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老师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老师】

  
  一、案例分析
  1.案例资料:王某,男,21岁,大二学生,很腼腆,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偶尔被老师提问,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一样。下课经常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同学叫他去玩,有时他只是冲着同学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2.案例自述:王某是一个大二的男生。他自述:念高中时,有个单一又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我和所有学子一样,都是奋勇拼搏,为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最终考上了大学。我并不满意,因为是一所本三学校,想想自己原来成绩都是本一线的,居然滑落到本三线,而班上的同学三分之二都考了本二线。我觉得高中三年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上了大学,我不想继续努力念书了,于是就开始混日子,每天过着浑水摸鱼的日子。我封闭自己,虽说是一个男生,可是性格内向,相貌普通的我并不太愿意向别人吐露心声,所以和别的同学也很少交流,至今一个朋友也没有,可能班上的同学都很少注意到我的存在。但其实我的心里也有很多苦恼,平凡而普通,我感到十分的自卑。
  在班里我不是一个出众的学生,有的任课老师竟然叫不出我的名字。我太平凡了,不,应该说我太不出色了。虽然每天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上学、放学,可我总感到自己是在做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的陪读。有朝一日他们都毕业了或者考上研究生了,我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周一到周五,有课,就拿着书本到教室找个后面几排的桌椅坐下,随意翻开书本,等待老师上课;若没课,就睡觉,睡醒了就吃饭。我在想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现在的这种生活很消极也很乏味,我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我能怎样做呢?(一个多愁善感的男生)
  3.观察者分析:由于王某平常学习不够主动,加之大学生活本来就比较自由,王某就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学习成绩较之高中阶段差了很多,有好几门功课补考,这样就更加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他把自己成绩差归咎于考上本三学校,要是考上重点大学,今天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
  二、个体自卑原因分析
  许多大学生说他们感到没有希望,前途一片渺茫,也没有奋斗的动力,生活中充满了不如意,觉得生活和学习没有意思。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本案例来讲,王某产生自卑的原因如下:
  1.个体心理原因
  王某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还可以,因为他原来在高中的学习基础还不错。只是一切源于他未如意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学,便郁郁寡欢,自甘堕落,不思上进,而且被自卑的心理所影响。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后不复习,以及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2.家庭原因
  王某同学小时候,自父母离异后,随父亲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更怪异了。加上他的父亲对他的关心不多,学习上要求却很严。从他的个性来看,有点像女孩子,讲话声音很小,开口说话脸就红。平时害怕成绩考不好,怕父亲责怪。而母亲忙于工作疏忽儿子身心变化,再加上他不善言辞,很少深入沟通。尤其是高考的失意,招来了父母的深刻责备。常此以往,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
  而且现在王某不满足现状,也就是说,每个人总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来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之处。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评价较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士(如父母)对自己过低的期望和评价,就会影响其本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对自己的低估。反倒陷入自卑感中不能自拔。有不少大学生之所以缺乏自信,有较强的自卑感,往往与父母、老师、社会舆论等的影响有关。
  3.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王某由爱学习变成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他的爸妈还没有离异的时候,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中学的时候,由于他个人努力苦读,成绩挺不错的。按照他个人的分数估计,可以考上本一线的高校。然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高考失意,考上了本三学校。上了大学,他老觉得遭到别人的歧视和冷眼,不主动学习,家长和老师也泄气了。家长不在主动过问他的成绩,各科任老师上课的时候,一般都当他不存在。到大一下学期,他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有时空白不做。这样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在家不受欢迎,学校里多余的学生,为此他丧失了进取心。
  4.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做到它。每个人对自己的估计是不一样的。性格内向、胆小多疑的人往往夸大外部困难而低估自己的能力,总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产生心理负担,限制了能力发挥,效果必然不佳。而案例中的王某正是如此,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进一步印证了王某自卑的消极的自我认识,使自卑感成为一种固定的消极自我暗示。这种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三、案例诊断
  在本案例中王某同学的想法和行为就是典型的自卑情绪状态。他认为是给那些学习好的同学陪读,这个观点让人不敢苟同,我们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受教育是为了增进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素质。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能没有知识。所以你今天在学校里学习只是在为你自己积累着一笔无形的财富,这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就算我们不能够如愿考上研究生,甚至毕业了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也不必沮丧。实际上,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将平凡地度过一生,杰出的人物毕竟是少数,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快乐的理由。就像伟人们自有他们的烦恼一样,平凡的人生也有快乐和幸福,只要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目的和收获。
  王某同学现在处于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下,自卑的实质并不是客观上的差距,而是自我评价过低。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认为,包括自卑在内的负性情绪体验主要是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观念造成的,因为成绩不好、外貌不如别人,就认为别人一定很看不起自己,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评价。
  王某虽然采取避免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来掩饰自身的不足,缓解一下自己的心理压力,但会产生孤独的体验,形成闭锁性的性格,会产生更糟的情况。在了解了前面一些道理之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低落的情绪中早日解脱出来。
  四、解决方法
  克服自卑感的基本方法:
  1.放开“缰绳”,为学生的成绩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抓他的成绩提高。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我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退步这个诱发因素。
  上课我请各个科任老师多注意,多提问,鼓励他开口;下课我和同学们带他一起交流讨论;每次周末,或者节假日,我都委托几名学生去邀请他到外面散散心,锻炼身体,和他一起做作业,经过全班同学共同投入,一步一步地促使王某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对生活对学习有乐趣有希望的自信的念头。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王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在她母亲来校看望他时,与之交谈。详细地分析了王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他为客人递茶、剥水果等,也可以让他与客人交流一会儿。同时,适当地要求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3.努力改变现实的自我,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学习不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等来争取提高学习效果。鼓励王某要注意自己的进步,要相信“别人行的事,我也能做好”。外貌虽然不能改变,但注意修饰与衣着,表现自己性格上可爱的一面,也会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喜欢。
  4.改变评价的方式
  让王某认识到自卑的本质是自我评价过低,即“实际上没有想的那么糟”。要合理地评价自我,不要以偏概全,不盲目自我否定。要降低对自己的苛求,要学会辨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积极与他人交往
  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
  王某由于自卑,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得窄小,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他在家长及老师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心理活动不再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心情自然就会变得开朗。另外,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多方位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由此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6.要注意修正理想的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会看到自身的不足并朝着理想努力,这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但是,当一个人的期望值太高,受到挫折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应该努力使王某认清现实,使过于理想自我的内容符合现实自我所能做出努力的程度,此外,补偿作用也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这就是所谓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用自己的强项和优势,来激励自己克服自卑。
  通过几次反复的辅导纠正,我们经常家校联系,特意提醒各任课老师多关心、帮助王某同学,并引导班级同学与他接触、交往。逐渐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实力以及目前的状况,平衡自己的心态,树立应有的自信心: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终于,自卑没了,心情好了,开始与班级的同学交往,潜能被激发了,成绩也就稳步回升了。
  
  参考文献
  [1]李菊华,王保军,张彩霞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8).
  [2]黄雅静.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郭念锋,等著.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4]崔玉中.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根源探究与治疗――对一位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治疗的个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13).
  [5]朱月龙.心理健康全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1):112-122.
  [6]汪子�B.对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探讨[J].魅力中国,2009(28).
  [7]卜鹏翠.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应对措施浅析[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8]郭念锋等著.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作者简介:李秀锦(1978―),女,福建安溪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咨询。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huatizuowen/53040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