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考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高考写作指导】

  1.心理健康的内涵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不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而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我国著名学者郑日昌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认识活动正常;②情绪生活健康;③意志品质健全;④自我意识正常;⑤个性结构完整;⑥人际关系协调;⑦社会适应良好。
  2.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许多关于中小学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趋于严重,不断发生一些恶性事件,如北京某个大学学生投毒案;中学生杀母案;学生间报复凶杀案件以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等等。都与我们中小学校忽视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教育出现缺陷有直接关系。
  3.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它可以有效的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能提高独立性;能消除紧张;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3.1 改善情绪。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的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转移,可以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3.2 培养意志。体育活动一般伴有艰苦、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运动时总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3.3 和谐关系。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性可以使群体中的成员,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增进了解。从而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
  3.4 规范行为。体育活动大多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往往表现为反应适度、行为协调。反应适度指人们对运动项目、比赛规则、比赛口令、比赛结果等,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的一致性、统一性、连贯性。实践证明:体育运动能培养人们健康的心理,从而对培养、规范人们的良好行为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3.5 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体育运动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是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的成绩,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因此,要求每位成员的一切心理活动、言谈、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集体优势而努力合作,当然这种合作不局限于同一集体内,还应包括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不服从裁判,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总之,在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体育课教学和各项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067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