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中化学竞赛

初三作文 时间:2010-07-20

【www.jinghuajt.com--初三作文】

初中化学竞赛篇1: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氢气的可燃性

  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氢气的可燃性
  某商场开业典礼,店外挂满了气球,周围挤满了人。在拥挤中,有的气球被挤破,遇一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些气球爆炸,火焰烧焦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轻度烧伤了一个人的皮肤。试回答:(1)解释气球爆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鉴于上述原因,现在人们正试着使用其他气体,如氖气(密度为0.836g/L)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类题主要从物质的性质入手,性质决定用途,而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本题主要考查氢气的可燃性。当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氖气是稀有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填充气球。
  答案:(1)气球被挤破,气球内的氢气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发生爆炸,初中生物。(2)可行;氖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应用指导
  方程式既是的重要用语,又是化学计算应用的基础,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各类成为考查的重点与热点。笔者在本文中对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作一剖析,以给予化学者以一定指导与帮助。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建立在质量守恒定定律的基础上,并且必须符合反应的原理。一般学习者在书写时,首先注意反应过程中有否限定条件,然后书写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加以配平。如:请写出石灰水与适量二氧化碳反应方程。按照常规,适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于是方程就写成 Ca(OH)2+CO2 CaCO3+H2O,观察法发现其方程已配平。但如果题目改成石灰水与一定量二氧化碳反应,则我们注意到一定量可以足量、适量或少量,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却随着通入二氧化碳量的不同而不同。 如二氧化碳足量,则刚生成碳酸钙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从而出现石灰水有浑住变澄清的现象,而方程也演变为因为题中未定律用已掌握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如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待定系数法等)将化学方程式配平。
  (3)按照要求完成该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两种情况:①有物质限制(即根据题目所给的物质)按要求完成;②无物质限制按要求完成。例1.从铁、水、三氧化硫、氧化铜、氢氧化钙、氢氧化亚铁、碳酸钠、硫酸钾等物质中选出某些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①产生氢气的分解反应,②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③碱和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④氢气作还原剂的置换反应,⑤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该类题解题思路是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书写正确;(3)看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4)看条件是否注明;(5)看“↑”“&darr 初中历史;”符号是否正确使用。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2Fe+6HCl=2FeCl3+3H2
  B.H2O=H2↑+O2↑
  C.Mg2+O2 2MgO
  D.3Fe+2O2 Fe3O4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A的错误有二个方面:①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参与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低价的亚铁盐;②气体符号未标。B的错误也有两个方面:①化学方程式未配平;②条件未注明。C的错误是:反应物镁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D正确。
  根据题给信息,推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类近年来与信息迁移题融为一体,成为考查的一种好题型。解题的思路是:认真分析题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先推断出反应物、生成物,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3.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并通入空气,溶液的颜色变成蓝色。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给反应物及溶液颜色变成蓝色,可推断出生成物之一为CuSO4;根据所学知识,Cu与稀硫酸不起反应,可判断必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再由 H2SO4和O2可推知另一生成物为H2O。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H2SO4=2CuSO4+2H2O。
  应用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1)解释或说明原因类
  例4.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铝或小苏打(NaHCO3)的药物治疗。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解析:除去过多的胃酸是利用氢氧化铝(或小苏打)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2)推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5.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说明:
  Y+ZCl2=YCl2+Z, X+ZCl2=XCl2+Z, Y+2HCl(稀)=YCl2+H2↑
  X+HCl(稀)→不反应,则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X>Y>Z B.Y>X>Z C.Z>X>Y D.X>Z>Y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规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知:Y>X>Z。
  计算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包括数据计算题、字母计算题、无数据计算题等。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例举了。

初中化学竞赛篇2:2017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化学竞赛这一活动是我们在高中阶段经常举办的,你想在比赛中一展风采吗?那就赶紧抓紧时间,复习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吧。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平衡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 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
  常错点14 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 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 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辨析: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常错点17 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常错点18 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辨析: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共价键三参数:
 
概念
对分子的影响
键能
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长
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单位:10-10米)
键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角
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夹角(单位:度)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键的极性: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4、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存在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
对称
不对称
  5、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
  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分子类型
分子形状
键角
键的极性
分子极性
代表物
A
球形
 
 
非极性
He、Ne
A2
直线形
 
非极性
非极性
H2、O2
AB
直线形
 
极性
极性
HCl、NO
ABA
直线形
180°
极性
非极性
CO2、CS2
ABA
V形
≠180°
极性
极性
H2O、SO2
A4
正四面体形
60°
非极性
非极性
P4
AB3
平面三角形
120°
极性
非极性
BF3、SO3
AB3
三角锥形
≠120°
极性
极性
NH3、NCl3
AB4
正四面体形
109°28′
极性
非极性
CH4、CCl4
AB3C
四面体形
≠109°28′
极性
极性
CH3Cl、CHCl3
AB2C2
四面体形
≠109°28′
极性
极性
CH2Cl2
 
 
 
 
 
 
直 线
三角形
V形
四面体
三角锥
V形 H2O
  6、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7、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
  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
  8、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初中化学竞赛篇3:初中化学期末竞赛模拟试题填空题练习

  下面是我给快要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提供的考试练习题目,大家要认真做题目。
  填空题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
  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显中性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
  4. 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结构,符号为C60,由此可以知道,它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子 原子 离子 分子、原子
  2、(1)分子 原子 离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4)电子 阴离子 (5)原子 分子 中子 (6)电子
  3、二氧化碳分子 铁原子 氯离子 钠离子 氧分子
  4、60个碳原子构成的 720
  相信在同学们认真完成题目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之后一定会考出理想的成绩。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2319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