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小学语文学习网站|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分析

小学英语作文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小学英语作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A-0028-02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屡次表现出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指出了语文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基本特点。所以实践能力如何,越来越被认为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这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得到突显,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语文材料、生活实践、艺术享受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进步和发展,而非用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语文知识束缚学生。在这种认知前提下,教师们非常有必要做好语言、文化、思维等维度的教学思路调整。
  一、语言基础是保证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
  语言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先行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当得到语言及文字方面的科学系统训练。像在低年级时,基本的字词基础教学便必不可少,方能满足语言建构的初步要求。而在小学的整个教育阶段内,教师同样需要以大量的精力应对这部分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深度感受及体验要求。
  例如,在�W习《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时,教师便需要让学生注意到本文的生字: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吸引、蝴蝶、花草茂盛、色彩斑斓、迷人。这些生字均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之中的语言基础应用内容。为了使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并能熟练运用,教师可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具象的场景来了解这些字词。比如“台湾”这一词汇,教师首先要使学生知晓这是一个地名,然后,向学生展现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台湾在地图上所处的位置,尔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景,使学生在大脑中对台湾的美丽景色有一个良好印象,进而带着这样的印象进入课文的学习。简而言之,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尝试借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以感性的色彩理解词句,从而打好语言基础。在此过程中,有一点应当引起教师留意: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里面的语言基础应用目标是分层次提升的,并非保持不变,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拼音及简单汉字是其掌握的目标,在中高年段则是让学生借助工具理解文本,对词汇和句子的感情色彩加以分析,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予以区别对待,促使学生打好不同年段的语言基础。
  二、思维调整是确保核心素养巩固的要点
  要想让学生学生完善核心素养,教师还应注意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语文教学以文章为载体,而学生核心素养之下的思维发展即要看其在文本阅读方面的体会效果。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理解能力,借助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以及有效的情境对话等,带动学生参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相信学生得以从既有文本理解经验出发,做出有效的反思,形成独特的观点。
  以《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为例,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下述几项:一是学习生字、理解生词,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二是可以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重点段落;三是大致体会由总至分的篇章结构;四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及爱国情感。然而,在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注意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因而花很多无谓的时间,向学生灌输字词读音、字词意义,强硬地督促学生朗读背诵,并且不厌其烦地分析篇章的结构、内容情感,这就使得学生一味地听教师说,思维得不到锻炼,对文章未能形成个体化解读。要想改变这种教学误区,教师应当积极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学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上,让学生自行划出生字词,并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后尝试概括内容、归纳文章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组织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三、艺术审美是拔高核心素养水平的措施
  笔者发现,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有的教师比较容易把艺术审美鉴赏方面的内容遗漏。事实上,艺术审美鉴赏同上面提到的思维调整一样,都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帮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换个角度来分析,因为语文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基本特点,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新课程标准指出:需要让学生在审美情趣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此,教师应当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做好艺术审美鉴赏的强化工作,并有机协调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后面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极为瑰丽雄奇的描写,优美的风景、大胆的夸张,仿佛把庐山视为一幅极其优美的画作。而生硬地翻译字词显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它需要学生从艺术的视角去鉴赏。也就是说,依靠对自然景物的认真观察和鉴赏,学生得以增加思维深处的美感存量,并由此形成更具创造力的想象。除了自然景观鉴赏之外,人文景观、生动事件方面,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
  四、文化传承是加深核心素养深度的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化传统,它同样是一种呼应核心素养的积极做法。它从广义上接受了人类历史各个发展过程中,各类丰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具体可以有思想方面、文艺方面、科技方面等内容。教师善于搜集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说是一种关注人文性的前瞻性做法。基于语文学科的实用性考虑,该做法亦值得提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材文本内容为出发点,同时积极搜集世界各地的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并引导学生涉猎,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继而传承文化。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照顾到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提供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如增加神话传说、节庆、民俗等方面的引入力度,使课堂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例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从文中提到的重阳节引申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习俗,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递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形成对这些节庆活动及文化的深度认同感。在这里,教师可先让学生描述某一节日的习俗特点,然后利用视频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知识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除了传统节日,一些经典文化也是需要学生传承的。这里我们以《西游记》的节选《猴王出世》为例,这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将这一故事讲出来,促使自己与经典展开对话。此外,教师还要向学生传达石猴这一勇敢精神的化身形象,让学生受到这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让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语言基础、思维发展、艺术审美、文化继承等维度,带领学生进入到更为积极有效的学习境界中去,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与反思所学知识,最终提升自身素养。
  (责编 黎娟)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52985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