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中考复习

语文题库 时间:2011-06-21

【www.jinghuajt.com--语文题库】

中考复习一: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带详细答案


  离2018中考越来越近了,在进行语文复习的时候,可以多做试卷,这样能起到较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小编为大家力荐了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以及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
  30年前, 700余年的宋代古船抛却历史的尘沙与世人见面。见证了“泉州港”兴盛的古船,从此掀起史学届海外研究的高潮。如今,这艘古船的陈列处——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大门紧闭。由于时间久远,专家正对古船老朽的部位进行检查,并进行杀菌和防腐处理。再过几个月,古船便会再次与公众见面, 地向世人讲述泉州古港的辉煌。
  (1)下列“陈列处”、“处理”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chù chù B.chù chǔ C.chǔ chù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1分) 改为
  (3)文段中两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2分)
  A.沉静 一脉相承 B.沉陷 继往开来 C.沉寂 一如既往
  (4)文段结尾处的句号可以改为 (标点符号),原因是 (2分)
  2.古诗文默写。(12分)
  (1)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
  (2)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5)越明年, , (《岳阳楼记》)
  (6)半卷红旗临易水, 。(《雁门太守行》)
  (7)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
  (8) ,心远地自偏。(《饮酒》)
  (9)醉翁之意不在酒, 。 , (《醉翁亭记》)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酒店掌柜却不这么看,他因 ,一直惦记着孔乙己。范进中举发疯,众人请胡屠夫打范进“一个嘴巴”,胡屠夫勉强打完后,因 ,觉得“那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连忙问郎中讨膏药贴着。
  4.综合性学习:民俗旅游。(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文都”端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节日习俗独具特色。安溪县湖头镇端午有“献江”习俗:端午午时(12时),先在蓝溪边的关帝庙祭请关帝爷,祭祀结束,祭江队伍高唱屈原《招魂歌》。随后,岸上和桥上的人们纷纷抛出粽子,砸向龙舟。舟上的人回掷,形成一场粽子大战,至粽子抛完为止。
  【材料二 “虚拟”端午】网络科技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过节的新选择,他们可以宅在家里,在网络上快节奏地体验别样的“节味儿”:和网友聚在虚拟社区里参加各种节日活动,既能“吃”到节日特色食品,也可“赛龙舟、扔粽子、编彩带”;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1)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2分)
  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
  宅家中聚网友
  (2)泉州旅游部门想动员更多网民赴湖头镇参加端午活动,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三 “采风”端午】北京某旅行团慕名前往安溪县湖头镇参观端午民俗活动,经网络查询,整理出三条线路:
  线路1:北京起乘飞机(约2小时 票价约1300元/人)→ 晋江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30元/人)→ 安溪湖头
  线路2:北京起乘火车(约30小时 票价约450元/人)→ 厦门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30元/人)→ 安溪湖头
  线路3:北京起乘动车(约10小时 票价约750元/人)→ 福州转乘动车(约1小时 票价约60元/人)→ 泉州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40元/人)→ 安溪湖头
  (3)相比“线路2”与“线路3”,“线路1”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2分)
  优点: 缺点:
  (4)湖头特产丰富,旅行团购买了大量特产,经费紧张,你会建议旅行团返程时选择哪条线路,理由是什么?(2分)
  线路 理由:
  二、阅读(61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 肉食者谋之
  C.惟长堤一痕 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尊君在不 不: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③客此 客: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又被称“马年第一问”。乍一问,很多人都会语塞:“哎妈呀,我也不知道呀!”
  时间去哪儿了,也是科学家永远追崇的课题,很多科研团队发现了时间的奥秘。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用实验告诉大家:支配所有人的时间,从未有人触碰过的时间,就在那儿。
  “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做过一个实验。他请街上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们,随机做了一个测试:用自己的方式,预测1分钟时间,再跟实验人员的码表核对。结果是年轻人算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1分钟后,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容量。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上了年纪之后,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科学家证明,人体内有一只计时器,即便你脱离时钟,仍然能感觉到时间在走。
  心理学家大卫·伊格尔曼博士,进行了一项冒险实验。一个叫杰西的成为实验志愿者。科学家们制作了一个感知计时器,电子屏幕上,数字在有规律地、非常快地“闪”,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没法确定这上面的数字。杰西站在平地上的时候看,“它快得无法辨认”。然后,杰西从33米高处自由落体,他的胸前绑着大卫的计时器,屏幕上的数字一直在跳动。杰西坠落到弹力网上后,告诉大卫,他看到了计时器上的数字,是56,事实上数字是50,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答案。
  大卫的推测是:只有杰西的时间变慢了,杰西才能准确辨别出计时器上快速闪动的数字。
  为了证实杰西的时间真的变慢了,大卫建议杰西再来一跳。这一次读到的是96,事实上计时器上的数字是98,这说明,杰西的时间,已经慢到可以几乎正确地看到数字。
  大卫的这个实验,首次证实了有些人的大脑能够加速,并且在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就能比较慢速地看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的时间的确会“慢”下来。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2014年第4期,有删改)
  9.“时间都去哪儿了?”文章首先作了怎样的回答,接着又用两个实验分别作了怎样补充?(6分)
  10.根据提示,填写大卫·伊格尔曼博士的实验过程。(3分)
  ___________→提出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首段写法巧妙,请作具体分析。(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7题。(25分)
  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2.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4分)
  13.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
  14.品析语言。(5分)
  (1)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3分)
  (2)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从加点词语角度)(2分)
  15.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4分)
  17.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8.下列名著情节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滨逊流落荒岛,七年后岛上来了一批野人,他救出“星期五”;又过了三年,他发现有人肉宴的痕迹;又过了五年,鲁滨逊独自一人离开荒岛。(《鲁滨逊漂流记》)
  B.鹞子因为夜莺夜晚唱歌太吵闹,就捉住要吃他,并责问为什么在夜间唱歌。夜莺回答说,蝙蝠曾告诉他白天唱歌有危险,并请求鹞子去寻找更大的鸟。(《伊索寓言·夜莺和鹞子》)
  C.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禅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西游记》)
  D.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骆驼祥子》)
  19.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三、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问答,就是发问和回答。
  生活中,也许最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在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历史上,执着的追问,或完满的回答,往往成为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者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7分)(1)(2分)B (2)(1分)届 界 (3)(2分)C (4)(2分)示例:…… 表示语意未尽,引人遐想古港的辉煌。 示例二:! 可以突出古船的骄傲与辉煌(对古港辉煌的热爱与赞美)。(标点1分,原因1分。答其它标点不得分。)
  2.(12分)(1)送儿还故乡 (2)君问归期未有期 (3)见贤思齐焉 (4)断肠人在天涯 (5)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6)霜重鼓寒声不起 (7)千骑卷平冈 (8)问君何能尔 (9)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3.(2分)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 认为范进是天上文曲星,打不得(意思对即可)
  4.(8分)(1)(2分)示例一:现代科技异彩纷呈 示例二:虚拟社区畅所欲言 示例三:网络科技趣味横生(主谓结构1分,内容恰当1分) (2)(2分)亲身参与,真切体验(感受)。(意思对即可。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2分)快速(快捷、用时短) 价格高(贵) (4)(2分)2 中转次数少(避免中转麻烦),且价格便宜。(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61分)
  (一)(16分)
  5.(3分) C
  6.(3分)同“否”,吗 回头看 客居(寓居)
  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期”、“委”、“去”各0.5分)
  (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雪”、“绝”各0.5分)
  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2分) “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2分)(答题要点:结合文本,解说合理,紧扣“直率诚恳”。若只答友人“知错能改”得1分。)
  (二)(12分)
  9.(6分)时间就在那儿。(或:支配所有人的时间就在那儿。)(2分) 人体内都有计时器,不同年龄的人感受到的时间快慢不一致。(2分)(若抄写“人体内有一只计时器,即便你脱离时钟,仍然能够感觉到时间在走”得1分) 人在经历某些刺激时能够感觉时间“慢下”来。(2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首次实验(自由落体辨数字) 再次实验(再次落体证实数字) 得出结论(每点1分)
  11.(3分)答题要点:借用流行语“时间都去哪儿了”设疑激趣 巧妙引出说明对象(内容) 口语“哎妈呀”亲切生动 用语生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答出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25分)
  12.(4分)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 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3.(2分)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14.(5分)(1)(3分)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修辞1分,分析2分)
  (2)(2分)用富含调侃和戏谑意味的笔调称造物主为“小儿”,幽默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洞察世事、领悟世理之后的欣喜与放达。(意思对即可)
  15.(6分)“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 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2分);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2分。若只答“过渡”、“承上启下”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 “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 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四)(8分)
  答案:
  18.(3分)C
  19.(5分)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1分) 卢俊义(1分) 宋江手下李逵等人不服(1分)。宋江与卢俊义抓阄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1分);结果宋江攻下两座城池。(1分)
  三、作文(60分)
  略

中考复习二: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考历史的备考离不开努力钻研复习资料,多做复习资料的总结能帮助我们提升历史成绩。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你带来的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名称演变: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6世纪中期—1917年“二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1922—1991)→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
  一、彼得一世改革
  ①积极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局限性: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三、16—19世纪的侵略扩张
  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对中国的侵略(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强租旅顺和大连,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其势力范围;1912年煽动外蒙古“自治”并加以控制。)②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原因: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成立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1936年新宪法
  七、二战前后的苏联
  1、二战中: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攻占柏林和对日宣战。
  2、二战后初期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五计划
  (2)对外: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控制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美苏争霸
  八、苏联的改革历程
  1、赫鲁晓夫的改革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九、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1991年)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热点聚焦:近期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掠夺。
  (2)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文化上,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瓦特改进蒸汽机;外交上,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
  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4)回顾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发展崛起带给我们的经验。
  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其周边环境稳定,少受战争之苦;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不断的制度创新为其崛起提供了内在动力;国土辽阔,国内市场潜力较大,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
  (5)近代德国和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分析德国和日本采取这种方式或途径的共同原因。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因失败而解体,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共同原因: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的改革不彻底,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以武力手段直接争夺霸权。
  苏联崛起失败的内因:主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使其国民经济失去活力和竞争力;长期推行霸权政策,拖垮了苏联。
  (6)材料四中“160年前的中国的跌落”是指什么?“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消费品打败”又是什么含义?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却未能抓住,其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
  “跌落”指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是指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际因素: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②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国内因素: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出现偏差,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7)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②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③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国崛起,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支持这一主题的理由。
  如:机遇与国家崛起——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地位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又如:和平与国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美国建国以来国内形势稳定,未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又如:开放与国家崛起——英国、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如:民族文化与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受人文思想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等。
  巩固训练----------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1)请举出材料种的“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史实各一例。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度过了统治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暂时摆脱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困扰。
  (2)请用实例说明“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都进行了改革,但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东欧改革失败发生了剧变,苏联改革失败解体,而我国的改革却取得了巨大成就。
  (3)以上史实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能。以上实例说明,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改革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不良后果。
  (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警惕和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等。(言之有理即可)
  (5)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出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6)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7)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中考复习三:2018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大全


  对于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争取更好的成绩、报考优秀的高中,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2018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大全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连词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1)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2)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2、偏正短语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统一为“的”。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形补短语
  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5、主谓短语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 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
  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6950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