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黄鹤楼图片

元旦 时间:2010-06-02

【www.jinghuajt.com--元旦】

黄鹤楼图片一:元旦去武汉黄鹤楼公园的旅游攻略


  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不登此楼可以说不算真正到过武汉,元旦到武汉旅游就一定要到这里一看。小编为大家力荐了武汉黄鹤楼公园最实用的旅游攻略,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武汉黄鹤楼公园的景点信息
  地址:武汉武昌蛇山
  门票:50元(7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1.2米以下儿童免费,1.2—1.4米儿童半价,学生凭证半价,团体20人以上9折)。
  开放时间:7:00—18:30
  交通:乘坐市内公交车至司门口或阅马场下车,均可以步行到黄鹤楼。各路径长江大桥的公交车均可达。
  景区电话:027—88877330
  武汉黄鹤楼公园的住宿攻略
  一、武汉扬子江国际青年旅舍
  地址:武汉市汉口江汉区江汉路47号
  价格:标间 148元/天
  联系:027-82757188
  推荐理由:在江汉路步行街上,离风景宜人的武汉江滩仅几步之遥。
  二、如家快捷酒店(武汉归元寺店)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55号
  价格:标间 179元/天
  联系:027-84841555
  推荐理由:邻全国著名的古刹归元禅寺不足150米、从酒店步行出发不用十五分钟便可到武汉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古琴台和游览圣地龟山。
  武汉黄鹤楼公园的景区介绍
  搁笔亭
  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132米、白云阁以西南159米处。亭名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崔颢,唐玄宗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人称崔司勋。他从边地归来游武昌时,在黄鹤楼上写下了七律《黄鹤楼》。
  此诗开头从楼名着笔,于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的背景上,一下子烘托出天长地久、世事苍茫之感,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古人成仙得道的羡慕和自己事业无成的失落。本有报国之志的诗人,却不能施展才干,因而产生离世心情。但是当他把眼光转向近处的景色时,又勾起沉重的乡愁,这种先放后收的写法,把想像和现实两种境界结合得恰到好处。
  据传,号冠“斗酒诗无敌”的诗仙李白不久也登上黄鹤楼,被壮观的景色所陶醉,诗兴大发正欲题诗,见到壁上崔颢的题诗,遂搁笔,并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浩叹。
  崔颢《黄鹤楼》—诗竟令李白折服搁笔,很快为人传涌,一时注家蜂起,黄鹤楼的声名传扬得更为久远。不仅该楼又被称为“崔氏楼”,武汉被喻为“白云黄鹤的地方”,崔颢也因之蜚声诗坛。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至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清戏曲作家、诗人和金石鉴赏家孔尚任应友人邀请,兴致勃勃来到武昌。游黄鹤楼时,最令这位老者感慨的是崔颢题诗竟使李白搁笔之事。很显然,他服膺崔颢的杰作,也敬仰诗仙李白的气度,颇为黄鹤楼景区内没有纪念此事的建筑为憾,于是起意将楼附近一无名小亭命名为“搁笔亭”并为之赋诗。孔尚任在《题搁笔亭》诗前的序中写道:
  黄鹤楼在黄鹄矶头,其名虽久,实显于崔颢之诗。李太白见崔诗……遂搁笔而去,是崔之诗名又显于太白。后世盛传白云黄鹤之句……至于太白遗迹,竟未有及之(指搁笔事)者,更一缺事!闻旧有太白堂,一廊直通楼下,规模甚壮,今改为亭……游者历阶而过,不知此为何迹也。予徘徊亭下,遍读近人之诗,因口占四绝,书之粉板,并拟亭名于诗前,特为此地补此缺事。
  此后,有人为搁笔亭作过多副亭联。其中有无名氏的“辛氏有楼谁贳酒;谪仙搁笔我题诗”,方秀卿的“谁唤祢生同问月;敢邀杜老共题诗”,沈用增的“仙人又有楼居,不知十二年跨鹤行踪,来栖何地;翰林虽将笔搁,仍冀三千界钓鳌巨手,到此题诗。”此外,还有陈曾望的题联“太白无诗,竟成千古恨;长安不见,更上一层楼”。
  清江夏陈本立《黄鹤楼名胜记》载:“楼(黄鹤楼)之东为亭者二,一搁笔亭,初名太白堂。重檐覆道,公私燕游之所。”搁笔亭也是文人墨客的唱酬之所。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刻印的《新刊黄鹤楼铭楹联诗赋》书中即辑有咏搁笔亭的两首诗。其中一为刘灼的《黄鹤楼望搁笔亭诸胜》,一为江夏人、道光进士彭崧毓的《和干臣军门辩搁笔亭》。彭崧毓在诗中吟道;
  搁笔伊谁构此亭,痴人说梦几时醒。
  竟忘斗酒诗无敌,直立生花管不灵。
  捉月何曾江上见,落梅争恐笛中听。
  廓清赖有如椽出,净扫云烟睹日星。
  此亭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燹。
  1984年在规划黄鹤楼园林文化景区时,设计者很自然想起“搁笔”这件体现“文人相亲”的美谈,遂确定重建搁笔亭。
  1991年4月重建的搁笔亭,坐南朝北,长8.5米,宽8.25米,高8.72米,钢筋混凝土仿木石结构,有12根古铜色粗柱,柱高3米,柱围l米。亭中间置有石长条案,案上放有石墨砚和笔筒,并配4个石腰鼓凳,别含雅趣。亭柱上的楹联系清嘉庆年间江夏县令曾衍东为太白堂所拟的旧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由湖北潜江籍戏剧家、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曹禺所书。亭名行体字由诗人臧克家重新书写。
  奇石馆
  奇石馆建于1990年,原称文苑,是书画、工艺品展览场所。该建筑位于黄鹤楼正东偏南153米、白云阁西南133米处,附近有《崔颢题诗图》浮雕、搁笔亭和米芾拜石等景点,是从公园西区到公园南区参观的必经之路。
  1997年,公园将文苑辟为奇石馆,该馆分为室内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室内展出奇石262块,室外有奇石35方,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个省(自治区)。分为山形石、像形石、抽象石、纹理石、画面石、古生物石、天外石、文字石、工艺石、矿物标本等10余大类;石种有神龙石、菊花石、灵璧石、孔雀石、墨石、紫襟石、水晶石、崂山绿石、牡丹石等。这些石块尤不流光溢彩、姿态万千、鬼斧神工、灵韵天成。有的重峦叠嶂、水苍茫、浓墨重彩、沉雄浑朴;有的云淡风高、月移花影、点染写意、素雅飘逸;有的肖形寓意、托物寄怀。这些奇石中,大者逾几十吨,据称为华夏奇石第二,可陈列庭院轩堂;小者若蛋点,可置案几架头,供人摩挲咏吟,把玩欣赏,怡情养性。该馆于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
  紫竹苑
  位于蛇山南坡,在黄鹤楼东南176米、白云阁西南“6米处,东毗诗碑曲廊,西临跨鹤亭。
  紫竹苑,原为“东山小隐”之地。清同治《黄鹄山志》记载:“东山小隐者,石城徐公之所筑也……高观山之阳构小园,肩舆独往,时时招诸名流觞泳。康熙壬戌秋,稍加展扩,增置亭台竹树,遂移家焉,颜其堂曰东山小隐。”其实,所谓“东山小隐”乃是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湖北布政使徐惺作为隐居之用构筑的一座私人宅园。最初搭盖的房屋均为竹结构,名曰“竹园”,因依山势呈阶梯状,高低错落,隐现于山林之中,故称为“东山小隐”。康熙二十一年以后,陆续修建诸多房屋,其中有“此山”、“桂实”、“梅”、“翠微”四堂;石砌高台上建有“即山”、、“半峰”、 “鹊巢”三楼,“止山”、“皆江”、“吸江”、 “空香”四阁,“舫”、 “秋”、 “湮”三亭,“洗梅”、“语石”、“花影”三轩。还因树为屋,曰“树屋”。诸建筑皆南向。园主独具匠心,在“隐”字上作文章,追求“平步而登,不知其下有堂;花树茜茂,不知屋内有园”的隐景效果。园内铺廊设亭,十分精美,遍植花木,景色宜人,成为当时文人雅士流连唱和的胜地。至清末,该园逐渐荒芜。
  现建筑是在原址上修建的,史书记载此地多紫竹,旧名“紫竹岭”。相传有鹤腾于紫竹间,因而得名,竹林中还有一座占刹,名“古竹林寺”,是一处幽静清雅的地方。“紫竹岭”原为古黄鹤楼附属景点之一,由于昔日连年战乱,湮没已久。为保存这一景点的名称,故将新建筑定名为“紫竹苑”。
  紫竹苑是1988年利用原旧房改建的一座仿古建筑,为传统的四合院结构,占地面积l 410平方米,其中:天井280平方米,内走廊9l平方米,正房内圈430平方米,正房外圈570平方米,门庭为41平方米。黑瓦白墙,具有明、清建筑的风格。
  南楼
  旧时称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等,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的“四大楼台”。1985年重建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东南185米、白云阁西南100米处。
  南楼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东晋。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荆州刺史陶侃病逝,庾亮代镇武昌,任西征将军。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秋夜登武昌南楼,与僚佐们洒落不拘地谈笑。这个故事被后人引为佳话,同时也成为南楼文化的滥觞。不过,当时庾亮所登的南楼不在武昌蛇山,而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中心的古楼街。
  南楼始建年代无考,其兴废沿革及其名称变更,地方志书和古代的一些诗文中有所记载。它的诞生至迟不晚于唐代。据元惠宗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宋民望《重修南楼记》载:“楼之建虽在武昌置郡(公元279年)后,南之名已定于歧丰肇夏之初矣!”最早将南楼人诗的是李白,曾写过“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的诗句。诗人杜牧在其《南楼夜》诗中写道“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歌声袅袅澈清夜,月色娟娟当翠楼”,那时的南楼只能是黄鹤楼旁游客娱乐的场所。
  据清乾隆《江夏县志》载:“南楼在黄鹄山顶,宋元?(公元1086~1094年)中,知州方泽重建,自为记。建中靖国初(公元1101年左右)再修。乾道初(公元1165年)重建,嘉定(公元1208~1224年)中又修。”又据南宋词人姜夔《翠楼吟》小序曰:“淳熙丙午(公元1186年)冬,此楼重建时,一度改名为安远楼。”
  元代以后,南楼于中统、元贞年间(公元1260~1296年)进行过重建,但已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采。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巡抚宋贤即其址建白云阁,之后巡抚宋一鹤移补阅兵楼,阁再毁。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七月南楼焚毁后,总督喻成龙、巡抚刘殿衡再次重建,乃名白云楼。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人们在古南楼的遗址上建起斗姥阁。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在斗姥阁的基地上建起官胡二公祠。
  古楼既废,“楚观”代兴。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一座位于古南楼之左的城内的鼓楼——楚观楼毁于大火。楚观楼,在今蛇山司门口跨线桥处,唐代时是建筑在城门上用于嘹望的谯楼,后改为纪念牛僧孺的奇章堂,宋时在其址建戏彩堂,未久改名奇章阁,明弘治年间布政使韩镐主持修建,恢复钟楼以报告时辰,改名楚观。据清陈诗《湖北旧闻录》载:这次楼毁后,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修,仍取黄庭坚“鄂州南楼天下无”之意改称南楼,“并仿江宁(今南京)南楼式,柱包墙内”,在楼墙上嵌入“南楼遗胜”石刻一方,但民间仍俗称其为“鼓楼”。
  清末,地方政府将南楼(俗称鼓楼)下的蛇山洞穿,使司门口与蛇山之南的长街相通,此洞因之得名“鼓楼洞”。民国初年,湖北都督黎元洪捐资创办养正小学,将南楼作为校舍。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拆除武昌城墙时,南楼拆毁。1936年,为拓宽长街通道,鼓楼洞被推平。
  1985年黄鹤楼重建开放,为了给嘉宾休息和聚会提供场所,在公园南区重建新南楼。新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占地120余平方米。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梁檩柱础,装配严密,格窗板门,朴素典雅,既保存了古迹风貌,又具有时代新意。其左右两翼,围以碑廊。虽址地东移,其恢宏绮丽则后来居上。正面檐下悬王篷常所书“今古一南楼”的大字匾额,黑底金字。设计大方,结构缜密,姿态健丽,装饰精致。正门楹联乃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所书清人袁太华旧联:
  抱郭江流,触耳似闻仙笛弄;
  凌霄楼起,举头仍见白云飞。
  楼前有一棵百年开外的朴树,使南楼更增添了古朴之色。
  一楼经营圆木雕刻工艺品及书画书刊;二楼布置有文房四宝、红木家具,以供有雅兴的游客泼墨挥毫。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huatizuowen/1662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