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三地理

高三作文 时间:2012-09-20

【www.jinghuajt.com--高三作文】

高三地理篇(一):高三地理100个知识点

  世界上没有不付出就成功的可能,想要高考取得好成绩,扎实的第一轮复习必不可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高三学生更好的复习,并祝愿高三学生一朝金榜题名。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冬小大寒
  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
  97、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高三地理篇(二):高三地理知识点

高三地理_高三地理知识点

  导语:为广大高三的同学总结了高三地理知识点,帮助大家做高考前的总复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三地理知识点,欢迎阅读参考。
  高三地理知识点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
  (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著名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
  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著名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
  (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著名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
  (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

高三地理篇(三):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三地理_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17年高考已经结束,文综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想知道考什么,想知道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是什么?那么,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的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资料,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一下吧!
  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13249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