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尊重学生论文_理解“尊重学生”的内涵学会尊重学生

小升初作文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小升初作文】

  理解“尊重学生”的意义      实施尊重平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必须首先准确理解“尊重学生”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别人?或者说,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互相尊重?其基本原因是:人是生而独立的,谁都不附属于谁,即便儿女也不附属于父母。每个人,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拥有了自然人的全部属性,同时也与外部环境、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他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随着个体社会生活的展开、社会关系的丰富,一个“自然人”逐渐变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别于任何别的人的“社会”的人。而正是这彼此存在差异、极其丰富、无限多样的个性,才创造了自古至今生机无限、千变万化、愈加文明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演绎出五彩缤纷的鲜活人生。因而,尊重人、尊重个性就是尊重创造力,尊重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人们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的另一个理由是,对尊重的需要是所有正常人的普遍需要――婴儿到老年,从“贵族”到平民,从中国人到外国人。关于这一点,人们不仅可以凭借观察找到不容置疑的“铁证”,而且还可以通过反观自身,听到源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也是化解人际矛盾、构建和谐团队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说,不管处于哪个年龄阶段,不管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当然,师生之间也不能例外。
  不过,由于人类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曾陷入封建等级制的误区,于是原本应当相亲相爱的人们被区分出尊卑贵贱、三六九等,君臣、父子、师生关系也变成支配、服从的等级关系了。这是现代民主社会不能允许的。
  在我国社会,两代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如果谁敢声称上级与下级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平等,那恐怕是要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近些年来,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终于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倡全体公民人人平等的社会条件。提倡教师尊重学生,提倡尊重与平等教育,这应当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和广大师生自然的和普遍的要求。
  
  明白“尊重学生”的内涵
  
  那么,“尊重学生”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尊重学生”呢?如果给“尊重学生”下一个定义,可以这样说:教师应该首先把学生看做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看做是具有人的一切属性的独立的个体,而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不成熟,就忽略他们的个人意志和个性需求,只要他们“听话”,只要他们完全按照成人的要求行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自由、独立、完整的,有其独特天性、人格和尊严的人,并以此为前提,接纳、平视、理解他们,宽容地对待他们。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应该在这一前提下,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心理氛围中进行。
  具体一些,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理解“尊重学生”的内涵。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天性。所谓天性,指的是学生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由于遗传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没有任何两个学生的天性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和研究学生,并且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儿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发现和接纳每个学生的独特天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第二,不把“尊重”等同于“爱”。我们过去提到爱学生的时候很多,提到尊重学生的时候却很少。其实,“爱”和“尊重”是不同的。“爱”,其含义包括喜欢、欣赏、提供保护和帮助,等等。很显然,“爱学生”是重要的,但若“爱”的方式方法不当,也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譬如: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制的“爱”,可能会妨碍甚至剥夺被“爱”者的自主和自由。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国传统的酒文化中,熟人、朋友之间在酒桌上互相敬酒,如果分寸把握适当,就会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情感;但若把握不当,就会使人失去自由,特别是失去选择不喝酒的自由。在酒桌上,为了“友情”而强迫别人喝酒,直到把朋友灌醉,这种现象不是司空见惯的吗?对一个教师来说,为了“爱学生”而强迫他们接受我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为了“爱学生”而强迫他们做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如放学后把学生留下来补课),这些做法可能像给朋友灌酒一样,妨碍甚至剥夺了学生的自由。
  第三,尊重就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尊重学生”,这意味着给学生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这就要接纳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就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判断。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克服对别人的依赖性,养成高度的独立性,才有助于他们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在这种氛围中,素质好、天性具有优势、心理健康的学生才会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平等既是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实现“助人自助”的前提,这对于那些在过去生活中因某一阶段未受到积极关注、未得到应有尊重而出现心理和行为失调的学生尤其重要。因此,尊重学生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五,尊重“少数”学生的需求,平等对待“少数”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那些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和中等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尊重在某些方面表现差的学生,还有那些特别有主见,经常和老师唱对台戏的“少数”学生。而尊重“少数”,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内涵之一。
  第六,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不放任自流。尊重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不等于对学生听之任之。指导学生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方面,遏制其消极方面,使学生生活得更快乐,使其生命更有价值,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第七,培养自己具有“尊重别人”的人格特征。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往往同时具有善良、富于同情心、容忍、胸怀宽阔、敏感等个性特征。而这些个性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观察、模仿、接受他人影响和不断增强自我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第八,掌握尊重与平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对智力水平、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尊重”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某一个具体的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做,要看实际情况的需要。
  
  把“尊重学生”付诸行动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把“尊重学生”付诸行动。
  第一,尊重心灵。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第二,尊重全体。教师不仅应该尊重 优秀的和一般的学生,而且应该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被孤立、被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冒犯教师的学生。
  第三,保护自尊。包括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当众批评学生,不随意向家长告状,等等。
  第四,平等对待。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男生和女生,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平等对待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学生。
  第五,平等给予机会。给所有学生提供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在公布成绩时平等(在公布成绩时平等,就是鼓励学生平等竞争,不特别表扬那些排在前面的学生,也不批评排在后面的学生,鼓励每个人自己和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在进行各种选拔、安排座位、上课提问以及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冲突时平等,在评价学生时平等(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重要的指标,肯定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育学生尊重别人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永远是双方面的。尊重与平等教育从教师开始,最后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品质。
  第一,尊重别人的心灵。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个性特点,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抱负与志向,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个人意愿。
  第二,尊重所有的人。尊重每一个同学,尊重每一个教师,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人,尊重和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尊重冒犯过自己的人。
  第三,保护别人的自尊。不欺负、殴打同学,不辱骂同学和老师,不与同学、老师大吵大闹,不给同学和老师起恶意的绰号,不议论同学和老师的短处,不挑拨同学间、教师间的关系。
  第四,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所有的同学,平等对待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平等对待男女生和男女教师,平等对待父亲和母亲,平等对待社会职业和分工不同的人,平等对待与自己亲疏不同的人。
  第五,平等机会(教师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而学生自己则应该为自己争取和别人平等的机会,在各种活动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不退缩)。维护个人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平等权利,在学校生活中争取各种平等机会,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资源紧缺时恪守公平原则,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自己也有能力帮助的人。
  其实,学生对来自成人特别是教师的尊重是非常渴望的。在我们对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曾经听到一个8岁的小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想,不能强迫别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老师、父母是跟我一样的人,我们知识不平等,但是对待我们要平等。”“因为我也是人,他们也是人,应该受一样的对待。”
  一个初中生这样描述他认为很满意的来自父母的尊重:“家长一直都和我保持很平等的关系,一般做什么决定,他们都会先问一下我。如果我有不同意见,他们就会改变他们的想法,把我的想法和他们的想法融合一下,然后才采取行动。我觉得谈话的时候最能体现出是否平等,我爸妈和我谈话都是完全在平等的基础上。他们不会把他们的意见强加给我。对我自己能管好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多过问,因为他们觉得我能做好。对于我的一些隐私,他们也不会问太多。我享有应该享有的自由。”
  遗憾的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我国中小学生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是在受到父母、教师尊重的环境下长大的,而其余三分之二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教师和家长应有的尊重。这一结果说明:尊重学生,的确应该早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了。
  
  (责编 若 洋)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53306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