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夏九九歌

写作素材 时间:2011-10-03

【www.jinghuajt.com--写作素材】

夏九九歌篇1:2018年的三九天时间表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是最寒冷的时候,也是夏病冬治的好时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8年的三九天时间表,欢迎阅读。
  2018年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数九从冬至那天开始,2018年数九是从2017年12月22日开始。
  一九:2017年12月22日——2017年12月30日
  二九: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2018年1月17日
  四九:2018年1月18日——2018年1月26日
  五九:2018年1月27日——2018年2月4日
  六九:2018年2月5日——2018年2月13日
  七九:2018年2月14日——2018年2月22日
  八九:2018年2月23日——2018年3月3日
  九九:2018年3月4日——2018年3月12日
  2018年三九贴时间安排表
  预贴:12月12日至21日
  一九: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贴:2018年1月18日至27日
  三九贴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在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首贴,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贴、二九贴、三九贴和加强贴通常效果更佳。
  三九贴使用方法
  在农历的一九、二九、三九中各选择一天,采用特制中药药膏贴敷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共3次。
  每次2-3小时。另外常用的方法是三九天内连续使用益气贴10-15贴。
  每日1次每次3小时。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注意保暖。
  贴敷的时间:不管是三九贴还是三伏贴,每一九或一伏当天是最佳贴敷时间,因此最好按时贴敷。一般贴敷时间小儿0.5~2小时,成人为3~5小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
  数九是什么意思
  数九寒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冬季的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夏九九歌篇2:初一地理知识点:图例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就是指地图符号和注记的简要说明。它通常配置在地图的边缘或拐角处。
  例如1∶4000000《中国地形图》(地图出版社,1982),它的图例是这样的: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其他城镇分别用大小不等的蓝色圆圈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等等。
  还有一些地图,专门表示各种自然条件、工业分布等。在这些图上,也必然有相应的图例,说明某种符号代表某种森林,某种符号代表某种矿产,某种符号代表某种工业,等等。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说,图例是读图的“钥匙”。
  总结:图例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应符合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仪和地图
  【—:地球仪和地图】同学们,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关于地球仪和地图的知识点内容哦。
  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 线纬 线
  定 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 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0-----300300--------600600-------900
  5、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注意:大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分之一)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分之一)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范围内容
  大比例尺小(缺点)详细(优点)
  小比例尺大(优点)粗略(缺点)
  (2)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6)
  【——总】请大家不要紧张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下面的小编继续为大家整合了详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希望大家可以用心记忆了。
  5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53、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4、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55、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56、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8、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60、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
  小编相信大家看了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后,肯定可以轻松地应对期末考试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复习资料等着大家来掌握哦。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地理讯息就来关注吧。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我国季风气候特点
  【—初一地理总结之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
  我国季风气候特点:雨热同期(或称夏季高温多雨)(见书P38)
  (成因: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双重影响,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
  名称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西北、东北风 (偏北风) 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西南风(偏南风) 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东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澳门是属于亚洲季风,支配大陆与海洋冬夏之间,气压高低形势不同,风向相反,风性各异,天气差别很大。每年约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气流控制,盛行东南、西南风,是夏季风;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行北、西北.东北风,是冬季风。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去年的干旱少雨是由于暖空气过强,今年的洪涝多雨是由于暖空气较弱,雨带滞留南方。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总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气候。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夏至饮食习俗
  【—初一地理总结之夏至饮食习俗】,周代夏至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饥饿。从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
  夏至节气一般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为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夏至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宋代《文昌杂录》: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记载: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夏至祭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有的地方麦糊烧(一种用面粉调成糊在锅中摊成极薄的大饼)供司灶、祖宗。也有擀面为薄饼,烤熟后夹以青菜、豆荚、豆腐等祭祖。
  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标志盛夏的来临。与冬至开始数九一样夏至起也数“夏九九”。《夏九九》有很多版本,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湖北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谚语: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漠河县于1989年把“夏至”定为旅游节。
  总结: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
  【—校本课程目标解读】对于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
  课程目标
  新课程改革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其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天文观测、天文科学问题的提出、假说提出或课题研究。
  2 过程与方法
  除课堂教学外,组成天文兴趣小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讨见解和成果。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野外天文观测考察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星空、探索宇宙的兴趣;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上面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的知识,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阅读了吧,希望同学们能轻松的学习地理知识。
  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的是建立在祖国篇的基础上,主要是对的综合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
  导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
  然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
  [板书] 形成--"风成说"
  为更详细地了解黄土高原,请同学朗读黄土高原的材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3.矿物成分不同
  4 初中生物.有多层古土壤
  [承转过渡]
  [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我们从电视片和P66页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 1、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P69页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得出结论:植被对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读P68页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
  [板书] 2、自然因素
  [承转过渡]
  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归纳得出:还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小结] 略
  [思考题]: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
  2.成因-----"风成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人为因素
  2.自然因素

夏九九歌篇3:关于节气:雨水的知识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一般落在每年公历2月的18-20日,这时太阳位于黄经330°。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节气:雨水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雨水开始,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逐日增加,在中国黄河流域,气温逐渐回升到0℃左右,冰融化、降雨开始。因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就是黄河流域一带,人们看到天上降水由变成了雨,因此给这节气取名“雨水”。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序曲”,只是刚春意萌发,还会乍暖还寒的话,那么雨水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人们会明显地感到春回大地了,田野一片生机,正是九九歌中的“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时节,农民们快要闹春耕了。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五天):“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说,水獭开始捕鱼了,捕得太多以至于摆在岸边排起来,五天后,大雁开始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五代诗人齐己有《野步》诗,其中“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句,描述的就是这一场景。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别还是很大的。雨水节气时,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升到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而北方,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有时还会与南风进行几回较量,可能还有“倒春寒”的天气出现。
  元稹有《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前讲我们说过,古代称立春是“正月节”——正月的“节气”,那么雨水是“正月中”,即正月的“中气”。历法规定以中气作为月份的标志,对于雨水来说,即只有带“雨水”节气的月份才是正月。诗中“平田已见龙”出自《易经》的“见龙在田”,古人用“东方苍龙七宿”晚上看到的位置来象征“乾卦”的六爻以及对应春、夏、秋季节的变化,正月“见龙在田”,正是腊月“潜龙勿用”后的复苏和二月“龙抬头”前的准备。
  今年雨水日为正月十二,离元宵节很近。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圆圆的月亮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第一个月圆之夜就形成了盛大节日: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不论是豪宅闹市还是寒门陋巷都要挂出灯笼,可以说全国城乡通宵都是灯火辉煌,后来还增加了吃汤圆、猜灯谜等活动。因为通宵挂灯,与月争辉,这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所以称这天为“元宵节”。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8383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