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一期末试卷

高一上 时间:2011-02-13

【www.jinghuajt.com--高一上】

一:[高一期末试卷]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基础学科,高一的学生在准备语文考试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试题练习题,积累答题经验。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以西服及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格造型结构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并考虑到具体的使用功能,运用“洋裁法”设计制作出了适合国人穿着的“新服装”。应由孙中山先生创制,并极力倡导且率先垂范,“新服装”被称为“中山装”由于中山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精神,符合当时的社会革命思想,又能满足当时的生活需要,因而被广大民众认可并接受。
  一个民族的服饰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传播民族精神的使者,汉民族服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过重大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
  中山装的设计思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彰显着民主共和思想。其前身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上部小口袋的到山形袋盖寓意中国革命需依靠知识分子,毕业和和翻脸前已经无力纽扣系结,体现出了中正,坚韧庄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前襟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分立”,袖口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整套服装采用的这种爱欲的方式,就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服饰审美思维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经历了“拿来”与“消化”过程的中山装成为“洋为中用”传承民族文化,适应国际化潮流,极具时代特征的典范。其造型结构和风格,代表着中国近代男性服饰的某些特点,反映出一个时代服饰文化有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
  自开国大典以来,历次国庆阅兵典礼,国际国内重要政治活动中山装或其改良装,都是国家领导人着装的首选。实践证明,以传统服饰为载体,激活流畅在中国人血液的民族记忆和创新活力,对于强化新世纪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及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2014年3月22日,习主席身着中山装的改良装在阿姆斯特丹出席荷兰国王为其举办的国宴,这是习主席首次穿着中式服装参加西方国宴。2015年10月20日,习主席再次身着中山装的改良装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办的欢迎晚宴。国人为之振奋。
  有文化自信才会有文化创新才会有文化自强,中山装以中国传统精神为内涵,融入了外来服饰的造型及技术手段,这一点对新时代中式服装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值此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中山装的文化内涵,学习中山先生立足民族文化,并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服装作为显性文化标识的作用,必将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1.针对文章“中山装”,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山装是在西方和“企领文装”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他没有采用传统的裁剪方式,但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也考虑到了当时的革命思想和实用功能。
  B.中山装的得名,是因为无论从最初的创意设计制作还是积极推广,以及在正式场合带头穿着孙中山先生都功不可没。
  C.中山装既体现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又具有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D.造型奇特的中山装,无疑是了解近代中国服饰风貌的最好范本,通过它可以全面了解我国服饰文化,有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全过程。
  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永和者中华传统文化因素的服饰为载体,来强化新时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无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B.任何一款新开发的汉民族服装,都能够反映出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但如何解决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课题。
  C.重温中山装的文化内涵,并不是要人人都穿它,而是要学习蕴含在服装中的那种精神,让服装发挥作为文化自信标识的作用。
  D.以中国传统精神为内涵,采用外来服饰造型和技术手段,并融入外来文化因素的中山装,可以为新时代中式服装的开发提供某些借鉴。
  3.下列针对原文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山装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人之手,但它不是在传统中国服装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不能算典型的传统服装,但他肯定是我们代表性的民族服装。
  B.中山装前身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这在设计思路上跟中国古代帝王服装上的龙纹一样,都是采用暗喻的方式,都体现了传统的服饰审美思维。
  C.我国领导人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胡锦涛,习主席在举行重大活动时,都穿中山装或中山装的改良装,这个主要表现了我国领导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热爱。
  D.习主席2014年出席荷兰国王举办的国宴,2015年出席英国女王举办的欢迎晚宴,穿的都是中山装的改良装,这表现出一个大国领袖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雨润物细无声
  ——记教子有方的刘伯承元帅
  干部子女,尤其是高干子女,如稍不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就容易滋生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即使不掌握本领,也能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由的生活。对这种现象,刘伯承早有察觉,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当普通一兵,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掌握一种或几种本领,长大以后独立生活,靠自己的本领吃饭,而不是靠父母的功劳过日子。
  建国初,刘帅率军进入大西南。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便将他们留在北京。每次因公回京,总忘不了叮嘱一番。有一次刘帅回京开会,尽管时间紧迫,她还是在吃午饭的时候把儿子太行和女儿密群叫到自己的住处,要兄妹俩读一篇讲述一位父亲在儿子犯罪被判刑后,悔恨自己没有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文章,题目叫《审判后的谈话》,还让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
  刘帅曾说“我们是打扫舞台的,把三座大山推倒就是把舞台整理好,创新要靠你们,你们要想唱好戏?就要好好学习,要有真本事”“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他还结合自己在苏联的学习经历谆谆教导:“当初我在苏联学习时,尽管汉语的水平较高,但俄文连字母都不认识,但我只有一个念头:学,刻苦的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一百遍。”
  刘帅的话,每一个字都震撼着孩子们的心,他们决心刻苦学习。
  有一次,太行不仅没有完成父亲留下的背诵任务,还把书中的一页撕去了半页。刘帅发现后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拿出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上读过的书给儿子看,这些书籍的质量很差,用的年头又久,但都平平整整,书中有不少眉批,还有不少粘贴的地方,看起来仍十分清楚。他就此教育孩子:“叔是一位百问不厌的老师随便你问他多少次,他都不会生气发火,总是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你要爱惜书”说完,便将太行撕掉的半夜用白纸补上粘好,用毛笔一笔一画地把缺页的内容写上去。
  小儿子刘蒙解放初期生于南京。刘帅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上进,从而留下“士别3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就给儿子取名“阿蒙”。
  1967年的一个早晨,刘帅让阿蒙背诵《辨奸论》。阿蒙觉得这篇文章太难了,怎么也背不通。于是,便预先想好了一个借口,便跑到树林里去玩。在父亲检查背诵时,他说:“《辨奸论》是苏洵影射王安石的,王安石,主张革新变法,所以这不是一篇好文章,我不想背它。”
  刘帅知道儿子的鬼心眼,但没有揭穿,而是沉静地说“你从小就想做个勇士。你现在大了,应该懂得勇敢,就是不怕困难,勇者不惧嘛!只要你不怕困难,半个小时后,一定能够背下来。”
  在父亲的鼓励下,阿蒙真的花了半个小时将《辨奸论》背熟了。那天晚上,他问儿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学《辨奸论》吗?”阿门思考了半天,仍然感到茫然。刘帅和蔼地说:“让你学习《辨奸论》,是要你在学习细致观察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读文章,一定要多思考。”刘帅知道儿子阿蒙有点鲁莽,为了让儿子克服这一缺点,一天晚上散步的时候,他给儿子讲了西汉张良的故事。
  刘蒙曾深情地说:“爸爸不仅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方法灵活。想起这些,我也像许多孩子一样,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节选自《共和国元帅家风》,有删减)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高干子女不努力学习,却希望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在的生活,刘伯承告诫自己的孩子要掌握好本领,长大后要独立生活,不要依赖父母。
  B.刘伯承抓住开会的间歇让孩子读《审判后的谈话》,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必要,儿子不听父母的教育,将来就可能犯错。
  C.为了让儿子克服畏难情绪,刘帅不仅没有揭穿儿子的谎言,还用鼓励的方法让她相信自己,为了让儿子克服鲁莽的缺点,刘帅用张良的故事启发儿子。
  D.刘伯承给孩子起名叫阿蒙,是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读书,努力上进的典故,是希望孩子像吕蒙那样,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5.作者在文末引用的刘蒙的话,有何用意?(4分)
  6.刘伯承元帅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读完本文后你有受到了哪些教益?(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有爱不觉天涯远
  她从小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然而十五岁那年父亲在一场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幸福到此戛然而止,她从此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她看着父母依然衣着光鲜的上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样的刺了个遍。
  生日那天,父母一大早就起来上市场买东西,说要热热闹闹得给他庆祝一番,并叮嘱他放学后把要好的同学都请到家里来。晚上,她独自回来,看到家里流光溢彩,桌子上摆着生日蛋糕,插着十六支蜡烛。
  她刚一进门,就被一群人围了起来,纷纷往她手里塞礼物,祝贺她生日快乐。母亲在旁边兴奋地介绍,母亲问:“怎么没带同学回来?”
  她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句:“没有爸爸在的生日,我不快乐!”就把手里的礼物通通摔到地上,留下不知所措的父母和一屋子尴尬的人,头也不回地跑进自己的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
  晚上,她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压抑的哭泣声。她在父母的房门口站住,房里的灯还亮着,母亲背对着她,肩膀剧烈的抖动着,这是父亲离世后,她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她也第一次发现,原来母亲的肩膀竟是如此消瘦削。他默默地站了一会,终于走进去,轻轻的揽住了母亲的肩头。
  第二天,她起床时发现床头放着一张字条:“娇娇,爸爸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们娘俩儿在一起要快乐的活着,他才会开心。有爱不觉天涯远,哪怕是在两个世界。”
  高三那年,母亲失业了。但他没有任何抱怨,登上三轮车大街小巷的叫卖水果。
  有一次,她走过一个路口,正好看到母亲的单轮车停在那里,有个人在挑苹果的颜色不好,价格太贵,母亲谦卑的陪着笑脸,不住地说好话,那人还是不依不饶,称完了非要再添上两个。
  母亲急了,正争执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城管来了!”母亲已经钱也不要了,骑上三轮车就跑。那条街正在挖暖气管道,母亲没留神,三轮车便外进了旁边的沟里,她看见母亲麻利地爬起来,扶正三轮车,也顾不上捡掉在地上的苹果,继续蹬着车往前飞奔。
  她跑过去把地上的苹果捡起来,看着母亲的背影飞快的消失在街角,她突然蹲在地上,泪水再也忍不住的流下来。
  母亲艰难地供他读完了大学。她得到了全额奖学金,要出国深造。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把该叮嘱的都叮嘱了一遍。
  她衣着母亲,一直沉默,到开口说话时,已是泪眼婆娑:“妈,我走了,你怎么办?”母亲笑着说:“傻丫头,有爱不觉天涯远,你就是去了火星,也跟妈妈眼前一样。”母亲轻轻的笑着,可是他的手却在颤抖。
  学成归来,你是三年之后。她凭着优异的成绩,被一家大公司高薪录用,还买了复式楼房。
  有一天夜里,她听见母亲一直咳嗽,就起来去看,母亲却闭着眼睛,好像睡熟了。第二天,母亲说想家了,要回去,她急了,说:“你要回哪儿去?这就是咱们的家啊!”母亲执意要回,她无奈,只好送母亲回去。母亲回家后一直咳嗽,最后竟咳出血来。送母亲去医院检查,竟是肺癌晚期。医生埋怨她:“怎么这么晚才送来?”
  “怎么这么晚才送来?”她一遍遍地问自己。9月的阳光灿烂耀眼,可是她的世界却失去了颜色。
  一个月后,母亲静静地去了。最后的时刻,母亲抓着她的手,嘴唇翕动。她俯身上前,听到母亲用微弱的声音说:“乖……不怕……有爱……不觉天涯远……”
  有爱不觉天涯远!她跪在母亲床前,泪如雨下。
  7.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父亲去世后看到母亲“和别人谈笑自如”她的内心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这表明,她认为母亲对自己心爱的父亲没有真感情。
  B.孩子生日那天晚上,父亲在自己房间里独自压抑着哭泣,是因为不想吵到孩子,更是因为孩子摔生日礼物的举动,让他在朋友面前颜面尽失。
  C.“她”过去把地上的苹果捡起来,看着母亲消失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这泪水里面都是对母亲艰难打拼生活的心疼,也有对母亲无尽的内疚。
  D.“母亲轻轻地笑着,可是他的手却在颤抖”,此处的细节描写非常巧妙,通过携手的战斗,写出了母亲表面上装得很轻松,内心却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E.“有一天夜里,她听见母亲一直咳嗽”,她起来时,母亲却熟睡了,于是她就没放在心上,她的粗心是导致母亲得病没有被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
  8.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9.“有爱不觉天涯远”在文中出现多次试分析它的作用(5分)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共9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已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言谬也。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而卒葬之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D.有碑仆道 樊哙则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
  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3分)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今有为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言谬也。
  12.下面对选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或短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浮图:梵语音译,也作写“浮屠”或“佛图”,本义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庐冢:古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或师长的坟墓旁搭建的用来守护的屋舍,也称“庐墓。”
  C.禅院:佛教寺院的一种,是佛教禅宗派的禅师们参禅悟道修行的场所。
  D.华山之阳:华山的南坡,古人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衡阳洛阳,都是具体命名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共14分)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於邓芝、费?。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说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为维护芜湖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无数边境的吧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终于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吾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滋:繁盛。
  16.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诗的前两句是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是的,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句美丽的话是何等的珍贵啊,只是他让我相信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
  E.使得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跌落下来。
  17.我们学过了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之情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鸟和鱼比作,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夺取荆州之后,顺流而下直取东吴的军容之盛。
  (4)《氓》用“ , ”。表达出女子如何沉浸于爱情便无法解脱。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社会各界连续不断的努力,持续了近一个月的雾霾天气终于好转,空气重新变得新鲜,人们又安之若素地走上了街头。
  B.季羡林先生的研究虽然涉及语言学,佛学文学文化学,史学,等许多领域,但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失败,部分支持他的选民怀疑他是投票机出了问题,因而义愤填膺,要求重新计票。
  D.“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多年,可是每当我读到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描述那些耸人听闻的事实,仍会拍案而起。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作为一名有成功也有遗憾的运动员,刘翔在他的告别演说中,充满了对体育运动的不舍,因而数度哽咽,挥泪不止。
  B.“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关系着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地位,也关系着我国现在乃至未来的经济运行模式。
  C.很明显,这家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仍在开工生产,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重视金山银山,其实是绿水青山的思想在作怪。
  D.叱咤风云的项羽被围垓下,吟完最后一曲悲歌后自尽,他的结局在带给后人无限叹惋的同时又启发后人应以史为鉴。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问世以来,许多人对此褒贬不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马斯洛认为,佛洛伊德的研究只能产生一种“残缺的学说”
  ②另外两个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③有人把佛洛伊德称作影响了整个人类思维的三个犹太人之一
  ④波林则认为,佛洛伊德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
  ⑤也有人说他们是最大的学术骗子
  ⑥因为他所说的是按他自己的理论根本无法说明的问题
  A.③②⑤⑥①④B.③②⑤⑥④①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④⑤⑥③②
  22.下面是学校篮球队组建流程示意图,请将这个示意图改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博玄《太子少傅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郭颐《爱莲说》)
  要求: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D
  2.B
  3.C
  4.D
  5.对刘伯承教育孩子的内容方法和特点进行概括;
  通过受教育者子女的亲身感受,凸现刘伯承教子有方教育效果良好的特点。
  (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①不要做啃老族,要学好本领,独立生活;
  ②要听家长的教导,否则将来可能会有恶果;
  ③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刻苦刻苦再刻苦;
  ④遇到困难不要找借口,而是要努力克服;
  ⑤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点1分,共5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7.BE
  8.①坚强,在父亲去世后,仍然有微笑面对生活,失业后,用卖水果的方式,含辛茹苦地供完燕子读大学
  ②宽容,当自己的一片苦心不被燕子理解并且无处倾诉时,他默默哭泣,却不怪怨女儿。
  感情强烈而隐忍。对女儿怀着强烈的爱却从不表达,孩子出国留学压抑着自己的不舍,自己病重实隐瞒着自己的病情。
  ④乐观。含辛茹苦抚养女儿是自己事业,女儿出国,都给她的生活带来压力,但她始终微笑对待。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拾分)
  9.①起到了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文章“有爱不觉天涯远”串联起父亲去世后的生活,孩子出国和母亲离世这三个故事情节;
  ②增强了本文的感情色彩。父亲离世孩子远离父母出国,母亲离世这句话在这三个让人撕心裂肺的时刻出现,使文章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③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本文借故事赞美伟大的亲情“有爱不觉天涯远”第一次出现,使“亲情不会被地域和生死隔断”这一主导得到了升华。
  ④突出人物性格和品质。这句话每次出现都彰显了母亲乐观坚强,隐忍的性格品质。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D
  11.A
  12.D
  13.C
  14.D
  15.(1)邓之性情骄傲从大将军费讳以下,都躲避他的傲气,屈居下位,而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下,屈身下位;(1分),独,唯独(1分)为屈,向他低头(1分),共4分)
  (2)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事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
  (每,总是,常常(1分)衔,奉,身负(1分)好,形容词用作名词,友好关系(1分)整体句意(1分))
  【译文】
  宗预,字德艳,南阳郡安众县人,建宁年间随张飞入蜀。建兴初年(223年),丞相诸葛亮让他担任主簿,升为参军右中郎将。等到诸葛亮逝世,吴国担心魏国有可能趁蜀国失去重成功蜀国,整天八丘守兵1万人,一方面打算救援蜀国,另一方面企图趁势与为国争分蜀国土地。蜀国听说后,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被异常的变故。宗预身负使命出使东吴,孙权对宗预说:“东吴与西蜀,就如同是一家,而我听说贵国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部队,这是为什么?”宗预回答说:“在下认为东吴增添巴丘的戎族,悉数增加摆地摊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势使然,全不值得过问。”孙权大笑,鉴赏它能抗礼之言,非常喜欢他,对他施以特别的礼拜,他在东吴被敬重的程度,仅次于邓芝,费?。于是宗预被升为侍中后调任尚书。
  延熙十年(247年)宗预担任屯骑校尉。当时车骑将军邓芝从江州回到朝廷,对宗预说:“周礼规定,六十岁就不能带兵上阵,而您刚刚又接受带兵打仗的任务,什么原因?”宗预回答说:“你七十岁还带兵在外,我六岁的人为何不能授出征之命呢?”邓之性情骄傲,自大将军费?以下,都回避他的傲气屈身下位,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宗预再次东行访问东吴,回国时,孙权握着宗预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岁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赠送给宗预一斛大珍珠,于是回国。升为后将军,杜杜永安,就地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16.DE
  17.《涉江采芙蓉》(2分)
  内容上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采花香中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答出一点给2分打出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庭院里有一株美丽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这下来最好看的一株花,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充满了我的襟怀和衣袖,但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话语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8.(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4)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每空1分,有错别字的不得分)
  19.B
  20.D
  21.A
  22.答案示例:由体育组推荐两名教练员人选并制定出队员选拔标准,训练时间安排,报,校长批准后在全校公示,然后由学生报名和班主任推荐,再由教练员公开选拔,产生出十名队员组成校篮球队(评分标准:意思完整2分,语言连贯2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23.参考角度:
  ①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成就美满人生。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避开不良环境的。
  ③理性对待你所处的环境,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
  ④不良环境固然对人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但关键还在于自己。
  ⑤任何环境都是双刃剑,取决于你的态度。

二:[高一期末试卷]高一历史期末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的学生即将面对期末考试,你知道历史这门科目应该如何备考吗?其实做试题也能帮助我们复习学过的历史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一、 选择题(35道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 羽一统“大下”,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制度,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2. 云梦《秦简》载“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材料中官吏的任职方式是
  A.中央任命 B.军功受奖 C.察举征辟 D.科举考试
  3.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 C.北宋的通判 D.明朝的厂卫
  4.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 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5.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只能导致社会的无序。苏格拉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他认识到
  A.民主政治不利于社会稳定 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C.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 D.城邦体制束缚了国家发展
  6.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平民利益 C.袒护贵族特权 D.体现政治民主
  7. 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仅1887~1897这10年问,内阁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时间的84.5%,致使议员个人根本无法提出议案。这反映出
  A. 议会不再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B.内阁和议会已没有本质区别
  C.英国代议制民主制更趋完善 D.内阁成为英国实际权力核心
  8.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对一部宪法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他评价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9. 为扭转货币发行的混乱状况,美国邦联政府根据《邦联条例》所授予的权限,于1781年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成立北美银行,发行纸币;但各州对此不屑一顾,到1786年有7个州继续发行自己的纸币,导致邦联政府金融改革的夭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
  A. 美国只是名义上获得独立 B.各州对《邦联条例》不满
  C. 美国邦联制存在明显弊端 D.各州与邦联矛盾不可调和
  10. 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11.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 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12.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中国社会全而落后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13. 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清政府权力机构发生了变化
  C.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D.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14.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土取决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15.“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16.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 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
  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8.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
  A.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B.奠定了民主共和国的法规基础
  C.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19.“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 运动 D.整风运动
  20. 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人类历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21.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当时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2. 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49年开国大典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 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23. 下面是某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图。以下确立的主题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A. 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革命力量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 以全民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4.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5. 观察右图,导致中共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工农运动高涨
  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C.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高涨
  D.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26.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主要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积极抗战 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27. 1 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
  28. 在解放战争中,中央军委为“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的考虑,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当平津战场完成对敌人的切割、包围后,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才对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这表明解放战争
  A. 主要以依靠人民而取胜 B.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
  C. 各个战役重要程度不同 D.注重先难后易逐次取胜
  29.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30.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31. 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
  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2. 《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
  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
  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
  33.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34. 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35.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
  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此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
  卷Ⅱ
  二、材料解析题(两道小题,29题15分,30题15分,共30分。)
  29. (15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 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 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 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3分)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2分)
  (3)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文件是什么?(1分)简述英国民主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3分)
  (4)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民主制度发展的认识。(4分)
  30. (15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本质的进步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中央党校郭德宏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伟大抗战塑造了伟大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怎样的鲜明时代特征?(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塑造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试举一例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6分)
  (4)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革命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主要任务。(4分)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1-5CACBC 6-10ADBCA 11-15CDCBC 16-20ACCCB 21-25BCDBB 26-30AABCB 31-35DBCAD
  29.
  (1) 表现: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2分)
  (2) 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3分)
  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分)
  (3) 文件:《权利法案》(1分)
  过程: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议会改革(3分)
  (4)认识:民主制度的发展是渐进的、曲折的;任何民主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4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30.
  (1)推翻清王朝,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要求;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因素;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觉醒。(3分)
  (3)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抵御外侮,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分)
  转折点: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4分)
  (4)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分)

三:[高一期末试卷]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这个时候,大多数高一的学生都开始准备必修一的历史考试了,可是你知道必修一的历史考试会怎么考吗?试题的难度大吗?试题的题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45×2分)
  1.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农业与官营手工业相结合,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B.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C.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3.《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5.《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6.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
  ①有最优秀工匠 ②控制最好的原料 ③生产不计成本 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关于冶金业叙述( )
  ①原始社会早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8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9、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10.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 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1、一宅”、 “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2、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1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15、下图为清朝乾隆时期中国某个城市的面貌,从飘扬的外国旗帜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 A.上海 B.宁波C.厦门 D. 广州
  1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7.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8、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9、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20.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印渡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1、新航路的开辟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  )
  ①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③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
  ④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⑤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2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3、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25、从下面两幅图中,你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形成一体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2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28、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直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侯,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最早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9、下列四幅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发明和新创造成就,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  )
  30、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别 总人口(万)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00 48% 52%
  法国 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以上统计说明了(  )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2、从19世纪末开始,如果你在英国居住或者到英国去,那么你可以( )
  ①开着自己的汽车在马路上逗风 ②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成户 ④打电话聊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3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35、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该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37、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革命最早始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3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9、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40、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2、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43、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 )
  A.一心“曲全邻好”,不敢轻言战事
  B.“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
  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D.热衷于“以夷制夷”,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44、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4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Ⅱ卷(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46题10分、47题8分、48题12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而修建的钢铁玻璃结构的“水晶宫”。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世界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上,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二、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3)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世界经济奥运会,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2分)
  48、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图案,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1分)说明“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4分)
  (3)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1分)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为什么?(3分)
  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BCB 6-10 ABADC 11-15 CABCD 16-20 BCCBC
  21-25 ADDCB 26-30 CBCCC 31-35 CDBDC 36-40 CAACA
  41-45 BBBAC
  二、材料解析题
  46、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2分)
  47、(1)、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时代。(2分)
  (2)现象: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进口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居“世界工厂”(世界工场)的地位;(1分)材料四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中国经济逐渐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1分)
  原因: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得到巩固;②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在英国广泛确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③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大肆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④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自由贸易政策。(2分)
  (3)世界经济联系增强。(2分)
  48、(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动力: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2分)
  (2)时间:1914~1919年(或一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5分)
  (3)直接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由暂时繁荣转入萧条困境。(1分)原因: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致,或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等。(1分)
  (4)出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原因:因为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民族经济的繁荣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物资保证。(3分)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5191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