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简述并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浅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历史典故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历史典故】

  摘 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开创了私塾这种教育方式,确定了教育的内容,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始了文化下移运动;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采取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当时士人素质提高,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党中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深入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对于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10197818.htm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一、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周代实行分封制,其社会结构是宗君一体的,并按照封建等级实现自上而下的控制;整个社会仿佛一个大网络,在这个社会网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点,并牢牢地被确定在那里。除了自己的宗族外,很少与他人发生关系。最高统治者掌握着这个网络的“纲”,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控制。在社会系统中作为统治者与人民中介的士,很少有“横向交往”[1]。
  到了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诸侯、卿大夫、乃至士人所依托的经济有了较大的改变,肯定是不安其位的。建功立业,见重于世成为士人的理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礼崩乐坏。社会失控,士人失职,死钉在原来位置上不仅不能发展,有的甚至不再可能。士人要生存、发展,自然增加流动。士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显著增强,而社会对士人的要求明显发生了变化。对士人的教育和培养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孔子认清了当时的形势,创设了私塾这种教育方式,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知识开始下移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二、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教育的指导原则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由于孔子教学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相传他门下的学生竟达三千人之多。所谓“有教无类”,或指出身、贫富不分类,或指族种、地域不分类。孔子之前的古代教育制度是王官之学,特点是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但是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官失其守”、“学在四夷”,孔子以“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感,抢救并整理了濒临散失的上古文化典籍,同时以此为教本,创办私学。孔子办学之后,许多著名学者也带领门徒四处讲学,从而促成了春秋战国思想自由、学术繁荣新局面的形成。
  (二)教育的基本内容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教育内容是十分简单的,“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孔子在办学中对教育内容作了重要改革,他研究整理了我国古代的大量文献,从中选出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典,作为教科书。这六部经书后来被称为《六经》或“六艺”。孔子排除了重巫、重祭的宗教文化成份,注入了春秋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终于编订成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文化知识课本。总之,孔子六十八岁倦游返回,赞《易》,作《春秋》,直至获鳞绝笔,正寄托了他晚年的社会、哲学、政治理论,并形成了他的“大同”、“大一统”、“天下为公”等的社会理想。
  (三)教育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因材施教。孔子认为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其次是教学中的“叩竭法”。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2]是说当有人向孔子提问题时,他并不是马上将答案告诉提问者,而是从问者的疑难处出发,从正反两面展开反诘,弄清问题的性质与内容,然后使提问者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自己找到合理的答案。
  再次,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注意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3]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教育的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和学道是孔门师生共同的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已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因为这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所以孔子才能造就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来。
  在《论语》中孔子的教育观得到充分体现,他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学习者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活动,体现着对个体的发现与尊重,强化了个体的自我主体精神和价值意识,增强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我人生实现的期待。
  
  三、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于教育的作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既重视其社会作用,也重视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礼记》中《大学》篇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既说明了儒家关于大学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清楚地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做到不为各种私心邪念所动摇)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齐家、治国),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以“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和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这一点与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视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孔子的道德教育不仅注意抓根本,即有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造就理想人格,而且还给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如上所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最大的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也只有这种人才有可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这就是具有最理想、最完善人格的人。但是这样的崇高目标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就能达到的,必须有适当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渐完善人格的塑造,达到最终的目标。“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则是:孝、悌、忠、信,即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培养仁爱之心(这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德育的最起码要求),然后向纵、横两个方向逐步扩展:纵向扩展是指,在对父母尽孝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推则要求对长辈、对上级领导乃至国家领导人都要尊重和敬爱;对国家则要尽“忠”。这就意味着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要勇于为国捐躯;而在和平时期则要对自己所承担的、与国家利益有关的事业或是与人民大众利益有关的工作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向下推则要求对子女要“慈”(父慈才能子孝),对下级也要象对子女一样关怀、爱护、帮助。横向扩展是指,在对兄弟友爱(“悌”)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左右推即对平辈也要讲友爱,对朋友要态度真诚讲求信用。这就是“由近及远”逐步做到孝、悌、忠、信的要求(也就是不同层次的“践仁”要求)。当这几步都已做到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道德修养(即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的修养),这样,就不难在上述基础上把仁爱之心进一步扩展到全社会,达到“泛爱众”的要求。可见,孔子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非常清楚、明确:其方法就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孝悌”是孔子道德的中心与出发点,而泛爱众则是其最终目标与归宿。显然,这样的道德教育方法、途径由于步骤清楚、明确,所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再加上每一步都是按照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顺序,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也使人觉得合情合理,符合人之常情,愿意这样去做。因而便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去躬行践履,不会使人产生“说教”或“灌输”的生硬感觉。[4]这对我们教师推行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轻言放弃,仍然是中国教育的基石和起点。因此,若能在教学中积极贯彻孔子的教育思想,必将对我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泰.话说游侠[J].济南:文史知识,2003年第6期。
  [2]唐满先.论语今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4]严军.由论语看孔子的教育观[J].上海: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5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7818.htm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zuowensucai/52234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