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幼儿园风油精事件】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文学常识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文学常识】

  摘要:从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角度,探讨关于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十分有必要。幼儿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然而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的一些弊端与不足严重制约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梳理儿童文化的课程理念,发现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形成富有灵性的园本课程,探索追随儿童的教研方式,突出“让活动追随儿童的发展”的主旨。
  关键词:教育质量;课程实施;儿童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B-0062-03
  《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是:“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也就是说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关键是看是否真正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特别强调,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时一定要回到基本元素去。所谓基本元素,是指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一些关键因素。回到基本元素,就是倡导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基本元素上,把握住本质的东西,而不要被外在的形式所迷惑。
  幼儿园应使全体幼儿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并不局限于学科、领域,而涵盖了幼儿的全部生活。因此我们主张幼儿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本性,使儿童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张扬和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各幼儿园在课程实施的质量方面差异很大,弊端也不少。主要表现为:
  1.目标缺失。突出表现为课程实施偏重基本知识技能,考虑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一些幼儿园老师一说到“课程”就认为是传授学业知识,就只想到“上课”的形式,觉得幼儿园教育的存在形态和中小学教育一样,以教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活动为主,或者说以“上课”为主要形式。
  2.偏向“本本”。课程内容局限于各种版本的教材,而忽视我们面对的幼儿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忽视现实中幼儿的生活、活动,忽视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鲜活的直接经验,会造成一种静态的课程,一种无“人”的课程。
  3.缺乏提升。表现为教学内容在主题活动中只是简单的“大杂烩”,教师按主题实施时大多考虑外部学科知识的汇集,而忽视了儿童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主动建构。往往是“做过画过说过玩过,心里却啥也没能留下过”。也就是“童年回忆的缺失”现象。
  以上弊端严重制约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幼儿园应坚持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管理凝聚积极的课程愿景,坚持以儿童为本建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的各种资源,分析幼儿园现实的基础、条件,以提升幼儿园课程成效为核心,建设和实施幼儿园课程。
  二、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的解决策略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孩子向往的百草园景象,我们觉得提升课程实施质量的理想境界就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溢着生机与活力的百草园,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让教师们有创意和快乐地工作。也就是课程的实施要立足于儿童文化,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和孩子多拥有一些生活经历,在经历中引导教师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活动趋向开放、生成、对话。围绕这样的理想,我们认为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梳理儿童文化课程理念
  形成课程理念,有利于幼儿园对课程现状、未来的了解,有利于幼儿园长期的思索。我们认为有质量的课程中应该处处充盈着儿童文化的理念。儿童文化是反映儿童天性、情感和思想的文化,是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一种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儿童文化的课程理念是基于儿童的本性,以儿童发展为本,使儿童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课程实施应该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儿童的需要和选择,倾听儿童的声音,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成长。
  2.发现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
  有质量的课程实施的核心思想应该是: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我们是为谁选择活动?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活动才能适合孩子,能让孩子获得有益的经验,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拓展、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如在无锡市峰影幼儿园,即时课堂教研活动和发现的眼睛研训活动已持续开展了多年。在一系列的教研经历中,我们发现儿童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方式:一是亲历实践,感性活动中获得个体经验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二是联系生活,赋予抽象的知识、道理以意义的生活化学习方式;三是转换角色,置身情景的体验性学习方式;四是整合内容,确立研究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中,游戏是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
  3.形成富有灵性的园本课程
  带着儿童文化的课程理念,基于对儿童学习方式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要推进和优化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力求综合课程、特色课程园本化。园本化就是追求“课程实施的适宜境界”,“适宜”包括主题选择、资源利用、材料工具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适宜”的标准是符合和促进幼儿的发展,让课程中的每一个活动都富有灵性。
  比如无锡市峰影幼儿园的课程结构是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基础课程,以“创意美术活动”和“特色主题活动”为特色课程,结合特色项目、生成课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的动态的课程结构。同时还结合各年级组全�w教师的实践经历,初步形成了“百草园”课程参考表,包含主要教学活动、“小脚丫走天下”活动、生活事件活动、创意美术活动、电教活动、其它资源四项内容,落实课程实施三个回归的理念――回归自然、回归共同生活、回归儿童的学习方式。峰幼的教师统计了每一主题中孩子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单车行、挖红薯、种花生、榨果汁等活动,可见孩子向往宽松、自然的环境,喜欢和老师、同伴共同生活。该园的课程实施利用马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抓住师幼共同生活的契机,每个班级都在各主题中策划了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教育活动和生活事件活动。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也成为了峰幼主题课程中的经典内容,表达着马山地区的孩子特有的灵气。因为我们知道有价值、有质量的活动一定是孩子所喜欢的、能使孩子主动参与和素质得到表现的活动。   4.探索追随儿童的教研方式
  峰幼多年的课程审议教研活动经历,对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方面发挥了其明显的优势,课程审议对课程内容、实施方法、效果评价等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规划、调整和反思,使每个活动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峰幼的课程审议目前有学期审议、主题审议、班次审议、学科审议等几种模式。每一次主题审议我们在思考:(1)孩子的原有经验是什么?本届活动可以提升孩子哪些经验?(2)活动可以带给孩子哪些经历,他们是否获得了学习体验和成长快乐?
  主题审议分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主题前主要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审设计思路,主题中主要是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及经验的运用,反馈调整,主题后主要围绕孩子的能力和特点反思总结。他们在努力这样实践着,在此就其中一届“秋溢峰影”主题活动的教研片段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课程审议教研活动使主题活动追随儿童的历程。
  主题前:一方面教师们通过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回�和筛选以往的课程资源,思考如何将孩子零碎的经验串联起来,罗列出适合年龄特点、带有明显秋季特征的活动;另一方面各班设计班级个性化活动,各班的教师围绕主题寻找活动的切入点,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年龄特征、大家相对认同的活动,主题开展过程中在点上求精深,在点上求辐射。
  主题中:教师收集来自孩子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预设的活动安排。如一个大班个性化活动“我是一棵树”,一次绘本阅读活动《椅子树》引起了班上很多孩子的兴趣,教师及时调整原定方案,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孩子一起经历了“神奇的树”的探索之旅。
  主题后:各年级组围绕“发现孩子的发展”的话题进行讨论,调整和补充课程资源库。
  在这样的课程审议经历中,我们发现孩子是直接的、最终的受益者,我们期望通过课程审议变“孩子追赶活动”为“活动追随孩子”,每一次审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学习需要成了我们审议中最大的争论点,在落实课程的过程中“不浪费孩子的时间。”这一理念逐步成为我们的共识。所以审议后形成的活动方案,不管从目标定位还是内容预设来看,都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为幼儿活动留有一定的生成空间。
  我们发现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课程是为了幼儿发展,是幼儿全身心参与的,是幼儿积极主动投入的,那么,幼儿园课程一定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赵�S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angle of kindergarten development. First, this author propose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Second,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ent curriculum, which have restricted the quality of implement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easing out the idea of children’s cultural curricula to find the preferable learning styles for children, to form flexible kindergarten-based courses, to explore the styl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uitable for children, and to highlight the goal of letting activities follow the children’s development.
  Key words: educational qualit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child culture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2966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