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李广人物赏析

高一下 时间:2011-05-29

【www.jinghuajt.com--高一下】

李广人物赏析篇(1):高一下册语文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学习更强调学习的自主自觉,只有自主学习,主动做考试模拟题,才能更有效地拓展语文视野,并保持学习兴致的持久性。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下册语文模拟题
  第I卷(阅读题共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据此呈现出驳杂、破碎、重叠、自相矛盾、风格多样的面貌,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于太平洋西岸的广阔空间,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山海经》似乎是唯一的例外。它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山海经•西山经》),诸如此类。这些副词“又”是褶皱的标记,它掩藏起“西四十五里”或“西六十里”的内部缝隙,将空间改造成一组彼此叠加的褶皱,犹如一把被仔细收起的折扇。
  褶皱化的拼图,就是东亚失去神话的痛苦征兆。碎片制造了一种“谜语效应”,那些语焉不详的零碎字词,在跟历史叙事混杂之后,语义及其指向变得更加模糊。在战国和两汉的原野上,到处飞扬着从神话树上飘落的枯叶,仿佛是一堆来历不明的生物遗骸。
  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盖源于春秋和战国,而非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这方面的证据来自《孟子》,其中记录了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宫?跟孟子的对话。北宫?求教周朝爵禄如何排列的问题,而孟子则答道:我也不知详情,因为各国诸侯讨厌这些旧典会妨碍自己的作为,把它们全都毁了。正是这番出人意料的对白,揭出了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却足以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尽管如此,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第二代神话只能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在今天看来,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仍然不失为一种文化瑰宝。它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支离破碎而生气盎然,充溢着明快的童年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非洲原型的基因力量,第二代神话和第一代神话一样,基本沿用了相同的神名音素标记。正是这种识别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与此同时,在一个民族觉醒的年代,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这是一场双向的精神运动:一方面是春 秋战国诸侯消灭古籍、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项羽的火烧咸阳,这些凶险的事变,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形成被洗劫一空的作案现场;而另一方面,战国和两汉文人,孜孜不倦地寻找残留的碎片,在捍卫神名音素标记(参见本书第一章)的前提下,以西亚神系和印伊神系为原型,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辛勤勾勒第二代神话的模糊轮廓,形成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这种严重分裂的状态,正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文化景观。但鉴于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双向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而最终的结局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最终,我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摘编自朱大可《破碎的中国上古神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呈现出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的情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
  B.据《孟子》的有关记载,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并不是来自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而源于春秋和战国时期。
  C.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虽然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一直是一种文化瑰宝。
  D.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山海经》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
  B.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 宫?跟孟子的对话, 出人意料地揭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才是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
  C.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民族觉醒年代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D.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是战国和两汉文人通过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而形成的,因此,这两种文化景观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褶皱化的拼图,碎片化的“谜语效应”使整个东亚神话失去应有的魅力,使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神话与历史叙事混杂,变得语焉不详,更加模糊。
  B.一系列凶险的事变的发生,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所做的解释还是合乎逻辑的。
  C.第二代神话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且以神名音素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
  D.这场双向的精神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但最终却使中国神话系更加破碎,让人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 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B.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C.天圣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有司是指相关官员或有关部门。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5.下列四个选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3分)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8.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莼鲈之思这个成语现在已经成为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与之相关的两句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刘义隆虽有 的雄心壮志,而最后却落得一个 的结局。
  (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_, _”的心底悲歌。
  (4)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 , , _”不仅是对蔺相如隐忍、退让的行动描写,更为后人留下了“回车巷”的典故,而“_ , ” 这两句语言描写更体现了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记个人恩怨的宽容大度。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第(1)一(4)题。
  凡忠必愚: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杀帅夺旄,习为常事;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借《沙家浜》里一句词,叫做“忠在哪里,义在何方”。此时能知些廉耻的,便自谓胜人一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到入宋的范质、吕端,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都是前朝旧人,岂独冯道为然?
  冯道另 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安史乱后,更是严也无从严起。陈寅恪曾论河朔藩 镇为“胡化集团”;中原五代,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石敬瑭父事契丹,固然无耻,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从古代到今天,难道又少了?石敬瑭不过是“皇帝”,当天下之重,格外地没面子而已。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遗患二百年,罪过不小,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他在契丹的言语,“哄洋鬼子”而已,“弱国无外交”而已;脸皮厚是真的,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他也不用去了。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而能取容于四朝,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逢大事则依违两可,不得罪武人,不预废立,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冯道善持大体,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倒也看不出来。有个人嘲笑他,如果走得快了,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他也不以为愧。他的好处是心胸开阔能容人,得罪他的人,他并不报复。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准备尽杀之。这等倾险之徒,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五代兵连祸结,黎民深被荼毒,当此之时,忠为下,仁为上。冯道慈悲为怀,活人无数,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好汉”,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史弘肇这种人,不逢其会,杀猪屠狗而已。但人如草芥之时,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选对主子,多杀人,便可为英雄。史上名气最大的,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是大仁大善之人,说明社会出了毛病,不是纵人为恶,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如冯道者,一平常人耳,以其平常混世界,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改朝易姓,就像换个东家,一拍两散,——便该如此!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在司马光的头脑中,“忠”与“仁”已经分不清了。汉代起,忠的地位上升,成为伦常之首。以忠君为大节,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倒忘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只知吠非其主,不问善恶是非。这倒省心,最不堪时,至多落顶“愚忠”的帽子——愚忠愚忠,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其实哪里有呢?凡忠必愚。
  评说人物,古人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问题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以忠为大,则义为小;以节为上,则仁为下。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冯道所做的善事,只是“小善”——如他的廉俭,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他置之别室,访得其家送回去;及随辽北上到恒山,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掏钱赎出,设法送归乡里。——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大节既亏,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五代的惨剧,本可换回些出息的。但宋儒纷纷而出,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重入轮回。此后纷纷攘攘,不出矩。至明亡,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但——仍以冯道为例——无论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黄宗羲,都以冯道为小人,批评誉冯道为“吏隐”的李贽为邪妄。在三人者,身为胜国遗老,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冯道在历史上为人唾骂,原因之一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 ,不顾君臣之义。但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批名声尚好的前朝旧人,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
  B.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冯道作为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都曾被后人视为汉好,但因当时本来就是乱世,责之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C.冯道虽无特殊才能,却心胸开阔;诗人杜苟鹤虽才能出众,却心胸狭隘。在作者看来,杜荀鹤远不及庸人冯道。
  D.《宋史》批评五代臣子事君不忠,司马光骂冯道是奸臣之尤,从此“忠”己 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E.文章以“凡忠必愚”为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凡是无限忠诚于封建君主的臣子都是愚人;其二是凡以“忠”作为唯一价值尺度来评判古人者也都是愚人。
  (2)作者刀尔登曾指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请结合冯道的有关事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4)作者认为“凡忠必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第II卷(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下面六句话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三个是(2分)
  l.包钢一中曹继森被北大预录取的消息不翼而飞,曹继森很快成了鹿城家喻户晓的明星,人们在赞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体育这条升入大学的“捷径”
  2.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迁住宅的工作。
  3.这儿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4.和千千万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大学生一样,从美丽而纯洁的象牙塔迈进光怪陆离的社会,小陆的心底充斥着惶恐不安的动荡感。
  5.1946年5月,王云五担任国民党行政院的财政部长,对即将到来的币制改革,他踌躇满志可是不到三个月,金圆券贬值,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6.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C.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D.只有当促 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 目。而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16.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五、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围观高考状元成为一道热热闹闹的社会风景线。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识的教育界人士提醒不应炒作“状元”秀,但是新出炉的“状元”仍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成了商业价值飙升的“小金人”。 围观高考状元,到底在围观什么?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千年“状元”情结,有商业时代对明星效应的炒作,有附着在分数崇拜牛的教育公平期待,此外就是人们对于未来可能的杰出人才的期望。
  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你有那些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 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下册语文模拟题答案
  1.C
  2.D
  3.A
  4.A
  5.A
  6.C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倡封录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3分)
  8.【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9.【答案】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10.略
  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对于事或人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是非善恶来进行论断,因为评价的标准本来就不是单一的,而且事或人都离不开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不能完全按照后人的观念来苛责古人。(3分)比如:
  ①冯道虽历仕四朝十一主,看上去是不忠,但实际上,他所处的五代本就是乱世,王朝更迭频繁,从一而终本不可能。
  ②冯道出使契丹卑躬屈膝,有汉奸之嫌。他作为汉人却为沙陀人服务,看似不义。但其实,当时华夷之防本就不严,而且又当山河残破之时,弱国无外交,他也只能忍辱负重。
  ③冯道求生害仁,看似大节有亏,但其实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或劝君主体恤百姓,或赎买被俘掠的士女,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3分)
  (3)①对传主的生平经历有所取舍。主要抓住后人争议较大的几件事进行叙述,既突显了冯道的性格特点,又为后面的评价打下基础。
  ②注重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评价。对冯道的评论都严格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以此反驳后人那些囿于世俗成见的评论,表现出既客观又不落俗套的一面。
  ③适当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做到了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相结合。尤其是对于后人永远跳不出“愚忠”怪圈一事,感到深深的愤慨与惋惜,表现出作者努力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的历史担当。(每点2分)
  (4)第一问:根本原因即在于“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的所谓忠奸观。这种观点完全以是否无限忠于君主作为评判人与事的唯一标准,不关心事实,不关心真相,对权力无限崇拜,对个人生命与权利则完全漠视,培养的是整个民族深深地奴性。(4分)
  第二问示例:
  观点一:同意。
  ①以“忠君”作为唯一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思维的退化,导致人们对诸如“仁”“义”“廉”等其他儒家多元价值观视而不见,忠奸对立成为了人们最惯常的思维方式,也成了占领道德高地以打击异己的最佳武器。
  ②古人以“忠孝”文化来维系封建专制体制的运转,任何违背动摇现存体制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忠不孝的行为,使得国人永远跳不出传统的文化思维定式,也使得中国出现任何变革都难如登天,所以才看不到出路。(4分)
  观点二:不同意。
  ①对人与事的评价标准虽可多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论是非。古人以“忠”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体现的是对I民族气节的重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冯道趋炎附势,卖主求荣,毫无政治操守,视为奸臣并无不妥。
  ②古人讲的“忠君”其实并不单单是对君主忠诚而已,更包含“匡救”之意,即杜甫所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就是说,臣对君有进行讽谏的义务,应该主动纠正君主的失误,而不是如冯道般一旦君主有难就立即改换门庭,以保自身利禄。(4分)
  12.B
  13.D
  14.D
  15.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1分) 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2分)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3分)
  16.示例一:
  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
  示例二:
  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17、略

李广人物赏析篇(2):邯郸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说到语文中考的复习,很多学生都觉得很茫然,不知所措。语文在中考成绩中的比重很大,是必须要要考好的,想考好就要勤做题,多接触模拟试题。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生活像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      ,有时是      。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瑰丽 飞jiàn
  (3)依照画线句子仿写。(2分)
  有时是           ,有时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杨振宁《邓稼先》)
  B.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C.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马南?《不求甚解》)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刘成章《安塞腰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B.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D.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很快有了进步。
  4.古诗文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何以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5)《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6)古诗文中有很多“忧国忧民”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
  5.走近名著。(4分)
  (1)《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该小说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2分)
  (2)《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请列举两个体现“义”的故事情节。(2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9分)
  材料一:2014年9月25日至28日,希腊爱琴海的罗德岛,汇集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的第十二届年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团结起来避免重导一战的覆辙”。
  材料二: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强调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只有人人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人人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材料三: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表明中国人热爱和平的愿望。
  6.探究以上三则材料,请写出它们表达了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愿?(2分)
  7.为了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准备召开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拟定两种活动形式。(2分)
  示例:开展“热爱和平”主题征文活动
  8.假如你是班长,去邀请一位抗日老战士明天来班级为同学作报告,你将怎样说?(3分)
  9.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维护的。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和平呢?(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6题,共37分)
  (一) 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4题。(共11分)
  【古诗赏析】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1分)
  11.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古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选自《涉史随笔》)
  1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 (2)上常临镜: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14.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2分)
  (二)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一文,回答第15—18题。(共8分)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 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 ,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来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注明。由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 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画为一个单位。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其组成的词和短语也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 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 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青年文摘》2015年第6期)
  15.开篇介绍苏格兰公投的计票方式有何作用?(2分)
  16.第⑤段主要使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7.第⑤段中加点的“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18.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像“正”字计数法这样高大上的发明创造,你还能再举出两个例子吗?(2分)
  (三) 阅读《有才与用才》一文,回答第19—22题。(共9分)
  有才与用才
  ①“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
  ③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
  ④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
  ⑤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
  ⑥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第②段画线句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两者”具体指什么?(2分)
  22.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施展才华?(3分)
  (四)阅读《贫寒是凛冽的酒》一文,回答第23—26题。(共9分)
  贫寒是凛冽的酒
  ①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都能活。因为父亲的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家的鱿鱼,还是震动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法解释。
  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连老家都回不去。
  ③但终究没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两块钱一个,所以母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说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我个头没有长得像舅舅那么高。
  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她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
  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 娱乐工具,一家人吃了饭总能围着它唱歌录音。
  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技艺,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
  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 (有删改)
  23.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2分)
  2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5.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 寒”的理解。(2分)
  26.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 章的认识和感悟。(3分)
  四、写作(第27题,共50分)
  27.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且行且珍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 料: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
  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
  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郑愁予《雨说》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地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 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在600字以上。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1.(1)评分标准:(2分)用楷体准确地书写1分;规范地书写1分。(句号写在田字格左下角,标点
  不写或不规范扣1分。)
  (2)guī;溅
  评分标准:(2分)注音正确得1分;汉字书写正确得1分。
  (3)示例:有时是泥泞没胫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
  评分标准:(2分)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即可。
  2.A(2分)
  3.D(2分)
  4.(1)窈窕淑女 (2)满眼风光北固楼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评分标准:(10分)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6)小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5.(1)施耐庵 官逼民反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不得分。
  (2)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宋江义放晁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
  评分标准:(2分)写一个得1分,写两个即可得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9分)
  6.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
  7.示例:开展“热爱和平”的主题班会 开展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手抄报展
  开展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歌咏比赛 开展讲英雄的故事比赛
  评分标准(2分):形式合理,围绕主题即可,每种形式1分,共2分。
  8.评分标准:(3分)称呼1分,表明来意,发出邀请1分,语气得体1分。
  9.示例: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经常收听收看国际频道,了解当前局势,及时向人们宣传“热爱和平”的意义,为共创和谐家园而努力。
  评分标准:(2分)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6题,共37分)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4题。(共11分)
  10.破
  评分标准:(1分)
  11.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评分标准:(2分 )意近即可。
  12.(1)兴起 (2)面对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各得1分。
  1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评分标准:(2分)
  (二)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一文,回答第15—18题。(共8分)
  15.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正”字计数法机智又高端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6.作比较,突出强调了“正”字计数法字形规矩简洁,更适合计数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7.不能删去,因为“绝大多数”在范围上起限制作用,表示有少数人因特殊情况不具备十根手指。如果删去,与客观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8.示例: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杂交水稻等。
  评分标准:(2分)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答出两项即可。
  (三)阅读《有才与用才》一文,回答第19—22题。(共9分)
  19.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评分标准:(2分)
  20.举例论证 作用:通过举百里奚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论证了“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21.“这两者”指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和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
  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
  22.开放性试题。
  评分标准:(3分)结合选文中的勇气、自信、智慧任意一方面内容1分,如何施展才华2分。
  (四)阅读《贫寒是凛冽的酒》一文,回答第23—26题。(共9分)
  23.①我们因烧不起暖气而砸冰出门。②过年因没钱不能回老家。③母亲买鸭架子为“我”补身子。④母亲为省钱买将死的泥鳅。⑤家具简单,最高级电器是复读机。⑥用电饭锅烧开水。 ⑦“我”在锅里炒衣服。
  评分标准:(2分)答出其中任意四件即可。
  24.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我”受伤时母亲的心痛与自责,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尽的爱。
  评分标准:(2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1分。
  25.示例:真正的财富不是对金钱的拥有,而是在贫寒中磨练了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优秀的品质将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评分标准:(2分)符合题意、理解深刻1分,语言流畅1分。
  26.开放性试题。
  评分标准:(3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1分,谈认识和感受2分。
  四、写作(第27题,共50分)

李广人物赏析篇(3):2017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会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处世的质地,提升我们的文化品味,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大家整理的关于2016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 B )
  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3. 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 B )
  A、灯火辉煌 B、灯火即将熄灭 C、灯火忽明忽暗 D、灯火次第闪烁
  4. 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B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6.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D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D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寒食节
  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 D )
  A、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
  9. 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 B )
  A、男子十三四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十五六岁 D、女子十五六岁
  10. 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作者是( C )
  A、屈原 B、王羲之 C、陈子昂 D、李白
  1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的作者是( D )
  A、陆游 B、辛弃疾 C、岳飞 D、李清照
  12.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运用了哪个典故?( A )
  A、汉朝李广的故事 B、汉朝霍去病的故事 C、宋代岳飞的故事 D、宋代辛弃疾的故事
  13.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对哪个诗人的评价?( B )
  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张籍
  14. 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梅妻鹤子"的诗人分别是( A )
  A、王昌龄 林 逋 B、杜甫 陶渊明 C、王昌龄 陶渊明 D、杜甫 林逋
  15.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的作者是( C )
  A、苏轼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怀素
  1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诗的作者是 (A)
  A、杜甫 B、白居易 C、李贺 D、屈原
  17.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首诗的作者是( A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18. 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指的是( C )
  A、菊花之香 B、荷花之香 C、梅花之香 D、丁香花之香
  19. 名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的"黄花"指的是( A )
  A、菊花 B、荷花 C、梅花 D、丁香花
  20. 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B )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一种种植在岸边的花草 D、词人的一个朋友
  21. 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修辞一致的是( D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2. 诗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用修辞是( D )
  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谐音
  23. 下列标题中不属于词牌的是( B )
  A、《忆江南》 B、《凉州词》 C、《虞美人》 D、《沁园春》
  24.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箜篌
  25.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几句诗是诗人欣赏什么乐器而产生的联想?( D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箜篌
  26. 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化用哪位诗人的诗歌( A )
  A、张继《枫桥夜泊》 B、王维《枫桥夜泊》 C、张继《山居秋暝》 D、王维《山居秋暝》
  27.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这位词人是(B)
  A、辛弃疾 B、李煜 C、宴殊 D、李清照
  28.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作品是( B )
  A、《木兰诗》和《敕勒歌》 B、《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C、《长歌行》和《敕勒歌》 D、《长歌行》和《孔雀东南飞》
  29. 诗句"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明末崇祯皇帝吊死于北京景山和清兵入关的历史史实。请指出"冲冠一怒"和"红颜"分别指的是( C )(据说此乃台湾高考试题)
  A、张圆圆 吴一桂 B、李圆圆 吴二桂
  C、陈圆圆 吴三桂 D、高圆圆 吴四桂
  30. 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下联分别给古代哪两位名人有关?( C )
  A、 项羽 夫差 B、刘邦 夫差 C、项羽 勾践 D、刘邦 勾践
  31. 下列对联与名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
  ③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杜甫 岳 飞 蒲松龄 屈 原 B、白居易 岳 飞 吴敬梓 贾 谊
  C、杜甫 文天祥 蒲松龄 屈 原 D、白居易 文天祥 吴敬梓 贾 谊
  32. 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3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B )
  A、蓬莱阁 B、腾王阁 C、崂山 D、百花洲
  34. 34、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D )
  A、黄山 B、峨眉山 C、天姥山 D、庐山
  35. 杜甫诗歌"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其中"岱宗"是指( A )
  A、东岳泰山 B、西岳华山 C、北岳恒山 D、南岳衡山
  36. 有两块匾额,一块题为"妙手回春",一块题为"太白遗风",你知道它们通常挂在什么地方吗?( A )
  A、诊所和酒搂 B、茶馆和酒搂 C、诊所和书院 D、茶馆和书院
  37.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作学问的三个境界时,引用了古代三个词人的词句加以说明,其中第三个境界是( C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蝴恋花》)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蝴恋花》)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D、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38. 、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39. 下列送别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4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C )
  A. 《水浒传》 B、《封神榜》 C、《三国演义》 D、《三国志》
  4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出自哪部名
  著?( A )
  A、《红楼梦》 B、《儒林外史》 C、《金瓶梅》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B)。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登高》 C、《蜀相》
  43.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A、红色 B、花 C、树叶
  44.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A)的《别董大》。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45. “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C)
  A.天地 B.天下 C.天涯
  46.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C)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47.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B)。
  A.李延年 B.李龟年 C.崔九
  48. 诗人杜甫人称( B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4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C )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50. 唐朝诗人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 A )
  A.推 B.敲 C.扣 D、拉
  5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 B )的《蜂》。
  A、李贺 B、罗隐 C、李商隐 D、陆游
  52. 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 C )
  A.《钱塘江春行》、《泊船瓜州》、《蚕妇》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西林壁》、《元日》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
  D.《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
  53.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 B )。
  A、花 B、风 C、竹 D、水
  54. 对下列诗词中典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以杜鹃鸟的鸣叫表达激动兴奋的心情。
  B.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表明诗人感激君王和报效国家的愿望。
  C.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易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胸怀大志,一展宏图的愿望。
  D.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用“折柳”曲,引出对故园的无限思念之情。
  更多古诗词大赛相关试题推荐:
  1.2017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2017小学古诗词大赛复习资料大全
  3.2017年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4.初中生古诗词知识竞赛
  5.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汇总
  6.趣味古诗词知识竞赛测试题及答案
  7.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66317/

推荐内容