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答案】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

小升初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小升初写作指导】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社会结构方面讲,大学生就业难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信心,促使他们实现设定的目标。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1016887.htm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指导政策
  
  一、当前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
  
  1.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有630多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激增、经济增长放缓,使得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是历史遗留性问题。1999年~2005年,高校扩招速度平均每年增长20%,最高时曾超过40%,而同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大体在10%左右,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超出了社会对人才吸纳能力的增长速度;传统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相关指导政策
  为了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大中专院校必须开设实践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抓紧实施3年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从2009年到2011年,组织100万离校但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现状
  
  1.“奔奔族”和“啃老族”现象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在2006年已经迈入大众化阶段,但基础教育仍在强调“升学”和“应试”。虽然国家一再倡导素质教育理念,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少,基础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以升学为导向,初中生被告知“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高中生被告知“进了大学就好了”,这样给学生造成的印象是“上大学就是出路”“考上大学等于找到了好工作”。如此,考上大学的“骄子”对“出路”和“收入”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可是真正等到毕业时他们才发现,就业竞争的压力是如此巨大,花费巨资上了十几年学后要想通过工资“收回成本”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大学毕业生要么加入“奔奔族”,要么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宁愿“啃老”也不愿意接受待遇差的岗位。
  2.给自己制造障碍,专业对口情结严重
  据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目前有近八成的学生找工作的重要标准是专业对口,专业对口情结在专科生和研究生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持该观点的毕业生表示,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适应期短、发展潜力大,工作后很快就能得心应手,且所学的专业知识不会丢。尽管现实中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十分不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接受“专业只不过是找工作的敲门砖,第一份工作肯定不会是最满意的”这种观念,但仍有近半已经从事非专业对口工作的受访者表示:一旦有机会就会跳槽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对于这种现象,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这是大学生自己给自己的求职之路设置障碍,因此建议他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虽然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出在高等教育机构自身,高校争相开设热门专业,因为热门专业生源好,这就极易造成相关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高校专业教育和专业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这就必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对所学专业忠诚度的下降。
  3.求职成本太高
  求职成本主要集中在简历制作、形象包装、各种职业培训证书和交通、通信费用等方面。华中人才市场通过对2009年上半年参加招聘会的数千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毕业生求职成本在大幅上升,每生平均花费达2000元。
  4.求职时机把握不准
  据调查,春节前是各大企业的用人高峰期,但各大院校特别是专科院校的毕业生还要在学校上一学期课,因此他们无法抓住这个机会。春节后则是各大企业的用人低谷期,却是各大院校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应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延长学生实习期,并对实习时间进行调整,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周期。
  
  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近几年,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信心,促使他们实现设定的目标。实际上,有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制定过职业生涯规划,即使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其内容也多泛泛而谈。原因很简单,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设计5年、10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这对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的学生而言,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笔者认为,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订上大学期间的成才计划是关键,因为只有使大学生先成才,才能好就业。因此,建议大学生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往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围绕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社会实践锻炼等制订学习成才计划,并做到一学年一总结一修订,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切实转变观念,切忌好高骛远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观念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但观念的转变却需要很长的时间。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注重因材施教和培养目标多样化,使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减少结构性失业;家长也要改变传统观念,以减轻学生因家庭期望值过高所形成的压力;大学生更应转变就业观念,从“天之骄子”的光环中走出来,将自己定位于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建设者,自愿从一般性的工作做起,从基层做起,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有人说,只听说过大学生失业,没有听说过农民工失业。此话虽不严谨,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观念差异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3.树立“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
  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时指出:“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此,高校应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课,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一些高校的实践表明,就业指导仅靠说教达不到理想效果,组织毕业生到基层那些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去看一看、听一听,或是组织校友中的成功人士来校讲述自己在基层就业的经历和成就,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要做到:认真敬业,勇承重担,提高交际技能,善于发现变化并且适应变化,摒弃各种错误观念,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发新技能。这些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与实践的碰撞和不断成长的过程。
  4.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的大学生对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38%,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等方面。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了大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因此,大学生实习期间要强化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与社会接触,经历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他们会发现社会比想象的要复杂,有些事情是很残酷、很现实的,但也能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也再次论证了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认知社会。
  
  参考文献:
  [1]戴尔・卡耐基.卡耐基成功学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2]卞权.公关策划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责编:赵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887.htm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52237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