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音乐特点

艺术 时间:2012-02-12

【www.jinghuajt.com--艺术】

音乐特点篇一:歌剧的特点有哪些艺术特征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歌剧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歌剧的特点
  其一,是综合性歌剧融文学、诗歌、戏剧、表演、声乐、交响乐、舞蹈、舞台美术于一体,是最具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这种多重的审美视角,也使歌剧具备了既有经典性,又具有群众性的双重属性。
  其二,是音乐性而这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歌剧诸多构成元素中,音乐是一种主体表现形式,是歌剧的载体,它的贯穿性与逻辑性,是歌剧的特征;
  (二)音乐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相融合所产生的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以极具个性的张扬,形成了歌剧的独有风采;
  (三)歌剧以声乐为主体,以美声为其演唱风格,易于充分发挥它的歌唱性;
  (四)歌剧的交响性拓展,使其音乐组成多层次多线条的构架,更易对欣赏主体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歌剧的起源
  歌剧在西方语言的代表字Opera来源于拉丁语“作品”的复数形式(Opus, Opera),后经意大利文推广至其他欧洲语言,顾名思义歌剧原意不单单包括舞台上的独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对白、表演和舞蹈。16世纪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群人文主义学者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的团体,以复兴古希腊的舞台表演艺术。他们相信古希腊的戏剧中的“合颂”部分实际上是合唱部分,甚至有人认为古希腊的戏剧实际上就和今天的歌剧一样,全部剧情皆以歌曲交代。因此当现知历史上第一部歌剧,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腊神话的《达芙尼(Dafne)》于1597年首演时,风评一片赞好,皆认为“成功复活了古希腊的戏剧精神”。但《达芙尼》最终不幸失传,但佩里的另一套首演于1600年的歌剧《尤丽狄茜(Euridice)》至今仍偶有排演。但今天歌剧界最古老的标准保留剧目的歌剧,当数1607年首演于曼都瓦宫廷的克劳迪奥·蒙泰韦尔迪作品:《奥菲欧(L"Orfeo)》。
  歌剧的简介
  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歌剧被视为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而韩德尔最终落脚英伦。
  而意大利歌剧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剧,直至格鲁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剧”,以对抗正歌剧的矫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纪歌剧巨匠,显然是莫扎特。莫扎特少年时先以正歌剧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语喜歌剧,风行各地,尤以《费加罗的婚礼》、《唐·乔望尼》和《女人皆如此》为人称颂。而莫氏倒数第二部歌剧《魔笛》(最后一部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语歌剧的指标性作品。
  19世纪初期是美声(bel canto)风格歌剧的高峰期,风行当时的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等人的歌剧,时至今日,依然常见于舞台。与此同时,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歌剧作品则成为了法式大歌剧(Grand Opera)的典范,并风行全法。
  19世纪中后叶则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国和意大利各领风骚。而黄金时期过后的20世纪初,西欧歌剧继续演变出不同风格,如意大利的写实主义(verismo)和法国的当代歌剧,和及后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个19世纪,在中东欧地区,尤其是俄罗斯和波希米亚,国民乐派的崛起造就了当地和西欧平行发展的歌剧作品。
  整个20世纪,现代风格元素常被尝试混入歌剧当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无调性手法和十二音阶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约翰·亚当斯的简约音乐。随著录音技术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为歌剧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随着20世纪科技的进步,歌剧也会在电台和电视上播放,也出现了为广播媒体而写的歌剧。

音乐特点篇二:爵士音乐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好歌


  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爵士音乐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爵士音乐的特点
  (1)从大音阶来讲,它的第三级(Mi)音和第七级(Si)音经常是降低一些(平时讲是降半音,实际上不到半音)。有时第五级(Sol)音也降半音。这些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由于有以上这些特点,按这种方法形成的音阶,人们称之为"布鲁斯音阶"。
  (2)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颠倒;
  (3)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
  (4)从歌词、曲调结构上讲,布鲁斯多采用对称的、带音韵的两行词。第一句重复一遍。每段曲调12小节,每句4小节,从而形成:‖∶ A ∶‖+B三句的固式曲式结构
  (5)和弦常用主和弦(Ⅰ)、属和弦(Ⅴ)和下属和弦。(Ⅳ),因此,和声听起来很和谐,而且朴素。
  好听的爵士音乐
  《探戈苦与乐-Tango Bitter Sweet》
  01.L’Ete Indien
  02. Swing Vagabond
  03. Petite Fleur
  04. Tango Bitter Sweet
  05. Paroles, Paroles
  06.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07. Tango Jalousie
  08. Avant De Mourir
  09. Malafemmena
  10. Milonga Tati
  11. Et Maintenant
  12. An Einem Winterabend
  13. Mude Sonne
  14. Isla De Las Mujeres
  15. Gloomy Sunday
  16. Afternoon
  17. At Night
  18. Sabre Dance
  巴雅尔其其格《爵色苏联》:
  01.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Moscow Nights
  02. 遥远的地方 Remote Place
  03. 红莓花儿开 Blooming Guilder Tree
  04. 小路 Roads
  05. 孤独的手风琴 Lonely Accordian
  06. 我问那柃树 I Ask The Ling Tree
  07. 黑眼睛 Dark Eyes
  08. 我心儿不能平静 My Heart Can Not Calm Down
  09. 纺织姑娘 The Spinning Girls
  10. 灯光 The Light
  11. 三套车 Troika
  12. 山楂树 Hawthorn Tree
  13. 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Things Unimaginable
  爵士音乐的影响
  1. 爵士乐对中国音乐形式的影响
  爵士乐是中国第一支舶来音乐形式。这个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上海、大连和重庆。 在大街小巷便可以听到乐手演奏爵士乐,更不用说在大上海的夜总会。这个现象上海更为严重,这种慵懒又快乐的音乐形式很大一部分的改变了上海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许上海老克勒就是这么来的。从而国内很多乐器行业开始崛起,尤其制造加工业。
  2. 爵士乐对中国歌手的影响
  爵士乐有着众多的风格,其中的“布鲁斯”风格深受流行歌手宠爱,布鲁斯元素被大量地运用到他们推出的专辑或单曲中。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华语流行歌坛中尤为突出。从中国内地到中国港澳台地区,许多流行歌手的唱片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布鲁斯的风格的歌曲。眼前R&B(Rhythm and Blues)这个词语频繁地被众多歌手提及,西方的R&B音乐充当市场中坚力量,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在中国内地歌坛中,将爵士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较为成功的音乐有李泉、丁薇、三宝、胡彦斌、董沁等。李泉,这位来自上海的音乐才子,自2000年发行的唱片《走钢索的人》以来,几乎每张唱片都浓浓散发出爵士气息。慵懒并略带伤感音色,缓慢摇曳的节奏,淡淡的爵士钢琴声,一副迷幻醇香的爵士画面卷扑面而来······由三宝、丁薇演唱的《断翅的蝴蝶》,以中国民歌《小白菜》为基本旋律素材结合布鲁斯的节奏、和声、演唱风格等音乐特征,成为至今广泛流传的经典流行歌曲。董沁——新生代爵士风格女歌手。她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女声爵士的新风格。董沁一改以往中国歌手简单模仿西方爵士歌手的模式,更多地融入自己演唱的个性特色,也由此引领出大陆乐坛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了大陆乐坛的音乐元素。野百合的声音慵懒中带着无尽的魅惑,沙沙中飘忽不定,你很难逃离她声音的磁场。细细品茗她的声音、她营造给你的氛围感染,从而被她的魅力紧紧抓牢。在歌坛中颇为走红的胡彦斌、周杰伦分别是内地和台湾地区R&B曲风里的典型人物,人称“R&B人气小天王”。除了上述这些歌手外,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知名歌手都在尝试R&B风格,力求曲风的多元化。
  3. 爵士乐对中国歌曲演唱的影响
  传统唱法讲究发音的气息和共鸣,强调字正腔圆,讲究有规则的延长方式方法。而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则与爵士的即兴风格、超常的演奏技巧有着密切关系,歌手可以完全按反传统的方法进行演唱。如极大的夸张唱法发出喊叫、沙哑声、口语说白,有意把字唱歪、把腔唱扁等。歌手可以把手持话筒和吉他以超大音量进行演唱,乐队以爵士即兴风格进行演奏,而不用谱的伴奏已屡见不鲜。传统的唱法必须按照谱面的标记进行延长,为了情感表现的需要,演唱者可以在时值、节奏、速度方面进行“微调”,传统音乐的旋律不能随意更动,而流行歌曲的歌手在演唱时,根据自己理解可以不顾及歌曲谱面的标记,边唱边改写,就能唱出不同的版本来,这点与爵士乐的即兴演唱是相同的。
  4. 爵士乐对中国钢琴的影响
  爵士钢琴,这一演奏方式、感官听觉等多方面都与欧洲传统的古典钢琴有很大的区别的音乐形式,自来到中国以后,便很受众多乐迷的追捧。很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开始了对它进行研究,纷纷出书立著、发行视听光盘,全方位地将它呈现给广大“爵士钢琴迷”。
  在钢琴教育界面,不再一味只要求学生只弹传统的古典曲目,很多时候也会穿插经典的爵士钢琴曲目,很多音乐风格兼容并蓄,培养学生多样性的听觉思维。这种教育方式在教育界面正逐步流传开来,对我国钢琴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爵士乐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对当今中国音乐有很大的影响。爵士乐的到来,丰富了我们的音乐生活。出现的一批新的歌手,以崭新的姿态站在舞台上表演,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与我们传统音乐相结合,音乐呈现多元素,让音乐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给我们没的美享受;爵士乐与中国音乐相结合,碰撞出一朵美丽的奇葩。
猜你喜欢:1.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本知识总结

音乐特点篇三:民歌的特点是什么定义及分类


  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民歌的特点及分类,希望能帮到大家!
  民歌的特点
  简介
  中国不仅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
  句式
  如汉族民歌,除七言体外,还有三、四、五、六、八言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的。纳西族民歌和苗族古歌,几乎都是五言句,水族的歌多为前三言、后四言的特殊复式句。
  章段结构
  四句头最多。陕南、鄂西以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部分地区流行赶五句。两句一首的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歌、晋西北的山曲、壮族"师"体歌等。藏族"鲁"体歌,多三至五句成章,三章成首,且句子之间讲究对应。"谐"体歌多四句一首,也有六或八句成首的。僳僳族民歌,凡两句两句唱的,均分为上句与下句,上下句要求对仗。汉族各地流传的小调歌词,体例各有格套,如四季调为四段式,五更调为五段式,十送等为十段式,十二月调为十二段式等。西北"花儿"的河湟、洮岷、陇中三派,格式各异。各族民歌中,还有不少章、段、句数是不固定的。
  用韵
  汉族民歌押尾韵的居多,四句一首的多一、二、四句用韵,五句一首的一、二、四、五句用韵,两句一首的每句有韵。蒙族民歌则多押头韵,在大多数四行为一章,上、下两章成一首的民歌中,一般每行都要求押韵。各民族的民歌中,还有押腰韵、腰脚韵、头脚韵或腰韵、尾韵相互为韵的。壮族的"勒脚欢",西北各族的"花儿",有特殊的押韵法。
  表现手法
  :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等手法,在民歌中多有运用。揭露抨击性的时政歌谣,常用谐音、隐语。双关语在情歌中运用较多。拟人化手法,儿歌中较为常见。纳西族的相会调,在大量运用谐音同时,通篇以物拟人,如用蜂花、鱼水相会,比喻男女间的爱情。 ;民歌的风格,因地区、民族等不同而异。傣族民歌明丽,赫哲族民歌粗犷。汉族民歌,北方的多偏于豪放,南方的一般比较婉约。但同为南方民歌,吴歌又比楚歌更显细腻。同是花儿,不同民族或地区,也各有特色。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鼓掌和强大的生命力。
  民歌的定义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的分类
  按形式和作用
  (1)高原山歌
  山歌是中国民间歌曲的代表性体裁之一,是人们在山间野外放牧、砍柴、挑担、锄草、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歌者完全不受正在从事的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而歌,唱腔充满自由、奔放、舒展、悠长的特色。中国的山歌流传很广,但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北部高原、山区广大地带。另有豫、鄂、皖交界的大别山,粤东北、赣南、闽西武夷、罗霄、南岭三山交汇处等山歌流传区。代表性山歌品种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调”;晋西北‌“山曲”、‌“烂席片”;甘肃、青海、宁夏‌“花儿”(或称‌“少年”);大别山区‌“慢赶牛”;四川南部‌“晨歌”(又称‌“神歌”);云南彝族‌“海菜腔”;藏族‌“拉依”;赣南、闽西、粤东北‌“客家山歌”;苗族‌“飞歌”;瑶族‌“纳发”;壮族的‌“欢”、‌“比”;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等等。每一民族或每一地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山歌歌调、歌风和衬字衬腔的习惯用法。
  (2)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俗称‌“号子”或‌“哨子”,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普遍流传于全国各省区。其主要功能,就是统一大伙的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人们的劳动情绪。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如海洋渔民号子、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号子、工地建筑号子、‌“盐工号子”、‌“打连架号子”、‌“车水号子”、‌“打石号子”等等。每一种劳动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地联系着。不同的劳动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歌唱形式。
  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基本上以‌“一领众合”为主。即一人领,众人合;或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慢的号子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在一般情形下,都是领句结束后,合句再进入,但也有在领句还未结束,合句就提前进入,造成两声部重叠的结构形态。
  (3)稻区‌“田歌”
  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作区之一。自古以来,稻农们都习惯于在栽秧、薅草、车水、挖地时唱歌助兴。这些民歌名目繁多,总称为田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苏中南部的‌“格冬代”、锣鼓车;上海青浦的‌“田山歌”、‌“田歌”;安徽的‌“喊秧歌”、‌“薅秧歌”;江西的‌“锄山鼓”、‌“打鼓歌”;湖北的‌“长阳薅草锣鼓”、‌“畈腔”、‌“薅草歌”、‌“远安花锣鼓”;湖南的‌“踩田歌”、‌“打锣锣咚”;福建的‌“耘田诗”;两广的‌“打锣开山歌”、‌“插田歌”;云、贵、川的‌“薅草号子”等等。
  田歌的传唱方式,基本上保留了劳动号子的特点,一般采用‌“领”、‌“合”形式、‌“领”与轮流接唱形式和分组对歌形式。但田歌不象劳动号子那样,在节奏、节拍方面受劳动节奏的限制和支配。而是起讫自由、速度舒缓、随兴而歌。在这一方面,他又与山歌题材比较接近。所以,田歌是介乎劳动号子与山歌之间的一种民歌题材。
  (4)城镇‌“小调”
  小调(或称小曲)是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体裁。长期以来,经过城镇职业、半职业民间艺人的加工、磨练,形成了结构较均匀、节奏规整、曲调细腻、主题内容多样等一系列题材特征。近代小调的曲目,大致可分以为三类。一类是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明代俗曲如《寄生草》、《山坡羊》、《闹五更》、《耍孩儿》;清代俗曲如:《剪靛花》、《玉娥郎》。另一类是地方性小调。
  即一些流传范围不广而仅限于一定地区的小调民歌。这类民歌的音调与特定地区的方言结合得很紧,如各地的‌“对花”、‌“儿歌”、‌“摇儿歌”、‌“揽工调”等。第三类是歌舞性小调。即南北方民间节日歌舞活动中传唱的小调歌曲,北方如各省的‌“秧歌调”、‌“花鼓调”;南方如‌“灯调”、‌“茶歌”等。
  (5)云岭‌“双声”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中国的民歌一律是单声形态的。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音乐学家才开始在中国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陆续观察到了一组歌手同时唱两个声部的现象。从而,改变了以往中国无‌“复音”民歌的陈见。
  已知道中国多声部民歌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南和南方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即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台湾等省区的壮、侗、苗、瑶、布依、毛南、僳僳、纳西、景颇、彝、高山各族以及北方的蒙古族中。
  这些‌“双声”民歌所采用的声部,大多是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这些和声的出现和运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经过长期歌唱实践的自觉选择。它所具有的独特色彩,已成为中国双声部民歌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按地域
  客家民歌
  客家民歌主要包括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紫金县,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使用客家方言演唱。
  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渭北民歌、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云南民歌
  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僳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云南民歌有朱逢博演唱的《小河淌水》、《绣荷包》等。
  按体裁
  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相当多,至于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了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扑山歌”、“四季歌”、“五更调”,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按人群
  情歌
  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如《丝线牵桥妹敢过》、《金银不是如意郎》。②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画在眼睛上》、《和来捏作一个人》。③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如《情愿挨打不丢郎》、《出了衙门手牵手》。④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乱了心》。⑤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儿歌
  一词,中国“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具有时政歌谣性质的所谓“童谣”,一般非真正的儿歌。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huatizuowen/10205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