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英语作文 时间:2011-12-09

【www.jinghuajt.com--高中英语作文】

高中化学选修4篇1: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重点归纳


  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但是选修模块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内容一样要学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高中化学选修4常考知识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高中化学选修4篇2: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理科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也要重视选修四的化学学习,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选修四化学基础知识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选修四化学知识重点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
  2、硫单质:
  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
  3、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SO2的制备:S+O2 ===点燃 SO2或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化学性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
  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
  S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
  b、与Ca(OH)2溶液反应:
  SO2(少量)+Ca(OH)2=CaSO3↓(白色)+H2O
  2SO2(过量)+Ca(OH)2=Ca(HSO3) 2 (可溶)
  对比CO2与碱反应:
  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钒)
  SO2+Cl2+2H2O=H2SO4+2HCl(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验SO2的存在。
 
SO2
Cl2
漂白的物质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使湿润有色物质褪色
原理
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加热
能恢复原色(无色物质分解)
不能复原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高中化学选修4篇3:高中选修四化学必备知识点


  选修四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学生在学习这块知识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反复看书、记忆和理解。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
  一、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H+]混 =([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二、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 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高中选修四化学重点知识
  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①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
  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
  c碱=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
  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
  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要点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 >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
  (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
  (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 HSO3- 、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 、HS- 、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 3S2- + 6H2O == 2Al(OH)3↓+ 3H2S↑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931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