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三化学元素表

初三作文 时间:2011-06-29

【www.jinghuajt.com--初三作文】

初三化学元素表篇1: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归纳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元素及周期表,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中考的重点,这个知识点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掌握好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对应行数
1
2
3
4
5
6
7
所含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32(排满时)
每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2.几种关系
  (1)电子层数=周期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O)
  (3)质子数=原子序数
  (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非金属元素而言,但对H不适用
  注意: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
  单质质量最轻的元素:H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H
  最不活泼的元素:He
  最轻的金属单质:Li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其次是Si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其次是Fe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Cs(不考虑Fr)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F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不考虑FrOH)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
  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
  一、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
同位素
核素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一定数目的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对象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为有同位素,所以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微观概念,指元素的具体的某种原子
特征
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性质通过形成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因为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天然存在的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
具有真实的质量,不同核素的质量不相同
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三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3.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5.置换反应:若xn++y=x+ym+,则y比x金属性强。






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与H2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就越强。
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置换反应:若An-+B=Bm-+A,则B比A非金属性强。
5.与变价金属化合时,产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初三化学考点知识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初三化学元素表篇2:初中九年级化学必备知识归纳


  化学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较晚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学科,对于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九年级的学生来讲,化学知识并不难掌握。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九年级化学知识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 、CO、SO2、.H2S、NO等物质 。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九年级化学知识重点
  一、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三、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碱性。
  (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九年级化学必考知识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初三化学元素表篇3:中考化学方程式化学性质知识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盐 + 酸--------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盐 +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 盐 ----- 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7058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