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孝献皇后

历史典故 时间:2012-04-30

【www.jinghuajt.com--历史典故】

孝献皇后篇一:历史人物董鄂妃的介绍和事迹


  孝献皇后世称董鄂妃,是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顺治与董鄂妃情投意合,可谓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董鄂妃的简介和事迹,希望能帮到大家!
  董鄂妃的简介
  自古以来大家多认为女子一入皇宫深似海,可见这皇宫里面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这勾心斗角也不容易活下来啊。但是这位董鄂妃就像是个例外,反正我个人觉得她的宫廷生活简直就是大家向往的一个模板。
  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自己的父亲是鄂硕,总之这女子的家世背景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十四岁的时候就直接入宫当了皇帝的妃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个月,她就一路高升,直接做到了皇贵妃的位置,仅仅在皇后之下。我琢磨着,要不是这皇太后早早的把自己的侄女儿给放在皇后的位置上,这顺治可能就直接把董鄂妃升到皇后了。可见当时这董鄂妃得宠的程度。
  但是可怜的是她跟顺治并没有子嗣。本来是有一个孩子的,生下来的时候,顺治开心得分分钟就想把他立为太子,但是这本该集万千宠爱的孩子在四个月大的时候就没了,具体原因不知道。但是这次的丧子给董鄂妃的打击不小,再加上她本就虚弱的身子,这也为她早逝买下了伏笔。
  但是这董鄂妃这么得宠,怎么可能不招他人嫉妒,但是这姑娘很会做人。她处在众妃之上,皇后之下的尴尬位置。但是下面的妃子都尊重她,与她交好,主要是她待人真诚。连皇后这样本应把他视为对手的人也与她姐妹相称。皇太后在生病的时候,董鄂妃刚生产完不久,就是这样她依然不眠不休的照顾皇太后。
  这样的一个女人让人怎么忍心不喜欢。但是天妒红颜,她22岁的时候就病逝了。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皇帝们向来都是爱美人更爱江山的。可偏偏顺治帝是个异类,与其说他是个皇帝不如说他是个多情的诗人。他的浪漫与惆怅让他厌恶包办婚姻,在董鄂妃出现之前这个与众不如的皇帝一直是过着有性无爱的生活。直到顺治与董鄂妃相遇后,顺治帝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爱情。他痴迷的爱着董鄂妃,爱到可以抛弃江山抛弃政治。
  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董鄂妃到底是怎样一个奇女子?据历史记载,董鄂妃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每当顺治帝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就连顺治帝的起居都是她亲自打点.并在顺治帝批阅奏折时她都是陪伴在左右嘘寒问暖。他们之间的情感除了有小夫妻的卿卿我我,更多的是理性的互促互进。这也是董鄂妃进宫一月有余就被封为贤妃的理由。
  不过这对天作之合似乎不受上天的厚待,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顺治与董鄂妃结束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董鄂妃的离世给了顺治帝一个致命的打击。痴情的顺治帝开始自暴自弃,不顾政治,更有为心爱者抛弃一切剃度出家的想法。出于对爱人的极度思念,顺治帝在经过半年一蹶不振的生活之后就染上天花不治而亡了。
  这个悲情天子的一生有很多无奈,他不能自主婚姻,不能把最爱的人封为皇后,这些都给顺治的人生增添了无限伤感。虽不能白头到老,死后顺治与董鄂妃能安葬在一起也算是这段旷世奇缘最圆满的结局了。
  美人无泪董鄂妃的故事
  《美人无泪》由于正亲自操刀,联合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演员倾情打造的一部情感大戏。《美人无泪》这部电视剧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比较长,着重演绎了清朝皇帝皇太极、福临的爱恨情仇。其中,董鄂妃这个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董鄂妃虽然被天底下最有权势的男人爱慕,但是她的爱情之路走的却比较坎坷,不尽人意。董鄂妃在没有与爱新觉罗家族扯上瓜葛之前,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千金小姐,头脑聪明,喜欢到处惹是生非。她女扮男装,在集市上与福临、博果尔等人相遇,上演了一出捉小偷的市经闹剧。也就是在这时,博果尔对她一见钟情,下定决心非她不娶。可是,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儿爱的确是敦厚老实的福临。虽然福临握有天下大权,但却左右不了自己的婚姻。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当做政治筹码送到了博果尔的府上,对此他心痛不已。事情在博果尔意外死亡后出现了转机,福临想要与他的爱人再续前缘,但是他们的爱情被世俗所不容,最终双双走上了殉情之路。
  《美人无泪》董鄂妃的扮演者是张迎,她是个古灵精怪的小演员。她拍这部戏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将董鄂妃未成年前的天真无邪演绎的淋漓尽致。张迎是童星出身,曾经与林心如等大牌明星合作过,演技一流。所以于正找她来演《美人无泪》的董鄂妃真是找对了人。
 
  

孝献皇后篇二:汉朝末代皇帝刘协的生平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的第十四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作为末代皇帝,他的一生风雨飘摇。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朝末代皇帝刘协的生平,希望大家喜欢!
  末代皇帝刘协的生平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的第十四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汉灵帝刘宏的小儿子,生母是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荣,王荣被汉少帝刘辩的生母何氏毒死后,刘协由灵帝的生母董氏亲自抚养。
  汉少帝刘辩登基后,将刘协封为渤海王,后又改封为陈留王。不久,宫中发生了政变,先是何氏的哥哥何进杀了一直支持刘协的蹇硕,而后宦官张让等人杀死了何进,但遭到袁绍等人反攻,张让等劫持了刘协与刘辩逃出宫。董卓带兵赶到的时候,刘辩被吓得语无伦次,而刘协则能对答如流,董卓认为刘协更为贤能,且抚养刘协的董氏又是自己的同族,于是有了废黜刘辩改立刘协为帝之心。回宫后,在董卓的计划下,刘辩被废黜为弘农王,刘协顺利登基为皇。
  刘协登基后为汉献帝,封董卓为丞相又加封太师。董卓掌握重权后,其军队在洛阳城中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致使各地郡守都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自此天下战乱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刘协命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但侯汶假公济私,刘协发现后杖责侯汶,长安城中的百姓终于得到救济,然而天下的动荡却难以平复。
  公元196年,刘协入驻洛阳,赐兖州刺史曹操节钺,而后刘协一直受到曹操的摆布。刘协不满曹操,令车骑将军董承诛杀曹操,以失败告终,刘协皇后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要求伏完效仿董承,但伏完不敢行动,伏皇后的举措也被曹操发现。曹操要求刘协废黜伏皇后,而后又逼刘协娶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
  公元216年,曹操被立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接魏王之位,彼时,曹氏势力平定了中原,刘协被迫禅位与曹丕,曹丕即位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被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汉献帝刘协的妻妾
  汉献帝的妻妾首先要数伏皇后和董贵人。建安年间,刘协被曹操控制,刘协看不惯他大权独揽,也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妄图奋起反抗,四下环顾后,发现董贵人的父亲可以助他一助。
  董贵人的父亲是车骑将军有一定的兵权,于是他写好密诏藏于衣带中,命令刘备、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去曹操。只是不幸密谋泄露,董承等人被杀,当时怀孕的董贵人也被曹操杀害,尽管汉献帝一再求情。曹操的残暴让当时的皇后伏寿感到恐惧,于是她便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的行为,请父亲做好推翻曹操的准备。只是伏完始终未敢行动,皇后密信泄露,曹操知道大怒,便让汉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且把诏书都已经写好。曹操派人去皇后宫中抓捕皇后,伏寿披散着头发,光着双脚从殿内走出时,哭喊着刘协救她,刘协只是说“我都不知道我的生命结束到哪一天,如何救你”。伏皇后被曹操所杀。
  次年,曹操立他的女儿曹节皇后。曹节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姑娘,虽是曹操的女儿,但是她并不像曹操那般。当她坐在汉献帝刘协身边的时候,她流泪了,她真的同情这位皇帝。在曹丕要求刘协禅位的时候,曹节感到反感,却无能为力。刘协被贬为山阳公,过着寻常人的清苦生活,曹节也一直陪着他,悬壶济世,当地人都敬重他们如父母一般。
  汉献帝刘协之死
  汉献帝刘协,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中,做个傀儡皇帝。也曾想反抗命运,奈何不遂人愿,最终被迫禅位,因病去世,享年54岁,也为汉朝画上了一个句点。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刘宏之子,刘宏的儿子刘辩、刘协两位皇子都有登上帝位,只是最后都是悲剧。公元189年,董卓以“勤王”之名进京。随后废了汉少帝,改立了汉献帝刘协。只是董卓的部下在洛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快就招来了讨伐之人。由州郡牧守组成的关东军,在袁绍的带领下,包围了洛阳,董卓被逼无奈之下,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刘协本想利用关东军摆脱董卓的控制,只是这时都忙着扩张自己的权利,无暇顾及他。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两人共同主持朝政,只是好景不长,不到一月,李榷等人就击败了吕布,杀了王允,控制了刘协。兴平二年,李榷、郭汜二人反目,在长安城中拥兵相攻,数月,城内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刘协等人逃入洛阳,曹操时任节钺,标志着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了。随后迁都许昌,改纪年为建安。
  曹操一直控制刘协,来达到他统一天下的愿望,只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取而代之。曹操死后,由其儿子曹丕继续统治,改纪年为延康,虽然中原腹地孙权、刘备等人不断犯边,但是基本不成气候,中原已成定局。公元220年,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改国号为魏,封刘协为山阳公,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

孝献皇后篇三: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真相是什么


  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下面百分网小编给大家说说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享太庙。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
  顺治帝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丧礼依帝礼。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享太庙。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但是,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阿济格的罪,然后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接着,当权者又接连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多尔衮死后两个月,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完全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流放宁古塔充军 。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算有了定论。
  多尔衮个人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轶事典故
  传位之谜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6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孤城宁远。当时宁远守将袁崇焕用西洋炮轰努尔哈赤的军帐,一炮正中。努尔哈赤倒是没被炸死在帐子里,从军帐中被救了出来。但不久身亡。努尔哈赤一死,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叔叔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是怎样在这样的劣势中杀出一条称王之路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生母之死
  关于多尔衮生母阿巴亥的死,在清朝的官修史书中就有不同说法。
  在成书最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阿巴亥被描绘成容貌艳丽,却心怀嫉妒的人,因此屡屡引起努尔哈赤不悦。努尔哈赤令她殉死。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皇太极等告诉阿巴亥,按照父亲遗言,她必须自尽。阿巴亥只有37岁,丰姿绰约,正值盛年。基于对人生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她不愿殉死。代善、皇太极坚持必须遵从先帝遗命。阿巴亥被逼无奈随即在辰时(早晨7—9时)自尽。但这种有意丑化阿巴亥的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因而有研究者推测,这部编写于清太宗时代的《实录》企图隐瞒历史上的某些真相。
  根据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时,曾遗命由幼子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为摄政。但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支持皇太极登极。为确保多尔衮母亲不加反对,必须逼迫其自尽。此后,关于多尔衮生母的记载,在清朝官修史书《实录》中几经修改。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福临年幼,多尔衮总摄朝政,权势达到顶点,他追谥其母为“孝烈武皇后”,并配享太庙。他还命令编写本朝历史的史官,从《实录》中删除不利于其母的记载。然而,一旦多尔衮逝世,在诸王罗致他的诸多“罪状”中,就包括篡改历史、使其母配享太庙。随即,“孝烈武皇后”的谥号被追夺,并重新恢复了《实录》中已被删除的有关阿巴亥的内容。最后,在乾隆年间编纂的《清太祖实录》的最后定本中,关于阿巴亥的死,做了新的解释。
  献出玉玺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为皇太极和大清朝立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这一年九月,多尔衮率军征伐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残部。他临之以威、施之以谋,导致林丹汗余部不战而降,并献出了中华帝国失踪二百多年的“传国玉玺”。据说,这颗传国玉玺从秦始皇之后一直传到了元朝,具有天命所归的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多尔衮得到这颗传国玉玺并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受大家的拥戴,登上了大清帝国的皇帝宝座。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多尔衮才被推到了皇太极死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
  赐死豪格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一日,在多尔衮即将出征大明前夕,豪格的一个亲信部下,出面检举豪格“悖乱”。处理的结果是,几位忠实于豪格的部下被杀死,豪格本人被废为庶人。这是一个奇怪的、完全狗屁不通的判决。三年后,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已经牢牢掌控了大权的多尔衮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军前去对付张献忠。顺治五年二月初三日,豪格在把这位令四川人闻之色变的“大西皇帝”杀死后,凯旋回京。一个月以后,为他庆功的热乎劲儿还没有完全过去,豪格便又一次获罪被幽禁起来。这一次,他的罪名真的称得上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久,时年四十岁的豪格在幽禁中无疾而终。有人认为,他是被受过专门训练、具有高度技巧的大明锦衣卫留用人员奉命杀死的。死后,检查不出任何致死的原因。这可能是福临小皇帝痛恨多尔衮的原因之一,多尔衮的身后亦由此注定。
  太后下嫁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无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她和皇室亲王贝勒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他们的默认。”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遗臣张煌言的诗词。
  4.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留下遗嘱, 这种作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雍正时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持未嫁说的专家认为:
  1.孝庄文皇后在顺治时已贵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会死后葬入皇陵了。
  2.顺治诏书子虚乌有。
  3.张煌言之诗不可信,有的著名清史学家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
  4.康熙帝及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对其尊崇备致,歌功颂德,祭礼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宁宫里烂盈门”之句说太后大婚时慈宁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据《清实录》载,孝庄文皇后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大办婚事必得在顺治十年(1653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1649年)十二月病死,可见“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zuowensucai/11280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