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人类最早的环境法令

文学常识 时间:2011-09-11

【www.jinghuajt.com--文学常识】

一:[人类最早的环境法令]行测常识最早的人类与文化知识点有哪些


  行测常识是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行测常识的知识点相信有很多人想要知道吧。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行测常识最早的人类与文化知识点,希望对你有用。
  行测常识知识点:最早的人类与文化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⑴元谋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年代为距今约170万年,考古学家称他们为元谋人。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⑵北京人
  1929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被发现,同时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年代为距今约70万年。
  北京人的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相同,还保留着猿类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用手使用工具劳动,四肢发展很快,并由于劳动和直立行走,促进了头脑的变化。北京人 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这种打制的石器称为旧石器。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 人已能使用天然火,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等。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这 是早期的人类社会。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
  2.远古文化
  ⑴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 年。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其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遗址已有上千处被发现,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半坡遗址有以下特点:
  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②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③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也就是新石器。
  ④半坡原始居民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
  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⑵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它所属的文化也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氏族公社文化的代表,它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特点:(1)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2)河姆渡人能建筑结构比较复杂的木结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3)河姆渡人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即新石器。
  (4)河姆渡人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
  (5)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字和书法
  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
  唐代:
  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
  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
  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宋: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元:赵孟?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古代名家名篇
  (1)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15)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
  (16)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1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1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19)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20)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21)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2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3)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24)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5)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26)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2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28)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2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0)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3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2)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3)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4)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35)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
  (36)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的赵孟?
  (37)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38)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

二:[人类最早的环境法令]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哪个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为大家分享了历史最早的朝代夏朝的资料。
  历史最早的朝代?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
  夏族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
  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  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  :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鲧禹治水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
  鲧,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  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表明夏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近  。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治水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族人及其他部落。《尚书·尧典》记载,尧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领导治水  ,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有不少部落对他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鲧障洪水”,说明鲧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许这亦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  。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
  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 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  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封建世袭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
  因此,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时代泛滥的黄河,由于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大禹动员华夏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三:[人类最早的环境法令]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题及答案


  为了能在期末考的时候考好历史,七年级的学生需要复习大量的知识内容,现在做份试题,有利于检测出我们没有掌握到的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一选(请将每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内。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1.1987年,北京周口店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遗产”清单,右图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请回答下列哪一项
  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距今约70—20万年
  B.过着群居生活
  C.会人工取火
  2.右图是我市某农业示范园水稻图一角,那么你知道我国是什么居
  民最早种植的水稻呢?
  A.半坡聚落
  B.河姆渡聚落
  C.大汶口聚落
  3.某台湾旅行团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 B.大禹陵 C.中山陵
  4.“禅让”制度是推选什么用的方法
  A.皇帝 B.国王 C.部落首领
  5.右图是大禹铸造的“九鼎”图,九鼎象征着什么
  A.最高权力
  B.青铜发达
  C.制造业发达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金文 B.甲骨文 C.隶书
  7.右图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它是什么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8.西周初年为巩固政权采取分封制度,下列哪项不属于分封制重要作用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扩大了西周的影响
  C.巩固了皇帝制度
  9.你知道成语“退避三舍”与哪两个争霸国家有关?
  A.晋吴 B.晋楚 C.吴赵
  10.下图中的铁农具是什么时期开始制作的?
  三齿耙 镰 锸 锄
  A.秦朝 B.商朝 C.战国
  11.下面的人物分别是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创始人,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A.墨子和庄子 B.孟子 C.韩非子与孟子
  12.右图反映商鞅在变法中采取的措施,目的是
  A.统一政治
  B.统一度量衡
  C.加强军事力量 商鞅方升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出自于谁领导的农民起义?
  A.洪秀全 B.李自成 C.陈胜吴广
  14.秦代统一的时间是哪一年?
  A.公元221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20年
  15.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官职是
  A.太尉 B.司隶校尉 C.御史大夫
  16.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的时间是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前138年
  17.下列地点不在丝绸之路上的是
  A.玉门关 B.阳关 C.山海关
  18.张骞通西域是在汉代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A.武帝 B.元帝 C.文帝
  19.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20.右图是东汉时期人物,他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了造纸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制成了“麻沸散”
  21.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该教产生于
  A.西汉末 B.东汉后期 C.南北朝时期
  22.右图是司马迁的《史记》,与《史记》有关的是
  ①记叙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主要史实
  ②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写成于东汉时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23.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招贤纳士 ③曹操联合孙权 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24.东晋的都城在今天的南京,南京当时称什么?
  A.夷州 B.建康 C.大都
  2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②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结合北方先进技术与南方种植经验 ④推广屯田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2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主要是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下列不属于他采取的措施是
  A.穿汉服 B.学习汉语 C.服从汉人领导
  27.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比欧洲早约
  A.500年 B.1000年 C.2000年
  28.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的地理学著作是
  A.《史地》 B.《水经注》 C.《兰亭序》
  29.顾恺之的画现存的摹本有?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30.右图是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第二十窟),它是我国古代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的具有新的
  风格和特色的石雕艺术,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
  A.陕西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设立了哪两级行政机构?两级机构长官叫什么名称?
  (3)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推行什么政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
  (3)结合历史知识请你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一个?
  三、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3)这条路开通之后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34.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请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完成下面的题目。
  (1)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分别发生在什么朝代?
  (2)商鞅变法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其中土地政策是什么?
  (3)商鞅变法历史意义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一选(请将每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A B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B B A C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B A C B B A C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1)秦始皇统一全国(或秦灭六国)(2分)
  (2)郡、县二级;郡守、县令(4分)
  (3)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2分)。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两千多年(2分)
  32.(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分)
  (2)A 魏 ;B 蜀 ;C 吴 (3分)。
  (3)三顾茅庐等(写出一个3分)。
  三、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1)丝绸之路(2分);长安(2分)。
  (2)西汉(2分);张骞(2分)。
  (3)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答具体东西方产品交往也可,2分)
  34.(1)战国和北魏(4分)。
  (2)秦孝公(2分);废井田,开阡陌(或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2分)
  (3)商鞅变法后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8080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