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天轮柱

写作方法 时间:2012-03-20

【www.jinghuajt.com--写作方法】

天轮柱篇一:龟甲牡丹养护方法技巧有啊哪些


  很多人都知道牡丹长得非常艳丽,说是雍容华贵也不为过,但是你知道龟甲牡丹怎么栽培么?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龟甲牡丹的养殖方法,以供参阅。
  龟甲牡丹养殖方法
  1、选盆:龟甲牡丹具肥厚的直根,宜用较深的盆栽种。
  2、土壤:龟甲牡丹盆土要求排水、透气性良好,并含有适量石灰质的沙质土壤。
  3、湿度:龟甲牡丹喜空气流通的环境,要求栽培场所有一定的空气湿度。
  4、浇水:龟甲牡丹生长季节要充分浇水,但忌盆中持续积水。
  5、施肥:龟甲牡丹每15天左右施一次“低氮、高磷钾”的复合液肥,以使植株多开花。
  6、遮阳:龟甲牡丹夏季需适当遮阳,如果光线太强,不但容易灼伤球体,而且生长缓慢。
  7、越冬:龟甲牡丹冬季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保持盆土干燥,能耐5℃的低温。
  8、换盆:龟甲牡丹栽培中每年都要换盆一次,以促进植株生长茂盛。
  龟甲牡丹形态特征
  龟甲牡丹,仙人掌科植物,它外形奇特,花多而娇艳。
  球状植株单生或丛生,呈垫状生长,单个球体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 顶部扁平,被有浓厚的白色或黄白色绒毛。表皮具厚实而坚硬的三角形疣突,疣突表面上灰绿色,至褐绿色,皱裂成不规则的沟,正中间一条纵沟一直伸到疣的腋部,并具短绵毛。花顶生,钟状,粉红色,长3.5厘米至4厘米,非常艳丽夺目,且常数朵同时开放。
  龟甲牡丹相关介绍
  龟甲牡丹(拉丁学名:Ariocarpusfissura-tus)为仙人掌科岩牡丹属植物,是美丽而奇特的物种,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克萨斯和墨西哥。
  龟甲牡丹喜强烈充足的阳光,空气流通的环境。
  龟甲牡丹繁殖方法
  龟甲牡丹的繁殖非常困难,可用播种法或摘取仔球进行嫁接,由于植株果实成熟期非常长,且发芽很困难,故发芽率十分低且实生苗生长很缓慢,为岩牡丹属中生长速度仅快于龙舌兰牡丹的品种。嫁接可用三棱箭等作砧木,以加快生长速度,提早开花,但嫁接苗寿命很短,易老化,不易栽培,且岩牡丹属植物落地非常困难,不易生根,死亡率很高。
  仙人掌科主要亚科
  叶仙人掌亚科
  为原始类型,灌木、乔木或攀缘;茎稍肉质,有刺座,有正常的叶片,休眠期脱落;花有梗,周位,圆锥状花序。种类较少,常见的有叶仙人掌。
  仙人掌亚科
  茎扁平或柱状,有关节,刺座上有特殊的刺毛,其中有细小而有倒钩的钩毛;叶早脱落。中国常见栽培的有:仙人掌,灌木或乔木状,高可达5米,茎直立,扁平,多节,老茎基部近木质化呈圆柱形;刺座散生。叶小,钻形,生于刺座之下,早脱。花单生于节端刺座上,鲜黄色,辐射对称。浆果卵形或梨形,紫红色,可食。另一种称仙巴掌,原产南美洲,全世界广为分布,且常逸为野生。节片大而厚,果实特大,在四川称为仙桃,味美可口,市场常有出售。全株还可供药用,熬膏称玉芙蓉,有健胃、利尿、消肿之效。
  仙人柱亚科
  矮生圆形或高大柱形,地生或附生,茎有明显的棱,花有长筒。种类最多,中国常见栽培的种有:蟹爪莲(又称蟹爪兰、蟹爪、蟹足霸王鞭),原产巴西,世界各地广为栽培。附生性,土壤栽培亦可成活,茎无刺,多分枝,常悬垂,幼茎扁平,多节,老茎木质化,稍呈圆形;有少数刺座;花单生顶端,偶有两朵共生,水平开放,两侧对称,有长筒。浆果梨形,深紫红色;花紫红色,鲜艳,西方称为圣诞节仙人掌。昙花原产墨西哥,喜半阴、温暖潮湿的环境。附生性,能用土壤栽培,灌木状,高2~3米;茎扁平,叶状,多分枝,中肋显著;分节,光滑无刺;花单生,大形,两侧对称,纯白色,有芳香,约在晚间10时左右开放,翌晨天亮前凋谢。俗称“昙花一现”是形容开花时间短暂。常见的令箭荷花形状虽与昙花相似,但在白天开花,花有色,花期长,是不同属的植物。天轮柱原产乌拉圭、巴西。茎柱状,直立,有棱6~9,高可至3米以上;花单生,大型,白色,夜间开放。山影掌是其变种(Cereus monstrosus)之一。金琥(象牙球)原产墨西哥。茎球形,常单生,高可达1米;花着生在顶部边缘附近,黄及红色,白天有阳光时开放。

天轮柱篇二:种天麻的地道栽培技术及繁殖方法


  天麻,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种天麻的地道栽培技术,欢迎阅读参考。
  种天麻的地道栽培技术
  由于天麻不能自养,其成长必须由密环菌供给基本营养。密环菌属伞菌目,伞菌科,伞菌属,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其与天麻有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在人工栽培时,需在适宜的木材上培养密环菌作营养基质。
  1.地道的选择 栽培天麻的地道应具有下列条件:①地道在冬天应有一个多月10℃以上的低温期;②夏季气温不宜超过28℃,以利天麻越夏生长;③地道两端应有可关闭的洞口,以利调节洞内温湿度。一般以浅层地道为宜。栽培前将地道清扫干净、平整,靠两壁开小水沟,最好将内壁进行粉刷,并用硫磺或甲醛薰蒸杀菌。
  2.栽培时间 下种期为1~2月,此时地道温度一般在12℃左右,密坏菌可以生长,而天麻还处于休眠期:到3~5月(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天麻开始发芽而密环菌已长好,并已与天麻建立了共生关系。
  3.培育苗材 在栽种天麻前2~3个月建筑菌材窖,其方法为:地上一层铺上砖或卵石,砖块之间留1厘米的缝,以利通气排水,再在上面搭宽1米,高45厘米的砖池,长度则按菌材数量而定。上下砖块之间不必粘合,左右砖块间留1厘米的缝。填料用稻壳、黄砂的混合物(体积比1∶1),含水量约30%,先铺6厘米的填料,再铺含水量为40%,砍有鱼鳞口和80厘米的新材段木。在新材段术边放种菌材数根,用填料填平缝隙。如上法另铺第二层,可铺4~5层。最后用含水量为50%左右的填料覆盖4~5厘米。每隔3~5天检查一次填料含水量,如含水量不足,应洒水保量。平时注意松土通气,有利菌索生长。培育良好的菌材会有大量菌索突出地面。
  4.培育天麻 在地道中一般用砖建堆窖栽培最为实用。堆窖的建造方式与菌材窖同。在窖底铺6厘米厚的木屑(或稻壳)和砂的混合填料(体积比为1∶1),并排放菌材,菌材之间相距3~4厘米。用填料填充空隙,使菌材呈半掩埋状态。在每根菌材的两端和鱼鳞口处都放一个种麻。在紧靠菌材上方放覆盖物。厚度以菌材被浅埋为宜。如此法共可铺2~3层,每层浇足水分,最后覆盖12厘米厚的覆盖物,并浇足水分,水分含量以表面不干为度。
  地道种天麻可以采用有性繁殖法。可将天麻新种子撒于菌材上,一年半后可产出箭麻、白麻和米麻。无性繁殖则通常在当年11月至次年3月进行。一般用白麻、米麻做种麻,栽于菌材两侧。种麻密度为300克/平方米。通常上层产箭麻多,下层产白麻多。
  由于地道温度稳定,但湿度变化大,因此,控制基料、空气的湿度是关键,一般11月至翌年3月气候干燥,可在稻壳、河沙料上铺一层稻草,用洒水壶洒水补充水分。8~10月份地道潮湿;可用风机鼓风加大通风通气量来进行调节。
  天麻栽培前期,由于密环菌与天麻尚未结合;天麻也未萌发,填料含水量应控制在25%左右,含水量过高会影响密环菌生长并使种麻腐烂。中期时由于天麻萌发,迅速生长,需水量渐高,这时填料含水量应达50%左右,并轻浇,勤浇,浇水后如填料板结应及时松土。在箭麻形成后应降低湿度,以防腐烂。
  天麻腐烂的原因有:连年使用填料、填料含水量过多、菌材受杂菌感染。天麻主要的虫害为伪叶甲,可捕杀或药杀。
  5.采收 天麻生长期较长,一般在秋末冬初收获,收获时将各类天麻分开,箭麻除留种外,其余加工或药材,一般小白麻宜作种麻。不立即栽培的种麻,应去掉尾部营养繁殖茎,凉干1~2天,用木箱保存。保存方法如下:铺一层种麻,再覆一层黄砂,再放一层种麻,如此上放4~5层。木箱应放置在冬季低温达4℃的地面。冬眠后天麻生长力较强,应勤视察,若表面3~5厘米的砂干了,应适量喷水,以防天麻干缩,洒水要少而匀,过重过勤会使天麻腐烂。一般地面保存的种麻在4月上旬普遍发芽,所以在地面保存45~60天更有利于天麻的生长。
  天麻的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①"先培菌床法":每年3-4月用蜜环菌种培新菌材,5-6月份用萌发菌种拌天麻果子播种。11月份收获有性麻籽,第二年11月收获商品麻。该法稳产、高产,经济效益显著。②“两菌一种拌栽法”:每年5-6月份用蜜环菌种、菌材或树枝、天麻果子、萌发菌种一次性播种,11月份收获有性麻籽,第二年11月收获商品麻。该法操作简便、产量高,效益显著。
  2.无性繁殖①"固定菌床法":每年5-9月份伐木用优质蜜环菌种培育菌材,10月到明年3月份加入天麻籽播种,经过管理,次年10月份收获。该法稳产、高产、周期短、获利快.②"三下窝法":今年10月到次年2月份用蜜环菌种、随伐的菌材、天麻籽一起下窖栽培,收获期同上。
  天麻的形态特征
  天麻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30~150厘米,黄褐色,下部疏生数枚膜质鞘。无绿叶,叶鳞片状,膜质,互天麻(3张)生,下部鞘状抱茎。地下块茎肥厚,长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或哑铃形,长约10(-20)厘米,粗3-5 (-7)厘米,肉质,常平卧;有均匀的环节,节上轮生多数三角状广卵形的膜质鳞片。总状花序顶生,花期显著伸长,长30-50厘米,具花30-50(-100);苞片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1.5厘米,与子房(连花梗)近等长;花淡绿黄、蓝绿、橙红或黄白色,近直立,花梗长3一5毫米;萼片与花瓣合生成花被筒,筒长约1厘米,口部偏斜,直径5-7毫米,顶端5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白色,先端3裂;唇瓣藏于筒内,无距,长圆状卵圆形,长约7毫米,上部边缘流苏状;合蕊柱长5~6毫米,子房下位,倒卵形,子房柄扭转,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1.8厘米,直径8一9毫米。种子多而极小,成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属食菌性草本植物,全株不含叶绿素,无根,与菌共生。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10708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