,语文学习难度加深,许多同学苦于语文学习难以突破,但是只要平时多写写习题,是有利于提高成绩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语文期末练习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2分)
  1、名句默写。(10分)
  (1)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
  (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深红的花儿和青年说:“ !”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
  (4)东风不与周郎便, 。
  (5) ,江春入旧年。
  (6)梅争春未肯降, 。
  2、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4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gjǐng和理想,níng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益的事情。
  3、将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挑出来,并订正。(4分)
  危言耸听 潜移墨化 相题并论 摇摇欲坠 镇定自若
  别出新裁 惊慌失措 小心翼翼 千恣百态 井然有序
  错别字
  改正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 当的一项是(3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此,我们要孜孜不倦地勤奋努力,探求新知。
  B、由于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也不断攀升。
  C、随着太湖新城建设步伐的加快,这里将会出现琳琅满目的高楼和宽阔繁华的街道。
  D、春花秋月,夏云冬,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5、根据下面语境作出的四种回答,最为得体的一句是(3分)
  语境:你的一位朋友送你一张电影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
  A.很对不起!今晚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明天吧!
  B. 太好啦,不过可惜我不会分身术,不能同您共享,谢谢啦!
  C. 谢谢您的美意!不过——这部电影我已看过了,您自己去吧!
  D. 听说电影还不错,只可惜我有些小事不能同您共享了,谢谢您!
  6、名著阅读(4分)
  (1)《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 ),
  最后小女孩冻死 在( )。 《安徒生童话选集》
  (2)《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喜欢( ) 《安徒生童话选集》
  (3)《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中,愚蠢的( )投到河里死了
  《安徒生童话选集 》
  7、文学是美好的。相信你肯定看过很多文学名著,请用一段话介绍你最喜欢的一部(篇)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形象,让老师了解你。(不超过100自)(4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郑人买履》, 完成8-13题。(23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
  先自度其足 ( )( )
  吾忘持度 ( )( )
  宁信度 ( )( )
  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
  (1)而置之其坐( 同 ) (2)反归取之( 同 )
  10、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4分)
  (1)何不试之以足?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1、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 ____、 。(2分)
  12、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4分)
  1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5分)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15分)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4、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5、面对三件捐物,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英选择文具盒?(3分)
  答:
  16、“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答:
  17、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答:
  18、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
  答:
  三.作文(30分)
  19、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些事情使你快乐、激动,有些事情使你 苦恼、懊悔,有些事情使你惊讶,反感……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不局限于提示中所列的内容;
  2.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3.叙事要具体,中心要明确,可加适当议论、抒情;
  4.字数不少于550字。
  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初一语文期末练习题答案
  1、(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发展你自己 贡献你自己 牺牲你自己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铜雀春深锁二乔
  (5)海日生残夜
  (6)骚人搁笔费评章
  2、憧憬 凝 裨
  3、潜移默化 相提并论 别出心裁 千姿百态
  4、D
  5、D
  6、名著阅读
  (1) 奶奶 大年夜 (2) 穿新衣服 (3)大克劳斯
  7、略
  8、 duó量尺码 dù 量好的尺码 dù 量好的尺码
  9坐---座 反---返
  10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
  11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12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13代词,代尺码 到----去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鞋
  14、 (3分) 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
  15、(3分) 娘选择红毛衣,因为它可以御寒,实用。英选择文具盒,是因为英要读书,向往现代文明。
  16、(3分)“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
  17、(3分)因为文具盒为英打开了一个她所向往的现代文明的学习天地,给了她无尽的慰藉。(大意对即可)
  18、(3分 )姑娘爱美天性的表现。但对英来说“想要一件红毛衣”这个要求太高,超出了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问题,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红毛衣”表现了姑娘爱美的天性,然后就此提出看法。对美的看法,不论是理解、赞赏,还是批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9、略

初一下册语文篇(2):初一语文下册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和小学在语文学习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重视成绩就会下滑得很厉害,小伙伴们平时可以主动找习题来巩固好所学的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péng pài( )( ),掀起万丈狂lán(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pī( )成南北两面。
  2.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 菜畦(qí) 骊(lì)歌 懊( ào)悔 撺掇 (cuàn) 来势汹汹(xiōng)
  B. 瞬息 (shùn) 哺( bǔ)育 嫉(jí)妒 嗔视(zhēn) 鲜(xiān)为人知
  C. 阻抑(yì) 炽(chì)痛 谰(lán)语 蓦然 (mò ) 妇孺(rú)皆知
  D. 污秽(huì) 踌(chóu)躇 冗(rǒng)杂 归省 (shěng) 锲(qiè)而不舍
  3. 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叮嘱 晦暗 屏嶂 大彻大悟 一泄万里
  B. 花圃 蝉蜕 仰慕 一拍即和 锋茫毕露
  C. 仰慕 缭乱 臃肿 姗姗来迟 荒草萋萋
  D. 方正 彷惶 羁拌 义愤填鹰 慷慨淋漓
  4.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到银泰百货和杭州百货大楼等商家打折的时候,延安路上可谓人声鼎沸。
  B.在大街上,我看到两个路人正大声呵斥着对方,这场景真是让我叹为观止啊!
  C.拓展的岳阳楼景区增加了景点,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D.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人们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让我们以书为友,热爱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这美好的习惯丰盈我们的生命!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6. 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不惜笔墨对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的由衷敬佩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B. 《黄河颂》中,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C.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D. 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是个比喻句)
  7.同学们一定读过《童年》吧?请根据提示一起回顾。(4分)
  (1)《童年》是前苏联作家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主题是 。
  (2)阿廖沙在成长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请简述一两个。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材料一 近年来,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热点话题之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不能等,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等观念,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幼儿园小学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材料二 当前学前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是供不应求,另一个方面就是应试倾向,幼儿园“小学化”。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发展学前教育,一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二要向公众普及对学前教育的正确理解,以避免再走弯路。
  材料三
  (1)请概括出前两则材料的共有信息。(2分)
  (2)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幅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内容。(2分)
  9.默写与填空。(8分)
  (1) ,一切都将会过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4)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以动衬静、表达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 , 。”(2分)
  (5)《木兰诗》中描绘木兰战场英姿的诗句是: , 。
  (6)赵师秀在《约客》中表达等客时心情无聊的动作名句是 。
  二、阅读与理解 (40分)
  (一)(12分)
  ①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0.“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 ”“舒展” 表
  现出“我”怎样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1.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2.第④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2分)
  13.“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几段文字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3分)
  (二)(8分)
  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解释加点词。(2分)
  (1)著我旧时裳( ) (2)火伴皆惊忙( )
  15.翻译句子(2分)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6.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4分)
  (三)外科医生 (7分)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自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②,延③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酬。裨将曰:“簇在膜内须亟治。”医者曰:“此内科事,不意皆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④有如是欺诈之徒。”(明 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解:①(副将) ②(肌肉内) ③(请) ④直(竟)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一裨将自陈反(   ) ②遂跪而请酬(   )
  1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3分)
  (四)山中杂诗 吴 均(4分)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0.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1.“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五)天安门前看升旗(9分)
  ⑴ 在琐 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⑵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⑶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去看看呢?
  ⑷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⑸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⑹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⑺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 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⑻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⑼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看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⑽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⑾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22.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3.第 (5)段中加波浪线的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24.第(11)段中“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说说你对这个句子含义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 ”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 题目写在稿纸首行正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澎湃 澜 劈 2.C 3.C 4.A 5.A 6.D
  7.(1)高尔基 在苦难中成长
  (2) 曾被外祖父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在学校也受到歧视和刁难。(任举一项即可)
  8.(1)当前幼儿园出现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小学化倾向。(意思对即可,2分)
  (2)示例:画面上一只代表幼儿园的大手,把一本厚厚的小学课本硬往一个幼儿的嘴里塞,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一只腿跪着,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画面内容2分,四个要素“书包、表情、小学课本、大手”)
  9.(1)一切都是瞬息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双袖龙钟泪不干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阅读理解
  (一)
  10.与前文的因看不成戏形成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11.比喻、拟人 表现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行速度之快。
  12.从侧面烘托船走得快,孩子们驾船技巧娴熟。
  13.表现了“我”轻松、愉快及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二)
  14.(1)穿(2)同伍的士兵
  15.(皇帝给木兰)记最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16.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
  (三)
  17.①通假字:同“返”,返回 ②酬金,报酬
  18.唉,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的人
  19.故事中的医者表面严守职分,内外分明,实际上爱财无能,故事告诉人们:医生应有救死扶伤的医德,不能推诿责任。 (意思对即可)
  (四)
  20.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21.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五)
  22.本文主要写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旗以及看升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意思对即可)
  23.通过写时间的早和天气的冷,反衬了人们观看升旗仪式的热情高涨。
  24.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的说明升旗仪式时间虽然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很多。如 “我”想到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看升旗后产生了激动、自豪及责任感;“老者”想到创业的艰辛;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50分)略

初一下册语文篇(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科目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七年级的学生在准备语文考试的时候,不能只看课本,还需要做一些试题,提高阅读量。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叫嚣(xiāo) 憩息(qì) 忍俊不禁(jìn)
  B.堕落(duò) 对峙(chí) 一泻千里(xiè)
  C.萦回(yíng) 奇崛(jué) 络绎不绝(yì)
  D. 岑寂(cén) 孤僻(bì) 怒不可遏(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颤抖 咆哮 轻举忘动 不解之缘
  B.伫立 凝眸 空空如也 争研斗艳
  C.葱茏 筹办 养遵处优 克勤克俭
  D.窥伺 剽悍 相提并论 无济于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随着相处的日子久了,我发觉,原来他性格豁然开朗,语言幽默,说起话来使人笑口常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B.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会使人感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C. 他每次向母亲问起父亲的事时,母亲总是局促地站在那里,搓动双手,嘴唇翕动。
  D.他最喜欢的,还是和两个孙子一起玩耍,每次赢了孙子后,会乐不可支。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 )
  A.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B.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欧第一高山。
  C.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D.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大约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作品,题目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托物言志散文《石榴》的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C.咏物寄情散文《海燕》的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D.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
  6.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2分)(  )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D.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7.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3)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抒发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诗句是:
  , 。
  (5)《陋室铭》中写室中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本周末上午十点在学校举行“湖湘国学诵读大赛”初赛,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参加。你要父亲参加活动时,父亲说:“复赛比初赛应该更精彩吧!看戏还是要看好戏。”
  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9.下面是中秋节的标志图片,请写出该标志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1)构图要素:
  (2)图形寓意:
  二、阅读(60分)
  (一)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0.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伯牙善鼓琴(弹) B.志在高山(心情)
  C. 卒逢暴雨 (士卒) D.吾于何逃声哉(逃避)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钟子期必得之 B.乃援琴而鼓之
  C. 飞何功之有 D.过惠子之墓
  1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文章以伯牙“善听”和钟子期“善鼓”总领全文。
  B.文章以“善”为线索贯穿全文,描述两人“善鼓”“善听”的情景。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上启下,揭示了知音的真正内涵。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
  (2)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和钟子期“善”听的。(5分)
  答:
  (二)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5.“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写出了什么样的秋末之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张英锋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
  17.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8.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
  19.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四)失忆的母亲
  傅友福
  ①近几年来,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有时候连我也认错了。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
  ②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一些塑料袋旧报纸什么的。家里本来空间就不大,母亲这些垃圾一堆,更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为此,妻和儿子都意见很大。我也和母亲谈过,让她别这么做了,家里并不缺这点钱。可母亲不听,说是我们刚买了房子,经济不宽余,这些废品一出手,也能换点钱。
  ③这还不算个事,更严重的是,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来,我和妻都告诫母亲,让她别走远了,可母亲一出门,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越走越远。
  ④我们合计再三,决定请一个小保姆。小保姆请来后,母亲有人陪着,我们也可以放心工作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走失的记录了,可我也发现,母亲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了。
  ⑤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正拿着父亲的照片发呆。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母亲的苦,也清楚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当下,我坐在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缅怀父亲。
  ⑥30年了,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他要是还在的话,也是个老头子了。母亲叹了口气,好象是对我说,也好象是在自言自语。
  ⑦我说妈,您健健康康的,父亲在那边才会安心。母亲点点头。劝说一番,我就回自己房间了。
  ⑧后来,母亲的精神好了很多,我们也稍稍放宽了心,看来母亲慢慢适应了。
  ⑨这天下班后,却发现母亲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再一次走失了。
  ⑩我们四处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不得已,到派出所报了警,期待着警察再一次将母亲送回来。
  ⑪可是这次却杳无音讯。
  ⑫正当我们焦心似焚的时候,家里堂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回到家乡了。
  ⑬这怎么可能?她怎么搭车回去的?母亲可是患了失忆症的。
  ⑭我们急忙赶到家里,发现母亲拿着一顶军帽,站在村头的龙眼树下发呆。我忍不住责怪母亲不该这样,让我们一顿好找。
  ⑮母亲说,孩子,你们都很忙,我不想连累你们,所以就回来了。虽然我记不得其他东西,但回家的路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这颗树。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
  ⑯站在一边的三伯告诉我,当年你母亲就在这树下送你父亲去当兵的。而今天,正是父亲和母亲订婚的日子。
  20.“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那么,母亲来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比较头疼?(3分)
  答:
  21.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5分)
  答:
  22.“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3.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24.关爱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读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认识?(5分)
  答:
  三、写作(60分)
  25.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 的时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成记叙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答案
  一、(30分)
  1.C 2.D   3.A  4.A  5.A  6.B
  7.(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不想参加这次初赛活动。
  9.(1)构图要素:由嫦娥的长裙拖出一个圆形,组成月饼的图案,里面是一轮圆月,圆形下方是汉字“中秋佳节”及其拼音字母,右下方是一枚印有“八月十五”的印章。 (2)整个图片点明中秋节的时间,风俗和相关的传说,同时祝愿人间团团圆圆。
  二、(60分)
  10.C 11.D 12.A
  13.(1)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
  (2)您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像到的一样。
  14.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话从正面写出了伯牙的高超技艺,钟子期的两个“善哉”和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比喻则从侧面表现了伯牙的“善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从正面表现了钟子期善听的高超水平,伯牙的两个“善哉”和“吾于何逃声哉”的感叹则从侧面有力地表现了钟子期的“善听”。
  15.(1)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2)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16.(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2)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或:抒发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17.逻辑顺序。选文先举出昆虫夜间趋光的现象,再举飞蛾扑火的例子具体说明昆虫趋光性的原因,最后说明昆虫趋光性没有新的进化的原因。
  18.不能删去;“总是”指无例外地,说明飞蛾“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9.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具有靠月光和星光导航的技能(判定方向的能力)。
  20.(1)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塑料袋旧报纸。(2)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3)母亲再次走失,却独自回到了老家。
  21.交代“我”的家庭情况,写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为后文写母亲再次走失,回到老家情节埋下了伏笔。
  22.因为母亲就是在这棵大树下送父亲当兵的,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23.勤劳善良,虽然失忆,但是没有忘记父亲。分析从略。
  24.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多关心空巢老人,关心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多与他们交心,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三、(60分)
  25.分五等酌情计分。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5475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