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二年级作文 时间:2019-01-05

【www.jinghuajt.com--二年级作文】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帮助刚刚脱离幼儿园生活的儿童尽快适应进入上学模式的课程。就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儿童,他们刚刚进入学校,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方法以及社会角色。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对小学生角色转变认识和规律性生活状态养成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可以保证儿童尽快�m应学校生活,从而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小学学习阶段是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品质塑造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就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教学的理论,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思想和观念,提高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理论基础是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与学生加强互动和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拓学生思维。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导入方式和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师需要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全身心投入。其次,采用有趣、诙谐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最后,根据教材内容,策划有序教学任务,启发学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教学知识内容。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刚刚进入到新的环境中,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面对不熟悉的同学和老师也很容易产生紧张、寂寞等情绪,所以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让学生记住你,通过做游戏或者是智力考验等,提高学生对你的注意力。
  其次,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在课程上感到放松、愉快,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很亲近。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适当展现出惊讶、赞许,激发学生表现欲望,从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热爱发言的习惯。
  三、教学设计形象化、具体化
  一、二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具有好奇、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现代化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动画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需要善用多媒体这一辅助设备,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传递道德情操。比如在《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环节中,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学生在婴儿时期、幼儿园以及入学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就照片拍照时间、拍照时期发生的故事进行叙述,让学生对比照片和现在,寻找发生的变化。学生会发现自己长高了、手脚变大了等,发现自己长大了,讨论异常兴奋,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比幼儿园生活和学校生活之间的不同,通过多媒体展示幼儿园和学校教室、学习内容、作息时间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校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最后通过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逐渐长大,在学校中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上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四、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导致他们很难在课堂上一直规规矩矩地听课。通过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进来,在活动中释放学生的好动、爱玩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策划有效的有趣的教学环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刻体会并认识到知识的内涵。
  五、做好课堂的结尾设计
  做好课程总结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加固,通过各项活动和故事,学生可以记住大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在课程最后将这些知识和内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做好课程作业设计也是课程最后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比如就你居住小区环境破坏行为进行叙述等。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丽君.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新课程(上),2017(12):317.
  [2]邱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小学生法治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44910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