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文|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学常识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文学常识】

  哲学把文学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文学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正是文学与哲学的结盟,使得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哲学背景决定了文化的异质发展走向,从而也形成了东西文化的显著差异。
  支撑中国文化殿堂的三根巨柱――儒释道和封建宗法与小农经济意识积淀铸造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结构。佛教讲“色空”,道学讲“无为”,儒家讲“中庸”,社会形势是:崇尚精神,冷淡物质,尊道德为价值尺度,“重义轻利”,“忧道不忧贫”,于是有了对粗茶淡饭的欣赏,对苦行僧行为的嘉褒,对清贫生活的津津乐道。社会认可和赞美的是精神贵族,这种意识几乎浸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只在仙境般的精神世界遨游,追求一种全身心委身于道德观的灵魂净化和自然人的超脱。《棋王》中“不错,真不错,还要什么呢?”王一生的这种生活哲学正是中国这种传统道家思想经过千百年沉淀后的产物,烙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的印记,肯定了一种轻放、坦然、超脱的生活态度,显示出一种不凡的静默。中庸哲学更是源远流长,贯彻于漫漫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成为根深蒂固的人生观、人格理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构成了这种思想模式,使中华民族获得和承续着一种清醒冷静而又温情脉脉的中庸心理,不狂暴、不玄想、轻逻辑、重经验、反冒险、轻创新;“过犹不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以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标,这已成为民族的群体意识。还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本质特征的大一统,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结构形态,更是一种固若金汤的社会意识。这种一体化学说,必然要抑制和扼杀人成为精神的个体。它否定人的价值,磨灭人的个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形成民族的愚钝倾向,只允许人们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思维。“存天理灭人欲”,这些封建的道德伦理观念,不仅抹杀人的自然属性,而且恶化牵制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民族惰性力和具有小农经济意识的民族劣根性。《井》和《阴差阳错》中人的嫉妒心理、互相使绊子的极端自私心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中对人性的扼杀;《陈奂生上城》中对小农意识精神胜利法的暴露;以及由伦理道德的经纬织成的网络《红楼梦》和《家》中封建宗法制的专横跋扈。这些都是传统哲学意识在文学中的反映,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积淀深厚的哲学渊薮,在东方中国,作为“人学”的文学。它关照的是以伦理道德文化为本位文化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网,多是以传统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和民族劣根性意识来熏染框架人的行为,扼制人的个性。文学很少去思考探求“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价值尊严,似乎他们从来也没有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人”,奴性色彩贯穿始终。因而反封建主义一直是东方(中国)文学中一项艰巨而悠远的历史任务。
  和东方相对,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并不像中国的儒释道那样根深蒂固冥顽不化。从十九世纪开始的以反理性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哲学,给其以猛烈的、摧枯拉朽的冲击,从而确立了反理性的资产阶级哲学的历史地位,并从此烛照后世。西方这种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基本上沿着实证主义和唯意志论两条线索发展。而康德和叔本华正是这两线的始作俑者,孔德和尼采等人则对其发扬广大。实证主义只承认主观经验和具有“实在”、“有用”即“实证”的东西。他们认为:世界不能离开“自我”而存在,“自我”乃是世界存在的基础,把自我、精神、内心感觉、体验提到唯一“存在”和“真实”的地位。实证主义这种否定客观事物内部规律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固然是消极有害的,但它强调人自我的精神。对个人生存价值的发现却具有激动人心、振聋发聩的进步意识。唯意志论创始人叔本华认为:世界的基础是“生活意志”或“生命意志”。他宣称“世界是我的表象”。这种认为现象世界的存在是“我”的意志的体现的主体决定论,给往后的哲学流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尼采的“权力意志”直接继承了叔本华的衣钵;鼓吹“精神放纵”,强调个人意志。西方哲学一贯在主观意识中确定世界的本质,始终以个人的真正存在价值和人个性的绝对自由为核心。这种人本位的哲学文化背景一直影响到西方历代的各个领域,也决定了西方文学始终围绕“人”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十九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就提倡创作自由、解放情感、强调灵感、想象和直觉在创作中的作用,放纵感情,要求抒发个人情感体验。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巴黎圣母院》、《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一批对人道人性与人的尊严热烈呼号的作品。还有西方现代的各种文学流派:现代主义、象征派、意识流派、结构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都是以‘人’为中心,写人和自然抗争中的顽强勇敢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人对自身生命价值或精神困惑的思考。《苍蝇》、《老人与海》、《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变形记》等作品中描写的孤独、�厢逵肜Ь揭约拔薹ㄕ跬训摹叭μ住薄N难Ц�多关照人的生存困惑、自我变形、荒谬感、生活怪圈、性本能、潜意识等方面,都是以人的主体意识,个人生命价值为主调,因而便带有显明的激进性特征。
  综观世界环球文学,西方是“主情”的,以‘人’为本位;东方(中国)是“主理”的,以“伦理”为本位。中西方文学的这种差异正是由源远流长的哲学文化异质所致。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自然要产生不同风格个性的产品,它们没有恒定的是非标准,我们也大可不必仅凭某一程式妄加指点。
  (作者单位清涧中学)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145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