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小学听课记录

老师 时间:2010-02-05

【www.jinghuajt.com--老师】

篇一:[小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例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推荐的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图片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这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图片,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起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要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
  (2)、分别请幼儿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萝卜图片,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最后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习,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己判断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游戏结果,如发现错放的请幼儿一起纠错并改正。
  三、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先有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然后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篇二:[小学听课记录]教师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 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 练习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 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 总结
  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篇三:[小学听课记录]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需要做好哪些记录呢,下面一起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
  一、创设情境,揭题。
  1、谈话。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
  大家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忙着去种树。学校规定中高年级参加植树,他们各年级的种树任务都不一样,大家猜一猜:哪个年级的植树任务重些?为什么?
  生:应该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
  2、 看图列式,口算。
  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
  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
  师:你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
  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再口算结果。
  教师板书:81÷3=   52÷2=  42÷2=21
  3、 揭题。
  师:大家口算90÷3、42÷2很快,像81÷3、52÷2这两题口算起来就有点难了,不太方便,以后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该怎么办?
  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师:那么笔算52÷2=的竖式到底该怎么写?我们还是借助小棒分一分,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多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起后再平均分成2份。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竖式。分两步:先把5捆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得到2捆,也就是十位上的5除以2商几?写哪儿?为什么?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12除以2商几又写在哪儿?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么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 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 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现在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么没有拉下来的数?
  4、 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己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判断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26÷2    84÷6    56÷7    75÷3    66÷6    64÷4
  85÷5    91÷7    55÷5    64÷8    56÷2
  四、综合应用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2、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时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两个知识点,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形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3、安排学生安安静静的看书这一环节,令课堂上动静结合。使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知识,并及时总结算法,加以归纳和概括,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
  4、练习设计把知识线与情感线串起来。基本练习三题中以新带旧,不但及时强化了新知,也复习了旧知,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建议:
  1、 可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天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 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2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示课,我感觉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示课,我认为成功与缺憾并存。下面以宁晓英老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注重实践,形成概念。
  宁老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 “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老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学生学的主动, 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老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老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老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对比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huatizuowen/53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