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梦见自己做手术|我要逼自己做争气的儿子

高考作文 时间:2018-12-25

【www.jinghuajt.com--高考作文】

  易建联有太多让人不可思议的成长经历:13岁才开始接受专业篮球训练,却在两年半后拿到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最佳新人奖”;16岁通过高考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同年以“最低龄”纪录入选国家篮球队;仅仅练了四年篮球,就走上了雅典奥运会赛场;俊朗阳光的外形又让他成为国内外广告商重金追逐的宠儿……然而,荣耀与财富的过早垂青并没有影响他神速成长的步伐,如今,他又成为2007赛季NBA炙手可热的选秀新人。
  面对成长的光环,易建联沉稳持重地感慨:“如果说,我像坐直升飞机般成长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个螺旋桨似的老爸,他‘逼’我不断地提升自我,并在我急速成长中极力呵护我,使我保持了身心的平稳……”
  
  父爱开道,少年天才身高与球技齐长
  
  1987年10月27日,易建联出生在广东省鹤山市。父亲易景流早年是广东省手球队主力前锋,母亲麦美玲曾入选国家手球队。易景流身高1.91米,麦美玲身高也有1.72米,易建联得天独厚,从小就比同龄孩子高出很多。
  易建联不仅个头蹿得快,而且臂展很宽,手也出奇的大,很多亲友动员易景流夫妇送儿子去打篮球。但易景流坚决反对儿子走竞技体育这条路,夫妇俩希望儿子通过读书找出路。为了让独生子阿联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易景流夫妇费尽周折举家搬到深圳,将工作调至深圳市邮政局,并在阿联6岁时送他入读深圳市新秀小学。
  之所以这样“逼”儿子远离体育,是因为易景流有着刻骨之痛:他和妻子都是从小搞体育,退役后苦于文化底子太薄,发展的路很窄。况且他很清楚,想在竞技体育中摔打出名堂很难!升中学时,阿联没考上重点初中,易景流夫妇花了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万元,送儿子进了深圳市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读初中。
  刚上初一,阿联的身高就达到1.92米,高大惹眼,但性格很内向沉静,平时很少与他人交流。当时流行《篮球飞人》的漫画,就有不少校友夸赞又高又酷的阿联“很像男主角流川枫”。高个头和高评价竟激发了沉默的阿联练习篮球的兴趣。常常是天黑了,他才从学校回来,浑身脏兮兮的,脑瓜上汗气蒸腾,不用问,又去打篮球了。易景流担心儿子玩球无节制,开始到学校接阿联回家。
  有一天,易景流去晚了,他直接找到篮球场,阿联果然正跟一群男孩子打球。易景流看到,一向沉默寡言的儿子在篮球架下非常活跃,很有激情地给球友布置战术,有条不紊地组织全队进攻,俨然一个调度千军万马的将军!
  儿子投球入网的激情身影,深深刻印在易景流的脑海中。回到家,他对妻子说:“阿联喜欢打球,就让他打吧。这孩子平时少言寡语,缺少朝气,但篮球给他注入了自信和激情。男孩子都希望被人关注与称道,打球是他的骄傲,我们不要泯灭了他的激情和骄傲!”
  1999年11月,易建联报名参加了深圳罗湖区举办的一次商业“三人篮球赛”。虽然易建联的个头“鹤立鸡群”,但技术还是“菜鸟”,首轮就被淘汰了。正当他要收拾东西离开时,被时任深圳市体校篮球队的教练戴忆新叫住。戴教练打趣地说:“小伙子这么快就回家了,我本以为可以给你颁奖呢!”
  几天后,戴教练竟按图索骥找到易家,看到易景流夫妇也是运动员出身,他更加兴奋,动员夫妇俩送阿联去市体校练篮球。这回易景流犯难了:要去体校打球就得停止学业,若两三年后从体校出来没有俱乐部要,就没什么出路,学业也荒废了。
  易景流犹豫再三,决定把赌注压在儿子的身高上。第二天,他带着阿联去医院做骨骼检查,可拍片显示易建联的理想身高只有2米左右。这个身高在职业篮球赛场算不上好条件,加上阿联起步晚,如果要走职业篮球之路,风险实在太大了。
  此时,易建联已深深痴迷篮球,他没有一丝犹豫:“我选篮球。我已经有篮球梦了!”虽然易景流并不清楚儿子的确切梦想是什么,但他决定相信儿子,让他去追自己的梦!
  阿联去了体校。麦美玲每天都要煲一锅鱼汤,由易景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把汤送去体校。易景流每次见儿子都不忘叮咛:“晚上不要忘记做20分钟的单杠拉伸练习,你现在正是长个子的好时候,偷不得懒!”正是在父母的营养汤与拳拳爱心的灌溉下,阿联的身高超出了医学预测,在随后几年竟“疯长”到了2.12米。
  易建联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他的球技和身高正齐头并进!2000年10月28日,进体校不到一年的易建联竟被广东宏远俱乐部选中,那天正好是他13岁生日的第二天,父亲送给他一块用檀香木刻的小匾,上面写着:逼你成功!
  
  儿子进了CBA(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豪门俱乐部,这让易景流对儿子的“篮球梦”更有信心,他几乎每天都到俱乐部看易建联训练。运动员出身的易景流对儿子训练中的一举一动都“苛刻”审视,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待易建联训练结束,不等儿子有“喘息之机”,他就上前指出训练中的毛病。易建联很不好意思:“老爸,这里有专业的教练指导,您就放心吧!”易景流语重心长地开导道:“我是没有教练了解篮球,但我比任何教练都了解你,我就是要把你当‘眼中钉’,专挑毛病!”
  易景流觉得儿子虽然 高个头,但身体太瘦弱,训练时经不起对撞,因此每天傍晚6点半,他就打电话催易建联去健身馆进行力量训练。为了多了解先进的训练知识,易景流多次前往上海、北京等地拜访当手球教练的昔日队友,掌握了很多欧化的身体训练知识,再把一些方案工整地抄在本子上让易建联学习。
  除了关注儿子的训练,易景流还非常注重儿子的心智发展。当时的易建联毕竟才十几岁,每天和物质条件丰厚的CBA球员一起生活,心里难免滋生一些攀比的想法。进俱乐部三四个月后,易建联向父亲提出要一部手机,易景流毫不客气地说:“等你能自己缴手机费再买!”每天完成单调枯燥的训练之余,阿联也想像老队员一样用手提电脑上网玩游戏,可买电脑的想法也被父亲“无情”驳回:“想要就靠自己赚钱!”
  有一次,易景流到易建联所在的宿舍找他,可敲了半天门也没敲开,过了好一会儿门才打开。易景流发现屋里有四名少年队员,满屋子烟味,他知道这些小队员肯定是躲着教练吸烟了。易建联见父亲来了,有些惊慌地站起来。易景流却像没事儿一样,并没有当场质问他。第二天,他赶来给易建联送汤时,对儿子说:“老爸要送你一个礼物,但你得答应一个条件!”易建联惊喜地发现礼物是一部手机,他还暗自猜测父亲的条件肯定是“好好训练”,谁知易景流拿出一个塑料小扣饰:一根燃了一半就被灭掉的香烟!易景流循循善诱地说:“你得一直把它挂在手机上!”易建联马上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想时刻提醒儿子对香烟的诱惑一定要“浅尝辄止”。时至今日,易建联践守着承诺,不论换了多少部手机,都一直把半根烟的饰物挂在手机上。他决不碰香烟,他知道,那小小的手机扣饰,是父亲对他一生的叮咛。
  
  为了不让少年得志的儿子飘飘然,易景流没收了儿子的工资卡,不让他知道自己能赚多少钱,以防产生浮躁的心态。易景流还专门在儿子的手提电脑桌面上设置了NBA一代巨星皮蓬的名言:天赋是廉价的,投入才是无价的!
  2003年底,已是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的易建联身披国青队战袍出征希腊第七届世界青年锦标赛。在比赛中,中国队面对欧美球队凶狠的包夹防守和快节奏的全场紧逼,技术和心态都走了样,连吃败仗,以第14名的成绩跌至历史最差。在国际赛场初试身手就遭当头一棒,这让一帆风顺的易建联对自己犯起嘀咕来。随后参加CBA联赛时,主教练为鼓舞他的斗志,安排他首发出场,可易建联传接球失误频频,篮板的争抢也慢半拍。易景流在现场目睹儿子的状态如此低迷,焦急万分。回家后,他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阿联的个性太温和内向,在球场上根本没有霸气,这样下去永远当不了‘王者’。我得想办法‘逼’他豁出去!”
  易景流认为,要想让儿子当上“王者”,就得逼他在场上拿出“王者风范”。但怎样才能让性格内敛的儿子在球场上多一些“杀气”呢?易景流煞费苦心。10多天后,易景流到俱乐部找到儿子,拿出解聘书给他看。易建联以为父母下岗了,劝慰父亲:“不用担心,我的收入很不错,可以养家了。”易景流淡定地说:“阿联,我和你妈都辞掉了工作!”末了,他适时激励儿子:“以后全家的生活就靠你打球了,我们没有退路!”事后,易景流的很多朋友都觉得他和妻子辞去工作的做法太冒险,但易景流感慨地说:“我也担心世事难料,可破釜沉舟往往能激发人最大的潜能!”
  “激将法”不久就奏效。一次,广东队作客八一主场宁波,易建联在场上争抢篮板球时鼻梁被碰骨折,当时就血流满面。易建联下场对伤口作简单处理后就向教练请缨上场了。重新上场后,易建联依然无所顾忌,在篮板下像只小老虎,勇猛灵活地争抢篮板球。易景流通过电视看到儿子利用场外休息时间把鼻孔里满是鲜血的纱布抽出,换上新的纱布后再上场,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儿子在滴血!最终,广东队客场获胜!当晚易景流给儿子打电话时关切地说:“你还是应该下场休息的!”易建联却语调激昂地笑道:“我这才叫‘热血青年’嘛!再说,我不能输给对手,他们可能是抢走我们一家生活费的人哪,说什么也要赢!”
  儿子的球风开始硬朗起来,这让易景流很欣慰,因为阿联明白了打球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还关系到父母晚年的幸福。2004年2月,易建联拿出自己的奖金收入给父亲买了一辆丰田大霸王汔车。带父亲去取车时,易建联很有自信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责任,也有信心,让你和妈妈生活得更好!”
  日臻成熟的易建联进军NBA的步伐日益临近了。在2007年3月进行的CBA总决赛中,一个由NBA九家俱乐部组成的观摩团来到东莞体育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易建联!4月11日,易建联登上南航CZ327次航班飞往美国,为即将来临的NBA选秀作最后的冲刺。
  临行前,细心的易景流又“逼”着儿子把行李箱中的家乡食品都取出来。他眼中闪动着希冀说:“我这是‘逼’你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这一步跨出,困难才刚刚开始,一定要逼自己成功!”4月18日,易景流接到儿子从洛杉矶比华利山下的公寓打来的电话,话筒里的声音坚定而深情:“感谢您一路上的步步紧逼,我最大的动力就是‘逼’自己做最争气的儿子!
  刘一风摘自《家庭》2007年6月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44763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