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下 时间:2010-03-17

【www.jinghuajt.com--初二下】

一:[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
  =a(m+n)+b(m+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an)+(bm+bn)
  =a(m+n)+b(m+n)
  =(m+n)(a+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运用公式x2+(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二:[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初二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点归纳


  数学这门科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学好数学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初中生在初二的时候需要掌握哪些数学知识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
  一. 分解因式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
  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 ab+ac=a(b+c)
  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ma+mb-mc=m(a+b-c)
  3. 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 运用公式法
  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 主要公式:
  4. 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可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
  Ⅰ.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
  边: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角: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补充】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平行四边形判定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角: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Ⅱ. 矩形
  (1)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①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矩形的判定
  1)矩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步骤:
  方法一:先证明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
  方法二:若一个四边形中的直角较多,则可证三个角为直角.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如右图)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Ⅲ. 菱形
  (1)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3)菱形的面积公式: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则
  (2)菱形的判定
  1)菱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步骤:
  方法一:先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方法二:直接证明“四条边相等”.
  Ⅳ. 正方形
  (1)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即①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四个角都是直角;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正方形的判定
  1)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⑤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初二数学常考知识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
  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三:[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也是初中的主科。初二的时候我们将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数学内容,想知道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
  四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对角线
对称性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互相平分
中心对称
矩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互相平分且相等
轴对称中心对称
菱形
对边平行四条边相等
对角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对角
轴对称中心对称
正方形
对边平行四条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对角
轴对称中心对称
  四种特殊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平行
四边形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矩形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④对角线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
正方形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②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③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④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面积公式: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S矩形=长×宽=ab
  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几个重要结论】
  1.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正方形同样如此。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初二数学知识重点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初二数学必背知识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601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