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曲向东

名人故事 时间:2010-03-18

【www.jinghuajt.com--名人故事】

曲向东一:成功创业的名人典型案例


  创业的最初目的在于赚钱,慢慢的成为年轻人实现个人梦想的舞台,如今创业更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动力。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成功创业的名人典型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创业的名人典型案例(一)
  郑裕彤的创业故事
  首创制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算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滥用的。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赶上“周大福”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小阿彤。
  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姗姗来迟的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个心眼想着不辜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几乎随处可见,竞争十分激烈。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后来郑裕彤才知道,父母亲与同在广州绸缎庄做过伙计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周、郑之妻又同时有喜,于是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成了天生一对。到“周大福”金铺学徒时,父亲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果真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年夫妇俩同是18岁,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这也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当郑裕彤将“周大福”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他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了。
  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郑裕彤先生今年76岁,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叱咤风云于急风暴雨刺刀见红的商场上,稳操胜券。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痤恢宏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80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成功创业的名人典型案例(二)
  爱尚鲜花的秘密!O2O的核心是走进地头的行业深入
  温度保持在2度到8度,湿度60%,一定要带水运输,在鲜花行业一做就是八年的邹小锋谈起鲜花保鲜技术时同样头头是道。“花是有生命的。”
  鲜花消费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利器,一束花除了可以开的风华灿烂,背后隐藏的爱情、友情、亲情同样包含了国人含蓄的情感。情感消费成为鲜花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爱尚鲜花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自己的网店,通过自己建立的平台,将鲜花订单自动分发给合作的线下花店,花店可以保证两小时送达。“当时花店都觉得我们是骗子,第一年也几乎没赚到钱,”07年邹小锋开始创业的时候,O2O的概念似乎还是个影子。
  八年抗战,道阻且长
  面向C端是爱尚一开始就在做的事情,通过电商渠道卖花,八年的坚持让爱尚在线下整合了全国12000多家合作与加盟花店,业务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尤其是现在90后接受程度越来越高,2C端也会越来越有趣和好玩。”邹小锋说。就像前段时间的圣诞节,爱尚在全国100个城市启用了圣诞老人送花的玩法,获得很多好评。
  但顺风顺水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挫败。
  09年情人节前夜,原本正忙碌于爱尚淘宝店的邹小锋突然接到网站被黑客攻击的消息,之前买家的订单消失殆尽。这对于刚刚起步不久的爱尚来说意味着什么几乎已经不言而喻,可能是店铺的巨大亏损,甚至关闭。“当时就想先怎么安抚买家,所以我们就用了买家两倍订单价格的赔偿,然后把这件事结束掉。”这次事故爱尚赔进了将近50万人民币。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赶上淘宝诚信主题宣传的爱尚做为范例被推了出来。包括央视在内的近百家媒体的密集报道,让这家新生不久的品牌迅速成长。原本遭遇了花店、快递等各方的拒绝也成了新的起点。“正是因为鲜花背后的美好,传达的美好情感成就了现在的爱尚。”邹小锋说。
  美好的事物都很脆弱,鲜花不外如是。
  没有衡量标准的鲜花产业,顾客评价全凭自己对鲜花的直觉。不同于其他品类的生鲜,鲜花除了通过伤疤、虫害判断,新鲜程度几乎无法准确衡量。“很多顾客说花蔫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只要把花放的水里一个小时就会复苏,那段时间快速成长里产生很多投诉,我们从投诉里成长起来。”邹小锋说。
  而这些鲜花的生长知识,基本都来自于邹小锋泡在自己的鲜花基地时的观察。有时候一去就是半个月,最多的时候可以泡半年。正是这些跟花农的交流和自己的切身体验,让他第一手深入了解了鲜花行业美丽背后的汗水。
  瞄准B2B的众花App
  鲜花很娇贵,不能日晒是保鲜的首要条件。所以花市的交易都是在晚上,随着新鲜度的变化,每个小时花的价格也随之变化。如果没有销售完,就运到夜市继续销售。这对花农是时间颠倒的问题。同样,在运输环节这个问题也依旧存在,必须在夜间进行,然后第二天到达分仓。
  而对于销售的最后一端——大部分的花店店主来说,采购的晚了花不新鲜、价格贵,凌晨四点起床去选花就成了经营中的常态。
  “所以看起来鲜花是很美好的事情,但美丽背后的人都很辛苦。”邹小锋说。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上游,爱尚通过收购、参股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10000多亩国内鲜花种植基地,同时也取得了厄瓜多尔皇家玫瑰、荷兰七彩玫瑰等品种的进口代理权;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鲜花工厂和冷库分仓,从而形成了“基地—分仓—花店”的鲜花供应链。削减了一层层分级供应中消耗的时间以及人力资源,最终使鲜花能够便宜50%,损耗降低到30%。
  同样,渠道扁平化是第一步,提高鲜花品质才是问题的本源。爱尚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的“无土化栽培”模式,对鲜花生长环境进行标准化改革。一方面鼓励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大家都知道初始投入特别高,而单个农民根本做不到,我们需要大规模种植做起来了,然后降低价格的波动性,品质也会越来越好。”邹小锋说。这也是爱尚面临全国20万家花店的庞大数量,依然去做众花这个鲜花B2B平台的底牌。店主只需在App上一键下单,爱尚负责送花到店。
  “其实从13年我们就想做B2B了。”邹小锋说。2013年前的爱尚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知名度的扩张,已经跑到了行业第一的位置。所以扩展了销售端后,供应链问题自然而言的被提上日程。也是在当时,爱尚拿到了中路资本的第一轮投资。并且因为对供应链整合的新模式,2014年,获得国内知名投资机构达晨创投、浙商创投领投的第二轮、第三轮数千万融资。
  随着资金到位,2015年爱尚全面开始了同行的快速整合和众花平台试水。有之前面向C端时花店的合作基础,可以看到,App推广过程其实就是花店逐步改变习惯的过程,众花跑出来的数据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第一个月流水20万,第二个月翻了十倍成为200万,现在一个月我们可以完成上千万的交易量。”邹小锋说。“所以很多人说O2O是线上颠覆线下,其实问题核心只是在于用什么模式来优化整个供应链,可以更高效更优惠,从而让末端体会到优质服务。”
  而爱尚鲜花通过整合并购等措施,旗下已经拥有爱尚、爱唯一、礼之尚、那时花开、爱上爱等5大互联网鲜花品牌,销售规模也连续5年蝉联了鲜花行业的第一名,其中还囊括了互联网鲜花品牌的前3名。
  需求背后的产业链
  在邹小锋看来,互联网鲜花起步其实有点晚,行业也分散。鲜花消费依旧集中在情感消费,酒店婚庆用户销量有时甚至比零售还高。所以面临欧美鲜花产业名人成功致富创业事例是家庭消费的产业情况,国内的消费意识急需改变。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逐渐让鲜花消费成为大众化的需求,那2C端的下一步变革就在于鲜花消费意义的变化”。比如每个月支付99元,爱尚会以周为单位共配送四束鲜花,就是希望让家中的花瓶四季常开,同时也将情感消费变成日常消费,然后稳定鲜花产量。
  爱尚现在在做的供应链金融也是B端和C端的连接器,上游农民有需求,下游花店节日进货、扩大规模也需要。所以把钱借给花店进更好的花,把钱借给基地种更好的花,既然供应链金融是双方的需求,爱尚就打通整个产业链。
  到明年,邹小锋希望2B和2C的比例在五比五左右,然后可以拿下整个行业至少10%的销售份额,毕竟相对线下而言,现在在线买花还是比较少,“鲜花交易每年一千个亿,我们才做了2个亿。还需要非常努力。”
  邹小锋这么看爱尚的选择:“我们是第一家做产业链布局的,从12年开始做出融资的选择,目的就是为了整个行业的变化,要搞清楚哪里可以省掉,哪里可以高效。”
  事实是,2015年爱尚获得由鼎锋资本领投的1亿元第四轮融资。邹小锋眼里,企业本身要有造血能力,今年爱尚也逐渐往成熟企业走,从09年以前独立做品牌口碑,到现在更在乎整个供应链。想到了就去做,用市场检验是他的一贯行事风格。他也拿对未来的发展做了结语:“我们现在做新三板申报,对行业整合有好处。股价也是公平的,市场肯定看得到。”
  成功创业的名人典型案例(三)
  放着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话》、《大家》栏目的主持人不做,曲向东带着一群成功人士上路,奔波在沙漠和极地。痛苦了几年,这个生意终于上了轨道。
  “知行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玄奘之路戈壁商学院挑战赛创始人”,现在,人们这么介绍他。
  借钱
  一张办公桌和一把老板椅就把他的办公室塞满了。墙上挂着四个字“玄奘之路”,这是戈壁挑战赛的名字。之前,这里挂着的是另一幅字,“上善若水”。
  换下的那块牌匾印照着他过去的一段心情。“那是我创业最黑暗的时候挂上的字”,那时,这四个字给他安慰和智慧,“要像水一样勇于接受变化”。
  他从拿工资的人变成了开工资的人。2006年,初创的公司,他一睁眼就面对钱的问题。公司就像张开了嘴嗷嗷待哺的婴儿,他得养活。
  和草根创业者不同,曲向东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文人和央视前主持人,有自己的矜持和家底。
  创业之初需要的资金,首先想到的不是募资,而是自己的腰包,“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搭上了”。还好他夫人还有工作,家里生活有起码的保障。
  但仅仅靠一年一次的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的商业收入,公司运转不下去。拿着纸笔认真算了一笔账,他说:“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的收入,只够我给一个半员工开一年工资。可我有十多个员工啊!”
  这些员工是他创业之初的团队成员。他不舍得也不好意思解散。
  员工、债务、生存忽然把他原本悠闲的生活占得满满的。这个从小就不喜欢管人的人,无意之中走上了一条既要管人又要管钱的道路。
  为了赚钱,早期,他的公司广开门路,能沾上的都做。比如给地方台组织策划一台文艺晚会,他飞到某个地方主持个商业活动。每拿到一笔报酬,还没焐热,他就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
  但钱还是不够,像总堵不住的窟窿。他想了想,管自己家人借钱,三万元五万元地借。“逼急了,跟外人借钱,又太不好意思开口”,挣扎酝酿半天。有人支持了他,也有人很干脆地回绝了他。
  他不是没有想过要闪的,两年前,他还盘算着,要不要去找个职业经理人。可转念一想:“还不赢利的公司就好比没出生的孩子,还在肚子里,你交给谁带去?”
  又过了两年,他的公司三大业务的雏形已经清晰,客户都是成功人士,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是组织他们去沙漠徒步;“极地旅游”的目的地是南极北极;新项目“发现中国”走文化考古的方向。
  项目一个滚一个,商业模式清晰,收入也多了。
  一个个投资者上门拜访他,希望入股、投资。
  商业上的春天离他越来越近了。
  出入央视
  曲向东出身军人家庭,有两个姐姐,家教甚严,同时被脉脉的温情包围。
  高考那年,他填报了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威严的父亲担心他考不上,希望他改。他跟父亲说,如果今年我考不上,明年我就听您的。父亲看了看儿子,只好折服。
  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核工业音像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最早一批玩数字技术的人,他参与制作了宋祖英等人的音乐录影带,屡获大奖。他很清醒,自觉“没有搞艺术的天赋”,很快停止了尝试。
  去央视的桥段像个故事,某一天,他陪朋友去央视面试,最后,自己留在了那里。再后来,他当了一次出镜记者,就被领导提拔为主持人。
  在央视的屏幕上,越来越多人认识了他,他却想离开了。
  2003年大年初二,他向央视经济部提交了辞职报告。之前纠结了半年,这也是他唯一一段失眠的时间。他感觉主持人是被抬在轿子里的人。“每个男人都有一种野心,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是想过一种能够自己主宰的生活,哪怕去前门大街摆地摊。”
  他当然不会去摆地摊。很快,有人拉他进入一个教育公司当执行总裁,但只过了一年多,那个公司就由于种种问题散了架。
  这期间,他又和央视有松散的合作。辞职后几个月,央视科教中心一个制片人找到他,请他做《大家》栏目的主持人。这像个“临时工”,很轻松,他可以一边当主持人,一边想着自己做点什么。
  玄奘之路就是这时进入他的视野的。为了采访红学家冯其庸,他研究了冯老的大量资料,吃惊地发现,62岁的老人重走了玄奘之路。曲向东喜欢户外,喜欢那些和文化、历史、生态有关的旅行。能不能组织个重走玄奘之路的大型活动,并拍个纪录片呢?
  说到做到,2005年10月,他自掏腰包,拉了王小丫、王石、冯仑、张维迎、刘东华等十人入伙。王小丫是他的同事,冯仑、王石等他在节目中合作过,成为了朋友。这是他计划中的“热身赛”,他有更大的计划。等和这帮名人把玄奘之路走了,知名度打响了,那么从西安到印度的玄奘之路,那个真正的玄奘之路和想象中的纪录大片,还怕没有赞助商来给钱吗?
  可是,赞助商的钱没等来,他被告知,王石突然有事去不了了。他心里一沉,但脸皮薄,也不好意思再给王石电话。过几天,他出差去杭州,意外在酒店里碰到了王石。他以收手机、徒步走一段路程为诱饵,让这个喜欢常年在高山上找生命意义的企业家动了心,答应去。
  名人参与了,活动被媒体也报道了,但钱袋子还空着。已经10月份了,在戈壁里,曲向东焦急地等着同伴的好消息。11月,计划中正式的玄奘之路活动就要开锣。风声放出去了,做不出来就要信誉扫地。自己再掏钱吧,不是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冒险
  就在那时,北京突然飘来个消息,2006年被确定中印友好年。以新闻人固有的敏感,他马上发现,玄奘之路完全符合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主旨。他有个大胆的想法,向央视的领导报告后得到许可,中央电视台参与进来,并以央视的名义给外交部打了报告。
  有了更多时间准备,有了更高层面的社会影响力,赞助终于拉来了。他甚至有个更大胆的念头,如果徒步者抵达印度时,国家领导人也在印度出访,能被国家领导人接见一下吗?
  他信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用胡适的话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照当时各种资料,他选定了出发的日子。
  有如神助,队伍出发前,外交部告知中央电视台,11月20日,可能有领导人在印度接见这次活动的参与者。
  同时,央视也传达了外交部的指示,全体队员不能过境有战乱的阿富汗。这个通知来得太突然,如果不经过阿富汗,再等着做其他安排来不及了,集体签证也会过期。
  曲向东决定搏一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上网搜集了资料,召集了伙伴说:“相对阿富汗的总人数,战争死亡率比北京街头的交通意外死亡率还低。”他把利害关系摆明,征求大家的意见,说只要一个人不愿意过阿富汗,大家都不过。但最后,谁也没有反对。他给央视领导发了条短信:“经慎重考虑,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穿过阿富汗。请放心,两天之后跟您联系。”
  出发前,他要求全体关手机两天。最终,他们安全穿越了阿富汗到达印度,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一来二去,玄奘之路戈壁商学院挑战赛就年复一年地做了六届,参赛商学院近30家。一起在狂风大作和烈日炎炎的恶劣环境中跋涉的队友们只有一个目标,走下去。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感情深厚,互称“戈友”。
  新加坡一能源公司的老总王海荣就是“戈友”,他还参与了后来的南极探险活动。在和曲向东聊天时,提出他的祖籍山西是中国最早国家文明的发祥地,曲向东和他起了争执。这导致了一个新项目的诞生,“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化考古项目。这个活动带领人们深入晋南豫西的考古现场。
  缺乏商业的自觉性
  没有沙漠,也没有极地,“发现中国”之旅安全很多。2011年10月15日,在山西运城,通往考古现场的路上。曲向东像护着一群小鸭过马路的鸭爸爸那样小心翼翼,带着考古团队过街。他声音略微沙哑,不时喊着“过街小心,过街小心”!他的员工走上来劝说:“曲老师,别老喊,嗓子有点哑了。”他扭过头哈哈一笑:“我发现我是天生的导游。”
  帮助专家办理入店手续,在营地里早上招呼大家起床集合,机场搬运行李的劳动力。他很放下姿态。但是始终,他有一种距离感,这他自己也承认。公司考核他成绩最差的一项永远是“外部公关”。几乎不主动约戈友吃饭,和他们保持距离。“微博救了我,不用吃饭也能跟大家沟通交流。”
  他只做他觉得该做的事情。“玄奘之路第一届赛事,我拿着电话本,一个商学院再加一个商学院地打电话,邀请人家参与。往后我再也没打过电话邀请谁了,公司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什么都靠关系。如果事事都靠我,万一我生个病住个院,公司怎么办呢?”
  跟那些野蛮生长起来的、出身贫寒、性格粗粝的老板相比,曲老板人生就像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他从小就很少争,中年成名,也没有改变家庭命运的负担。他崇尚老子“水利万物而不争”。“我是开会尽量往后坐的人。”骨子里,他是文人。
  所以,尽管在经营一家公司,他仍然不愿意说自己是商人。
  在他看来,他追求做事的“趣味和价值”超过商业价值,只不过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必须通过商业手段来实现。“不是我对商人的阶层有什么看法。我缺乏商业的自觉性,对数字缺乏天生的敏感。”
  很简单,他要自由。钱会说话,强势的金主会指手画脚。曾有企业找他,要求赞助冠名“发现中国”的活动,他没答应。“赞助这个模式并不是特别好。”他说,“先走一步看一步。”

曲向东二:成功创业故事


  创业是一个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它的作用不言而喻。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创业,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成功创业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创业故事(一)
  陕西80后修脚工白手起家创业,把郑远元修脚公司开遍全国
  成才不问出处
  从西安上高速,越莽莽秦岭,三个半小时后,抵达位于大巴山麓、汉水之滨的紫阳县城;从这里沿着盘山公路溯流而上,辗转车行约30公里,记者来到了有着“地无三尺平”之称的高桥古镇;再在通向铁佛村的村道上颠簸20分钟,接着于无路处弃车步行,往山中再走1里地……此行的目的地,群山环抱间一座外皮已经龟裂的两层土坯房终于跃然眼前,这就是郑远元的家。
  踏着吱呀作响的木梯爬上老宅的二层,以青石板为瓦的房顶漏出几道光亮,本用于仓储的黑漆漆的顶棚里,薄薄一层木板上横着张落满尘灰的板床,“那是我从小的卧床”,作为家中老幺的郑远元示意记者需跟着他踩着房梁处行走,“这个我最有经验。”
  在这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国家级贫困县,郑远元家的故事与其他山区农户并无什么不同:父母务农,家境贫困,哥哥在煤窑打工受伤,1983年出生的郑远元初中即辍学,只身到四川达州投奔姨父,一面跟着姨父学起了中医修脚的手艺,一面在餐馆洗碗打杂。
  2002年,已经出师的郑远元来到与达州相邻的陕西汉中,原本打算找一份足浴店修脚工的工作糊口,“临行前,在达州的好朋友要买房,我把几年攒下的上千元积蓄都借给了朋友,只好朝姨父再借了几百元做盘缠,想着很快就能领到工资。”
  事有不巧,到达汉中的第一天,郑远元登门求职却屡屡被拒之门外,“租了房子、买了生活必需品后,随身带的几百元也只剩下了5块钱,一晚上饿着肚子没敢吃饭。”
  第二天,揣着兜里仅有的5块钱,找不到工作又举目无亲的郑远元,无奈之下在汉中市汽车运输公司门口摆起了修脚摊,“无人问津不说,很快还被人赶走了。”挪到虎桥路口后,郑远元“否极泰来”,地摊从早上10点一口气摆到了晚上,“修脚3元,一天就挣了120块钱!”——郑远元告诉记者,这是他时至今日仍最难忘怀的“第一桶金”。
  修脚、治脚气、挖鸡眼、取肉刺……郑远元咽得下苦,出摊一出就是两个年头,“为了省时间,中午不吃米饭只吃3元一碗的刀削面,更不敢多喝水怕老上厕所。”
  创业不分贵贱
  郑远元人聪明,一对眼睛时时透着机灵。修脚手艺越做越熟练,摆修脚摊每月也有近万元收入。
  悟性高是一回事,却也难以弥补他文化程度低的短板。不过,郑远元做人踏实、待人真诚,总有些“贵人”为他“指点迷津”,补上了“社会大学”这一课。
  2005年初,在地摊上为一位老人治好脚病后,老人十分欣赏面前的小伙子:“你这么年轻,技术又这么好,摆地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开个店正规干,才能有大的发展。”在老人的提醒下,租门面、办执照,2005年底,郑远元的第一家修脚店开起来了,只有一间门面,面积也只有30多平方米。从地摊修脚工到“郑老板”,郑远元用了3年,那年他22岁。
  店面开张,需要增加人手,郑远元想到了还在老家深山里“刨食”的乡亲们。“你发大财吧,我不干,即使没有饭吃,咱也不去搞修脚”,老家的朋友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啥事不能干啊,去做这种下贱的活路!”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问出处,创业的路径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别?经过反复动员,郑远元的姐姐郑远翠、嫂子任继芳成为了他的第一批员工。服务热情、价格低廉,他的店面逐渐门庭若市起来,老家前来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快分店陆续开张……2006年底,仅仅过去一年,郑远元已经在汉中、安康、四川达州等地开了十几家专业修脚店。
  “我很感谢当初买房借我钱的达州朋友,如果不是因此把自己‘逼上绝路’,可能我现在还在给人打工”,郑远元对记者说。
  成功创业故事(二)
  肖煌和陶亮:名校生不要过万月薪辞职当菜贩卖菜
  “你一个大学生,是怎么放下面子来卖菜的?”“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难道沾了油渍的钱不能买阿玛尼?”肖煌把两斤卤牛肉递给顾客,将油腻腻的双手在格子衬衫上擦了擦,转头笑着对记者说。
  这名武汉理工大学2007届的毕业生,在一家IT公司做了6年,月薪过万,因为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大半个月前辞职,联手自己的大舅子——武汉工程大学2012届毕业生陶亮,在南湖风华天城小区旁承包了一个生鲜超市,干起了菜贩的活计。
  现在——戴眼镜穿衬衫的菜贩
  11日早上9点,武昌南湖风华天城小区枇杷坊小街,肖煌和陶亮的生鲜超市立于一排门面房中间,并不打眼。
  超市里面分左右两区,右边专卖新鲜菜蔬,由陶亮经营;左边专卖各类卤菜,由肖煌经营。
  “一共是7.8元,这是找您的零钱。慢走。”23岁的陶亮穿着蓝色格子衬衫、黑西裤、黑皮鞋,每送走一个客人,他就习惯性地推一推眼镜,擦一擦收银台前冰柜的玻璃,又擦一擦沾了菜根泥土的手。“习惯了,以前做完实验都要擦擦桌子、擦擦手。”这个曾经就读于生物专业的大学“理科男”说。
  在陶亮对面,戴黑框眼镜的肖煌斯文有礼地招呼着客人:“卤肉开张,先尝后买,阿姨,尝尝我们的卤猪蹄吧,前三天特价,卤肉每斤减两块。”送走客人,他小心翼翼地放下菜刀,有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我是学计算机的,弄得满身都是油,还是有点不习惯。”
  据肖煌介绍,现在店里除了他和陶亮之外,还有三个员工,是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妻子。“自己家的生意嘛!现在只靠家里还忙得过来,等过些日子,业务再有了扩展,我打算再雇几个员工。”
  过去——为创业放弃万元月薪
  肖煌2007年毕业后,在武汉一家IT公司做软件开发,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当上了业务主管,月薪过万元;陶亮去年毕业后,就去了深圳一家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做医药研究,月薪也有3000多元。照道理,两人都算是找到了专业对口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两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所以辞了职,专心卖菜。
  “我在IT行业做了6年,东跑西颠的卖软件、搞开发,才熬到了业务主管,也不过是月薪万元。我再做下去,还是一路颠簸给别人打工,再做几十年也就是一个月挣1万多块,没意思。”肖煌毫不掩饰自己当老板的雄心壮志。而陶亮下海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实验室的工作太枯燥,他创业是为了追求一种“有激情的生活”。
  对那些说卖菜不体面的人,他们不以为然:“搞IT、搞生物工程就一定比卖菜有前途?我们以前是给别人打工,现在是自己当老板,当然是做老板更有前途。”对于选择卖菜这一行,两人均表示不是盲目做的决定,而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生鲜超市是未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现在有商务部的政策支持,前途无量。”
  肖煌说,现在店里每个月的流水账能达到六、七万元,经营的成本开销大概在1万元左右。“我们经过了大半个月的考查,走遍了这周边所有的店铺,发现南湖这边的市场还是蛮多机会的,可以进一步开发。”肖煌自信地表示。
  未来——立志要“数字化”卖菜
  采访中,肖煌不止一次的提到大学专业背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莫过于他的“数字化经营”卖菜理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型,卖菜也可以实现。”打开电脑,肖煌熟练地把各项销售指标添加到Word文档、Excel表格之中。“我现在正打算把我的成本、销售额、账目等具体的数据绘成曲线图和表格,用直观的数字化形式管理和分析我的经营。”肖煌认为,数据化、信息化的卖菜方式可以让他的管理和计划变得精细、科学。
  肖煌觉得,他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都与IT产业有关,而南湖这个区域的居民有着自己的消费偏好,而生鲜产品的流通、管理也需要专业的电子化监测,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财务和市场运行管理,根据相关数据做出合理的市场预期,有利于自己扩大经营,为自己的连锁店计划打下基础。
  成功创业故事(三)
  EMBA4期的周航一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
  他2006年就参加过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当时只觉得是一次寻常的越野活动而已。此后几年,他看到很多去过的人泪流满面地回忆这一活动,而且饱含深情地大谈感悟,说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行走”,周航突然觉得,自己那一次走得好像有点仓促了。
  “我既不爱音乐,也不爱电子产品,当时创办一家音响企业,是觉得这个行业能赚钱。”和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一样,周航的创业动机并非爱好,而是赚钱。
  1994年,21岁的周航刚刚大学毕业,就创办了佛山天创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十年后,这家企业在国内专业音响行业排名第一,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其他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大部分甚至全部音响设备。刚刚30岁出头的周航如愿以偿,过上了富裕而稳定的生活。也许是因为成功来得早,周航的性格一直很理性,很从容。
  “早上起床开一个小时车去高尔夫球场,一场球打4个多小时,再开车回来,晚上和朋友吃顿饭,一天就过去了。”周航这样描述当时的生活。
  当他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高尔夫球场就成了一个貌似健康的避风港。他内心里隐隐地觉得,30岁刚出头就过上这样半退休的生活不太好,但是又找不到什么动力改变自己。周航把泡高尔夫球场看作是一种逃避—逃避自己内心的冲动。其实,从2003年起,他就想再创业一次,做点儿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但是,人总是有惰性的,惰性总有借口,反正也不缺钱,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做。”周航说。一旦想干点事情,他的理性就会反过来权衡,给自己找出很多理由:比如想着失败了怎么办,还会想着现在挺好的,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去享受等等。
  周航说,企业家去高尔夫球场多数是为了逃避什么。他的一个球技最好的朋友当年曾在海南做房地产,海南地产崩盘后,这个人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躲债,只好天天泡在高尔夫球场里。泡了一年多,练出一手惊人的球技。
  入学长江
  那几年,周航一直在玩。2004年入学上长江商学院EMBA第四期,他从高尔夫转向出国旅游—从“玄奘之路”开始,他又爱上了玩户外。长江商学院成立了高远户外俱乐部,而后2008年汶川地震,参加玄奘之路的企业家们自愿成立了第一家民间救援队,这些事情周航都曾参与过。他和在“玄奘之路”上认识的朋友去阿拉善沙漠,攀哈巴雪山,穿越安吉森林,在大梅沙破海扬帆,到腾冲清明追古,走访汶川、玉树灾区,还有每周的10公里徒步。
  周航觉得做这些事情是否能找到人生意义或者目标姑且不论,至少眼界打开了,做了一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健康起来。
  “玄奘之路”是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曲向东创办的一个项目,他现在的身份是行知探索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2005年10月,他策划了一次“玄奘之路”的徒步活动。据考证,玄奘西行时最困难的一段路是从今天甘肃瓜州到新疆的哈密,被称为800里黄沙,玄奘在这一路上曾多次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玄奘之路的来源。
  曲向东将这段路分成A、B、C三段,A段从敦煌塔尔寺遗址到白墩子,全程110公里,准备徒步走4天,当时邀请了王石、刘东华、冯仑、张维迎、齐大庆、周国平、葛剑雄、王小丫等20多人。
  就在临行前不久,王石的秘书打电话给曲向东,说王石临时有事,可能去不成。曲向东急了:“这事最核心的人物就是王石。谁都可以不去,他不能不去。”最终王石在曲向东的软磨硬泡下还是来了。再后来,王石成了这个项目的一个招牌,此后每年,他都会为这个活动写一篇文章,称这段路是他的精神之旅。玄奘之路将来参加活动的人称为“戈友”,每人有一个编号,王石的编号是00000T01。
  徒步结束后,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和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跟曲向东提议,可以把这个活动向商学院的EMBA学员推广,搞一个商学院之间的挑战赛。曲向东接受了这个建议,注册了一个公司,写了几个商业赞助方案。
  “戈壁挑战赛”的羁绊
  2006年初,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决定赞助这个项目。王睿是长江商学院的学员,她觉得EMBA学员们需要开个运动会,通过竞赛去交流,所以这个项目有前途。2006年5月,第一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就办起来了,一共有长江、清华、北大、复旦等6所商学院参加。
  比赛分为A、B组,A组分出胜负,B组重在体验。除了强烈的对胜利的渴望外,体验也是活动的一个卖点。2005年的第一次活动曾经出了很多名言,比如王石的“让灵魂跟上脚步”和冯仑的“伟大是熬出来的”。此后来参加活动的不少企业家,也确实希望在这条路上找到一点和灵魂、智慧相关的体验。
  其实曲向东最初办这个活动,纯粹是为了让学员们增长见闻、加深友谊、锻炼身体。作为组委会秘书长,他不断强调重在参与、重在体验、“每一个人都是赢家”。而王睿的进入,使得这个调子变了。她深知那些企业家或有商业理想的年轻人们充满好胜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出来创业和在商场参与竞争的前提。有一次,王睿很严肃地对曲向东说:“你不能培养鼓励弱者的文化,输赢很重要。”
  第一届戈壁挑战赛的冠军是长江商学院,曲向东准备了6个一模一样的奖牌,说“每个人都是赢家”。结果在颁奖仪式上,伴随着汪峰的《飞得更高》和《怒放的生命》,一个长江商学院的男学员哭着冲了出去—获得第一名的长江商学院因为得到和别的学校一模一样的奖牌,成了整个颁奖晚会上最不快乐的一群人。
  “很多人为了学校的荣誉,都是提前一年就开始进行训练,戒掉了大酒大肉,每周跑10公里,北京的训练点就是奥体公园。”“玄奘之路”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四五十岁的企业家为了“玄奘之路”而改变了生活方式,甚至去参加马拉松。连续三年得第一的中欧商学院因为学员对户外运动的热衷,被戏称为“中欧体育学院”。
  但周航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在城里,就天天争名夺利。好不容易给了自己一个星期的时间,跑到几千里之外的荒烟大漠里,结果还是争名夺利,那我们干吗去了呢?”他希望自己能够从活动里获得一些不同的体会。
  “很多企业家登山也是为了标榜自己的身份或者仅仅是获得竞争的快感,不是真的为了爱好。比如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去南北两极点,需要有钱、有闲、身体好—这不就是成功人士的标签吗。”
  每年的戈壁挑战赛结束后,主办方都会制作一些印刷品,各个商学院也会制作一些小册子,里面都是一些参与者的体会,其中充满了《冲刺!感谢!泪奔!》、《为了信仰执着前行》、《要感悟,不要赶路》、《生命不息,脚步不止》这样的标题。“每个人都写得特有感觉,但是仔细一看又都差不多。”
  2006年初,周航还在长江商学院上课的时候,就听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讲过“玄奘之路”—当代名人、孤烟大漠、挑战徒步让他觉得很酷。于是怀揣着郊游的心,他参加了第一届的正式比赛。结果,周航看到很多人泪流满面甚至号啕大哭地冲过终点,但自己既没有特别想要争胜的心,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体验,仅仅是觉得很累。
  “放下”是另一段远行的开始
  “很多人走完玄奘之路后改行、辞职、创业,本来不想结婚的人结婚了,不想离婚的人离婚了,也有不少人皈依了宗教。总之就是做了一个对人生很重大的决定。”一位“玄奘之路”的工作人员说。
  周航一直是个很理性的人,总是在别人慷慨激昂时,说一些玩笑的话语,把场面给搅和了。周航后来承认,每每听到人们在戈壁滩上激情万丈、超越自我的故事,他心里其实也渴望这样的体验,他渴望哭一次,渴望体验一下什么是挑战极限,甚至渴望自己能够性情大变。
  “玄奘之路”项目除了用于比赛的A段112公里,还有给挑战过A段之后不过瘾的人准备的B段和C段,路程更长,条件更差。B段有130公里,还是分4天走完。2010年,周航准备前往B段,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一共有14个。周航尝试着问他的同伴,为什么要再来,这些人都用一个在“玄奘之路”里很流行的“禅语”回答他—“放下,放下。”
  “放下”这个字眼是在2005年那次“玄奘之路”中诞生的。在一个篝火旁,王石和王小丫等几个人聊天,当时王石正处在把企业放下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为万科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机制—他开始主动远离公司的管理层,下放权力。王石对外界说:“我登山越来越频繁,企业就越来越好。”那一晚,王石对围坐在篝火边的人说:“你看最后谁能放得下,就是我。好几个人说好来又没来,冯仑下了飞机到了敦煌的宾馆跟我们吃完饭就又走了。要说最后能放下的,还是我。”
  从此,“放下”成了企业家们一种时髦的表达,能“放下”也成了一种成功的标志。
  2010年的“玄奘之路”,周航决定改变以往稍有疏离之心的态度,开始认真地走。
  “第三天的34公里,我只休息了3次。当我面对龙卷风几乎无路可逃,当我顶着烈日狂风而泪流不止,当我在无路的茫茫戈壁蜿蜒迷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一股巨大的能量而无法停下疾速狂奔的脚步。终于在下午4:50第三个抵达营地。这时候,我觉得我很强,我觉得我做到了自我的承诺,我的内心很骄傲。我知道,从此刻起,我有一颗强者之心!”周航回忆说。
  周航在这段行程中一直试着去思考“放下”,也有很多心得,但始终没明白到底应该“放下”什么,他仍然没有哭。
  2011年,周航又回来参加C段的徒步,C段有167公里,要走5天,只有9个人一起走。这一次,他终于体会到了“弱者”的感觉—临出发前,他有点感冒,上了路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最后在队友的帮助下,完成了徒步。
  周航说,第三天下午,他看着GPS上显示自己的时速已经降到每小时不到两公里,双腿怎么也迈不开,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漠上,自己和队友的距离越来越远,估计自己回到营地至少也是半夜了。他的精神崩溃了。
  大部分忽然开始热衷户外运动的企业家都是处在人生或事业的瓶颈阶段—王睿曾经问过长江商学院中参加“玄奘之路”的4个女学员,发现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婚姻和家庭上出了些问题。有些失意者会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信,有些失意者则会在被大自然征服的过程中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在城市里,常常会产生自大的情绪,觉得一切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楼很快就修起来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处在事业上升期的人,会觉得竞争啊、输赢啊、征服啊很重要,他们看不到风景,充满了对自己的自豪感。”周航说,很多中国企业家或者商人,都是靠利益驱动去创业的,因为不是自己的兴趣。但仅仅是为了钱,这样是做不出好企业的。
  易到用车
  “这两年我都没怎么玩了。”周航说。2010年,他终于开始了自己等待已久的第二次创业,开办了易到用车网,这个网站能为消费者提供带司机的租车服务、这次创业确实是出于爱好或者说需求—因为周航自己不是很爱开车。
  “以前的生意,面对的都是大客户,都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得生意,里面难免有很多我不喜欢的东西。”周航说,他其实一直想做的是能给更多人带来方便的生意。“汽车租赁业已经存在十几二十年了,但是非常小和零散,大多是几个人几十个人,每家几十上百辆车,经营的地域也不广。能不能把现有资源整合起来,快速形成一个有统一标准的服务网络?”
  周航做这个生意一辆车也没买,而是专心开发技术平台。“我们跟租车公司签约,给每一辆车做车载终端。过去一个车载终端可能很贵很庞大,还得固定安装,现在只要在智能手机上做一个客户端,利用已有的数据地图和定位技术,就很容易知道每台车的位置和状态了。”
  易到用车网的办公室里,挂着大大的北京地图,一辆辆移动的汽车小标在上面跑来跑去。同样的地图也显示在易到用车的手机客户端里。“我们跟原来的经营者没有竞争关系,这是我们商业模式设计精妙的地方。车辆永远不可能饱和,谁都愿意提高自己车辆的利用率,一旦有空闲,就把状态释放出来,加入到我们的匹配系统里。我们系统有一个内部算法,基于位置、经济性等,算出该派哪台车,有订单就推送过去,就像搜索引擎一样。”现在,周航的团队已经扩张到300多人,除北京外,上海、广州、深圳各站也已建立。
  这次创业,周航的很多朋友都表示反对,原因是周航没有做一个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和团队,他们中一些人还担心中国人可能不需要这样的服务。但他还是做了。
  “你要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周航说,“我们做判断往往太理性,所谓理性,就是利益和得失的判断,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个声音,但是我们平时杂音太多,内心的声音听不见了。当你真的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你会变得更勇敢。”
  也许,出走,就是让他听见这个声音。

曲向东三:创业经典故事优选


  在创业领域中,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或许不是成功者,但是成功者绝对不是半途而废的那一个。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创业经典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经典故事(一)
  80后美女杨蕊:小小陶笛“吹”出创业乐章
  在龙门石窟景区商业街上,一个小店内不时传出悠扬的陶笛声,经过的游人不由得驻足停留欣赏,有人还带走了几只陶笛。这可乐坏了店老板——80后创业的美女杨蕊。
  工作中接触到陶笛,产生创业想法
  走进杨蕊的陶笛店,墙上、桌子上、货架上尽是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陶笛,让人赏心悦目。杨蕊介绍,陶笛携带方便,最少6个孔,最多19个孔,如同口琴一样吹奏门槛不高,属于“1分钟入门,3分钟学会”的乐器。
  2009年从许昌学院器乐专业毕业后,杨蕊到浙江嘉兴一家制作陶笛的公司上班,销售、演奏和检验陶笛。
  “一开始我没见过这种乐器,后来我发现小陶笛声音清脆、嘹亮,大陶笛则低沉、婉转。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把陶笛拿出来吹一吹,烦恼就减轻不少。”杨蕊说,这样的日子多了,就有了开店的想法。
  “作为河南人,我还是想回家乡创业。龙门石窟是洛阳的窗口,我的店就选在这里。”2013年3月,杨蕊的小店开张了。
  为揽生意,变身“街头艺人”
  万事开头难,刚开业的时候,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有时一整天也没一个顾客。“好多人没见过这种乐器,有的人以为这是工艺品。”杨蕊不气馁,决心让大家好好认识一下陶笛。
  她买来音响和话筒,从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6点站在店门口演奏。起初她连头都不敢抬,感觉自己像在街头卖艺。这一招吸引了很多游客,他们纷纷走进店内了解陶笛,杨蕊的生意渐渐好起来。
  在一次演奏过程中,有顾客问杨蕊会不会吹《江南style》,这可难住了她。“我平时演奏的曲目都偏古典,比如《枉凝眉》《女儿情》之类的。那名顾客说,你要是会吹,我就买。”杨蕊说。
  “当时尴尬极了,那天晚上我就找来流行音乐的谱子,一遍一遍练习。”此后,杨蕊千变万化的笛声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有部分人是因为音乐进店的,如果演奏的曲目有限,那客人就感觉不到乐器店的诚意,也感觉不到这个乐器店的内涵。”杨蕊说。
  开艺术工作室,让更多的人学会吹陶笛
  如今,杨蕊的陶笛店生意越来越好,平均每月能售出300只陶笛,单日最多卖出60只。
  自从陶笛店开业以后,杨蕊就不断地学习乐理知识,耐心地向顾客讲解,并随时拿出各种类型的陶笛给顾客当场演奏示范。有些顾客回家后,会打电话向杨蕊请教陶笛的演奏技巧,杨蕊不敢怠慢,白天看店,晚上熬夜看书、练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陶笛,不少人提出想跟着杨蕊学吹陶笛。9月底,杨蕊开了一间艺术工作室,针对各年龄段的学生授课。现在,她的学生最大的59岁,最小的5岁。
  下一步,杨蕊想让更多人学会陶笛,让自己走过的地方笛声洋溢。
  杨蕊的陶笛致富故事很经典,从器乐专业的学生到陶笛检验、销售的职工,从直营店店主到刻苦学习演奏的“自修者”再到培训初学者的“老师”,让很多人了解了陶笛。她在创业道路上的成功源于坚持三个关键点,即“转型、创新、增值”,在持续转型过程中拓展商机,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寻找客户,在增值服务过程中努力挖掘市场,这些可以给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很多启迪。
  杨蕊用一只只小小的陶笛“吹”出了财富和快乐,但她担心这个项目生命周期短,没几年市场就会饱和。
  创业经典故事(二)
  大学生辞去月薪过万工作 创业经营养鸡场
  “我的小鸡终于终于都下蛋了。”10日,樊国强在自己的散养鸡养殖基地里面高兴地说。
  “这批鸡蛋下来了,就能缓解这段时间以来市场供给的空缺,等这批鸡蛋卖出去,我就有资金再投入生产了。”鸡蛋的“出世”让樊国强等待了太长时间,等待的日子是痛苦的。他说,那段时间只“投入”不“产出”,甚至有几天买饲料的钱还得赊账,每天眼一睁就得为五千多只鸡一天的“伙食费”发愁。
  对于这个年仅25岁刚刚创业一年的大学生来说,资金的流转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我通常都会告诉别人我是27岁,说25岁的话人家会觉得我还是个小孩子,做不了生意。”樊国强一本正经地说。
  樊国强的生态养殖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红河北岸林地,占地158亩。走进养殖场,便能看到一只只肥壮的鸡悠闲地散步觅食。养殖场主要经营天然散养鸡蛋,目前共有养殖鸡5000只,还有野鸭、野天鹅等禽类。
  谈起创业之初,毅然辞去月薪过万的工作,投身养殖事业,樊国强感慨万千。
  “我家是当地普通的农民,大学毕业以后,我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是心里总想着自己要干点什么,可能就是一种‘冲动’吧。”樊国强说。
  2012年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樊国强先试养了一次散养鸡,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刚开始鸡的种类没有选择好,产蛋量很不理想,没经营多长时间就停滞不前了。”樊国强若有所思地说。
  初次尝试失败后,并没有令樊国强“收手”,在工作的空余时间,他反复钻研,看电视、上网、参加培训,在2013年初承包了这片养鸡场,并从北京引进一种名为“海兰灰”的鸡进行养殖,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漫漫地创业之路。
  樊国强深知禽类养殖存在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防控防疫方面,稍有不慎,可能辛苦创造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有人问为什么失败过一次却还是要投身养殖业,樊国强的回答干脆且有力:“不甘心。”
  “现在我的团队总共11个人,都是我的同学、朋友,我们7个大学生。”谈起自己的创业团队,樊国强颇感自豪。
  张永和是合伙人之一,主要负责销售和配送。“当初怀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要创业,但其实自己真正投入后才知道困难太多了,虽然工作有分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几乎不分彼此,遇到什么问题就一起想办法,一起出主意,解决起来就快很多了。”
  “高水平”的团队使得樊国强的事业在经营思路和运作方式上更加的创新、大胆。
  “我们很早就创建了品牌的微信账户,及时地更新内容,把我们的概况、养殖规模、订购信息以及相关有意思的消息及时发布,效果很好。在销售的时候,我们联系好卖家,先把我们的优质鸡蛋免费供应,卖家什么时候卖完了,觉得卖的不错,再和我们订货的时候,我们再收钱。”樊国强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说。
  说到这,樊国强认真地说:“既然我们销售的是纯绿色散养鸡蛋,那么一定要保证品质。很多商家也是打着散养鸡蛋的口号,但其实鸡都是笼养的,因为笼养的产蛋率高,效益自然好,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在创业之初就商定好,不论多么困难,都要保证品质,我相信,这才是我们的事业能够长久生存和发展的最有效的保证。”
  樊国强将自己的散养鸡品牌定为“颐牧”,他解释说这是“颐居自然,生态牧养”之意。
  由于对自己的养殖场环境和质量的自信,也希冀得到更多的认可和了解,樊国强正在努力申报有机养殖的认证。“虽然得到这个认证条件特别高,但是我们按照评定要求经营,应该能够顺利得到认证,那么我们就是内蒙古范围内第二家得到这个认证的,对于我们这样年轻的团队来说,将会是莫大的激励。”樊国强说。
  樊国强和他的团队创业的事情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他的父亲说:“儿子干这个特别额辛苦,年纪轻轻,一点点摸索,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我们是普通人家,在经济上给不了儿子多大的帮助,但是我们竭尽所能,哪怕只是出力,也要支持他们。”
  谈及未来的发展,樊国强充满信心。“现在我们的养殖和市场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将来我还想发展特色旅游,好好利用我的养殖场这么优质的自然条件,休闲、度假、农家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
  樊国强和他的团队舍弃了安逸的工作,舍弃了当下年轻人丰富的娱乐活动,甚至身上都带着一股鸡舍的味道,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为他们“不安分”的青春无怨无悔地买单,有的时候舍弃一些东西,得到的才能更多,祝愿樊国强和他的团队能够越来越好!
  创业经典故事(三)
  EMBA4期的周航一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
  他2006年就参加过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当时只觉得是一次寻常的越野活动而已。此后几年,他看到很多去过的人泪流满面地回忆这一活动,而且饱含深情地大谈感悟,说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行走”,周航突然觉得,自己那一次走得好像有点仓促了。
  “我既不爱音乐,也不爱电子产品,当时创办一家音响企业,是觉得这个行业能赚钱。”和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一样,周航的创业动机并非爱好,而是赚钱。
  1994年,21岁的周航刚刚大学毕业,就创办了佛山天创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十年后,这家企业在国内专业音响行业排名第一,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其他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大部分甚至全部音响设备。刚刚30岁出头的周航如愿以偿,过上了富裕而稳定的生活。也许是因为成功来得早,周航的性格一直很理性,很从容。
  “早上起床开一个小时车去高尔夫球场,一场球打4个多小时,再开车回来,晚上和朋友吃顿饭,一天就过去了。”周航这样描述当时的生活。
  当他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高尔夫球场就成了一个貌似健康的避风港。他内心里隐隐地觉得,30岁刚出头就过上这样半退休的生活不太好,但是又找不到什么动力改变自己。周航把泡高尔夫球场看作是一种逃避—逃避自己内心的冲动。其实,从2003年起,他就想再创业一次,做点儿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但是,人总是有惰性的,惰性总有借口,反正也不缺钱,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做。”周航说。一旦想干点事情,他的理性就会反过来权衡,给自己找出很多理由:比如想着失败了怎么办,还会想着现在挺好的,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去享受等等。
  周航说,企业家去高尔夫球场多数是为了逃避什么。他的一个球技最好的朋友当年曾在海南做房地产,海南地产崩盘后,这个人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躲债,只好天天泡在高尔夫球场里。泡了一年多,练出一手惊人的球技。
  入学长江
  那几年,周航一直在玩。2004年入学上长江商学院EMBA第四期,他从高尔夫转向出国旅游—从“玄奘之路”开始,他又爱上了玩户外。长江商学院成立了高远户外俱乐部,而后2008年汶川地震,参加玄奘之路的企业家们自愿成立了第一家民间救援队,这些事情周航都曾参与过。他和在“玄奘之路”上认识的朋友去阿拉善沙漠,攀哈巴雪山,穿越安吉森林,在大梅沙破海扬帆,到腾冲清明追古,走访汶川、玉树灾区,还有每周的10公里徒步。
  周航觉得做这些事情是否能找到人生意义或者目标姑且不论,至少眼界打开了,做了一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健康起来。
  “玄奘之路”是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曲向东创办的一个项目,他现在的身份是行知探索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2005年10月,他策划了一次“玄奘之路”的徒步活动。据考证,玄奘西行时最困难的一段路是从今天甘肃瓜州到新疆的哈密,被称为800里黄沙,玄奘在这一路上曾多次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玄奘之路的来源。
  曲向东将这段路分成A、B、C三段,A段从敦煌塔尔寺遗址到白墩子,全程110公里,准备徒步走4天,当时邀请了王石、刘东华、冯仑、张维迎、齐大庆、周国平、葛剑雄、王小丫等20多人。
  就在临行前不久,王石的秘书打电话给曲向东,说王石临时有事,可能去不成。曲向东急了:“这事最核心的人物就是王石。谁都可以不去,他不能不去。”最终王石在曲向东的软磨硬泡下还是来了。再后来,王石成了这个项目的一个招牌,此后每年,他都会为这个活动写一篇文章,称这段路是他的精神之旅。玄奘之路将来参加活动的人称为“戈友”,每人有一个编号,王石的编号是00000T01。
  徒步结束后,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和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跟曲向东提议,可以把这个活动向商学院的EMBA学员推广,搞一个商学院之间的挑战赛。曲向东接受了这个建议,注册了一个公司,写了几个商业赞助方案。
  “戈壁挑战赛”的羁绊
  2006年初,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决定赞助这个项目。王睿是长江商学院的学员,她觉得EMBA学员们需要开个运动会,通过竞赛去交流,所以这个项目有前途。2006年5月,第一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就办起来了,一共有长江、清华、北大、复旦等6所商学院参加。
  比赛分为A、B组,A组分出胜负,B组重在体验。除了强烈的对胜利的渴望外,体验也是活动的一个卖点。2005年的第一次活动曾经出了很多名言,比如王石的“让灵魂跟上脚步”和冯仑的“伟大是熬出来的”。此后来参加活动的不少企业家,也确实希望在这条路上找到一点和灵魂、智慧相关的体验。
  其实曲向东最初办这个活动,纯粹是为了让学员们增长见闻、加深友谊、锻炼身体。作为组委会秘书长,他不断强调重在参与、重在体验、“每一个人都是赢家”。而王睿的进入,使得这个调子变了。她深知那些企业家或有商业理想的年轻人们充满好胜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出来创业和在商场参与竞争的前提。有一次,王睿很严肃地对曲向东说:“你不能培养鼓励弱者的文化,输赢很重要。”
  第一届戈壁挑战赛的冠军是长江商学院,曲向东准备了6个一模一样的奖牌,说“每个人都是赢家”。结果在颁奖仪式上,伴随着汪峰的《飞得更高》和《怒放的生命》,一个长江商学院的男学员哭着冲了出去—获得第一名的长江商学院因为得到和别的学校一模一样的奖牌,成了整个颁奖晚会上最不快乐的一群人。
  “很多人为了学校的荣誉,都是提前一年就开始进行训练,戒掉了大酒大肉,每周跑10公里,北京的训练点就是奥体公园。”“玄奘之路”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四五十岁的企业家为了“玄奘之路”而改变了生活方式,甚至去参加马拉松。连续三年得第一的中欧商学院因为学员对户外运动的热衷,被戏称为“中欧体育学院”。
  但周航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在城里,就天天争名夺利。好不容易给了自己一个星期的时间,跑到几千里之外的荒烟大漠里,结果还是争名夺利,那我们干吗去了呢?”他希望自己能够从活动里获得一些不同的体会。
  “很多企业家登山也是为了标榜自己的身份或者仅仅是获得竞争的快感,不是真的为了爱好。比如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去南北两极点,需要有钱、有闲、身体好—这不就是成功人士的标签吗。”
  每年的戈壁挑战赛结束后,主办方都会制作一些印刷品,各个商学院也会制作一些小册子,里面都是一些参与者的体会,其中充满了《冲刺!感谢!泪奔!》、《为了信仰执着前行》、《要感悟,不要赶路》、《生命不息,脚步不止》这样的标题。“每个人都写得特有感觉,但是仔细一看又都差不多。”
  2006年初,周航还在长江商学院上课的时候,就听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讲过“玄奘之路”—当代名人、孤烟大漠、挑战徒步让他觉得很酷。于是怀揣着郊游的心,他参加了第一届的正式比赛。结果,周航看到很多人泪流满面甚至号啕大哭地冲过终点,但自己既没有特别想要争胜的心,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体验,仅仅是觉得很累。
  “放下”是另一段远行的开始
  “很多人走完玄奘之路后改行、辞职、创业,本来不想结婚的人结婚了,不想离婚的人离婚了,也有不少人皈依了宗教。总之就是做了一个对人生很重大的决定。”一位“玄奘之路”的工作人员说。
  周航一直是个很理性的人,总是在别人慷慨激昂时,说一些玩笑的话语,把场面给搅和了。周航后来承认,每每听到人们在戈壁滩上激情万丈、超越自我的故事,他心里其实也渴望这样的体验,他渴望哭一次,渴望体验一下什么是挑战极限,甚至渴望自己能够性情大变。
  “玄奘之路”项目除了用于比赛的A段112公里,还有给挑战过A段之后不过瘾的人准备的B段和C段,路程更长,条件更差。B段有130公里,还是分4天走完。2010年,周航准备前往B段,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一共有14个。周航尝试着问他的同伴,为什么要再来,这些人都用一个在“玄奘之路”里很流行的“禅语”回答他—“放下,放下。”
  “放下”这个字眼是在2005年那次“玄奘之路”中诞生的。在一个篝火旁,王石和王小丫等几个人聊天,当时王石正处在把企业放下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为万科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机制—他开始主动远离公司的管理层,下放权力。王石对外界说:“我登山越来越频繁,企业就越来越好。”那一晚,王石对围坐在篝火边的人说:“你看最后谁能放得下,就是我。好几个人说好来又没来,冯仑下了飞机到了敦煌的宾馆跟我们吃完饭就又走了。要说最后能放下的,还是我。”
  从此,“放下”成了企业家们一种时髦的表达,能“放下”也成了一种成功的标志。
  2010年的“玄奘之路”,周航决定改变以往稍有疏离之心的态度,开始认真地走。
  “第三天的34公里,我只休息了3次。当我面对龙卷风几乎无路可逃,当我顶着烈日狂风而泪流不止,当我在无路的茫茫戈壁蜿蜒迷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一股巨大的能量而无法停下疾速狂奔的脚步。终于在下午4:50第三个抵达营地。这时候,我觉得我很强,我觉得我做到了自我的承诺,我的内心很骄傲。我知道,从此刻起,我有一颗强者之心!”周航回忆说。
  周航在这段行程中一直试着去思考“放下”,也有很多心得,但始终没明白到底应该“放下”什么,他仍然没有哭。
  2011年,周航又回来参加C段的徒步,C段有167公里,要走5天,只有9个人一起走。这一次,他终于体会到了“弱者”的感觉—临出发前,他有点感冒,上了路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最后在队友的帮助下,完成了徒步。
  周航说,第三天下午,他看着GPS上显示自己的时速已经降到每小时不到两公里,双腿怎么也迈不开,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漠上,自己和队友的距离越来越远,估计自己回到营地至少也是半夜了。他的精神崩溃了。
  大部分忽然开始热衷户外运动的企业家都是处在人生或事业的瓶颈阶段—王睿曾经问过长江商学院中参加“玄奘之路”的4个女学员,发现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婚姻和家庭上出了些问题。有些失意者会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信,有些失意者则会在被大自然征服的过程中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在城市里,常常会产生自大的情绪,觉得一切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楼很快就修起来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处在事业上升期的人,会觉得竞争啊、输赢啊、征服啊很重要,他们看不到风景,充满了对自己的自豪感。”周航说,很多中国企业家或者商人,都是靠利益驱动去创业的,因为不是自己的兴趣。但仅仅是为了钱,这样是做不出好企业的。
  易到用车
  “这两年我都没怎么玩了。”周航说。2010年,他终于开始了自己等待已久的第二次创业,开办了易到用车网,这个网站能为消费者提供带司机的租车服务、这次创业确实是出于爱好或者说需求—因为周航自己不是很爱开车。
  “以前的生意,面对的都是大客户,都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得生意,里面难免有很多我不喜欢的东西。”周航说,他其实一直想做的是能给更多人带来方便的生意。“汽车租赁业已经存在十几二十年了,但是非常小和零散,大多是几个人几十个人,每家几十上百辆车,经营的地域也不广。能不能把现有资源整合起来,快速形成一个有统一标准的服务网络?”
  周航做这个生意一辆车也没买,而是专心开发技术平台。“我们跟租车公司签约,给每一辆车做车载终端。过去一个车载终端可能很贵很庞大,还得固定安装,现在只要在智能手机上做一个客户端,利用已有的数据地图和定位技术,就很容易知道每台车的位置和状态了。”
  易到用车网的办公室里,挂着大大的北京地图,一辆辆移动的汽车小标在上面跑来跑去。同样的地图也显示在易到用车的手机客户端里。“我们跟原来的经营者没有竞争关系,这是我们商业模式设计精妙的地方。车辆永远不可能饱和,谁都愿意提高自己车辆的利用率,一旦有空闲,就把状态释放出来,加入到我们的匹配系统里。我们系统有一个内部算法,基于位置、经济性等,算出该派哪台车,有订单就推送过去,就像搜索引擎一样。”现在,周航的团队已经扩张到300多人,除北京外,上海、广州、深圳各站也已建立。
  这次创业,周航的很多朋友都表示反对,原因是周航没有做一个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和团队,他们中一些人还担心中国人可能不需要这样的服务。但他还是做了。
  “你要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周航说,“我们做判断往往太理性,所谓理性,就是利益和得失的判断,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个声音,但是我们平时杂音太多,内心的声音听不见了。当你真的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你会变得更勇敢。”
  也许,出走,就是让他听见这个声音。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zuowensucai/607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