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忘记了客人的罗丹阅读答案

四年级作文 时间:2012-06-26

【www.jinghuajt.com--四年级作文】

忘记了客人的罗丹阅读答案篇一: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中应让学生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状态的。《全神贯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它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通过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这一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个生字,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2、学会抓重点语句,朗读感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了解罗丹。
  同学们平时都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老师这里也有一句,请大家看,一起读,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罗丹是个什么人?谁来说说?(指名说,开罗丹投影)
  师:是呀,他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形象生动,富有力量,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你知道这个大艺术家工作起来是怎么样的吗?(学生说一些词,引到课题上去)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写罗丹的文章:全神贯注(投全神贯注,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写这个词,注意“贯”字的写法,师板书)。读两次。
  谁知道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师提出一个要求:那么我们这节课也来比一比谁的全副精神高度集,谁做得好,等下就把你手中的那颗星星送给他,行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翻到26课,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通字词,把句子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要求:A、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通字词。
  B、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3、齐读课文,方法跟以前一样:愿意读的起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至少起来读一次,注意要把句子读通顺,读整齐。(表扬读得响亮,有精神,特别表扬坚持读完的同学,从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认真二字)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看投影填空。(先具体说过程,再出示投影)
  三、品味语言,感受专注。
  1、出女像的投影。说:这就是课文里说到的那座女像,当时茨威格是怎么评价她的?
  可是在罗丹眼里她却不完美,于是他开始修改她,看看课文那些句子最能表现罗丹修改时全神贯注的?边默读课文边找出来画上横线。
  2、指名读句子。说理由。
  这几句话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板动作、神态、语言)提写作方法:通过事情来写人,要把事情写具体,就要进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
  你从中感受到了罗丹对待工作的哪些态度或精神?
  用什么语气来读好这几句话?(指名读)
  谁来合作演示一下罗丹工作时的状态?(一个读,一个演)
  齐读。
  3、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体现全神贯注这一点?
  4、茨威格在罗丹身上学到了什么?(找出茨威格的话,指名读,投影这句话,)
  你是怎么理解的?
  齐读。
  大家一起来欣赏罗丹的部分作品,感受一下作品的艺术魅力,你会不由得被罗丹的艺术才能和创作精神所深深地折服。
  出示茨威格的作品,说说他的成就。(师说;而茨威格被罗丹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本人也创作了许多为世人所喜爱的作品,有时间就找来读一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你从罗丹身上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小学生要怎样做才算做到了全神贯注?小组讨论一下,并把结果分条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等下汇报。
  投影:A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
  B、积极举手发言。
  C、不插嘴。
  D、认真记笔记。
  E、跟着老师的脑袋转。
  F、做作业不丢东落西。……
  3、刚才谁做得最好呢?请你来夸夸他。把你的星星奖给他吧。
  4、读认真做事的名言。写下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五、作业:
  1、搜集罗丹的故事和罗丹的作品资料,同学间互相交流。
  2、课后收集并阅读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忘记了客人的罗丹阅读答案篇二: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带详细答案


  离2018中考越来越近了,在进行语文复习的时候,可以多做试卷,这样能起到较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小编为大家力荐了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以及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
  30年前, 700余年的宋代古船抛却历史的尘沙与世人见面。见证了“泉州港”兴盛的古船,从此掀起史学届海外研究的高潮。如今,这艘古船的陈列处——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大门紧闭。由于时间久远,专家正对古船老朽的部位进行检查,并进行杀菌和防腐处理。再过几个月,古船便会再次与公众见面, 地向世人讲述泉州古港的辉煌。
  (1)下列“陈列处”、“处理”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chù chù B.chù chǔ C.chǔ chù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1分) 改为
  (3)文段中两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2分)
  A.沉静 一脉相承 B.沉陷 继往开来 C.沉寂 一如既往
  (4)文段结尾处的句号可以改为 (标点符号),原因是 (2分)
  2.古诗文默写。(12分)
  (1)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
  (2)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5)越明年, , (《岳阳楼记》)
  (6)半卷红旗临易水, 。(《雁门太守行》)
  (7)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
  (8) ,心远地自偏。(《饮酒》)
  (9)醉翁之意不在酒, 。 , (《醉翁亭记》)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酒店掌柜却不这么看,他因 ,一直惦记着孔乙己。范进中举发疯,众人请胡屠夫打范进“一个嘴巴”,胡屠夫勉强打完后,因 ,觉得“那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连忙问郎中讨膏药贴着。
  4.综合性学习:民俗旅游。(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文都”端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节日习俗独具特色。安溪县湖头镇端午有“献江”习俗:端午午时(12时),先在蓝溪边的关帝庙祭请关帝爷,祭祀结束,祭江队伍高唱屈原《招魂歌》。随后,岸上和桥上的人们纷纷抛出粽子,砸向龙舟。舟上的人回掷,形成一场粽子大战,至粽子抛完为止。
  【材料二 “虚拟”端午】网络科技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过节的新选择,他们可以宅在家里,在网络上快节奏地体验别样的“节味儿”:和网友聚在虚拟社区里参加各种节日活动,既能“吃”到节日特色食品,也可“赛龙舟、扔粽子、编彩带”;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1)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2分)
  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
  宅家中聚网友
  (2)泉州旅游部门想动员更多网民赴湖头镇参加端午活动,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三 “采风”端午】北京某旅行团慕名前往安溪县湖头镇参观端午民俗活动,经网络查询,整理出三条线路:
  线路1:北京起乘飞机(约2小时 票价约1300元/人)→ 晋江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30元/人)→ 安溪湖头
  线路2:北京起乘火车(约30小时 票价约450元/人)→ 厦门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30元/人)→ 安溪湖头
  线路3:北京起乘动车(约10小时 票价约750元/人)→ 福州转乘动车(约1小时 票价约60元/人)→ 泉州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40元/人)→ 安溪湖头
  (3)相比“线路2”与“线路3”,“线路1”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2分)
  优点: 缺点:
  (4)湖头特产丰富,旅行团购买了大量特产,经费紧张,你会建议旅行团返程时选择哪条线路,理由是什么?(2分)
  线路 理由:
  二、阅读(61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 肉食者谋之
  C.惟长堤一痕 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尊君在不 不: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③客此 客: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又被称“马年第一问”。乍一问,很多人都会语塞:“哎妈呀,我也不知道呀!”
  时间去哪儿了,也是科学家永远追崇的课题,很多科研团队发现了时间的奥秘。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用实验告诉大家:支配所有人的时间,从未有人触碰过的时间,就在那儿。
  “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做过一个实验。他请街上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们,随机做了一个测试:用自己的方式,预测1分钟时间,再跟实验人员的码表核对。结果是年轻人算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1分钟后,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容量。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上了年纪之后,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科学家证明,人体内有一只计时器,即便你脱离时钟,仍然能感觉到时间在走。
  心理学家大卫·伊格尔曼博士,进行了一项冒险实验。一个叫杰西的成为实验志愿者。科学家们制作了一个感知计时器,电子屏幕上,数字在有规律地、非常快地“闪”,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没法确定这上面的数字。杰西站在平地上的时候看,“它快得无法辨认”。然后,杰西从33米高处自由落体,他的胸前绑着大卫的计时器,屏幕上的数字一直在跳动。杰西坠落到弹力网上后,告诉大卫,他看到了计时器上的数字,是56,事实上数字是50,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答案。
  大卫的推测是:只有杰西的时间变慢了,杰西才能准确辨别出计时器上快速闪动的数字。
  为了证实杰西的时间真的变慢了,大卫建议杰西再来一跳。这一次读到的是96,事实上计时器上的数字是98,这说明,杰西的时间,已经慢到可以几乎正确地看到数字。
  大卫的这个实验,首次证实了有些人的大脑能够加速,并且在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就能比较慢速地看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的时间的确会“慢”下来。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2014年第4期,有删改)
  9.“时间都去哪儿了?”文章首先作了怎样的回答,接着又用两个实验分别作了怎样补充?(6分)
  10.根据提示,填写大卫·伊格尔曼博士的实验过程。(3分)
  ___________→提出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首段写法巧妙,请作具体分析。(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7题。(25分)
  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2.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4分)
  13.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
  14.品析语言。(5分)
  (1)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3分)
  (2)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从加点词语角度)(2分)
  15.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4分)
  17.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8.下列名著情节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滨逊流落荒岛,七年后岛上来了一批野人,他救出“星期五”;又过了三年,他发现有人肉宴的痕迹;又过了五年,鲁滨逊独自一人离开荒岛。(《鲁滨逊漂流记》)
  B.鹞子因为夜莺夜晚唱歌太吵闹,就捉住要吃他,并责问为什么在夜间唱歌。夜莺回答说,蝙蝠曾告诉他白天唱歌有危险,并请求鹞子去寻找更大的鸟。(《伊索寓言·夜莺和鹞子》)
  C.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禅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西游记》)
  D.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骆驼祥子》)
  19.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三、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问答,就是发问和回答。
  生活中,也许最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在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历史上,执着的追问,或完满的回答,往往成为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者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18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7分)(1)(2分)B (2)(1分)届 界 (3)(2分)C (4)(2分)示例:…… 表示语意未尽,引人遐想古港的辉煌。 示例二:! 可以突出古船的骄傲与辉煌(对古港辉煌的热爱与赞美)。(标点1分,原因1分。答其它标点不得分。)
  2.(12分)(1)送儿还故乡 (2)君问归期未有期 (3)见贤思齐焉 (4)断肠人在天涯 (5)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6)霜重鼓寒声不起 (7)千骑卷平冈 (8)问君何能尔 (9)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3.(2分)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 认为范进是天上文曲星,打不得(意思对即可)
  4.(8分)(1)(2分)示例一:现代科技异彩纷呈 示例二:虚拟社区畅所欲言 示例三:网络科技趣味横生(主谓结构1分,内容恰当1分) (2)(2分)亲身参与,真切体验(感受)。(意思对即可。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2分)快速(快捷、用时短) 价格高(贵) (4)(2分)2 中转次数少(避免中转麻烦),且价格便宜。(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61分)
  (一)(16分)
  5.(3分) C
  6.(3分)同“否”,吗 回头看 客居(寓居)
  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期”、“委”、“去”各0.5分)
  (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雪”、“绝”各0.5分)
  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2分) “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2分)(答题要点:结合文本,解说合理,紧扣“直率诚恳”。若只答友人“知错能改”得1分。)
  (二)(12分)
  9.(6分)时间就在那儿。(或:支配所有人的时间就在那儿。)(2分) 人体内都有计时器,不同年龄的人感受到的时间快慢不一致。(2分)(若抄写“人体内有一只计时器,即便你脱离时钟,仍然能够感觉到时间在走”得1分) 人在经历某些刺激时能够感觉时间“慢下”来。(2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首次实验(自由落体辨数字) 再次实验(再次落体证实数字) 得出结论(每点1分)
  11.(3分)答题要点:借用流行语“时间都去哪儿了”设疑激趣 巧妙引出说明对象(内容) 口语“哎妈呀”亲切生动 用语生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答出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25分)
  12.(4分)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 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3.(2分)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14.(5分)(1)(3分)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修辞1分,分析2分)
  (2)(2分)用富含调侃和戏谑意味的笔调称造物主为“小儿”,幽默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洞察世事、领悟世理之后的欣喜与放达。(意思对即可)
  15.(6分)“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 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2分);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2分。若只答“过渡”、“承上启下”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 “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 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四)(8分)
  答案:
  18.(3分)C
  19.(5分)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1分) 卢俊义(1分) 宋江手下李逵等人不服(1分)。宋江与卢俊义抓阄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1分);结果宋江攻下两座城池。(1分)
  三、作文(60分)
  略

忘记了客人的罗丹阅读答案篇三: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对于语文的中考备考,很多学生都是埋头看书背书,其实比起背书,语文更需要的是做题,从题目中吸收更多的知识内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曲(quán) 狡黠(xié) 嗔视(chēn) 浑身解数(xiè)
  B.谮害(zhèn) 簌簌(sù) 砭骨(biān) 莽莽榛榛(zhēn)
  C.遒劲(qiú) 褶皱(zhě) 颦蹙(pín) 强聒不舍(guō)
  D.譬喻(pì) 酬和(hé) 锃亮(zèng) 鸣钟击磬(q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腾 诀别 诚皇诚恐 妇孺皆知
  B.慰藉 逞辩 人声鼎沸 龙吟凤哕
  C.媲美 恣睢 语无伦次 逢场做戏
  D.谰语 技俩 锋芒毕露 顾名思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去,何大学问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B.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C.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忘乎所以,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在各地举办和热播,让很多观众对司空见惯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B.前不久,乐山在全社会拉开了以“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乱扔垃圾”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
  C.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D.有时候,我们的心灵需要适时远行。在远行中,不仅能洗涤自己内心的尘埃,而且身上不会沾染上飞扬的尘土。
  5.对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人类需要阅读,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 。
  。 。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
  ①更重要的是,要把读书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才能真正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
  ②很久之后,当你再次捧起那些读过的书,没有什么比读书笔记更重拾当时的心情,更能看到自己思想的变化。
  ③对青年人而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读的书越多,才越能不被外界所扰,才越能比别人走得更远。
  ④正所谓“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
  A. 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 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费?字文伟,江夏?①人也。会先主定蜀,?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②给之。允有难载之色,?便从前先上。及至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自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右,而亮特命?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③无方,诸葛恪、羊?④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侍中。
  亮北住汉中,请?为参军。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匡救之力也。亮卒,?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评曰:费?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中华书局1982年版《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费?传》有改动)
  【注释】
  ①?(méng):汉代县名,在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南。
  ②开后鹿车:一种从后边开门、由人力推拉的小车。车窄小,仅容一鹿,故名。
  ③嘲啁(tiào):调笑。 ④?:同“道”。
  6.对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色未泰 泰:安定
  B.年位多在?右 右:左右
  C.权甚器之 器:器重
  D.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易:改变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亮以初从南归 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 群僚于数十里逢迎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陈寿《隆中对》)
  C.?匡救之力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费?宽济而博爱 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董允和费?一起到许靖之子的葬地去,董允向他的父亲要车,他父亲给了他一辆很小的车,董允不高兴,费?却毫不计较地先上了车。
  B.费?出使东吴,东吴的诸葛恪、羊炯等人才博果辩,论锋难至,虽然费?辞顺义笃,据理以答,但终究还是不能说服他们。
  C.对于经常闹矛盾的魏延、杨仪,费?总是分别予以劝解。所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国能充分发挥他们两人的才能,主要靠费?的帮助扶正。
  D.费?等都承袭诸葛亮的成规,没有加以改动,虽然因此边境安宁,邦家和一,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以清静无为为本的治理小国的方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6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自今而后,吾意了矣。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白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①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1分)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写的是怎样的情景?(2分)
  ③请自选角度探究一下画线句子能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的原因。(3分)
  11.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10分)
  ①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③王东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健谈的教授,家里常有客人来访,王东常常引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来夸赞爸爸的客人。(刘禹锡《陋室铭》)
  ④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 , 。(李清照《武陵春》)
  ⑤秦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⑥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⑦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社科文阅读(12分)
  和尚的钟并不好撞
  刘绍义
  人们常把混日子消磨时光说成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字里行间都说明和尚的钟是非常好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和尚的钟真的那么好撞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说和尚的钟好撞,只不过是我们俗人的想当然,说明我们俗人看的只是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和尚的个中甘苦。
  就拿“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来说吧,它要求撞钟的和尚必须在20分钟内敲完108下,而且最后一下一定是敲在12点整上,差一秒不行,超一秒也不行,这一秒不差的功夫是我们俗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和尚撞的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轻松,那么简单,那么悠闲。
  中国寺院里的钟又叫“大钟”、“钓钟”、“洪钟”、“鲸钟”、“撞钟”、“蒲牢”等,一般的钟都是高150厘米,直径60厘米,但也有比这大得多的钟,如现存北京觉生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高675厘米,外直径330厘米,重量达到46500千克。还有山西五台山显通寺的 “幽冥钟”,都远远大于那些“一般”的钟。这样的钟撞起来,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佛家规定,撞钟必须有人专司其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撞钟的。撞钟的和尚不但手脚利索,头脑灵活,责任心强,而且还要精通经文,真是文武双全呀!因为撞钟前,和尚必须默诵佛经,默诵完毕才能撞钟。
  和尚所撞之钟通常称为晨昏钟,也就是早晨和黄昏各敲一次,每次都是108下。这是因为佛家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早晚各敲108下,就能消除人生的烦恼。当然,这钟也不是乱撞一通的,撞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因为只有这样,撞出的钟声才能抑扬顿挫,传得遥远而又回荡不息。就像《百丈清规》中说的一样,“引持钟杵宜缓,击钟扬声宜长;分三通,各36杵,起止三杵稍紧。这三通又名‘三转’”。
  张继诗中的“夜半钟声”,系后半夜鸣击,又称“幽冥钟”,据说是为了拯救地狱亡灵而特意击打的。据《增一阿含经》上说,若打钟时,愿一切恶道诸苦并皆停止;若闻钟声及佛经咒,得除500亿劫生死重罪。
  《续高僧传》上就有一则“释智兴夜半鸣钟感应缘”的故事,说隋朝大业年间,禅定寺僧人智兴自愿按照上述经典的教导,坚持寒天露手夜半鸣钟,发声响彻地狱,许多受苦者都得以解脱了。还有梁武帝和南唐先主感应地狱中事而造钟息苦的故事等,千古流传。
  正是因为撞钟的重要,撞钟的规矩才多,很是讲究。撞钟时先是紧七下,后是缓八下,然后是不缓不急二十下,这叫一通。如此往复三次,名为三通,计击105下,最后再撞三下,共108下。据说和尚每敲完一次钟,“犹如卸下千斤担”。看看,撞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容易吧。
  (选自《羊城晚报》2014年10月2日,有改动)
  12.为什么和尚的钟不好撞?请至少概括出三个原因。(4分)
  答:
  13.“一般的钟都是高150厘米,直径60厘米”一句中的“一般”一词有何表达作用?(4分)
  答:
  1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五、散文阅读(18分)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⑵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⑶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⑷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⑸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⑹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⑺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⑽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⑾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⑿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⒀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⒁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⒂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5.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4分)
  16.“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3分)
  17.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层含意(4分)
  ①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2分)
  ②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2分)
  18.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
  19.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和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
  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和分析,表达得体,不少于80字。(3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目送》超脱!
  六、综合性学习(14分)
  20.探究与思考。(4分)
  2015年03月08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要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请根据下列图表,说说我国校园足球发展面临的现状。(4分)
  答:
  21.语文情景活动(4分)
  《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2月12日开播以来,受到了全民的关注与热捧。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1) 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2分)
  夜 钓 江
  独 入 雪
  连 雨 寒
  (2)苏轼曾语:“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分享一句你最爱的诗句并说明其原因。(2分)
  22.名著阅读(6分)
  (1)下图是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请你运用图画信息,并结合自己学习阅读名著的收获,说说祥子的性格与骆驼的关联点。(2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4分)
  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
  ① 以上文字出自 国作家 (人名)的名著 ,“他”指的是 (人名)。(2分)
  ②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2分)
  七、作文(60分)
  23、半命题作文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旧;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旧;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旧……蓦然回首,山水依旧,初心依旧。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目: 依旧
  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5分)
  C、B、C、C、A、
  二、文言文阅读(9分)
  B(右:在……之上)
  D(D项都是表并列)
  B(应该是诸葛恪等不能使费?服输)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
  9、①我常疑心你和费?之间不能分辨出优劣,从今以后,我的看法清楚了。(“汝”、“别”、“意”、“了”各0.5分,句子通顺1分)
  ②第一次击鼓能振奋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衰竭了。对方士气衰弱,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再”“竭”“盈”“克”各0.5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翻译:
  费?,字文伟,是江夏?人。他小时候父母双亡,靠同族父辈费伯仁生活。费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刘璋派人来迎费伯仁入蜀,费伯仁就把费?也带到蜀地求学。到先主定蜀时,费?就留在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当时许靖丧子,董允和费?想一起到许靖之子的葬地去。董允向父亲董和请求要一辆车,董和就派人给他们驾驭一辆从后面开门的鹿车(由人力推挽的小车)。董允面有难色不愿上车,而费?就抢先上去。等到了葬地,诸葛亮和许多达官贵人都已到齐,车马装饰很漂亮,董允的神色一直局促不安,而费?却泰然自若。车夫把车拉回去后,董和向他询问,得知此行的情况,就对董允说:“我常疑心自己还没分辨出你和文伟的优劣高低,从今以后,我很清楚了。”
  先生立刘禅为太子,任费?和董允为舍人,又升为庶子。后主刘禅继位后,他们任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迎接。其中大多数官员比费?年长且职位尊贵,但诸葛亮却只命费?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莫不对费?另眼相看。诸葛亮刚从南边归来,任命费?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孙权性情圆滑,能说会道,戏谑调笑总出人意外;他手下的诸葛恪、羊炯等人,知识广博,才能卓越,善于辩论,论辩责问言辞锋利;而费?与他们谈论时,却滔滔不绝,含义深刻,据理回答,对方始终不能使他服输。孙权十分器重费?,对他说:“你是天下具有美德和才能的人,必定成为辅佐蜀国君主之重臣,以后恐怕不能常来了。”费?回蜀后,升为侍中。
  诸葛亮北驻汉中时,请费?任参军。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当坐在一起时就争论不休,有时魏延甚至举刀比划着要杀杨仪,杨仪则痛哭流涕。费?就常坐到他们中间,分别予以劝解。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之所以能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费?对他们二人的帮助扶正。诸葛亮去世后,费?任后军师。不久,代蒋琬任尚书令。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县时,费?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评论说:费?宽容而博爱,(他们)都承袭诸葛亮的成规,因循而不加以改动,所以边境安宁,国家和人民同心合力,然而他们并没有掌握治理小国的方法,及应该以清静无为为本的道理。
  10、诗歌鉴赏(6分)
  ①送别(1分)
  ②天气奇冷,弓箭都冻得拉不开了;甲衣穿在身上,十分冰冷。(1分)既写出了寒雪的威力,又写出了将士们的艰苦生活。(1分)
  ③修辞角度:诗人运用比喻手法,把突如其来的飘雪比洁白芬芳的梨花。(1分)联想奇妙、形神兼备、给人不是以寒气逼人的感受,而是充满欣喜与洋溢着春意。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正可谓咏雪的千古名句。(2分)
  炼字角度: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1分)以春花喻冬雪,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贴切动人。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分)
  11、默写(10分,一空一分)
  ①野渡无人舟自横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①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②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③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⑤ 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
  四、社科文阅读(12分)
  12、和尚撞钟的规矩多;所撞的钟很重;撞钟者要精通经文。(每点1分,三点答满得4分)
  13、“一般”即“通常”(1分),表明寺院里的钟“通常情况下是高150厘米,直径60厘米”,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分)。
  14、举例子、列数字(2分) 列举了北京觉生寺的“永乐大钟”的例子,并且运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中国寺院里的钟撞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分)
  五、散文阅读(18分)
  15、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16、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
  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
  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
  (一点1分,共3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17、①分手时,面对已经长大的孩子母亲深情涌动(1分)而孩子却不为所动,无动于衷(1分)。
  ②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1分),和母子之间的隔膜(1分)
  18、①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
  ②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
  ③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④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⑤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
  (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意思相近也可。)
  19、示例①:我觉得《目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目送亲人远行时的情感。普通的中国母亲在目送亲人远行时尚且难以控制自己关爱的情感,更何况作者是从事“情感事业”的文学博士、教授。从瘦小变成“长颈鹿”,由“哭声一片的小学生,到步入高等学府的时尚青年,儿子的成长要耗费母亲的多少心血?母亲能竭尽全力地帮助儿子填平成长道路上的沟坎,儿子为什么就想不到甚至不愿意帮助母亲填平情感的沟壑呢?但愿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为此反思?“回眸一笑百爱生”,你的回眸定能给母亲带来莫大的宽慰!
  示例②:我认为《目送》引爆的母子情感问题的争论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一方面是中国母亲们对儿女的“情感过盈”,另一方面是中国儿女们对父母的“情感缺失”。我建议大家不妨尝试一下“情感平衡”。中国的母亲们在儿女情感上应该“抓大放小”,在生活细节上宽容儿女的情感疏忽,目送后别忘了在心里给自己留下适当的空间;中国儿女们在父母情感上应该“适度填仓”,自己远行时,别忘了慷慨地回眸一笑,给目送的父母追加一笔情感的财富。
  (评分标准:要有自己的领悟和评价,字数限制)
  六、综合性学习(14分)
  20探究与思考(4分)
  ①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不给学生踢足球的时间;②大多数家长认为踢足球影响孩子学习,同时也不安全,不太支持孩子踢足球。(每点2分,答对2点给满分)
  21、(1)独钓寒江雪(2分)
  (2)略(诗词解说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1)祥子如同骆驼一般的忠厚,健壮,朴实,坚忍。(2分)
  (2)①法 罗曼•罗兰 《名人传》 贝多芬 (每空0.5分)
  ②示例1: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示例2:贝多芬28岁时就失聪了。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创作出了大量美妙音乐。所以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向命运认输。
  七、作文(60分)平均分控制在42分左右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12064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