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典型事迹材料

中考作文真题 时间:2010-08-21

【www.jinghuajt.com--中考作文真题】

典型事迹材料篇(一):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典型事迹材料_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创业领域也蔓延到了农村经济体中,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农民创业者。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一)
  蓝莓种植创业成就了农民出身的80后
  现如今,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对于想农村创业的创业者,什么样的创业项目能赚钱呢?也许蓝莓种植是一个好项目,来看看80后小伙赵军的蓝莓种植创业故事。
  2012年,赵军重点培育美登、北蓝、蓝枫、北陆四个蓝莓苗木品种,苗木产能达到100万株,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万元。赵军指着培育床上绿意正浓的蓝莓种苗说,“这是去年9月份培育的苔藓苗,现在把它们装进营养盒,再培育20天,就可以装袋销售了”。
  “别看这小小的果子不起眼儿,我可是起起伏伏在发展蓝莓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提起赵军的蓝莓发展之路,他感慨颇深。2009年,27岁的赵军在村里80多个村民的无偿帮助下,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日光大棚繁育蓝莓,由于当时技术匮乏,10万株苗木仅成活了800多株。2010年,不服输的赵军去加格达奇学习蓝莓组培、瓶苗生根、继代扦插等技术,又投资38万元,建起了500平方米的育秧棚,育苗10万株,当年,成活率达90%以上,利润达到了20多万元。重燃希望的赵军深知农民出身的他,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知识。
  2011年,赵军到清化大学经济管理国际化总裁(CEO)班学习。一年后,满载着市场管理、营销等一系列所学,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单体540平方米的日光大棚7栋、单体300平方米的温室4栋,参观长廊1座组成的蓝莓苗木繁育基地。主要生产美登、北蓝、蓝枫、北陆四个蓝莓苗木品种,远销鸡西、齐齐哈尔、哈尔滨、伊春、嫩江、北安等地,实现苗木销售收入400多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赵军没有忘记村民们昔日对他的帮助和期望,他组织60人,建成了注册资金380余万元的宏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同致富。对那些想尝试种植蓝莓的农户,合作社为他们免费提供苗木。想要大面积种植的,合作社保证所供苗木成活率达到100%的基础上,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户还可以赊欠苗木款,等见到效益后再分期结算。群山乡乡长官志军说:“朝阳村的蓝莓苗木繁育基地一年四季都需要劳动力打理苗木,村里的许多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来合作社打零工,仅去年一年,合作社就为村民创造劳务效益30多万元。”
  谈到对未来的发展规划,赵军信心满怀:“现在,省内外各地来合作社购苗的人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要提升苗木质量,建设一个组培实验室,有了实验室,就可以培育本土的苗木基因库,三年内,使苗木产能达到350万株,在不坑农、不害农的同时,把合作社发展壮大。”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二)
  蔡甸“米王”创新湖北豆丝加工工艺赚大钱
  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武汉好爸爸”为儿治病辞职卖大米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于是,他租下一间门面,开了家粮油门市部,批零兼营。
  “中国合伙人”老同事联手再创业
  随后几年,夏长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从一家门市部发展到四五家门店。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儿子的病经过手术治疗也痊愈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夏长兴更是一门心思扑在生意上。1999年,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他面前:那一年,粮食部门开始整体改制,几个昔日的同事找到他,希望他能牵头,把粮食局的大米加工厂盘下来。最终,夏长兴拿出20万元,老同事则拿出自己买断工龄的钱,一起入股办厂。
  2005年,在大米加工厂的基础上,夏长兴正式成立了天安米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金碾王”商标,推出了“晚金优”、“农家晚粳米”等系列产品。2009年,“金碾王”被评为武汉市著名商标,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13年被评为武汉名牌。天安米业也被评为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的产值超过了1亿元,产品还销往云南、广东、上海等多个省市。
  尽管事业越做越大,夏长兴并不满足。他着手在蔡甸玉贤镇新开加工厂,对大米和一些当地农作物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采访中,夏长兴带记者参观了他的豆丝自动化加工车间和兰花豆加工车间。其中,豆丝是把大米和绿豆混合打成浆,摊成皮切成丝,夏长兴还对这款武汉人喜爱的特色小吃进行了创新,推出了杂粮、莲藕、绿豆、黄豆、荞麦等多种口味。
  仅需2分钟米浆就变成豆丝 1月19日,记者来到万顺农产品合作社的生产厂区,这里过去曾是当地一所小学,豆丝生产线就建在改造后的教学楼里。“一楼是磨浆车间,核心设备都在二楼。”合作社负责人夏长兴大手一挥,带着记者直奔位于二楼的糊化成形车间。“糊化成形”说得通俗些就是“烙豆皮”,这是整个豆丝制作的关键。车间里的两台转轮式电动烙豆皮机器,是合作社与武汉工业学院食品学院历时两年,共同研发生产的专利产品。
  夏长兴说,豆皮的厚度影响豆丝口感,也影响后期晒干的时间。在烙豆皮的过程中,火候大了,豆皮容易烙糊,没“卖相”,温度低了,豆皮又不易成形。过去,村民烙豆皮用的都是圆形的平底锅,以蜂窝煤和木材做燃料,火焰温度飘忽不定,烙的豆皮既不卫生,品质也不稳定。要想大规模生产豆丝,就必须走机械化道路。用机器生产出来的豆皮,厚薄均匀,颜色亮白,口感和外观都远胜传统手工豆皮。“机器每天可烙豆皮一万斤,只需一个工人就能操作。”
  生产出来的豆皮厚3毫米,宽60厘米,像玉带一样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吐出。在传送带末尾,一位工人将豆皮卷成圆筒,送入切丝车间。在切丝车间里,豆皮卷被切成一指宽的湿豆丝。随后,湿豆丝又随着传送带,送入长约20米,温度约60摄氏度的高温烘干车间。经过一次烘干的豆丝落入一楼的低温烘干车间,经过二次烘干后的豆丝就可以进入包装车间了。
  从米浆到豆丝成品送入仓库,等待包装,全过程只需2分钟。而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干豆丝,仅晾晒就要花费一周以上。
  豆丝产值翻番网销全国各地
  2013年2月,合作社豆丝生产线正式投产,到2014年春节前,产值达到800万元。2014年春节后至今,合作社已经生产豆丝300多万斤,产值达1300万元,预计在2015年春节前能达到1600万元,产值实现翻番。
  由于统一购买生产资源,统一收购农产品,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市场,社员去年人均收入1.7万元。2013年,万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示范合作社”。
  几年时间,玉贤种植大户社员从5人发展到现在的260多人,农产品经纪人社员达到40多人。合作社与各大连锁超市和农贸批发市场都有良好的营销合作,销售额逐年递增。“豆丝产业正在发展的上升期,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过节不赶工,保证豆丝品质是关键。”“过去还有农户自家晒了豆丝拿到集市上卖,现在他们弃了老把式,从合作社批发豆丝,去市场零售。”夏长兴得意地说。去年9月,夏长兴开通了电商平台,全国人民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厂家价格购买豆丝、荷兰豆等特色农产品。“现在每天都有至少20单生意,顾客清一色的好评。”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三)
  80后青年身残志坚 通过农村淘宝平台成功创业
  在福建连城县四堡乡双泉村农村淘宝服务站。3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各种快速消费品,一张办公桌前,邹宗勤一边熟练地敲击着电脑键盘,一边跟围着自己的村民确认商品,然后下单。
  今年34岁的邹宗勤,天生患脆骨症,一级残疾,只能坐在自制的“轮板”上滑行。是互联网拓宽了邹宗勤的视野,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他坐在家里也能融入外面的世界。2015年底,邹宗勤有了一个新身份:阿里巴巴连城县农村淘宝“村小二”。通过农村淘宝这个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经他的手指,源源不断传递到周边农户家。
  “爱学习、勤实践、多分享”是邹宗勤成功创业的法宝。目前,他已拥有自己的淘宝线上服务网络和线下体验店、快递业务,年交易额逾百万元,成为连城县电商致富带头人。
  命运坎坷,自强不息
  邹宗勤4岁那年的一次骨折,让他从此没能再站起来。“家里经济特别困难,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又因天生患脆骨症,我成了双腿一碰就断的‘瓷娃娃’。”8岁前的他所了解的外面世界,都是一只小板凳带他去感知的。
  “我渴望站起来,渴望上学。我用泥疙瘩在家里的地上写满了‘作业’,一些简单的数字。”每天,邹宗勤都会用板凳将自己挪到门口,等着看从家门口经过的小伙伴去上学或放学。他的父母没读过书,明白没文化的苦,看到孩子这般渴望,说再难也要让他学文化。
  8岁那年的9月,邹宗勤终于圆了上学梦。“那会儿,我最难过的就是课间时间,只能坐在座位上,羡慕地看着同学们玩耍。”邹宗勤哽咽道,坚持学习到初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一所好学校,却因身体原因被迫辍学。
  此后,父母找亲友借钱,给他在村里开了间小卖铺。邹宗勤把小店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慢慢就有了自信,也有了去外面闯一闯的愿望。
  2003年,邹宗勤只身一人到广东汕头打拼,但自身条件成为他找工作的一大障碍。最终,他开了一家食杂店,投入常人数倍精力用心经营。
  以这份收入养活自己绰绰有余,但邹宗勤总觉得,这和自己向往的人生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弟弟要到厦门打工,他决定回到家乡陪伴父母,寻找更好的创业路。
  “此时在家创业已不容易,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好。”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每天和父母一起务农,得空就骑着残疾人三轮车,挨家挨户到乡亲们家里揽活贴补家用。
  邹宗勤的勤劳善良、坚韧不拔感动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一年后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有了家庭,我更要有责任、有担当,要让妻儿过上好日子。”在朋友们的支持下,邹宗勤在县城开了一家茶店。“经营茶店,闲暇时间多了,就想着再做点什么。”于是邹宗勤经常到农家书屋借书看,通过互联网增长见识。
  后来,邹宗勤又和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连城义工社,有时间就去看望孤寡老人,生活过得很充实。连城义工协会负责人李海霞介绍,邹宗勤的生活状况虽不好,还经常参与义工活动,自掏腰包看望、慰问90多岁的谢秀姬等孤寡老人。邹宗勤说:“最困难的时候,别人帮助了我,我要知道感恩。”
  找到目标,奋力创业
  2015年年底,阿里巴巴连城县农村淘宝要招“村小二”。“我一知道消息,就赶到县里报名。”邹宗勤说,农村淘宝的口号“让农村生活变得更美好”深深地打动了他,而这也正是他多年寻觅的创业目标。
  第一次培训考试,邹宗勤没能通过,原因是大家都担心他不能及时、到位派送商品。第二次培训考试,他一再恳求考核人员,并用手当脚、用轮板车行走,现场演示接收整理包裹、网上下单等环节。他的举动在感动对方的同时也打消了他们的疑虑,邹宗勤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
  “眼看别的合伙人风风火火地开张营业,我还在为营业场所没着落焦头烂额。这时候,村两委干部得知我的困难,就提出把村部一楼的这间办公室无偿提供给我使用。当时听完村支书的话,我鼻子直泛酸。”邹宗勤激动地说,“我暗暗给自己鼓劲,要对得起大家的支持!”
  邹宗勤说,开业初期也遇到不少问题。比如不少村民对网购比较排斥、不信任,大家习惯了在实体店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为了打消村民顾虑,邹宗勤大量囤积快速消费品,让村民既像在实体店购物一样,又能享受到网购的优惠价格,同时还提供上门服务、售后服务和货到付款服务。
  “年轻人对网购接受快,但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要让他们接受,赢得信任很重要。”邹宗勤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60多岁的大爷想买一个小喇叭接在收音机上,到处都买不到,当时村淘刚开张,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他帮忙。收到实物后,老人又担心质量不好想退货。为了打消老人的疑虑,邹宗勤上门帮着安装调试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老人放心。临走时,他还告诉老人可以试用6天,不满意再退。这位大爷对第一次网购非常满意,后来还介绍不少老伙伴来网购。
  “其实,在网上把农产品卖出去是我们最渴望的。”村民邹秀珍说,双泉村的土特产市场反响不错,但如何走出去一直是村民多年来的心病。邹宗勤积极整合资源,联合多位村民成立村电商联盟,并与村淘的快递合作,建立物流通道,让更多土特产走出乡村。
  2016年5月,邹宗勤就带领村民在网上卖芙蓉李,20天就销售20多万元。“我们以前靠老办法销售,一季水果收下来要卖半年,还要烂掉一部分。现在是把钱收进来了,才去树上摘水果,不浪费,不怕收不回账,价格也比卖给贩子高一些。”果农邹小燕乐呵呵地说。
  真诚服务,赢得认可
  “我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门送包裹,晚饭后帮村民下单,夜里11点后整理第二天要送的包裹,平均一天有50多件。出门送货最怕遇到上下台阶,还怕遇到下雨天。即使行动不便,我也努力及时、到位派送包裹,因为真诚服务才能赢得认可。”邹宗勤说。
  遇到村民购买电脑、洗衣机等大件商品,邹宗勤总会帮忙安装好。村民买衣服、鞋子,他会建议买稍大一点,不合身或有质量问题,他立即联系厂家退、换货。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电话回访客户、整理订单、分析行情,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夏天被晒得浑身是汗,冬天被冻得手脚麻木,他仍坚持每天骑着残疾人代步车,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他还一边派送商品一边了解村民的需求,再上网查询,挑选适合的宝贝推荐给村民。邹宗勤真诚地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份服务大家的工作,我最开心的就是能够尽自己的努力帮到大家。”
  “‘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农村淘宝行业,真正做到让农村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邹宗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最让我们感动的一句话。”对于邹宗勤的工作成绩,连城县电商办负责人张远山频频称赞。他介绍,开业至今,双泉村农村淘宝服务站的每月销售额都排在全县村淘前三名,总计已为村民下单4万多件,为村民节省农资等费用50多万元,为村民外销土特产1.2万多件。邹宗勤因此赢得连城县政府、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评出的“订单王第一名”“最佳全能王第一”“优秀合伙人第一”等荣誉,还被阿里巴巴集团授予“东南大区十大王牌战区”“最美乡村人30强之一”等荣誉。
  “人生有付出、有追求,才有意义、有价值。互联网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看到了以前想看而无法看到的世界。村淘改变了我的生活,让一家人过上了舒心的日子。村淘也改变了农村居民的购物习惯,给相对封闭的乡村带来了色彩与生机。目前周边有近千名村民在我这里网购,相信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庞大。”邹宗勤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典型事迹材料篇(二):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材料

典型事迹材料_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者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因为在农村创业,环境或许没有那么好。但是只有肯努力,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有肯努力,就还有成功的希望。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材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材料(一)
  不惑之年再创业 山东大汉要做“牦牛王”
  42岁的王显良本来有家十分红火的“酱牛肉”店,但是不满足现状的他却在不惑之年再次创业。这一次,他将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牦牛引进平度,在村里开起了牦牛火锅。“我要做平度的‘牦牛王’!”提起眼前的目标,王显良满怀信心地说。
  20岁就是村里的万元户
  今年42岁的王显良家住平度市同和街道石庙村。1988年,高中毕业的他,经过熟人介绍拜师在平度一位比较有名的厨师学艺。三年的时间里,勤恳好学的王显良烹饪技术节节登高,而他最拿手的“酱制牛肉”更是让师傅称赞。
  年少总是容易冲动。1991年,20岁的王显良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在平度市贸易城内租赁了一家店面,开始了现卖酱牛肉的经商之路。
  由于王显良的酱牛肉制作技术独特,口味醇香,前来订购的客户络绎不绝。作为贸易城内第一批肉制品加工商户,王显良的名声越传越广,下海经商当年就为年轻的他创收两万多元,成为村里第一个20岁出头的“万元户”。
  结缘牦牛肉制品再次创业
  在与牛肉打交道的十多年里,随着经济的积累,不满现状的王显良将目光转向了生牛的养殖、屠宰及深加工。在一次网上浏览资料的时候,王显良与西藏的一位牦牛养殖户建立了联系。
  在2010年的一次畜牧业展交会上,王显良与相约的那位养殖户做了比较细致的交流探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次前往西藏考察市场,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在网上或者电话里咨询。”回忆那一年里的做法,王显良笑着说,“当时好多人都说我傻,好好的生意不做却干些周边人没干过的事情,是在浪费钱冒险。”
  “其实,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我不是在冒险。”王显良说,针对这两年的牛羊肉造假新闻,虽然他自己的店铺是在做“良心肉”,但他认为做高端、稀少的产品更有市场。“在西藏采购牦牛产品的时候,当地的养殖户也表示我是第一个去采购牦牛肉制品的山东人。”在经过多次的牦牛肉制品在平度的试卖,王显良感觉牦牛肉制品在胶东半岛市场肯定十分广阔。
  “我要做平度的‘牦牛王’”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感觉信心十足的王显良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他将红火的“酱牛肉”店铺转卖,用这笔费用在村里承包了八亩土地经营牦牛火锅,做起了专业性的“牦牛火锅”,并申请了“圣水源牦牛”的注册商标。
  谈起对牦牛肉制品的钟情,王显良说牦牛生长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其觅食除原野青草外,还吃大量如冬虫夏草、三七、贝母等天然药用植物。牦牛肉被誉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着作用,补充能量,强健体魄的尚好食品。
  “40多岁了再次创业,别人或许会笑我,但我感觉我也是在挑战自我,我的目标是将牦牛产业做大做强,让胶东半岛的人们吃了牦牛肉后身强体壮。而现在,我想通过牦牛火锅,先做个‘平度牦牛王’”,王显良说。
  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材料(二)
  大学生回乡创业种多肉植物年入百万
  出生于1989年的翁杰是个地道的农家男孩,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没有其他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是翁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翁杰的出生地是缙云县新建镇丹址村,这是缙云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务农收入低,村民多外出谋生。乡亲们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形,暗暗在翁杰心中种下了“为村民们做点什么”的种子。2012年6月,当时的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线路运输专业的翁杰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一份专业对口的高薪白领工作,翁杰心中纠结万分。回农村:四年的专业知识相当于白读;留在大城市:房子、车子重压下,最初的梦想何去何从?综合权衡下,翁杰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到农村创业。
  回到缙云老家后,翁杰先后经历了家族企业缙云县七彩照明材料有限公司破产,为还外债疯狂接单锁具抛光加工的落魄经历。
  2013年底,五水共治浪潮袭来,由于锁具抛光加工产生粉尘污染,翁杰也不得不停下,那时他仍欠账20多万。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还要继续吗?
  “工厂倒闭后,我负债30万元,虽然当时心里有点慌,但我不后悔,更加坚定了要创业,要翻身,证明给自己也给别人看。”翁杰说。
  翁杰根据家乡多山、多竹林的特色,开始摆弄各种石制品、竹制品,并在淘宝网上开起了网店。各种新奇的根艺花盆、石头花盆、竹子花盆等手工花盆一挂到网上,很受爱花人士的喜欢,订单接二连三飞来。
  在网店卖花盆、花瓶,翁杰常常会拿些花花草草当拍摄道具,多肉植物也在其中。翁杰发现,光顾网店生意的顾客除了购买花盆、花瓶外,还希望连带多肉植物一起购买。顾客购买花盆后,也大多用来种植多肉植物,而且搭配起来非常好看。2014年春,经过慎重考虑后,负债30万的翁杰,又向亲戚借款10万元,大胆建起了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当时欠有外债,又摸不清整个行情,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进。”翁杰说。大棚里种植的多肉植物,搭配石头、竹制器具,再在植物根部铺上铺石、黄金草等,一个创意多肉盆栽跃然眼前,价格也比单买器具多了好几倍。
  为了学习多肉植物的栽培与管理经验,翁杰花费2个多月时间走遍了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上海、云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多肉种植基地,并且带了大量种苗回到了缙云,建起了2个种植大棚。
  品种引进后,就是种植技术的问题了。因为不懂多肉的习性,去年冬天冻死了一批夏天品种的多肉,今年夏天又热死了一批冬天的多肉。“虽然代价有些惨烈,但通过自己的摸索,积累下来的就是实在的经验。”翁杰说。如今他已基本掌握了各个多肉品种的习性和种植方法。做出名堂后,他又向银行贷款8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现在翁杰的农场面积近30亩,种植大棚20多个,多肉品种600多个。
  “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由于大多生长在沙漠,长时间吸收不到水分……”提到多肉植物,翁杰说得头头是道,并带着我们在大棚里逛开了。
  虽说多肉植物比一般的植物易养活,但翁杰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买的2000多株幼苗,由于对它们的习性不熟悉,很多还没长成就枯死了。翁杰便在网上遍访名家,向种植大户取经。比如,玉露等品种需要阴养,不能晒太阳,他就在大棚外面再加一层黑色的遮阳网;林赛、卡罗拉等品种对土壤透气性要求很高,他就在配土时多加一些颗粒物……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翁杰慢慢摸清了多肉植物的“个性”,有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翁杰还专门开通了微信,和朋友们分享养“肉”心得,还不时地“晒”一下自己的“小新宠”。
  对于自己的创业路,翁杰信心满满,“萌”感十足的多肉植物拥有大批粉丝。“我也在淘宝上‘试水’,市场反映很好。不到三个月,淘宝上的销量就做到了三颗皇冠!”翁杰对创业鱼(微信号:cyy2022)介绍说,现在虽是淡季,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多肉”的销路完全不是问题,但是缺乏资金流转却让翁杰觉得很棘手。
  缙云县就业管理服务处在了解到翁杰的的情况后,专门组织人员送政策上门,并且鼓励其创业。“现在大学生创业,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比如:一次性创业补贴、大棚的场地租金等,我们还提供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且给予全额的贴息。”就业管理服务处负责人介绍说。
  有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翁杰坦言,自己又多了一份信心。“现在创业虽然很苦,但我相信一定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
  现在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翁杰的大棚内培育的多肉植物品种也已越来越多,达到了600多种,价格从几元钱到几百元、几千元不等。“老翁农场”也从起初月销售2000多元发展到现在日均销售3000多元,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万多元的日销售额,月销售额达到了10万元左右,年收入将达到100多万元。
  “老翁家庭农场”除了种植、并在自家网店销售多肉植物外,在农场里也设置了大大的多肉展销厅。每天周边赶来购买、进货的散户也是络绎不绝。“老翁家庭农场”不仅成为其他网店的供货商,同时也成为了周围部分村民就业的基地。
  在翁杰的农场里还有一个大大的陶瓷体验棚。来往的客户可在陶瓷体验棚里动手制作陶瓷花瓶。经过烧制后,翁杰按照顾客的要求,搭配好多肉的品种,将作品寄送给顾客。“将顾客体验与购物相结合,更能引起互动和增加趣味性。这也只是在初步尝试阶段,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再决定以后的发展方向吧。”翁杰说:“我现在的产品主要销售方式就是批发和零售,批发客户主要是浙中南地区的花店和批发市场,零售就遍布全国各地了。预计今年销售额有200多万元。”
  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材料(三)
  返乡创业“花开”中国农村
  近年来,一大批返乡下乡人员选择到农村创业创新。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专家指出,在返乡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意见》有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深入开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和活力。
  “青蛙王子”的创业经
  2007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黎明,2013年回到家乡湖南省新化县,经过近两年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学习,他与一名水产专业的同学一起创业,在农村开展青蛙养殖。“我曾经在重庆市科委工作过,了解到新型农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国家近年来也有不少政策支持,就想要回家乡从事农业。”黎明对本报记者说。
  2015年,黎明与同学康禄星自筹120万元,租了50亩水田开展养殖,当年产值达到180多万元。初获成功后,今年又追加投资550多万元,新增200亩地。由于青蛙养殖是新兴行业,市场需求很大,黎明对于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我们成立了农业公司,有170多人在公司领过工资。通过招工、承租田地等方式,我们帮助当地68户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谈起自己的创业能为农村百姓带来好处,黎明颇感欣慰。
  黎明说,镇政府正帮助公司申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银财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为300万元。有了这笔钱,他打算在养殖基地附近投建一个加工厂,拓展产业链。
  “能人回乡”带动脱贫
  荒山荒坡改造成标准梯田,漫山种植果树和中药材,狭窄崎岖的山路拓宽平整了,水坝和输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狼山顶自然村,随着狼山顶中药材种植示范区的建设,当地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2015年,企业家于忠波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回到故乡滦平镇成立了承德逸曦庄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着力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区。据悉,园区内有培育芍药、百合、玫瑰等观赏性中药材的智能温室,有种植葫芦枣、水蜜桃、核桃等的果园,还有现代化加工厂,通过多元化种植和中药材深加工提升综合收益,同时还能发展观光旅游和农事体验。
  于忠波说,示范区为当地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资产收益拆股量化分现金、扶贫资金入股分股金,实现了“一地生四金”。
  “政府在财政补贴、银行贷款、技术引进等方面,为我们创业提供了大力支持。”于忠波说,“明年春天6米多宽的上山路就修好了,等到开花的时候美着呢,欢迎过来看看。”
  政策掀起创业热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去年6月和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出台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扶持范围,政策措施更加系统,落实要求更加明确。
  “为响应中央政策,滦平县通过政府招标、企业运营的方式,创办了面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的泰融创业园,今年下半年已经开始运营。”滦平县县长崔瑞祥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创业者通过政府组织的项目评审后即可入驻,享受最高90%的租金补贴。此外,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还能得到政策规定的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
  “在农村创业很不容易,希望政府帮助解决融资、用地等问题,并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培训。”黎明说,“国务院新出台的《意见》很好,关键是要在基层落实。”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450万人,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数为70万人左右。专家指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连续出台,将掀起新一轮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潮流,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2762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