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一期末考试

高一上 时间:2011-09-25

【www.jinghuajt.com--高一上】

(1) [高一期末考试]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基础学科,高一的学生在准备语文考试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试题练习题,积累答题经验。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以西服及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格造型结构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并考虑到具体的使用功能,运用“洋裁法”设计制作出了适合国人穿着的“新服装”。应由孙中山先生创制,并极力倡导且率先垂范,“新服装”被称为“中山装”由于中山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精神,符合当时的社会革命思想,又能满足当时的生活需要,因而被广大民众认可并接受。
  一个民族的服饰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传播民族精神的使者,汉民族服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过重大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
  中山装的设计思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彰显着民主共和思想。其前身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上部小口袋的到山形袋盖寓意中国革命需依靠知识分子,毕业和和翻脸前已经无力纽扣系结,体现出了中正,坚韧庄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前襟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分立”,袖口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整套服装采用的这种爱欲的方式,就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服饰审美思维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经历了“拿来”与“消化”过程的中山装成为“洋为中用”传承民族文化,适应国际化潮流,极具时代特征的典范。其造型结构和风格,代表着中国近代男性服饰的某些特点,反映出一个时代服饰文化有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
  自开国大典以来,历次国庆阅兵典礼,国际国内重要政治活动中山装或其改良装,都是国家领导人着装的首选。实践证明,以传统服饰为载体,激活流畅在中国人血液的民族记忆和创新活力,对于强化新世纪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及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2014年3月22日,习主席身着中山装的改良装在阿姆斯特丹出席荷兰国王为其举办的国宴,这是习主席首次穿着中式服装参加西方国宴。2015年10月20日,习主席再次身着中山装的改良装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办的欢迎晚宴。国人为之振奋。
  有文化自信才会有文化创新才会有文化自强,中山装以中国传统精神为内涵,融入了外来服饰的造型及技术手段,这一点对新时代中式服装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值此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中山装的文化内涵,学习中山先生立足民族文化,并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服装作为显性文化标识的作用,必将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1.针对文章“中山装”,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山装是在西方和“企领文装”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他没有采用传统的裁剪方式,但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也考虑到了当时的革命思想和实用功能。
  B.中山装的得名,是因为无论从最初的创意设计制作还是积极推广,以及在正式场合带头穿着孙中山先生都功不可没。
  C.中山装既体现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又具有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D.造型奇特的中山装,无疑是了解近代中国服饰风貌的最好范本,通过它可以全面了解我国服饰文化,有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全过程。
  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永和者中华传统文化因素的服饰为载体,来强化新时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无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B.任何一款新开发的汉民族服装,都能够反映出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但如何解决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课题。
  C.重温中山装的文化内涵,并不是要人人都穿它,而是要学习蕴含在服装中的那种精神,让服装发挥作为文化自信标识的作用。
  D.以中国传统精神为内涵,采用外来服饰造型和技术手段,并融入外来文化因素的中山装,可以为新时代中式服装的开发提供某些借鉴。
  3.下列针对原文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山装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人之手,但它不是在传统中国服装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不能算典型的传统服装,但他肯定是我们代表性的民族服装。
  B.中山装前身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这在设计思路上跟中国古代帝王服装上的龙纹一样,都是采用暗喻的方式,都体现了传统的服饰审美思维。
  C.我国领导人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胡锦涛,习主席在举行重大活动时,都穿中山装或中山装的改良装,这个主要表现了我国领导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热爱。
  D.习主席2014年出席荷兰国王举办的国宴,2015年出席英国女王举办的欢迎晚宴,穿的都是中山装的改良装,这表现出一个大国领袖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雨润物细无声
  ——记教子有方的刘伯承元帅
  干部子女,尤其是高干子女,如稍不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就容易滋生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即使不掌握本领,也能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由的生活。对这种现象,刘伯承早有察觉,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当普通一兵,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掌握一种或几种本领,长大以后独立生活,靠自己的本领吃饭,而不是靠父母的功劳过日子。
  建国初,刘帅率军进入大西南。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便将他们留在北京。每次因公回京,总忘不了叮嘱一番。有一次刘帅回京开会,尽管时间紧迫,她还是在吃午饭的时候把儿子太行和女儿密群叫到自己的住处,要兄妹俩读一篇讲述一位父亲在儿子犯罪被判刑后,悔恨自己没有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文章,题目叫《审判后的谈话》,还让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
  刘帅曾说“我们是打扫舞台的,把三座大山推倒就是把舞台整理好,创新要靠你们,你们要想唱好戏?就要好好学习,要有真本事”“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他还结合自己在苏联的学习经历谆谆教导:“当初我在苏联学习时,尽管汉语的水平较高,但俄文连字母都不认识,但我只有一个念头:学,刻苦的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一百遍。”
  刘帅的话,每一个字都震撼着孩子们的心,他们决心刻苦学习。
  有一次,太行不仅没有完成父亲留下的背诵任务,还把书中的一页撕去了半页。刘帅发现后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拿出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上读过的书给儿子看,这些书籍的质量很差,用的年头又久,但都平平整整,书中有不少眉批,还有不少粘贴的地方,看起来仍十分清楚。他就此教育孩子:“叔是一位百问不厌的老师随便你问他多少次,他都不会生气发火,总是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你要爱惜书”说完,便将太行撕掉的半夜用白纸补上粘好,用毛笔一笔一画地把缺页的内容写上去。
  小儿子刘蒙解放初期生于南京。刘帅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上进,从而留下“士别3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就给儿子取名“阿蒙”。
  1967年的一个早晨,刘帅让阿蒙背诵《辨奸论》。阿蒙觉得这篇文章太难了,怎么也背不通。于是,便预先想好了一个借口,便跑到树林里去玩。在父亲检查背诵时,他说:“《辨奸论》是苏洵影射王安石的,王安石,主张革新变法,所以这不是一篇好文章,我不想背它。”
  刘帅知道儿子的鬼心眼,但没有揭穿,而是沉静地说“你从小就想做个勇士。你现在大了,应该懂得勇敢,就是不怕困难,勇者不惧嘛!只要你不怕困难,半个小时后,一定能够背下来。”
  在父亲的鼓励下,阿蒙真的花了半个小时将《辨奸论》背熟了。那天晚上,他问儿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学《辨奸论》吗?”阿门思考了半天,仍然感到茫然。刘帅和蔼地说:“让你学习《辨奸论》,是要你在学习细致观察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读文章,一定要多思考。”刘帅知道儿子阿蒙有点鲁莽,为了让儿子克服这一缺点,一天晚上散步的时候,他给儿子讲了西汉张良的故事。
  刘蒙曾深情地说:“爸爸不仅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方法灵活。想起这些,我也像许多孩子一样,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节选自《共和国元帅家风》,有删减)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高干子女不努力学习,却希望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在的生活,刘伯承告诫自己的孩子要掌握好本领,长大后要独立生活,不要依赖父母。
  B.刘伯承抓住开会的间歇让孩子读《审判后的谈话》,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必要,儿子不听父母的教育,将来就可能犯错。
  C.为了让儿子克服畏难情绪,刘帅不仅没有揭穿儿子的谎言,还用鼓励的方法让她相信自己,为了让儿子克服鲁莽的缺点,刘帅用张良的故事启发儿子。
  D.刘伯承给孩子起名叫阿蒙,是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读书,努力上进的典故,是希望孩子像吕蒙那样,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5.作者在文末引用的刘蒙的话,有何用意?(4分)
  6.刘伯承元帅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读完本文后你有受到了哪些教益?(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有爱不觉天涯远
  她从小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然而十五岁那年父亲在一场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幸福到此戛然而止,她从此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她看着父母依然衣着光鲜的上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样的刺了个遍。
  生日那天,父母一大早就起来上市场买东西,说要热热闹闹得给他庆祝一番,并叮嘱他放学后把要好的同学都请到家里来。晚上,她独自回来,看到家里流光溢彩,桌子上摆着生日蛋糕,插着十六支蜡烛。
  她刚一进门,就被一群人围了起来,纷纷往她手里塞礼物,祝贺她生日快乐。母亲在旁边兴奋地介绍,母亲问:“怎么没带同学回来?”
  她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句:“没有爸爸在的生日,我不快乐!”就把手里的礼物通通摔到地上,留下不知所措的父母和一屋子尴尬的人,头也不回地跑进自己的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
  晚上,她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压抑的哭泣声。她在父母的房门口站住,房里的灯还亮着,母亲背对着她,肩膀剧烈的抖动着,这是父亲离世后,她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她也第一次发现,原来母亲的肩膀竟是如此消瘦削。他默默地站了一会,终于走进去,轻轻的揽住了母亲的肩头。
  第二天,她起床时发现床头放着一张字条:“娇娇,爸爸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们娘俩儿在一起要快乐的活着,他才会开心。有爱不觉天涯远,哪怕是在两个世界。”
  高三那年,母亲失业了。但他没有任何抱怨,登上三轮车大街小巷的叫卖水果。
  有一次,她走过一个路口,正好看到母亲的单轮车停在那里,有个人在挑苹果的颜色不好,价格太贵,母亲谦卑的陪着笑脸,不住地说好话,那人还是不依不饶,称完了非要再添上两个。
  母亲急了,正争执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城管来了!”母亲已经钱也不要了,骑上三轮车就跑。那条街正在挖暖气管道,母亲没留神,三轮车便外进了旁边的沟里,她看见母亲麻利地爬起来,扶正三轮车,也顾不上捡掉在地上的苹果,继续蹬着车往前飞奔。
  她跑过去把地上的苹果捡起来,看着母亲的背影飞快的消失在街角,她突然蹲在地上,泪水再也忍不住的流下来。
  母亲艰难地供他读完了大学。她得到了全额奖学金,要出国深造。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把该叮嘱的都叮嘱了一遍。
  她衣着母亲,一直沉默,到开口说话时,已是泪眼婆娑:“妈,我走了,你怎么办?”母亲笑着说:“傻丫头,有爱不觉天涯远,你就是去了火星,也跟妈妈眼前一样。”母亲轻轻的笑着,可是他的手却在颤抖。
  学成归来,你是三年之后。她凭着优异的成绩,被一家大公司高薪录用,还买了复式楼房。
  有一天夜里,她听见母亲一直咳嗽,就起来去看,母亲却闭着眼睛,好像睡熟了。第二天,母亲说想家了,要回去,她急了,说:“你要回哪儿去?这就是咱们的家啊!”母亲执意要回,她无奈,只好送母亲回去。母亲回家后一直咳嗽,最后竟咳出血来。送母亲去医院检查,竟是肺癌晚期。医生埋怨她:“怎么这么晚才送来?”
  “怎么这么晚才送来?”她一遍遍地问自己。9月的阳光灿烂耀眼,可是她的世界却失去了颜色。
  一个月后,母亲静静地去了。最后的时刻,母亲抓着她的手,嘴唇翕动。她俯身上前,听到母亲用微弱的声音说:“乖……不怕……有爱……不觉天涯远……”
  有爱不觉天涯远!她跪在母亲床前,泪如雨下。
  7.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父亲去世后看到母亲“和别人谈笑自如”她的内心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这表明,她认为母亲对自己心爱的父亲没有真感情。
  B.孩子生日那天晚上,父亲在自己房间里独自压抑着哭泣,是因为不想吵到孩子,更是因为孩子摔生日礼物的举动,让他在朋友面前颜面尽失。
  C.“她”过去把地上的苹果捡起来,看着母亲消失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这泪水里面都是对母亲艰难打拼生活的心疼,也有对母亲无尽的内疚。
  D.“母亲轻轻地笑着,可是他的手却在颤抖”,此处的细节描写非常巧妙,通过携手的战斗,写出了母亲表面上装得很轻松,内心却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E.“有一天夜里,她听见母亲一直咳嗽”,她起来时,母亲却熟睡了,于是她就没放在心上,她的粗心是导致母亲得病没有被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
  8.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9.“有爱不觉天涯远”在文中出现多次试分析它的作用(5分)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共9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已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言谬也。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而卒葬之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D.有碑仆道 樊哙则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
  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3分)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今有为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言谬也。
  12.下面对选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或短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浮图:梵语音译,也作写“浮屠”或“佛图”,本义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庐冢:古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或师长的坟墓旁搭建的用来守护的屋舍,也称“庐墓。”
  C.禅院:佛教寺院的一种,是佛教禅宗派的禅师们参禅悟道修行的场所。
  D.华山之阳:华山的南坡,古人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衡阳洛阳,都是具体命名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共14分)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於邓芝、费?。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说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为维护芜湖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无数边境的吧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终于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吾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滋:繁盛。
  16.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诗的前两句是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是的,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句美丽的话是何等的珍贵啊,只是他让我相信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
  E.使得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跌落下来。
  17.我们学过了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之情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鸟和鱼比作,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夺取荆州之后,顺流而下直取东吴的军容之盛。
  (4)《氓》用“ , ”。表达出女子如何沉浸于爱情便无法解脱。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社会各界连续不断的努力,持续了近一个月的雾霾天气终于好转,空气重新变得新鲜,人们又安之若素地走上了街头。
  B.季羡林先生的研究虽然涉及语言学,佛学文学文化学,史学,等许多领域,但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失败,部分支持他的选民怀疑他是投票机出了问题,因而义愤填膺,要求重新计票。
  D.“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多年,可是每当我读到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描述那些耸人听闻的事实,仍会拍案而起。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作为一名有成功也有遗憾的运动员,刘翔在他的告别演说中,充满了对体育运动的不舍,因而数度哽咽,挥泪不止。
  B.“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关系着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地位,也关系着我国现在乃至未来的经济运行模式。
  C.很明显,这家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仍在开工生产,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重视金山银山,其实是绿水青山的思想在作怪。
  D.叱咤风云的项羽被围垓下,吟完最后一曲悲歌后自尽,他的结局在带给后人无限叹惋的同时又启发后人应以史为鉴。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问世以来,许多人对此褒贬不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马斯洛认为,佛洛伊德的研究只能产生一种“残缺的学说”
  ②另外两个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③有人把佛洛伊德称作影响了整个人类思维的三个犹太人之一
  ④波林则认为,佛洛伊德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
  ⑤也有人说他们是最大的学术骗子
  ⑥因为他所说的是按他自己的理论根本无法说明的问题
  A.③②⑤⑥①④B.③②⑤⑥④①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④⑤⑥③②
  22.下面是学校篮球队组建流程示意图,请将这个示意图改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博玄《太子少傅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郭颐《爱莲说》)
  要求: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D
  2.B
  3.C
  4.D
  5.对刘伯承教育孩子的内容方法和特点进行概括;
  通过受教育者子女的亲身感受,凸现刘伯承教子有方教育效果良好的特点。
  (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①不要做啃老族,要学好本领,独立生活;
  ②要听家长的教导,否则将来可能会有恶果;
  ③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刻苦刻苦再刻苦;
  ④遇到困难不要找借口,而是要努力克服;
  ⑤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点1分,共5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7.BE
  8.①坚强,在父亲去世后,仍然有微笑面对生活,失业后,用卖水果的方式,含辛茹苦地供完燕子读大学
  ②宽容,当自己的一片苦心不被燕子理解并且无处倾诉时,他默默哭泣,却不怪怨女儿。
  感情强烈而隐忍。对女儿怀着强烈的爱却从不表达,孩子出国留学压抑着自己的不舍,自己病重实隐瞒着自己的病情。
  ④乐观。含辛茹苦抚养女儿是自己事业,女儿出国,都给她的生活带来压力,但她始终微笑对待。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拾分)
  9.①起到了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文章“有爱不觉天涯远”串联起父亲去世后的生活,孩子出国和母亲离世这三个故事情节;
  ②增强了本文的感情色彩。父亲离世孩子远离父母出国,母亲离世这句话在这三个让人撕心裂肺的时刻出现,使文章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③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本文借故事赞美伟大的亲情“有爱不觉天涯远”第一次出现,使“亲情不会被地域和生死隔断”这一主导得到了升华。
  ④突出人物性格和品质。这句话每次出现都彰显了母亲乐观坚强,隐忍的性格品质。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D
  11.A
  12.D
  13.C
  14.D
  15.(1)邓之性情骄傲从大将军费讳以下,都躲避他的傲气,屈居下位,而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下,屈身下位;(1分),独,唯独(1分)为屈,向他低头(1分),共4分)
  (2)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事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
  (每,总是,常常(1分)衔,奉,身负(1分)好,形容词用作名词,友好关系(1分)整体句意(1分))
  【译文】
  宗预,字德艳,南阳郡安众县人,建宁年间随张飞入蜀。建兴初年(223年),丞相诸葛亮让他担任主簿,升为参军右中郎将。等到诸葛亮逝世,吴国担心魏国有可能趁蜀国失去重成功蜀国,整天八丘守兵1万人,一方面打算救援蜀国,另一方面企图趁势与为国争分蜀国土地。蜀国听说后,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被异常的变故。宗预身负使命出使东吴,孙权对宗预说:“东吴与西蜀,就如同是一家,而我听说贵国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部队,这是为什么?”宗预回答说:“在下认为东吴增添巴丘的戎族,悉数增加摆地摊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势使然,全不值得过问。”孙权大笑,鉴赏它能抗礼之言,非常喜欢他,对他施以特别的礼拜,他在东吴被敬重的程度,仅次于邓芝,费?。于是宗预被升为侍中后调任尚书。
  延熙十年(247年)宗预担任屯骑校尉。当时车骑将军邓芝从江州回到朝廷,对宗预说:“周礼规定,六十岁就不能带兵上阵,而您刚刚又接受带兵打仗的任务,什么原因?”宗预回答说:“你七十岁还带兵在外,我六岁的人为何不能授出征之命呢?”邓之性情骄傲,自大将军费?以下,都回避他的傲气屈身下位,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宗预再次东行访问东吴,回国时,孙权握着宗预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岁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赠送给宗预一斛大珍珠,于是回国。升为后将军,杜杜永安,就地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16.DE
  17.《涉江采芙蓉》(2分)
  内容上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采花香中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答出一点给2分打出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庭院里有一株美丽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这下来最好看的一株花,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充满了我的襟怀和衣袖,但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话语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8.(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4)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每空1分,有错别字的不得分)
  19.B
  20.D
  21.A
  22.答案示例:由体育组推荐两名教练员人选并制定出队员选拔标准,训练时间安排,报,校长批准后在全校公示,然后由学生报名和班主任推荐,再由教练员公开选拔,产生出十名队员组成校篮球队(评分标准:意思完整2分,语言连贯2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23.参考角度:
  ①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成就美满人生。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避开不良环境的。
  ③理性对待你所处的环境,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
  ④不良环境固然对人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但关键还在于自己。
  ⑤任何环境都是双刃剑,取决于你的态度。

(2) [高一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的语文考试绝对不会仅限于课本知识,所以刚上高一的学生在准备语文期末考的时候,需要做份完整的语文试题,适应考试要求。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默写(本大题1小题,共14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氓》)
  (4)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5)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6)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7)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二、阅读(本大题9小题,共 4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0小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每小题1分)
  ①或取诸怀抱: ②放浪形骸之外: ③况修短随化
  ④不能喻之于怀: 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5分)
  (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秩唬?阋鹿谛辉唬骸坝に洳蝗剩?庾佑诙颍?巫忧缶??僖?”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不重肉 重:偏重
  B.即危行 危行:正直行事
  C.入闺 闺:内室
  D.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虚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B.①久之,越石父请绝
  ②妾是以求去也 ②犯君之颜
  C.①婴虽不仁 D.①晏子为齐相
  ②余虽为之执鞭 ②乃为人仆御
  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不含通假用法的一项是(3分)
  A.晏子出,遭之涂 B.信于知己者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D.晏子于 是延入为上客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抓住车夫妻子从门缝里窥视的细节,来揭示一个女子的内心隐秘。从瞬间的窥视到提出离婚,御妻的神色、姿态、心理已然活现,不仅闪耀着个性的光芒,也表现了她独特的看人标准。
  B.作者写石父、写御妻、写御者,是为了写晏子。这种借宾形主的手法,使晏子的形象更加丰满。
  C.一个身为囚犯的石父,晏 子却解救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晏子却提拔他,荐为大夫。其目的主要是显示晏子自己的国相风度。
  D.司马迁赞美晏子,实则表达自己强烈渴望知己的 心情。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三)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
  (1)请概括这首诗的风格特点,并结合诗句加以说明。(6分)
  (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本大题5小题,共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
  (一)
  (1)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2)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11.选段(1)出自 (作者)写的《 》,选段(2)出自 (作者)写的《 》。(4分)
  12.请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比较这两个选段的异同。请简要作答。(6分)
  (二)
  (1)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儿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我想这倒是平常有的事,只是怕老太太不给,你可有法子?”凤姐儿听了,忙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哪里就舍得了?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么?这会子回避还恐回避不及,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比不得年轻,作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2)鸳鸯只咬定牙不愿意。他哥哥无法,少不得 去回复了贾赦。贾赦怒起来,因说道:“我这话告诉你,叫你女人向她说去,就说我的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若有此心,叫她早早歇了,我要她不来,以后谁还敢收?此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她细想,凭她嫁到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她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 她!若不然时,叫她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贾赦说一句,金文翔应一声“是”。贾赦道:“你别哄我,我明儿还打发你太太过去问鸳鸯,你们说了,她不依,便没你们的不是。若问她,她再依了,仔细你的脑袋!”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3)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宝钗道:“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什么贾雨村,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哪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来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 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他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回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一种丸药,上棒疮的,姑娘快寻一丸子给我。”宝钗听了,忙命莺儿去要了一丸来与平儿。宝钗道:“既这样,替我问候罢,我就不去了。”平儿答应着去了,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13.请结合选段,分析贾赦的形象特点。(8分)
  14.选段中平儿口中的“二爷”是谁?他为什么挨打?(6分)
  15.贾雨村在石呆子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事件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象?(8分)
  四、写作(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母亲握着婴儿柔软的小手,像是拥有了全世界;父亲一双有力的大手拉住一双小手,再难走的路瞬间成了坦途……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双难忘的手:或送你温暖,或给你力量,或给你勇气……请根据你的经历与体验,写写你与一双手的故事。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1小题,共14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4)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5)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6)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7)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二、本大题 9小题,共 44 分。
  2.(5分,每小题1分)
  ①胸怀抱负 ②身体、形体 ③自然 ④明白 ⑤这次集会的诗文
  3.(7分)
  ①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相与”“俯仰”各1分,句意1分。)
  ②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虽”“所以”“致”各1分,句意1分。)
  4.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意思对即可)
  5.A(重:两种 )
  6. D动词,做(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助词,无实义/助词,“的”;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7.D(A“涂”通“途”;B“信”通“伸”;C“寤”通“悟”)
  8. C(解救、尊重在囚禁中的石父,这是晏子求贤的表现;提拔推荐知过自改的车夫,这是晏子荐贤的表现。)
  9.(1)国君讲道理,晏子就遵照命令办事;国君不讲道理,他就权衡命令以后再行事。(“道”、“顺命”、“衡命”各1分,句意1分)
  (2)今天我看他外出,思想深沉,常有自居人下的样子。(“志念”1分,句意2分)
  10.(1)风格:清新自然、优美。(1分)主要体现在前三联对匡山自然美景的描写上。山色斑斓、藤蔓摇曳、野径交错,秀丽清幽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农人带樵晚归、 诗人以犬为伴,听猿啼,看鹤飞,生活安闲舒适。(4分)景物描写紧扣尾联“清境”。(1分)
  (2)尾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更表达了想在盛世施展才能的远大抱负。(2分)
  三、本大题5小题,共32分。
  11.老舍《想北平》,郁达夫《故都的秋》(每空1分)
  12.同:都表达了对北平的热爱赞美之情。异:①老舍写的是心中的北平,作为地道北平人,他的一切与北平血脉相连;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 北平,带着一种外乡人的新鲜好奇。②老舍写的北平是自然的,选取的景物很普通,似信手拈来却浸透他对北平深挚真诚的爱,不需要太多写作技巧。 郁达夫以赏玩家的身份欣赏北平,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北平的秋味并进行细腻的刻画。
  13.①昏庸,不思进取。凤姐引贾母的话“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②好色成性,荒淫无耻。看上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竟不知廉耻地让邢夫人出面张罗。
  ③仗势凌人,性格残暴。威逼鸳鸯的哥哥:“你别哄我,我明儿还打发你太太过去问鸳鸯,你们说了,他不依,便没你们的不是。若问他,他再依了,仔细你的脑袋!”看上石呆子的古扇,想尽办法占为己有,不管他人死活。
  总之,贾赦是封建地主阶级中无德无才者的代表,他们是社会的蠹虫,空享袭位,贪图享乐,坏事做尽,这样的阶级注定自取灭亡。(每点2分,总结2分)
  14.“二爷”指贾琏。(2分)原因:①贾琏当面揭贾赦的短,让贾赦恼羞成怒;(2分)②平儿说的“还有几件小的”,应指贾琏夫妇在鸳鸯这件事上不出力,使贾赦在众人面前出丑。(2分)
  15.帮凶。虽然由平儿转述,但不难推测贾雨村的作为应是贾赦授意。(2分)社会现象:①封建地主阶级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②官府腐败黑暗,视百姓为草芥;③黑白颠倒,百姓无处伸冤。④统治阶层残忍,手段卑劣,善造冤假错案。(答对3点即可,最高不超过6分)
  四、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16.作文

(3) [高一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相比于初中历史,高中历史考试的难度增加了。所以在我们学习完必修一的历史课本的时候,最好做份试题来巩固所学内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
  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
  2.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这表达了(   )
  A.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 B.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
  C.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 D.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3.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   )
  A.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
  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4.古罗马的立法官赋予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权力……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让他在农场做工,甚至有权处死儿子。十二铜表法中,有如此鲜明的暴力成分,合理的逻辑是(   )
  A. 罗马扩张伴随残酷战争 B. 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 基督教兴起借武力传教 D. 法律维护贵族等级制度
  5.法国学者费奈隆在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雅典全体民众对国家大事享有决策权 B.演说辩论是雅典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误导煽动 D.智者学派引导雅典城邦民主繁荣发展
  6.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
  A.文官制度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中央集权的加强
  7.关于租界的管理,在征求各国公使的意见时,美国公使蒲安臣表示:“对通商口岸(上海)的保护以条约利益为限,对外人管辖的中国海关的管理以行政利益为限……在条约规定范围内占用租界以不干涉中国政府对内管理,保证中国领土完整为限”对于租界,美国公使主张(   )
  A. 将上海发展为近代大都市 B. 列强在租界拥有司法主权
  C. 确保各国利益在租界最优 D. 土地主权仍然为中国所有
  8.清政府1911年将商业铁路收归国有引发的保路风潮,是晚清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危机。决策者预设私意,办理不善,主政者预判失误,协调不力,政府危机应对无序,使得保路风潮最终(    )
  A. 地方疏离中央 B. 铁路收归国有
  C. 妄议政府升温 D. 转向武装革命
  9.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材料认为( )
  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 D.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
  10.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 “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的指示( )
  A.未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有利于促进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 D.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
  11.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 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D.企图?R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12.1942年10月,美英两国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中国遭受沦陷,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13.1953年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又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挫败了美国的图谋,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其国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有利于与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 巩固了中国与朝鲜和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
  C. 有效避免了在中国周边出现敌对政权的危险
  D. 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14.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  )
  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B.“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15.1853年5月,马克思撰文指出:“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马克思在材料中主要说明(  )
  A.中国革命将加剧欧洲工商业危机 B.太平天国运动将阻断中外贸易
  C.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将落空 D.中国发动自卫战争以抵抗列强
  16.冷战时期,为遏制社会主义、美国在全球范围曾经直接策划反苏反共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公开指责苏联和东欧,说这些国家专门设立办事处机构,为恐怖分子提供便利条件,并帮助训练恐怖分子。材料意在说明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
  A. 宗教冲突 D. 民族主义 C. 美苏冷战 D.经济秩序
  17.受“脱欧公投”的影响,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6年7月13日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为了研究英国的首相制度,南京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出示了与之相关的图示。该图反映出近代英国(   )
  A.内阁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B.国家机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C.英王受到内阁及首相的监督 D.责任内阁制日益发展和完善
  18.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这主要是因为(   )
  A.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响深远
  C.战争会加剧俄经济和政治矛盾 D.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统治危机
  19.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 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
  C.为亚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基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20.1956年,我国先后与叙利亚、也门、埃及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我国与斯里兰卡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我国先后与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外交事件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外交原则得到亚非认可 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朝鲜战争美国被中朝击败
  21.1948年10月邱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这体现了英国(  )
  A.迈出了西欧联合的关键一步 B.对美固有利用与轻视的心态
  C.强调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D.力图保持自己昔日大国地位
  2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英发表了《上海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
  A.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 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
  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D.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
  23.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
  A.中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B.批评美日非法干涉南海问题
  C.再次结成中美同盟反击日本 D.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
  24.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作者认为(   )
  A.欧洲一体化必须把政治一体化排除在外
  B.欧洲一体化进程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挫折
  C.欧盟成员国一体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D.欧洲一体化深度和广度会有一定的限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
  2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8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就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 网络运动过程,另一学者费正清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是一个西方冲击、东方反应的互动变化过程,没有西方扩张这一“外生变量” ,古老的中国将一直维持传统的状态。
  请解读上述材料及图示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得寸进尺……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使法西斯侵略阵营与反法西斯阵营更加明朗化。战争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的处境到了危险的边缘。于是美国转向制日援华的轨道上来,国民政府争取美国建立庞大的援华体系。1940年11月,罗斯福三度连任美国总统后,即宣布对华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1941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美日同盟是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对日本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造计划……鉴于冷战的国际形势,日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日本首相中曾根1983年初访美时对里根总统说,“美日两国是命运的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在冷战的背景下,日美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结成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美国的核保护下,为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赢得了发展空间,客观上促进了美日同盟关系得到实质性发展。
  ——摘编自龙本宁《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15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DBDAC    6-10ADDDC    11-15BBCDA
  16-20CBCCA    21-24DADD
  二、非选择题
  25. (1)不同:(7分)
  汉 律 罗马法
  “汉承秦制”,由秦律发展而来。 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
  重刑法、轻民法;强调皇权至上,
  重视加强君主统治。 重视民法,重视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
  (封建礼教与法律结合,礼刑一体)。 以自然法(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为核心理论
  相对封闭和保守。 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具有开放性。
  加强了君主统治权力;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成为近代法制的渊源。
  (2)(8分)
  影 响(2分) 原 因(6分)
  中华法系 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未能走上近代化道路,对近代立法影响甚微。(1分) 中华法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以封建纲常礼教为指导思想;
  近代时期受到西方法律观念的冲击。(3分)
  罗马法系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以及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 罗马法系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自由、平等、公正的自然法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适应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需要。(3分)
  26. 【答案示例】
  示例一:(从近代化原因的角度)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大肆对外扩张。为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几次大的侵略战争,把中国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深受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影响。(5分)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开始救亡与近代化的探索。(列举史实:举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潮流均可)(5分)
  示例二:(从列强侵略扩张的客观积极影响的角度)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2分)
  列强的侵略扩张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发生。(促使传统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思想启蒙、社会生活习俗变迁、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5分)
  列强的侵略扩张引发中国社会革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冲击腐朽政治统治;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导致新兴阶级力量产生、成长,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促进社会政治变革。)(5分)
  示例三:(从列强侵略扩张消极影响的角度)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阻碍了中国的近代代进程。(2分)
  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边缘化。(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压制民族工业,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附庸)(5分)
  西方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衰败化。(传统经济遗到破坏,但未有变革;列强勒索赔款、商品、资本输出,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控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
  示例四:从“建设”与“破坏”两个角度评价列强侵略的影响。依据示例二、三。
  (其它言之有理的,可斟情给分。评卷的基本要求是观点2分,论述10分)
  27.(25分)
  (1)特征:中美逐步结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2分)
  原因:日本步步紧逼,欲吞并中国;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德意日三国结盟使美国国家安全受到巨大威胁;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8分)
  (2)特征:美日结盟共同遏制中国。(2分)
  影响:①对中国:亚太地区中美对抗局面形成,新中国面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经济发展和安全环境形势严峻,国家统一进程受到影响。(4分)
  ②对日本:有利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社会改造,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同时也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复活埋下了祸根。(3分)
  ③对亚太国际局势:亚太地区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冷热战交织,不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
  ④对美国:美国在东亚加强了对日本的控制,和对中、苏的围堵和遏制,从而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3分)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827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