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中考作文 时间:2010-06-10

【www.jinghuajt.com--中考作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写齐国谋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本文是小编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训练的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训练题
  8、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   ②期年之后:___________9、翻译下列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二)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 __________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答案
  7. (每题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①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能写出春日景色得1分,简单描述得2分)。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1分),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1分)。
  8、①偏爱 ②满一年(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9、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0、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3分,意思对即可)。
  11.①随便 马虎 ②有时 (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篇(二):初三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想要好初三语文的知识,在平常学习语文课文时要注意整理语文的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三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文章简介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文章字词
  (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明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文章分析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文章结构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篇(三):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篇目汇总


  在每年的哈尔滨中考语文卷中,文言文分值都占了8-10分,算是很高的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把握住这类题型,小编我特地整理了近10年哈尔滨中考文言文考试试题,分享给2017年中考考生,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复习提供帮助。
  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问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过: 期年: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4.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08年:《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 谢: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09年:《陈涉世家》选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经、都、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佐: 比: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忿恚尉,令辱之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③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4.陈胜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
  10年:《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11年:《口技》选段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 (2)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 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12年:《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叩: (2)被: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幼时即嗜学。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解决“无书”的办法:
  (2)解决“无师”的办法:
  13年:《岳阳楼记》选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薄:   (2)求: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14年:《公输》选段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愿: (2)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何罪之有?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3.从画线句子可看出,公输盘和楚王有着共同的心理。他们共同的心理是什么?
  15年:《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注】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中,“秦王不悦”为“秦王不说”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语
  (1)加惠 (2)广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16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郭: (2)去: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1767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