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大学生励志创业

高考作文真题 时间:2011-06-19

【www.jinghuajt.com--高考作文真题】

大学生励志创业一:大学生创业励志文章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很多大学毕业生都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现在社会也是比较响应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很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也会看一些激励性的文章,对自己起到鼓励性的作用。小编也整理了一篇大学生创业励志文章,希望一些创业的大学生也来学习一下。
  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创业是大学生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实践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是商业机会和各种为达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资源。
  同时,大学生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大学生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
  不少大学生创业把握不住方向,很容易走入误区。其实,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应该首先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一创业就必须挖到一桶金的观念。大学生面向基层创业、就业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优惠的政策的情况下,客观上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好的土壤,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畅游一番”,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提高商业能力。由于创业者是发现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并将之转变成现实的人,因此创业者必须具备一些特定能力,如捕捉机会的能力、领导及合作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等。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业过程中能否正确、高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对于创业能否成功是很关键的。而在对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又是能否与合作者融洽合作。实践创业中的大学生应把握方向、坚持原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在市场竞争中,要懂得如何进行放弃和选择
  体验创业、学习创业与实践创业,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三个连续阶段。事实证明,大学生有益的创业活动,将会成为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现创新思想和个性特点以及充分认识社会的一个大好机会。创业大学生所具有的品质、素质,完全可以胜任一般情况下的就业需求。创业和就业是孪生兄弟,能创业者一定可以顺利就业!

大学生励志创业二: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


  大学生创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出现,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着突出贡献。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一)
  女学生返乡养豪猪 创业一年收入30万元
  黑白相间,浑身长满尖刺,只要听到点声响,全身的刺就立即竖起来像“大刺猬”……它就是野性中透着可爱的豪猪。
  近日,记者在威远县黄荆沟镇太平村的豪猪养殖场看到,由废弃厂房改建的圈舍被分割成小单间,每个单间里面饲养着3到6只豪猪。稍微靠近点,便能听见“沙沙沙”的声音——“这是豪猪的刺和墙摩擦发出的声音”,养殖场的主人贺亚慧告诉记者。
  女学生返乡养豪猪 家里人十分支持仅去年利润就达30万元
  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的贺亚慧是一名标准的90后。谈到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她说,一次偶然,她在央视农业频道上看到了有人养殖豪猪,不同于传统的养殖行业,特种养殖不会有大的市场竞争,风险不会太大。当时尚未毕业的她便产生自主创业的想法。于是在毕业前实习期间,贺亚慧就去了湖南某豪猪养殖场,学习养殖技术。
  然而,养豪猪的想法,却遭到了家里爷爷奶奶的反对。“他们是老一辈,想到家里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大学生,肯定应该在城里工作”,贺亚慧说。
  好在贺亚慧的父母非常支持,不仅帮她劝服了老人,还拿出十多万元钱支持她,帮助她落实了现在的养殖场地。
  贺亚慧最初只购买了三十几只种猪回来,然而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很多刚生出来的小仔不是被母猪咬死就是咬伤,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慢慢观察,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才解决了难题。第二批买回来的种猪,就很少发生这些问题。
  现在,对豪猪养殖颇有心得的贺亚慧而言大学生创业故事,养豪猪是一件省心事,只要每天早上起来察看一下,一天只需喂养两次、清洗一次饲养池,前后耗时不过几个小时。而且经过学习养殖技术,她养的豪猪死亡率几乎为零。
  贺亚慧告诉记者,别看豪猪貌不惊人,但在餐桌上,却是一道美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磷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素有“动物人参”之称。当下,内江养殖豪猪还比较冷门,在一些农家乐和野味餐馆备受青睐。此外,豪猪背上的刺也大有用处,一个是有药用价值,可以泡酒,或者是烧了后磨成粉用来治疗烧伤;还可以用来做成发簪、渔具等。
  今年,贺亚慧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这样将带来200余头的增量。贺亚慧介绍,2016年商品猪销售了200多头,种猪也销售了200多头,平均下来,去年的年利润在30万元左右。
  目前,她还打算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免费给村民提供技术、种苗,回收成品猪,为大家提供一条致富路。
  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二)
  梁鹏:90后在校大学生创业开二手自行车店三年赚15万
  每年的结业季,各大高校总会浮现“自行车大遗弃”,众多自行车被结业的主人扔掉,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河南工业大学90后学生梁鹏瞅准商机,果断出手,创立“自在人”二手自行车行,3年盈利近15万,变成校内不折不扣的环保创业达人。5月3日,梁鹏告诉记者:“3年创业路,不管盈利如何,我们只是在探索如何让遗弃资源充分利用,如果能做出一点成效,才是最大的收获。”
  2011年,梁鹏考入河南工业大学艺术策划专业,走在校园里,当他看见一辆辆废弃的自行车,有的当作废铁销售,有的被学校聚集清理,他认为这是人力、物力的极大糟蹋。经过对校园自行车棚和周边二手车市场的实地调查,梁鹏研究出了集“回收、翻新、租赁、销售、工艺品”为一体的废弃二手自行车循环利用模式。
  梁鹏将自身环保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同校的焦爱芬、张少,三人一拍即合。
  经过对校园自行车棚和周边二手车市场的实地调查,梁鹏、焦爱芬和同窗们研究出了集“回收、翻新、租赁、销售、工艺品”为一体的废旧自行车循环利用模式。
  他们回收了大量被弃置的自行车,再将它们分类、翻新,通过租赁和销售的方式实现资源反复利用,同时将废弃的零部件,譬如车胎、车把手等制作成工艺品,在校园里宣传。
  “我们学校有个自在人自行车行,租卖新自行车,车行是师兄师姐创业开的,生意很不错。我们积极上门联络,跟他们达成合作意向后,招募了一些家境贫穷的同窗过去观摩学习自行车的修护、翻新技术,同时在校园搜集废弃自行车。”
  刚开始,回收进行地并不顺利,梁鹏、焦爱芬和同窗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最难处理的便是弃置自行车的归属问题。“早期,浮现过很多次意外,譬如有些自行车看似无人认领,却被车主找回,类似这种状况让我们很为难。”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再次产生,焦爱芬在学校后勤部的协助下,在宿舍楼下张贴公告,低价回收同窗们不再使用的自行车,明白物权,防止纠纷。
  3年收入近15万元,帮扶85名贫穷大学生
  “我们在学校想法设法联络弃置的自行车主,大量回收二手自行车,再将它们分类、修理、翻新,通过租赁和销售的方式实现资源反复利用。二手自行车对外租借,按天计费,按新旧划分档次,每辆每天收费5元、8元、10元。而销售价格为每辆80元和180元两个价位。”张少介绍道。
  不到四成新的,20元回收,四六新的,60元回收,七九新的,100元回收。车子翻新后,用于租借或者销售。对外租借,按天计价,每辆每天收费5元、8元、10元不等。销售价格分80元、180元两档。
  “春秋两季,也便是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初至11月初,是自行车租赁的旺季,同窗们常常组织郊游,租借价格对比高一些,租车的人也比较多。”焦爱芬说,与租借相比,销售自行车的报答对比高一些,资金回收得也快。
  截至去年底,他们共对外租借自行车8000多次,收入6万多元;卖出翻新二手车近600辆,收入8.5万余元。除去回收自行车和翻新的支出,团队将所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协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共帮扶了85人。
  “绿色郑州行”的账本上,记载了近3年来,团队成员的付出和收获。他们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处理了弃旧自行车资源糟蹋的问题,同时还推广了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5月3日,记者来到梁鹏的“自在人”二手车行,店铺坐落河南工业大学东门,常备租赁二手自行车近100辆。当很多学生利用假期出游,梁鹏却照旧固守在他的“岗位”上。“大学3年时间,梁鹏不吸烟、喝酒,不打游戏,也不谈恋爱,一门心思扑在了他所谓的‘环保创业’上,他自学自行车修理、翻新技术,本来文质彬彬一个小伙子,整的天天脏兮兮的,但他乐此不疲。于是,同窗们给他奉上‘收褴褛的’外号。”梁鹏室友王磊如是说。
  “如今,梁鹏的外号被改为‘收褴褛的大老板’。”同窗雷蒋锋说,“新外号中夹杂的更多是大家对他的钦佩。原先他经常给我们讲述他对资源利用、环保的了解,对于创业的计划,但同窗们都不以为然,如今,他用成绩证实了自身。创业申请多次遭拒,发宣传单遭人白眼,收集自行车被人误当小偷……这些困难、委屈,如家常便饭,但都被他硬扛了下来。”
  “旧车换新颜”再创新价值
  谈到她的合作伙伴,焦爱芬满脸的仰慕。她说,梁鹏为他们的创业团队注入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的理念,变成他们自行车行得以支撑的灵魂。“我们三个人通过创业,探寻一条弃置自行车循环利用的资源节约模式,为低碳,环保献力献计。我们坚持这件故意义的事情,探索、进步废弃资源的利用率,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资源的节约利用,为大家‘抛砖引玉’。”
  梁鹏通过3年时间,在河南工业大学构建了校内的短途租赁网,为本校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倡导了绿色出行。他独具匠心肠将更换的、废弃的自行车零部件,制作成工艺品,在校内宣传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很受学生迎接,有不少学生积极申请参加他们的环保团队。
  谈到“自在人”自行车行的进展,梁鹏说:“近期,我们正在筹划将这个二手自行车项目复制到郑州更多高校。如果有机会,希望和政府合作,建立高校二手自行车回收利用租赁试点,将环保理念贯穿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去。同时,我认为任何东西,存在即是有价值的,而国内在资源合理配置这方面做得不及发达国家,需求不断有人来补偿差距,我情愿作为一个“先行者”,在废弃资源再利用、合理配置这条道路上大胆前行。”
  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三)
  女大学生村官蝗虫堆觅黄金 每年养360万只
  在地里蹦了几千年的蚂蚱,被美丽的女大学生村官生彩云送到网棚里,成百万只地养。三年来,跟随生彩云养蚂蚱的村民都赚了钱,生彩云也因而声名远播。
  不少急于大学生创业故事致富的农民从全国各地到郑州找生彩云,江苏、山西等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也背着行李来到黄河滩,把生彩云的蚂蚱棚当成了见习基地。
  女村官为村民致富养蚂蚱
  4年前,生彩云还是郑州电大的一名学生,如今,26岁的她是远近出名的“蚂蚱女王”。
  2006年,生彩云应聘到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街道办事处弓庄村任村主任助理。刚当村官的她急于给同乡们寻觅致富路子,经常上网查找信息。2007年上半年,生彩云从网上得知,在有些地方,蚂蚱是餐桌上受人们青睐的绿色食品,一公斤能卖几十元。她又查找了蚂蚱的养殖过程,察觉“只需求青草、几亩闲地,弄几个网棚就行了”。
  生彩云说:“弓庄村附近便是黄河滩地,遍地都是荒草,场地和原料都不缺。黄河滩区有几十家农家特色饭店,销路也不愁。”
  当生彩云把查到的信息告诉一些相熟的村民后,村民们却哈哈大笑:“蚂蚱还用养?到地里一抓一大把,谁会去买啊?”
  在生彩云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村里一名叫韩建军的年轻人决定和生彩云一同养蚂蚱。他们跑到外省考察后,购进了320多斤蚂蚱卵,并买来竹竿、纱网、拉链,在黄河滩区支起了6个蚂蚱棚。
  三四个月后,蚂蚱长成了,生彩云和韩建军一同到饭店推销。他们给蚂蚱定的价格是一斤15元,附近饭店都抢着要,蚂蚱很快销售一空。“头一年我投资了几千元,赚了1万多元。韩建军加入多,一下子挣了3万多元。”生彩云说。
  蚂蚱们一天吃两三千斤草
  来到坐落黄河滩区的蚂蚱棚前。放眼望去,30个白色的网状蚂蚱棚在地里一字排开,棚里密密麻麻的全是大约两厘米长的蚂蚱。
  生彩云从附近地里拽了一把玉米叶,先拉开罩在蚂蚱棚外面的网上的拉链,然后用这些玉米叶扫清脚前的蚂蚱。等生彩云轰罢蚂蚱,记者才跟随她走进蚂蚱棚,否则一脚下去就会踩死几十只蚂蚱。
  生彩云说,一个棚占地五六十平方米,每个棚里有五六万只蚂蚱,这30个棚大约有180万只蚂蚱。他们一年能养两茬,便是360万只蚂蚱。
  “你可别小瞧这些蚂蚱,能吃得很,一天吃的草料可不少。这30个棚里的蚂蚱,一天能吃两三千斤草,我们雇了6个工人割草喂它们。”生彩云说,“蚂蚱还是比较好养的,它不会生病,芦苇叶、狗尾巴草、玉米叶、麸皮等都吃。当然蚂蚱也有天敌,青蛙、蜘蛛、飞鸟都吃蚂蚱,又有一种会钻土的蝼蛄,特别爱吃蚂蚱卵。”
  蚂蚱棚成大学生见习基地
  生彩云说,南京农业大学的陈美荣从网上看见她养蚂蚱的音讯后,辗转联络上她,希望到蚂蚱棚里见习。
  陈美荣目前是南京农业大学昆虫专业的大三学生。陈美荣说:“我学的便是昆虫养殖专业,一向有搞昆虫养殖的想法。我打算将来回江苏农村老家养蚂蚱。”生彩云说:“山西农业大学昆虫系的韩长虎,又有山西运城的一个大学生,都到我这里见习过。韩长虎是本年6月来见习的,也打算回老家搞蚂蚱养殖。”
  见生彩云养蚂蚱赚了钱,附近农民都来采购她的蚂蚱卵回家养。随着生彩云的名声越传越远,不时有外省人来找生彩云学习养蚂蚱,“这几年,有几百人来我这里采购蚂蚱卵学养蚂蚱。”生彩云说,如今,广东、山东、河北等地都有客户到她这里来买蚂蚱。
  生彩云说,虽然她养的蚂蚱越来越多,但并不影响她的工作。她每月只需到黄河滩去两次,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电话遥控指挥韩建军在黄河滩养蚂蚱。由于她工作胆大心细,在群众中声望高,现已被提携为杨庄村的副书记。

大学生励志创业三:大学生自主创业励志事例精选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被大家关注的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都选择了自主创业,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励志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自主创业励志事例篇1
  瞅准松江大学城开火锅连锁店
  “首届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校园伙伴十佳社团”评选昨天揭晓,其中,南京邮电大学大三学生祁政带领的团队,因成功经营了一家火锅店而被公推为在校生成功创业的典型。雄心勃勃的小祁同学已经在着手将火锅连锁店开进上海。
  成功挖到“第一桶金”
  “我其实不缺零花钱,父母每月给我的生活费就有上千元,但我还是想尝试自己去赚钱。”祁政说,他的父母都从事教育工作,家里几乎没有经商的“基因”,可是他却早在中学时代就喜欢看一些经商之道的书籍,特别想开个公司做回老板。“我虽然学的是软件工程专业,但总想通过实践去积累一点创业的经验。”
  这次来沪参加“首届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校园伙伴峰会”,祁政与全国各地高校的创业团队分享了他的酸甜苦辣。“我刚进大学就开始琢磨创业的事。第一年放暑假时我与电信公司频频联络,趁新学年开学之际,把进校园推销手机卡的电信公司摊位全部承包了下来,变成了我‘独家’经营。仅这一次包销手机卡,我和团队同学就足足赚了五六万元,扣除发劳务费和其他的一些开销,我自己就约有两万元的进账。这就是挖到的‘第一桶金’吧。”
  校园商机越做越大
  祁政说,初尝创业甜头后,他后来的校园“从商”之路便越走越宽。除了卖电信卡,他还涉足向同学推销报刊、卖电脑、拉赞助、搞活动等。
  今年5月,有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祁政,与另一名同为“创业爱好者”的大学生一起,在南京仙林大学城开了一家有600多平方米、可容纳近200人同时就餐的自助火锅店,取名“川粤时空”。这家火锅店前期投入五六十万元,但两人一共才问家里拿了10万元钱,其他的初创资金都是他们读大学三年间积攒下来的。“别看我们现在当了老板很风光,其实,做餐饮本身就是件很累人的事。首先要选准正规的供货渠道,严把货源质量关,还要善于与方方面面部门打交道,接受各种明查暗访。”祁政说,正是由于管理得法,小小的火锅店已经在大学城里渐渐出名,39元的价位,每天都能吸引许多同学慕名而来,连老师们也常来捧场。
  创业成功学业勉强
  祁政说,他与上海其实很有缘,他的爷爷就是上海人。最近,他已经到松江大学城做了实地考察,准备将火锅店开进上海。更令他高兴的是,这几天的上海之行还有了另一个收获,在“校园伙伴峰会”期间,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已经答应为他在沪开连锁店提供资助。
  然而,在谈及创业的收获时,祁政却十分谨慎。“我不太认同在校大学生非要创业,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专业学习就不能算优秀,大多只能是合格。”祁政说。
  大学生自主创业励志事例篇2
  五新村出了个大学生“灵芝王”
  走进开发区(杨舍镇)泗港五新村一个黑色大棚内,只见地面上整齐栽种着上千株套着采集袋的灵芝,有些灵芝菌盖微微泛着白边,有些灵芝已被一层厚厚的褐色粉末覆盖。“这些就是堪称灵芝精华的孢子粉。”望着一个个产量颇丰的采集袋,记者身旁的陈科喜上眉梢。
  陈科今年26岁,是泗港灵芝生态园的经营者。时下,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难题。然而,陈科却毅然辞掉了上海一家连锁酒店的管理工作,租地种起了灵芝。不仅如此,他在获得可观利润后,无偿教授村民种植技术,并决心带领大家一同致富。正因为表现突出,陈科荣获了2011年度开发区(杨舍镇)“十佳青年创业先锋”的称号。
  认准门路从打杂做起
  谈及种植灵芝的缘由,陈科坦言,他是在酒店工作中发现了灵芝的市场前景。2006年,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陈科独自前往无锡,并顺利在汉庭经济型连锁酒店无锡分店找到了一份前台接待工作。由于工作踏实、能干,8个月不到,陈科就被调至上海分店出任前厅经理职务。“在无锡工作时,我听说当地有人种植灵芝,一开始只是惊讶。慢慢地,不少南来北往的客人向我谈及灵芝的好处,甚至一些朋友让我给他们捎些灵芝孢子粉,我觉察到这里隐藏着一个绝佳的创业机遇。”
  到上海后,上海市民的养生观再一次肯定了陈科的想法,“我一心想种灵芝,没多久就提出辞职返回无锡。”陈科特意找了家灵芝种植基地做起了杂工。从接种、收粉到包装、销售,他用心参与每个环节,同时抽空上网搜集资料、购买书籍恶补理论知识。
  年轻的心总是向往更高远的地方,陈科当然不甘心做一辈子的“学徒”。经过两年的扎实苦干,他自认为已具备了成熟的种植技术,于是四处打听优良菌种的购买渠道。“我将种灵芝的想法告诉了大学班主任,结果他反馈了一个令我喜出望外的消息。”原来,陈科就读的高校有个专门研发高效农产品的研究所,凑巧的是,该所当年正好研发了一种高产量的灵芝菌种。通过班主任的引荐,陈科迅速与参与菌种研发的生物工程学教授取得了联系。
  排除万难专心试种
  见万事俱备,陈科自信满满地将承包土地试种灵芝的想法告诉家人,不料却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做,非要种什么灵芝。农民那么好当吗,就算种出来了,有谁要买啊!”母亲丝毫不讲情面,当场“大泼冷水”,但陈科并未因此退却。2009年5月,陈科独自回到无锡,拿出辛苦攒下的2万元钱租借农田,并向学校进购了数百个菌种开始试种。
  灵芝从接种到收粉历时8个月,因天性娇贵,容易虫害,又不能打药、施肥,生长期间需要有人悉心看护。“除接种前做好大棚消毒工作外、还要时刻注意控温、控湿、通风、排水,只要一个细节稍有不慎,就会直接影响产量。”陈科告诉记者,有次,他发现部分灵芝光长个不开盘,经过观察知道是通风不及时造成的。虽然经过调整通风时间最终长出了菌盖,但产量明显降低。
  即便如此,在陈科的百般呵护下,试种结果非常理想,1亩不到的农田共采集到数公斤孢子粉。“当时有人专程过来买我的孢子粉,我不但不卖,反而赠送给他。”陈科说,他将试种采集到的孢子粉统统送了人,一方面让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另一方面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灵芝的神奇疗效,起到推广的作用。
  无偿向村民传授“掘金术”
  2010年3月,初尝创业甜头的陈科在家人默许下,将“阵地”搬至张家港。通过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再加上自己攒下的15万元存款,陈科共筹集资金50万元,打算进行规模种植。“在五新村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一下承包了3亩土地,进购了6000多个灵芝菌种,当年9月收获孢子粉80公斤。”据陈科介绍,为确保所产孢子粉的纯正品质,他专程到上海找权威部门破壁、加工,并顺利申请到了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为更好地推广他的灵芝产品,他找人设计了礼盒包装,同时采取“老客户带新客户”、给肿瘤患者免费试吃等模式进行销售。
  正因为陈科诚信经营,时刻确保灵芝的上乘品质,他的灵芝生态园先后获得质量信誉3A级单位、消费维权先进单位等称号。去年他的灵芝孢子粉几乎销售一空,成功掘得创业第一桶金。当亲眼目睹肿瘤患者送来锦旗,陈科的父母恍然大悟,开始主动帮忙推销。“见灵芝销路如此之好,周围邻居纷纷过来询问门道,直夸我儿子有眼光。”陈科母亲自豪地说道。
  五新村两委班子对陈科回家种灵芝的事一直非常支持。在村级领导的眼中,陈科是个胆气十足、性格直爽的大学生。“他不光自己种,还无偿教村民种。”分管农业的村委会副主任王少松介绍说,今年村里新建了20多个灵芝大棚,请陈科做技术指导,他爽快地答应了。“要知道他今年也扩建了19个大棚,又要管理灵芝园,又要教村民,还要来村里做示范,忙得不可开交。”王少松如是说。
  “现在五新村还有很多土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带动村民一起开发高效农业。”陈科表示,目前他已申请注册了“科灵”商标,正与村里一起筹备成立公司的事项,紧接着打算同一些知名药业、保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对方的销售平台更好地推广灵芝产品。
  大学生自主创业励志事例篇3
  为了创业梦想 大学生放弃二十万年薪
  柴远远与刘磊都是我市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两人在东坡区高校毕业生创业会上相识。刘磊擅长养殖技术,但由于资金短缺、打不开市场等方面的问题经营艰难;柴远远从事销售工作三年后刚开始创业,正愁找不到已成型的养殖场,难以保证短期收益。在创业会上,两人一拍即合。柴远远合并了刘磊的企业,以“工资+年终利润提成”的方式聘用刘磊,为其养殖场注入资金开拓销路,成为了两家企业的老板。
  “相同方向的创业者各取所长,抱团创业,这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变化之一。”东坡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工作职员告诉记者。
  为了创业梦想 放弃二十万年薪
  柴远远于2008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当时正值高校毕业生创业高潮初兴,他的不少同学都开始了创业。“家里供我读书已不易,当时创业的话一没资金二没经验。”柴远远选择先工作。“一个月能赚一万五六。”柴远远在云南从事饲料销售,销售渠道稳定后,他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工作两年多,他已存下40多万元。这时,他的创业梦想开始活跃起来。
  去年年末,柴远远在老家东坡区尚义镇创立眉山自信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肉兔、獭兔养殖。“据我的观察,猪鸡是粮食动物,养殖本钱不好控制,养殖兔子这样的草食动物肯定是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柴远远说,在考察中,他发现獭兔毛价格高,肉价也不错,而且在眉山规模养殖的人很少。
  8月3日,记者在柴远远的养殖场里看到,养殖场已基本完成,早修睦的圈里已经开始饲养獭兔。柴远远告诉记者,在刘磊那边的养殖场,还饲养有1万只肉兔,下半年便能盈利。“獭兔的生长周期较长,而且我这边投资新建养殖场,短期难见效益,所以我选择与刘磊合作,收回一定本钱以保证企业后期的正常运营。”
  “我大学学的是牧业高新技术与治理,刘磊学的畜牧兽医。我们的技术在眉山肯定是领先水平。比如肉兔养殖,我们能保证一只母兔一年45—50只仔兔的存活率。”柴远远表示,他们的上风在于技术,在市场较稳定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盈利是可以期待的。
  柴远远计划,假如发展顺利,将在明年景立合作社,把四周的农户一起带动起来,最好能带动当地獭兔、肉兔养殖养业的形成,在三至五年内,达到一年生产20万只獭兔、肉兔的规模。
  三年看变化 创业出发点渐高
  2009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超过了200人,2010年创业人数为122人,今年截止到7月底,创业人数为65人。从创业投资规模上来看,三年来创业启动资金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以1至3万元开始创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到了今年,创业启动资金超过10万元占了绝大多数。
  “经历2009年大张旗鼓的创业高潮后,我以为高校毕业生看待创业更加理智、谨慎。就拿我来说吧,一直有心创业,但现在还在做前期预备。”大学生黄杰说,从他四周的人来看,现在高校毕业生都更加重视创业项目的选择。
  “热情不减,想法强烈;城市扎堆,发展暗淡;农村扎根,一片光明;抱团创业,出发点渐高。”东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王峰长期服务于毕业生创业者,他这样总结三年来看到的创业变化。“现在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人数减少,但创业热情没有减少,比如柴远远,他今年和明年的收益可能还比不过他在外打工的收入。相较而言,毕业生在农村创业,更轻易打开局面取得成绩,城里创业需要的资金、人脉、资源,对于多数毕业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6925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