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会计信息披

写作素材 时间:2011-10-20

【www.jinghuajt.com--写作素材】

(1) [会计信息披]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一、上市公司财务结构
  陈媛媛的《上市公司财务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实证研究》(2008)从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分析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状况,并以企业的各种财务分析指标为切入点,从财务结构的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公司年报,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从财务结构的角度考察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上市公司因素,提出了国有股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无显著相关性;法人股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流通股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短期资产负债率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贺芬戴尔指数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六个假设。运用Forwad Stepwise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法人股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无显著相关性被剔除外,其他假设均成立。
  二、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在国外的文献中,Warfield等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角度提出,当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所占股份增加时就会降低代理人成本,减少经理人员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从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角度,BeaSley研究发现,财务报告的舞弊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有关等。
  在国内的文献中,何泉成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研究》(2007)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现状介绍、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文章主要以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31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及格的公司以及其他31家规模相近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对相关文献介绍和评价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然后,采用2006年底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从股权结构特征、董事会特征等多个角度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了与理论分析基本相同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确实在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方面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方面都有待改善。
  《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向凯,2007)检验了我国董事会制度改革对强制性和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超过1/3、“二元”领导权结构、财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以及公司规模和雇佣“四大”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灰色董事和内部董事超过1/3、配股动机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CEO变更、董事持股比例和财务杠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显著相关。此外,还发现独立董事超过1/3、“二元”领导权结构、财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和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是影响强制性和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最为显著的因素。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王辉、张均宜,2003)中着重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及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公司代理人问题
  黄小莉的《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问题实证研究》(2008)主要研究了代理人问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文章首先研究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代理人问题和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代理人问题在家族控股与非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对公司盈余质量有何影响,其次针对信息披露中业绩预告信息披露问题,通过实证分析了家族控股与非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上的显著差异。总的来说,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在家族控股和非家族控股上市恭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是导致两类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同的一个可能因素。
  Healy、Palepu(2001)和Bushman、Smith(2001)提出在有关公司信息披露的代理人问题效果方面的文献中,目前还没有较多的实证结果。这篇文章的贡献在于展示了家族控股和非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代理人问题严重程度的不同怎样影响了公司信息披露。一份最近的研究(Wang,2006),实证了家族企业成员和盈余质量的联系,他的研究结果总的来说和这篇文章的研究结论趋于一致。
  四、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
  张燕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与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2008)依循Kim and Verrecchia(2001)度量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并参考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通过加强董事会秘书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作用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政策导向,研究董事会秘书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提供经验证据,为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供思路和建议。文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32家样本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年龄差异较大,任职时间较长,更换比率较低,学历水平普遍偏高,兼任其它高管职务或在任职前就具有董秘职务相关经验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董事会秘书持有本公司股份的现象不是很普遍。董事会秘书特征变量对信息披露质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董事会秘书持股会降低信息披露质量。董事会秘书的年龄、任职时间、教育水平、相关经验、兼任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方向符合预期,但是系数不显著,一方面这可能与缺失衡量董事会秘书职业道德和知名度的变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反映了中国信息披露制度和董事会秘书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五、制度安排、产权结构、报酬契约
  《制度安排、报酬契约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张栋,2004)试图从制度安排与报酬契约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文章认为,首先,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品”,也具有相应的“制造者”和“消费者”。从有限理性经济人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制造”或“消费”会计信息的主体,都能(至少是期望能)从制造或消费的行为中获取收益。这样,与会计信息的提供、消费等有关的制度安排,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提供与消费的方式、质量等行为。其次,我国上市公司产权主体单一,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和所有权虚化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然存在,企业运营资本的人不是所有者,亏损也不在乎;经营者的目的在于争取控制权,而不在乎收益多少(即使亏损,也由国家承担),并且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也几近于零,产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约束仍然是软的。最后,由于报酬合同的“刚性”(不能完全预料到所有可能事件),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促使经理人员实施违规行为,选择降低报告净收益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低估当期报告盈余进行收益平滑或将超出部分作为递延盈利,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亏损做准备,最终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提高自身的报酬。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设计的问题
  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和信息披露规范,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的伴随信息。在现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格式过于“僵化”
  会计信息采用了比较固定的格式披露,且以会计报表为主体,要求纳入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结果就导致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无法显示出来,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无法反映出来。例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而且必须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只能是货币化的数量信息。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法在报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由于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固定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方法,无法反映一些新型的特殊经济业务,无法反映披露要求变化前后各期的比较信息。
  (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虽然有诸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但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通常不在会计期末进行即期披露。年度报告是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60天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在信息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三)披露的会计信息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
  企业的资产在报表上反跌的是历史成本,有可能与其现时价值相脱节或相背离,从而使信息失真。同样,利润表反映的也只是企业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信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不确定信息比以前多,却无法得到显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衍生工具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导致其相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四)内容以历史性信息为主,缺乏预测、分析类信息
  目前,除了上市公司被要求在年报中披露盈利预测的信息外,其他企业均未要求揭示对未来发展情况的前瞻性或预测性信息。但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预测性的信息可能对他们进行投资、信贷和经营决策更为有用,而且披露中的财务分析指标相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讲较简单,可用性不大。
  (五)部分内容是被人为操纵的
  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和会计估计的存在,导致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中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人为”控制的特点。坏账的估计、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在建工程完工进度的估计等都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能力估计出来的,本身就是一种不精确信息。如果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制度给予公司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将会导致信息质量严重下降。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陷的原因
  (一)制度的缺失
  1.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完整、科学是跟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了披露什么,怎样披露,何时披露。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缺陷就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的缺陷。
  2.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也直接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不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会计准则制度同是证券市场会计规范的内容,区别在于前者规范的是被披露信息的表现形式,后者规范的是被披露会计信息的内容实质。可以看到,只有先生成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才谈得上信息如何披露。
  (二)披露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而法律法规的前瞻性不够,不能适应会计实务的发展作出适当的补充或修订,使得一些已出现的会计实务缺乏规范,而企业经济创新行为的会计处理更是无法可依。典型的例证就是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它是一种预期合约,在签订时交易尚未发生,而且到最后平仓、交割,期间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价格不断变化,如果以签约时的价格入账,根本无法反映金融风险。

(2) [会计信息披]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研究


  目前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存在着违规的情况,这方面有哪些研究?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相关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中,资本市场中传播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了解企业资本状况和和经营状态的重要工具。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判断依据的重要信息来源,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等状况。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它被当成了企业管理层粉饰公司经营业绩的手段。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不仅会损害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经济市场的秩序。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之一。2015年9月9日,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33号公布了财政部2014年全国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结果:全年共计对2011家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处罚,移送相关部门114家,共计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690.81亿元,追缴财政资金9.72亿元,追缴税款4.49亿元,没收及罚款3417.38亿元;对91家会计师事务所、159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行政处罚,其中107名予以警告、45名予以暂行执业、7名予以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处分。由此可见,即使是政府对会计信息愈加注重,质量愈加提高的今天,?是有很多公司和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重大违法问题。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仍值得关注,不容忽视。
  二、研究设计
  从财政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察公告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上存在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研究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从而改善会计市场信息,提高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可用性。证券监督委员会及各证券交易所是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管理,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机构。他们每年都会对发现的资本市场问题进行行政处罚,并做出相应的处分决定书,并且这些处罚大多数都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处罚。因此,笔者以近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纪律处分决定书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
  三、研究统计和现状
  为了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的情况。笔者对2013年至2016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对上市公司或人员公布的357份纪律处分决定书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上市公司违规的原因,着重对其信息披露违规问题进行了统计。上海证券交易所自2013以来做出的纪律处分决定的处罚主要分为三类:监管关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认定。信息披露违规是上市公司被处分的大部分原因,整体占比达到58.2%。
  笔者将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分为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准确和不及时四类。从表1-1可以看出,信息违规披露的处罚主要是因为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其中,信息披露不及时占违规总比例的42.89%,信息披露不充分占总体比例的33.22%。2015年,上交所查处信息披露不及时37起,占比38.95%,虽然比起2014年的48起、42.86%相比有所明显下降,但从2016年该比例再次上升,达到45%,可以看出信息披露不及时呈现波动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违规情况与不及时类似。
  从纪律处分内容上看,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可以分为重大信息遗漏、虚假记载、披露不实、推迟年度和其他五类。其中推迟年度所占比例最大,重大遗漏排在第二,披露不实再次之。
  四、研究结论
  从上述研究现状来看,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不充分、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四个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信息存在重大遗漏,如隐瞒重大担保信息,不按规定披露关联方交易等、虚假记载、披露不实、推迟年度等。信息披露违规的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往往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述问题的存在降低了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了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大大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因其对使用者的重要性而表现的让人满意,而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但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仍存在不少违规行为,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一)存在虚假会计信息披露
  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目的、有意识地修改、“加工”会计信息,从而改变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可靠的信息是指真实、可验证和中立的信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真实可靠,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背离和扭曲了真实可靠性的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虚假性主要表现在制造环节和披露环节的信息虚假行为。制造环节的信息虚假行为提供的会计信息通常是虚假的、不存在的会计信息,而披露环节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是经过信息供给者主观有意识地“加工”过的信息。 这些粉饰过的信息使企业看上去似乎高额盈利、扭亏为盈从而骗取了股东和社会公众的信任。“琼民源”、“银广夏”等事件只是管中窥豹,这些虚假信息不仅造成了投资者的不信任,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虽然明确地规定了定期报告公布的日期,但仍然存在很多延期披露的现象。刘茜、陈红(2008)以2007年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正文作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定期报告信息披露时间前松后紧,前少后多状况;定期报告推迟披露现象严重,而且不对推迟披露年报进行解释;对重大事件的临时公告披露不及时。我国《证券法》明确了11项重大事件,规定当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这些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立即提交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事实上,上市公司很少对此主动履行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利用推迟公布或不公布信息来抵减“坏消息”的影响,使投资者错过获利机会或被套牢而惨遭损失。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和“过度披露”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即信息供给者提供的信息缺乏相关性,而披露的与信息需求者相关的信息实质上没有任何信息含量和实质意义,投资者实际上并没有获得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上市公司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时只是在敷衍,并不是出于自愿。在证券市场中披露的无关会计信息如果太多,极可能使真正相关的信息反而被掩盖起来,这样会影响预测和决策。而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投资风险、股市风险等风险信息(不确定性信息)虽然是信息使用者渴望获知的,而实际上当他们被披露出来时却是一种信息集合的简单列举与陈述。当信息使用者获得这类信息并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这类会计信息并不利于做出决策。
  (四)公司主观将某些信息划入信息保密的范围
  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对信息保密内容和时间、范围作了详细的界定和补充说明,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是即使是再完美的制度,如果执行效度较差,也起不到期望的作用。上市公司信息保密的实际范围与规定范围存在出入。常见的现象是法律规定不允许保密的信息,上市公司却以信息保密为盾牌不披露,他们认为披露此种信息将导致公司重大损失或造成股市震荡,如:公司重大变故、重大投资方向、异常业绩或行业高额利润等等。
  此类现象不利于市场透明,有悖于信息披露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
  归根结底,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信息使用者(包括竞争对手)有搭便车的“癖好”。这使得信息提供者难以对所产生的信息收费。实际上,当单个人对信息的使用不会损害他人对该信息的使用时,其他投资者就能在此信息使用上搭便车,如果信息供给者无法弥补信息生产的成本,它就会生产比能弥补成本的情况下更少的信息。信息的供给者总是在披露的成本和收益间不断的权衡。
  (二)可观的利益报酬使然
  我国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配股资格和退市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有的公司取得发行额度并获得上市相当不易,若被摘牌,就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为了确保不被摘牌,宁愿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同理,债务契约的硬约束也会使报表的供给者对会计信息作手脚,从而减弱债权人的监督和约束。有些信息属于内幕信息,仅掌握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内幕信息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从而操纵利润,为自己赚取丰厚的利润。
  (三)披露制度不完善,惩罚措施及其执行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
  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改进,但到目前为止,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规则制定不完整、不配套、没有前瞻性和统筹计划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仍没突出市场经济主体,尤其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要求;准则内容仍过于简单,缺乏明细,操作性不强,透明度不高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另一深层原因是违规成本低廉。有关惩治会计造假的规定处罚过轻过宽。这样,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行为可能获得的不义之财,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从我国目前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的超出情况来看,主要是行政和刑事处罚为主,但是,由于我国对于违反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的追究缺乏系统规定,对于具体该如何承担各自的责任,没有细致的规定,因此,由会计造假而受到刑事制裁的案件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律的威慑作用。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人员在将内部会计信息外部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会计这个职业才得以存在。会计人员的职责就在于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一部分的财务报告。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尤其是当领导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于不顾。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相当多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使领导意图得以“合法化”。国内发生的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使会计业面临着诚信危机。
  (五)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弱化
  会计师事务所归根结底也是提供服务收取费用的营利性组织,现在很多事务所不仅仅提供审计服务,还包括管理咨询、记账服务等非审计业务。当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报告的意见表达上存在冲突时,被审计单位很可能会更换事务所。而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不仅仅是意味着事务所失去审计业务,同时还意味着它将失去收益可观的非审计业务。“安然事件”告诉我们:当注册会计师站在巨额的非审计服务收入与精神独立的天平上时,天平往往偏向于巨额私利这一边。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使得注册会计师面对“审查自己,审查同伴”的尴尬,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3) [会计信息披]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是什么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其满足需求者的程度;根据另一位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从生产者角度的定义,会计信息的质量应是会计信息产品符合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求的程度,这里的会计准则(制度)即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模板”。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有关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这一定义较为宽泛,包括了会计信息实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就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所具备的质量特征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来衡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
  企业是狭义会计信息的唯一供给者,需求者是指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主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国家、企业管理当局、其他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企业由于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从而引起投资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下降;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
  我国正处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大于对会计信息的供给阶段,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内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防被其竞争对手获悉后使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有一些内部的财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等,这类信息公布之后必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甚至使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所以公司也不愿意提供这一类信息。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因素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充分、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业绩,如历史成本计量、货币计量等固有的局限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
  信息报告失真
  主要体现在:由于为追求经济指标或任务指标的完成,在未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依靠调整报告蒙混过关;只用对政绩有用的统计数字,不利的数字就加以改造,最终导致数据的失真。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在会计、统计管理上随意性较强,在有重大政策和业务出台时,钻政策的空子,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对会计统计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随意改动。对统计数字没有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即使是审计部门也只能是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数据真实的检查,而对合并统计数字却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
  披露不充分
  以企业年度定期报告为例,多数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存在疏漏、对或有事项及其他重大事项未做说明、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不详细披露、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重大变化未做必要的分析说明等种种现象。有的虽已严格按照规定内容作出披露,但若未能依据环境之变更或公司面临之特殊情况自愿增加对外披露内容,则其披露充分性存在不足。如近几年来物价变动较为剧烈,但在各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很难见到公司愿意说明或充分注意到此对其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所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的企业存在大量资产未能得到确认,更谈不上计量和报告。
  现有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实物资产,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却没能反映,而恰恰是这些无形资产才是企业利润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若按历史成本计量,则许多知识资源的价值无法得以实现。知识资源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价值,而以历史成本反映的则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
  信息单一化
  现有的企业报告反映的主要是企业财务信息,其揭示的范围也局限于对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还在发生变化,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仅依靠过去的财务数据是不够的。而且某些非财务信息往往比财务数据更能提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间贸易往来的增多,这些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贸易往来的可能性。加之现有的企业对外提供的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的自身业绩,而忽略其它许多方面的信息,诸如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这是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的,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将不会仅仅局限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利用现有的会计报告,难以对企业作出全面的评价。
  传递时效过慢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与相关性密切相关的。从临时报告和非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看,现在会计系统是不定期提供会计信息的,而且企业年度报告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能公布,企业管理机构往往由于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确定一些重大事件系于何时发生,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
  另外,有些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而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甚至与非正当的投机商进行勾结,配合其操纵市场行为而则机披露,从而降低相关会计信息及其它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时效与实际形成严重的滞后,这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影响众多投资者的决策和切身利益。
  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
  相关性是具有相对性的,同一种信息对不同的用户以及在不同时间上其相关程度不同,而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的只能是针对所有者共同需要的通用会计报告。这实际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结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综合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报告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所有不同决策的需要,其相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会计信息质量的解决对策
  建立健全法制
  修订后的《会计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法的强大作用,一定要有配套的法规加以配合,应该相应修订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发现作假要采取果断的惩罚措施。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制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条文的同时,应该注意既规范外部监督如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又完善内控和奖惩机制,改善会计监督内部环境,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它是对权利和责任的约束。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管制的一部分正是为了均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利益而产生的。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准则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协调过程。因此,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作出规范时,应保持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合理确定企业披露足够的相关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以均衡、协调企业管理当局与使用者双方的利益以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不同利益,从而使有关各方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
  培育会计信息主体和信息需求市场
  当前我国会计改革在完善会计信息供给机制的同时,应大力培育我国的会计信息需求市场。应尽快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束,压缩盈余管理空间,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保证信息披露质量。应不断拓展财务信息披露,充实会计信息形式与内容,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更加充分客观地反映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信息混淆,报告的形式和数量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满足更多信息使用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会计信息披露应更加灵活,不仅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有关的风险信息。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只有做到有章可循而且方法一致,才能保证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保证信息市场的有效性。要加强会计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建设。
  会计信息市场中介机构是沟通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枢纽,在会计信息市场上起到联系沟通供需双方的作用,是会计信息商品的检验员,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检验、审核,向广大的会计信息需求方输送质量可靠的、优质的信息,以使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由于我国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而且总体水平不高,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还很不充分,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中介咨询机构在充分领会会计信息意义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决策。
  改变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计量性
  现有会计系统之所以没有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充分反映,主要是历史成本缘故,而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这些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随着报价机构的增多,资产的现行价值、公允价值可以随时准确的获得,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烦琐的计算可以由计算机完成,企业报告的编报成本也会大大地降低。从长远看,提供这种信息成本将越来越低于披露信息产生的效益,所以,未来企业报告中,计量属性将趋于多元化,而不只是历史成本一种。
  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应该广泛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直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网络传输数据具有的安全、快捷的获取渠道,达到信息使用效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经济领域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
  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会计人员应当“练好内功”,具有广博的知识,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基本知识、外语知识、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历史,还应了解其它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现代管理方法,如应用系统分析等。这些基础知识的获得将提高会计人员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最根本的,会计人员还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其次,会计人员应特别具有“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并不仅仅只局限在准则的应用上。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深入,会计人员的职能也越来越广,包括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营运资本的管理、风险控制与核算、战略投资、财务报表的分析与预测等,这些方面都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股份变动、商品价格变动、利率变动等风险,对风险的控制与核算,也将会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如果企业不能够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去防范、规避风险,企业的盈利将会被侵蚀殆尽。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8619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