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英语写作素材 时间:2018-12-08

【www.jinghuajt.com--英语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2   摘 要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完成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外国汽车企业最大规模的收购项目,此次“蛇吞象”的壮举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究竟是什么促使吉利进行了这么大风险的并购活动,而并购的成功又为吉利带来了什么?本文着重分析了吉利公司并购沃尔沃轿车的原因和此次并购的影响。
  关键词 吉利 海外并购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简介
  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用18亿美元的价格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除股权收购外,吉利、沃尔沃轿车以及福特汽车还在协议中就三方之间的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
  二、背景
  自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汽车产业从“以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品牌的崛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也成为世界汽车消费大国,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1800万辆全球第一的销售量, 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汽车市场巨大活力和惊人潜力。
  然而, 在这繁荣兴旺的背后,却是合资汽车企业主导中国汽车市场,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夹缝中生存。近年来, 随着合资汽车企业进一步进军国内经济型和低端市场,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遭受进一步挤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无法充分实现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 无法充分推动规模经济与技术研发的相互促进, 最终无法形成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价值。
  严峻的国内市场, 制约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突破式发展的同时, 也加速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全球化的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 吉利选择对海外市场进行开拓。
  三、收购动机
  (一)吉利公司亟需战略转型。
  吉利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宣布战略转型——用3~5年时间完成从单纯的低成本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战略的转型。吉利汽车从低端入手,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技术,逐渐发展成为能够全面研发初、中、高级轿车的大型汽车企业。而沃尔沃展现给世人的一直是高端、安全的汽车品牌形象,对于沃尔沃的收购必然能够使吉利的品牌战略转型之路走得更加畅通。并且,吉利汽车是中国的著名商标,但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限,通过并购,拥有沃尔沃的商标使用权,同样获得沃尔沃的国际知名度。
  (二) 吉利争取并购式成长。
  公司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自上世纪70年代全球化浪潮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以来,跨国并购已成为公司并购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多集中在横向并购,这是一种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通过这次并购,吉利可以:
  第一,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在并购之前,吉利汽车在中低端汽车行列徘徊,而在并购之后,吉利汽车通过沃尔沃汽车所拥有的高端客户可以实现走向高端的目标;吉利汽车能够逐渐吸收并掌握沃尔沃汽车的一流安全技术,迅速推出新产品。
  第二,学习技术与管理。一方面,通过并购,吉利汽车获得沃尔沃汽车的安全性技术,以及高级轿车的制造技术,使这些技术在同一企业内部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吸纳国际优秀人才,获得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先进管理技术,提高吉利汽车的内部管理效率。
  (三)吉利需要提高国内竞争力。
  其实,从根本上说,吉利并购沃尔沃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的横向并购——吉利并购沃尔沃并不在意获得沃尔沃原来拥有的市场渠道,而是利用沃尔沃的品牌形象,提升吉利汽车品牌价值,提高竞争力。
  在国内汽车市场,合资汽车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有着夹缝中生存的无奈与忧患。且不谈国外品牌的步步紧逼,国内品牌诸如奇瑞,华晨、比亚迪等的贴身厮杀,无疑使得吉利汽车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打通国际发展渠道,提高品牌价值,才是吉利最佳的生存途径。恰此时,金融危机和不断走低的美国汽车业使沃尔沃适时出现,给了吉利难得的机遇。此次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用一次性支出就将获得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是在我国站上汽车大国新起点后自主汽车企业的一次发展思路的革命,这对于吉利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乃至未来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都是极其关键的。
  四、后续
  (一)并购后企业现状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其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14.9%一路下降到8.2%,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沃亏损加剧。2008年沃尔沃轿车亏损14.65亿美元,2009年虽有好转但也亏损高达6.53亿美元。即使是面对这么严峻的现实,李书福仍然发表了豪言壮志:要让沃尔沃轿车在2010年扭亏为盈!事实上,他也真的做到了。
  沃尔沃2010年营业额达到1130亿瑞典克朗,比2009年增加174亿瑞典克朗。2011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共向全球客户交付了44.9万辆沃尔沃品牌汽车,同比增长20.3%,净增7.6万辆,一举成为2011年度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豪华汽车制造商。2012年,沃尔沃集团净销售额为3036亿瑞典克朗,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实现了5.8%的营业利润率。
  而吉利公司也在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209.65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净利润15.43亿元。2012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实现销售48.3万辆,同比增长15%,累计销量位居自主品牌第一位。至此,可以说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二)并购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在国内,有TCL并购汤姆逊和联想并购IBM PC并购失败的先例证明“大吞小”吞容易,消化可不是易事。汽车行业中的海外并购先例——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吉利的这次海外并购获得了如此的成功呢?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是李书福对他将如何对两个企业进行整合的回答。吉利并不需要急于和沃尔沃整合,只要沃尔沃能够达到自负盈亏的最低目标,吉利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沃尔沃这里获得声誉和技术。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不去进行整合就不会遇到整合带来的各种问题。联想、TCL、上汽等的海外并购的失败,更甚,全球海外并购的失败多是源自于文化整合的失败。吉利选择给沃尔沃最大的自由,当未来要通过整合来获得并购带来的更大的利益时,对方的文化也早已慢慢渗透到彼此的工作生活中了。
  吉利公司海外并购案例是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截止至今的三次海外并购:2006年与英国锰铜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并成为其最大股东、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2010年并购沃尔沃都是成功的并购案例,也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不对被收购公司管理层进行改革。这是吉利海外并购成功的秘诀,对于想要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很值得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刘俊.吉利“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广州日报.2010.3.29.
  [2]戴宜超.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新思维.经营与管理.2010(09).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44535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