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初二上 时间:2010-02-10

【www.jinghuajt.com--初二上】

一:[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课程是初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二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要学会自己归纳知识点,这样成绩才会提高。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
  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1)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两半”社会),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5月
  (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
  (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二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开始: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3)结束:1953、7,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4)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
  (6)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到1952年冬)
  (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初二历史知识
  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1)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时间:1953——1957年
  (3)重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
  (2)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4)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3、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大失误)
  1、“大跃进”运动
  (1)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2)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3)影响:积极: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人民公社化运动(性质:政社合一)
  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五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1)“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
  (2)“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
  (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4)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毛泽东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六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966——1976)
  (1)原因: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
  (2)冤案:刘少奇含冤去世(1969年),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 (林彪集团覆灭标志:“九一三”事件; “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4)“四五”运动:1976、4、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百万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运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1976.10)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7)影响或后果:A、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浊发展水平的差距。
  (8)教训: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2、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1)时间:1978年12月 (2)地点:北京
  (3)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拨乱反正。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
  4、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对于初二的历史下册知识,我们要做好知识点的总结,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记忆和背诵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1946.6——1949.3内战
  蒋介石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1.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1945.8到达重庆目的:1.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2.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重庆谈判结果:达成和平见国的“双十协定”。
  1946.6蒋介石队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3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第18课 战略大转移
  1948.9~1949.1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1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意义: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848.11~1949.1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9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4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1949.4.23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初二历史知识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放弃高管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2.辛亥革命的成果,冲击
  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4.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回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发展。2.比较落后3.集中在轻工业部门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初轮船,火车传入中国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假设有线电报
  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也传入我国。
  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1897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辛亥革命后,1.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2.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3.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905——1909,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意义:这时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得榜制造纯碱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海国图志》一书,接受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著《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戊戌变法时创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095年废除了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鲁迅,文学巨匠,《狂人日记》,《孔乙己》
  美术大事徐悲鸿《愚公移山》
  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创作了《屈原》历史剧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三:[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准备好初二历史考试的知识点,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努力的你自己。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二
  一、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60至90年代)
  1.什么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了哪些主要军事工业?此外还有什么重大措施?答: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深造。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路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2)北洋海军的命运如何?标志着什么?答: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19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答: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为军事工业服务。
  4)19世纪70至90年代,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答:三局一厂。
  3.评价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外国帝国主义百般阻挠;
  洋务派所要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与历史的规律与趋势相悖;
  客观影响: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平日样,留学生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
  ③洋务派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二、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出现
  交通: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通讯: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
  (启示)大生纱厂
  ①爱国精神
  ②执着的创业精神
  ③民族的紧急发展与国家富强有很大关系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2)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导弹的研制: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神舟系列飞船: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2.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提出,邓小平作重要批示,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三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的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战争发生的原因和目的来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过程(1856.10至1860.10)
  4)危害:是中国办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10)
  启示:毋忘国耻,立志进取
  二、俄国趁火打劫
  ①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
  ②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太平天国起义(原因、过程(1851.1至1864.7)、新特点(反侵略))
  2.痛击洋枪队
  四、左宗棠收复x疆
  1.背景
  ①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x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
  ②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过程:军事斗争,消灭阿古柏
  外交斗争,收回伊犁(1881年)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120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