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三历史

初三作文 时间:2010-03-15

【www.jinghuajt.com--初三作文】

(1) [初三历史]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三的历史学习,主要是对以往知识的一个总结,全面复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1.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统一
  (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589年,隋文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隋朝的统一为创造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3)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元朝灭南宋,从新统一全国。
  2.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3.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五四运动与共产党的成立两者的关系
  5.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干部基础。共产党的成立进一步发扬了五四运动风的精神与宗旨
  6.科技革命的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7.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 (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
  (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
  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 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初三必备历史知识点
  8.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这样,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曲折是正常的。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教训:
  (1)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9.评价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是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10.启蒙思想运动核心思想: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11.列举14—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反封建思潮(资产阶级思想
  运动)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思运动。
  1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
  伟大实践:巴黎公社是第一次的伟大尝试——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的成功实践。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长期关闭议会,筹集军费。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序幕):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14.美国南北战争对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启发:
  ①军事和法律手段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方式;坚决反对分裂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 ③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15.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6.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通过新宪法。
  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
  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17.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8.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放弃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改革过于急进。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9.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初三历史知识总结
  22、简要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不同点:①改革的内容不同;②影响不同: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而日本改革则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23、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或苏联解体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⑤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⑥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⑦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
  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
  (1)、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24.、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5.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5)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26.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
  27、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近代史中国人民的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分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8.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
  指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与1931年~1945年的侵华战争。
  29.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④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0. 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31.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日本要求修宪并要求加入联合国。
  32. 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2) [初三历史]初三历史知识点必备大总结


  到了初三,我们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很多学生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你觉得你都将初三的历史知识学好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历史常考知识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初三历史知识要点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初二历史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3) [初三历史]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的历史知识繁多,需要我们复习和巩固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所以我们要讲这些知识点总结出来,利于复习。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就走上了对外殖民掠夺的道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农场主组成)和新贵族(保留了贵族头衔但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核心人物:克伦威尔
  (3)开始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
  (4)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5)曲折:封建王朝复辟
  (6)胜利;1688年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完成夺取政权的任务)
  (7)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a.主要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核心权力集中于“议会”
  b.意义:标志着
  (8)影响: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17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的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曲折性、反复性(原因: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专制王朝妥协、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的诞生(1775---1783年)
  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17世纪以来英国先后在北美的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第
  一块殖民地是詹姆士顿。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机构:大陆会议(由13个殖民地的代表组成) 领导人:华盛顿
  (3)开始的标志:1775年的来克星顿枪声
  (4)《独立宣言》的发表
  a.时间 1776年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 b.颁布机构 大陆会议
  c.主要内容:宣扬自由平等 d..影响:
  (5)转折: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在这以后美国的得到了法国等的援助)
  (6)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取胜的原因: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华盛顿的英明指挥;法国等国际社会的援助)
  (7)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8)结果: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政府,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行政权 国会----立法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9)意义: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1789.7.14---19世纪初)
  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其中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广大农民生活非常困苦,人民怨声载道。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2)核心领导与人物: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罗伯斯比尔 拿破仑
  (3)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4)发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献给人类的最伟大的礼物,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a.主要内容:宣扬自由平等,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进步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愿望
  (5)发展: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6)高潮:罗伯斯比尔执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7)拿破仑和他的帝国(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拿破仑用铁腕手段巩固了大革命成果)
  a.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拿破仑献给人类的礼物)
  c.发动对外战争(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8)意义: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9)特点:法国大革命是“疾风暴雨式的革命”(特别是人民群众多次武装起义的推动),是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场革命。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1)纲领:《人民宪章》----工人要求普选权,以参与国家管理
  (2)意义: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要内容:揭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巴黎公社(1871年)
  (1)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2)《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
  4.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又称为内战)
  (1)原因:奴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
  (2)(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
  (3)简况:①开始:1861年南方叛乱,挑起内战(“南部联盟”成立)②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准备不足、缺乏优秀将领)③扭转时局的关键(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作用:扭转了时局,广大黑人踊跃参军,使战争有利于北方)④结果:1865年南方宣布投降
  (4)战争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内部的障碍)
  (5)意义: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备注:A.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外部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通过独立战争)内部障碍是奴隶制度(通过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最大的成果是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南北战争最大的成果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实施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3)主要内容: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这次改革的最大成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b.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c.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以说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5)意义: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6.日本的明治维新
  (1)原因:将军幕府的统治,国内矛盾重重(内忧) 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以美国为首)
  (2)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施者:明治天皇
  (3)主要措施:a.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经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
  代工业(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措施)c.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
  (5)评价:①日本历史的转折点(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是日本近代崛起的关键③同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569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