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罗拉快跑蒙太奇分析|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

高考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高考写作指导】

  摘摘要:《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不停地奔跑,诠释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理念,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本文从精神分裂式的叙事结构;奔跑作为一种修辞;游戏;“大杂烩式”的叙事手法四个方面,对这部影片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罗拉快跑》 后现代主义 叙事
  
  由“德国的卢贝松”之称的新锐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此片凭借着独特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甚至有人称它为一次伴奏着强烈鼓点打击乐的革命行动,一个“电影叙事的革命”。[1] 这个革命性的电影叙事,正是反映着后现代主义精神的电影叙事。本文就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从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
  
  一、精神分裂式的叙事结构:三个时空、三种结局
  
  王宁在《后现代主义之后》一书中,在对后现代主义做概括时提到:“后现代主义又是一种叙事风格或话语--后现代主义文本呈现出某种"精神分裂式"的结构特征”。[2]《罗拉快跑》的背景就体现了这种精神分裂式的特征:柏林,没有历史,没有政治背景,也没有历史化政治化的背景,只有精神分裂式的情节:在一个非历史化非政治化的城市空间中,玛尼,一个普通的小混混,把老大的10万马克弄丢了。可笑的是,那是被一个流浪汉捡走的。20岁的红头发罗拉,必须在20分钟之内为男友玛尼筹到10万马克,否则玛尼的性命就难保。接到求救电话的罗拉开始狂奔。故事在这儿裂变为三个时空,同时也产生了三种结局……但无论哪一种可能,罗拉总是奔跑于现时之中,奔跑在精神分裂的时空中。
  导演通过这三种戏剧化的情节的设置,通过罗拉的不停奔跑,来说明时间是一个可以被任意挤压和延宕的概念,通过三个相同时空相同情境下的微小差别以及最终带来的不同结果的展示,传递新的思想。这种对统一、普遍的模式的放弃,呈现出一种精神分裂式的结构特征,给人一种碎片式拼贴的感觉,并凸显了影片传达出的后现代特质。在这种平面奇观下,命运完全无常了,对社会、心理危机的焦灼与疏离反而离人远去,被感官上的愉悦取代。这或许才是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而这是传统结构所无法企及的。
  
  二、奔跑作为一种修辞:时间、自身的迷惑
  
  就像同时代的英国影片《迷幻列车》一样,《罗拉快跑》实际上是德国新一代青年导演群体的体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着影像的结构和意义,传递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理念。汤姆泰克沃说:“我总是先有一个画面,然后让它动起来,接着再围绕这个运动形成一个故事,最后把它制作成一部影片。”
  《罗拉快跑》中奔跑着的罗拉形象就是影片中动的核心与元素。影片中罗拉无数次地开始奔跑,叙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循环。这反复的大量的半数以上的奔跑镜头让人感觉它不再是叙事的动作元素,而成为一种人物状态的修辞:表达的正是对时间的迷惑,以及对自身存在的疑惑。影片通过T.S.艾略特和S.荷伯格的诗句提出了最为重要的几个词:“探索”、“终极”、“出发点”、“游戏”。这几个词是关于哲学的,也是关于生存状态的。两首诗之后就是不停摆动的指针和滴滴答答的钟声,钟的顶端是一个图腾模样的怪兽的脸,钟声越来越强,怪兽的嘴越张越大,最后成为一个黑洞,吞噬了一切,包括叙事。在《罗拉快跑》中,同一时间被割裂成破碎的时间点,生命因此而获得重塑的可能性和重新被讲述的起点方式。在无限可能的时间中,可以获得无限可能的空间方式。
  接下来是一组人物出场镜头,在抽格的行走着的人群中,每一个在故事中将要被提及的人物都被剪接定格,同时画外音响起。在《罗拉快跑》中,导演试图在影像的革新之外对于世界存在形式和人类命运的荒诞化、碎片化以及之后的历史性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一种后现代的思考。[3]
  
  三、游戏:快感、意韵
  
  《罗拉快跑》充满了动感和参与感,就像是一部罗拉闯关的电脑游戏。影片一开始也就告诉大家这是一个90分钟的游戏。女主人公在电影中“重生”了两次,感觉很像RPG游戏中的存盘、取盘,这一切给人以游戏快感的同时,又有一种深层的意韵蕴涵其中,这也是它的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1、表层:电脑游戏
  (1)电脑游戏人物
  1996年美国“EIDOS”公司推出电脑游戏《古墓丽影》。该游戏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全世界电脑游戏迷的喜爱,其中的女主角也叫罗拉,她不断地奔跑在世界各地的墓穴中……而《罗拉快跑》也借用了奔跑中的罗拉形象,继续着游戏,继续着快感。
  (2)罗拉的卡通化(游戏化)
  电影中,罗拉的人物造型是卡通化的:绿裤子、蓝上衣、红头发。特征突出,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如同电影中的卡通人物,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刺激。而且,电影中有些地方罗拉就是以卡通片的形式出现的,如影片开头罗拉冲进时空隧道,三次都变成了动画人物,场景变成动画场景,用动画来加强影片的节奏感和游戏感。
  (3)20分钟游戏(60分钟游戏)
  如同影片开始,那个银行警卫一边高高地踢起一个足球,一边说的话“球是圆的,球赛是90分钟,游戏开始了”一样,还如同罗拉第一次奔跑开始前,电视里相继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电影《罗拉快跑》实际上就是一个罗拉闯关的游戏。如果说一场足球赛的时间是90分钟的话,那么,罗拉闯关游戏的时间是20分钟,众多的电影观众就是场外的看客。90分钟之后,罗拉跑到终点之后,对结果不满意,于是,如同将电脑中的游戏重放,于是时间回到了20分钟之前,一切重新开始。在这其中,需要观众不断在游戏的迷宫中辨别并发掘影片段落的时空与逻辑,但同时又拥有着区别于现实生活的非同寻常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是有快感的,在影片的叙述中走走停停,像一种拼贴游戏,面对着一堆看似破碎其实有种明确的连接关系的图片。
  2、深层:人生游戏
  生活中,我们经常讲这句话“人生如戏”,而《罗拉快跑》可谓这句话的形象解释。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汤姆・华伦在谈到它时讲道:“汤姆・泰克沃的《罗拉快跑》却拥有一种将生命和艺术视为竞赛游戏的玩世精神……它的叙事的高速行进克服了结构的松散。它就像精心构造的竞赛游戏机器一样准确无误而又乐趣无穷。”“人生如戏”的最本质含义是人对命运的偶然性的切肤感受和人对命运的绝望。这种偶然性如同罗拉第三次奔跑中,赌场赌盘中那个飞速转动的小球,无人知道后果怎样,罗拉是否能够拯救自己的爱人。
  
  四、“大杂烩式”的叙事手法
  
  在《罗拉快跑》中,导演运用了多种手段,使画面变得不同。黑白与彩色、高速摄影、快慢镜头、三维动画、电脑游戏、MTV、以及录象带等等,全都巧妙的组合拼贴到一起,体现了一个后现代突出的文体特征--“大杂烩”,也就是混合了各种文化因素与艺术手段。
  比如,罗拉三次奔跑时所遇到的其他人物的命运都完全不同。这些人物的命运每次都以拍照式的漫画形式表现出来。导演试图以这种影像革新的手法表现世界存在形式以及人类命运的荒诞化、碎片化、零散化,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类的命运在这个世界中的偶然性与不可把握。
  此外,在镜头的运用上,影片一改传统电影慎用闪回镜头的做法,在开头的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看似随意义适时的闪回(以黑白与彩色区别),这些镜头乍看像电视新闻中的插画面,实则也还是为了叙事(主要交代曼尼丢钱与罗拉快跑的原因),为了补充或丰富叙事手段。
  而与闪回镜头相较,影片中剪接定格照片这一方法更有其独创性,如罗拉扔了电话,她的头迅速摇摆,摄影机镜头旋转拍摄,随之摇晃不停,令人眩晕。这一流畅的镜头与罗拉所想到的人的照片组接,而后照片迅速定格在父亲的照片上,反映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和心情:冷静和条分缕析的同时焦急不安。影片用视听形式的随意切换和杂糅及叙事方式上的奇想,来展示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
  
  五、结语
  
  《罗拉快跑》就像是一次伴奏着强烈的古典打击乐的革命行动,飞奔在这个影像时代叙事的上空和传统电影的上空。它凭借荒诞的构思、奇妙的转场、flash时代和动画的完美结合、绝妙的电子音乐等,博得青年人的喜爱。凭其非中心化、琐碎性、大众化、娱乐化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取得了艺术的商品化。但同时我们应也看到,影片的这种后现代主义对于文本结构的颠覆和对语言意义的消解使文化的主体性被淡化,历史意义被消解,深度模式被削平,从而走向平面化。因此,文本不存在确定的边界,成为一种无规则的随机游戏,完全取决于读者偶然性的体验。正如我们深问自己:《罗拉快跑》到底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心灵震撼?很少有人回答得出,因为更多人仅仅是感官的冲击与暂时的快感……
  
  注释:
  [1] 《电影叙事的革命――兼评影片〈罗拉快跑〉和〈滑动门〉》 郭小橹、饶晖 《当代电影》(京) 2000年 第3期
  [2]《后现代主义之后》 王宁 中国文学出版社 第5页
  [3]《电影叙事的革命――兼评影片〈罗拉快跑〉和〈滑动门〉》 郭小橹、饶晖 《当代电影》(京)2000年 第3期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058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