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我国政府地方债券|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

英语写作素材 时间:2018-12-10

【www.jinghuajt.com--英语写作素材】

  摘要:本文对我国现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目前债务管理上一些基本情况的探讨,得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以及由于目前这种债务状况会产生的影响,并得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  对策  债务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然跃居为世界第二。国民经济总量提升引起了地方性的资金预算需求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债务总量也发生了大幅度的增加。各地为了提高本地的生产总值,规避法律约束行为成风,隐性举债现象盛行。庞大的债务数目让各地政府纷纷认识到此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面临极大风险,只有先将地方面临的债务问题合理解决,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符合“新常态”增长模式,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目前,地方政府产生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债务结构比较复杂,债务的数目和规模相对庞大。由国家审计署在2013年中对政府性债务情况公布的全面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债务总额为17.8909万亿元。在这里面,政府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达10.8859万亿元,占总额的60.85%;政府要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4.3394万亿元,占总额的24.25%;政府具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6656万亿元,占总额的14.90%。同时,审计还显示,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分别负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7780万亿、4.8434万亿、3.9573万亿和3070亿元,占据的比例对应为16%、45%、36%、3%。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银行贷款占比达50.8%,BT占到11.2%,发行债券占10.7%,信托融资占7%,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占1.8%。在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债主体中,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占负有偿还责任债务比例为38%,政府部门和结构占比28%,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占比16%,这三类举债主体累计占比82%。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
  (一)地方债务不断增长的重要起因源于地方投资拉动型的经济模式
  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的财权在改革之后相对减少而事权则不断增加。2008年以后,中央政府推出了“四百亿”的整体经济刺激计划,推进“铁公基”项目,规定了地方政府相应的资金配套比例。而长时间以来,政府对地方的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此,地方政府纷纷依托原有的城投公司大量借债,并构建自由的融资平台来解决他们面临的资金窘境。在投资拉动型的经济模式下,官员的考核制度使得地方政府的借贷欲望越来越强烈。在目前的基层政府官员考核制度中,培植规模以上的企业、工业开票销售、招商引资亿元项目考核、政府财政收入、增值税指标、外资的利用状况这所谓的3+3指标是最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于是,大量的地方官员去大额借贷来新建工业园区等吸引外来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甚至由政府操控的融资平台去操作税收,虚增财政收入,以这种虚假的经济发展来换取他们的政绩和前程。
  (二)地方政府债务在政治层面上的商业周期
  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上升,也跟我国官员的体制有关。基层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一般都是三年,县级以上的任期也只有五年,所以往往会出现上任债务还没有还完就被调走了,而下任官员在上任的政绩压力下,会继续借债,借完又等着下一个接任者来还债,这种恶性循环就导致了地方的债务越滚越多。他们觉得,就算地方发生财政危机,最后中央政府也会为其收场。历任地方政府领导的这些毫无顾忌的短期大量举债行为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危害很大,也与善治政府和公共责任的要求相违背。
  (三)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不透明,对外披露较少
  地方政府举债属于违规行为,各级政府在举债问题上大都巧借名目、遮遮掩掩,再加上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机制。因此,尽管谁都知道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已经不小,但是谁也说不清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规模等情况。尤其考虑到地方政府有大量债务的存在,这些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财政风险的相应状况,地方政府出于谨慎的原因一般不会向外界披露,或者选择性地少量披露。因此,谁也无法说清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确切规模究竟有多少。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处理的几点对策
  (一)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法规
  我国在去年的8月底对预算法进行了修订,采用全面的政府预算管理。国务院也启动了相应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并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有相应的规定的限额。但是,并没有修订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条例,更不用说实施细则了。所以,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法规的修订是完全有必要的,应该用法律来对地方债务融资进行约束。
  (二)优化政府的考核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导致了官员不合理的政绩观的产生,引发了各地官员盲目地追求投资和政绩,不利于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应该将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也纳入官员的考核体系之中,不仅看留下了多少投资,也要看留下了多少债务,全方位地评判投入产出,让官员们能认识到对人民的责任,构建真正的善治政府,这样有利于构建更合理更完善的体制。
  (三)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换,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要将地方政府的职能从大包大揽转换到有限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上来,将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职能更多地让渡给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使政府投资集中在公益性投资项目上。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要严格控制政府举债经营,遏制政府债务急剧增长的势头。首先是严禁地方财政借钱开支,对预算不平衡的地方,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支出规模和标准,努力实现平衡。二是不准行政事业单位擅自举债,尤其要严禁地方政府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建设。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也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展,不能超越当地的财力。
  四、结束语
  地方债务的膨胀,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巨大风险。积极引导地方经济健康、绿色增长,符合“新常态”经济规划,是中央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敢于改革,为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找到可行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国家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32号公告
  [2]陈江静.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3]陈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凌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与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D].湘潭大学,2014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44554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