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评价|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

写作方法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写作方法】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法是新课标中特别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创设的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怎样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呢?
  
  1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比如,在分数教学中,我们可以引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把同学引入故事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衔接性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反映它们的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所包含相同因素的多少,巧设启发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
  
  3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要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上,达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例如,在讲“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通过不同的“启发点”一题多解:“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甲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小时,乙步行从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1/2,问甲乙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几小时后相遇?当学生有所感悟时。提出以下问题:
  
  3.1依据甲行驶的路程及其速度,乙应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应如何解答?
  
  3.2从工程问题角度考虑,根据总路程及甲乙的速度求甲乙各应行驶的路程,又应如何解答?
  这样的启发点,学生会沿着不同路径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得到许多不同的解法,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适度性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假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
  例如,在教学“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这道题时,教师在用图片演示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4.1这道题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4.2已知什么,求什么?
  4.3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什么?
  这三个深浅适度的启发点,使学生很顺利地理解了题意,明白了求红花有多少朵的意思就是求比5朵多3朵的数是多少朵,属于“已知少数,求多数”,是用加法计算的类型题。学生最终并掌握了解题途径的方法。
  启发点的选择,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启发点”启在关键处,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的目的,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314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