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君子和而不同

英语读后感 时间:2012-10-08

【www.jinghuajt.com--英语读后感】

一:[君子和而不同]论语读后感之五

君子和而不同_论语读后感之五

论语读后感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 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二:[君子和而不同]以微笑面对嘲笑

君子和而不同_以微笑面对嘲笑

微笑面对嘲笑
微笑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当面对他人的嘲笑与讥讽,你会怎么做呢?是冲上去和他们打一架?还是不屑一顾另寻他路?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
“韩信”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胆小怕事,却有满腔报国之志,他不得项羽重用,改投刘邦麾下,最终成就一代名将。当他还是少年时期,被一个屠夫侮辱时,他没有莽撞行事,而是冷静下来,淡定从容地从屠夫胯下钻过。尽管忍受着他人无数的嘲笑与讥讽,他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伤心与难过,而是微笑转身,留给他人一个冷清的背影。假使韩信没有如此博大的心胸,他怎会忍受得住那样的侮辱。他受尽他人的嘲笑,最终却顽强的屹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处风景。而当初那些嘲笑他的人呢?或许在哪个不知名的角落哀婉叹息吧。
当勾践为夫差做尽各种失去尊严的事情时;当苏武这个汉朝大将在匈奴之地放牧时;当蔺相如遇廉颇引车避匿时。旁边有多少人在嘲笑他们;有多少人在笑他们傻;有多少人在唾弃他们。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们,懂得他们。历史告诉我们:他们这样做都是值得的。他们守住了他们的国家;维护了他们的尊严;保护了他们的子民。成为一代名人,树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颗颗明珠,永不泯灭。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有很多和别人过不去的,他们嘲笑别人,挖苦别人,却不知道实际上他们也是这样的人。别担心,他们都是历史的尘埃,存在于那一颗颗光明闪耀的背后,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曾存在过这个世上。
嘲笑与被嘲笑是相对的。如果你有一颗顽强的心,面对他人无谓的嘲笑与讥讽,你应当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转身一笑泯恩仇,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便是如此吧;即使你的心没有那么坚强,你也千万不要追随所谓江湖义气,与虎谋皮,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便是如此。
君子与小人,一念之间,便可得知。

三:[君子和而不同]论语读后感

君子和而不同_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范文一: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13503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