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作文 时间:2010-05-20

【www.jinghuajt.com--初中英语作文】

初中数学知识点篇(1):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讲解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篇(2):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科目,但是初中的学生一定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在升中考的时候占据了很大的分值。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数学知识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
  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
  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
  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
  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
  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
  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初中数学知识点篇(3):初一数学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认为到了初一,都认为数学是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公式、定理知识比小学多了很多,理解难度也增加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数学基础知识
  一、有理数加减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二、乘除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 相乘 。 0乘以任何数,都得 0 。
  2.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负因数的个数为 偶数 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 奇数 时,积为负。
  3.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 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
  5.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倒数 。
  三、 乘方
  乘方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底数是a,指数是n,幂是乘方的结果;读作:的n次方 或 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四、 运算律及混合运算
  1.加法交换律:a+b=b+a
  1.加法交换律:a+b=b+a
  2.乘法交换律:a·b=b·a
  3.加法结合律:a+(b+c)=(a+b)+c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7.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
  8.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 。
  五、 近似数
  1.近似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考察量的大小,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意义,与准确数非常地接近,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近似数。
  2.近似数的分类
  (1)具体近似数(如30.2、58.0 …)
  (2)带单位近似数(如2.4万…)
  (3)科学记数法
  3.精确度:用位数较少的近似数替代位数较多或位数无限的数,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这个近似程度就是精确度。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看精确度得到原数中去看在哪一位上,如:2.4万精确到千位,而非十分位,因为2.4万就是24000,4在千位上)。
  4.有效数字:对于一个不为0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求近似数要求保留n个有效数字时,第n+1个有效数字作四舍五入处理。
  例:0.0109有三个有效数字1、0、9,要求保留2个有效数字时,0.0109的第三个有效数字9四舍五入,变为0.011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1后求出近似数0.0109≈0.011。
  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⑵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把方程化成ax=b(a≠0)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
  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初一数学必备知识
  一、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二、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三、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1486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